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Photo 1

理大与绍兴市政府携手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 推动两地科研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共同成立「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研究院将聚焦多个前沿和高端技术,包括纺织科技、碳复合材料及应用、现代建筑等关键领域的科研发展及转化。 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及其他领导代表出席9 月 21 日早上的绍兴人才周活动,理大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于活动上举行签约仪式,同日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这被视为香港与绍兴在科技创新与卓越追求上的璀璨里程碑。研究院将成为一个开放、创新的桥梁,连接学术界、产业界与社会各界,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共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依托理大在时尚与纺织学的产业领导、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的创新解决方案、机械工程学领域的卓越研究等强项,汇聚绍兴市丰富的资源与优势,研究院将利用理大的科研成果,推动在创新基地的转化,实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此外,研究院还将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师及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研究院揭牌仪式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柯桥区区委会副书记、区长袁建先生及其他领导代表共同主持,标志着双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 滕教授致辞时表示,绍兴与理大都是人才辈出之地。理大作为拥有86年历史的学府,汇聚了超过2,900名科研人员,根据史丹福大学科学家排行榜,其中超过200位学者被列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特别是在土木工程和建筑与建造领域享誉全球。研究院将致力推动科技创新,培育科技人才,并与全球伙伴建立紧密合作,共同为香港、国家乃至全球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研究院的揭牌仪式在第九届海创大赛总决赛暨柯桥国际人才交流活动中举行,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理大与绍兴在创新技术培育上迈入了新的里程碑。共同进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发工作,并促进知识转移,以配合各城市的产业和社会需求。 理大与绍兴市合作,必定能发挥双方优势,将进一步深化与内地的科研合作,提升科研实力,培育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并通过跨领域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完***

2024年9月25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研发碳量子点驱动的环保辐射制冷纳米涂层 推动建筑物节能降温

香港的建筑物占全港用电量约九成,产生逾六成的碳排放。因此,在建筑物推行节能措施须持之以恒,以逐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一款自适性环保辐射制冷纳米涂层,能应用于建筑物天台和外墙等,毋须消耗任何能源下,即可有效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高达摄氏25度,并降低室内温度约摄氏2至3度。新型涂层既无毒又耐用,且不含任何金属,更可大规模生产,有助推动以环保节能方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以反射物料覆盖外墙及天台,有助建筑物自我调节热环境,继而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一般采用的被动式辐射制冷材料,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制冷量,应用具局限性。为此,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吕琳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同核心成员博士后研究员龚权博士,开发了以「碳量子点」(Carbon Dots)驱动的光致发光辐射制冷纳米涂层,能因应太阳辐射量,自动调节其制冷量。光致发光辐射制冷涂层是利用光致发光材料将太阳能转化为光能,太阳亮度强度愈大,涂层的太阳光反射率愈高,以避免建筑物吸收过量热力。 然而,传统的光致发光材料属于稀土金属和钙钛矿,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而吕琳教授的团队以具开创性的方法,采用纳米大小的环保有机合成物「碳量子点」作为光致发光材料,解决此问题。这种环保无害的有机材料涂盖在中空的玻璃微珠表面,制成智慧制冷球,令涂层有效地将紫外线转换成可见光光子,提升太阳能反射率。新型涂层具水溶性特点,使用时只需等待水分蒸发及凝固,便可形成涂层覆盖在建筑物表面,过程中不会释放任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减少空气污染的问题。 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辐射制冷涂层相比,新型涂层可将日间的有效太阳能反射率由92.5%提升至95%,冷却效果比传统涂层高10至20%,例如于混凝土天台采用,更可降温高达摄氏25度。 另外,与政府机构合作的实地测试中,团队将新型辐射制冷涂层应用于本港建筑工地的货柜屋屋顶;经过两年半的户外测试后,货柜屋屋顶比一般混凝土屋顶温度降低高达摄氏24度。新型涂层耐用度亦极高,其太阳能反射率在测试期后只降低了不多于2%。团队预计,以新型涂层为该货柜屋降温,能有效降低空调冷负荷,每年可节省约10%空调系统耗电量。 研究团队亦分析了中国内地不同气候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下降与降温耗电数据,发现太阳能辐射量愈高,新型涂层可达到的降温温差愈大,表现优于一般辐射制冷涂层,有助大幅减少建筑物能源消耗。以香港和内地10个城市,包括北京、杭州、广州、长沙、新强和田、沈阳、桂林、福州、重庆、兰州为例,使用新型涂层为建筑物降温,预计每平方米涂层可以为每一城市每年节省约97至136度电。 吕琳教授表示:「全球暖化和极端气候如热浪问题日益严峻,科学界致力探讨如何消耗最少能源为建筑物和城市降温。我们研发的新型涂层具备卓越降温表现,适用于各种气候的城市,有望加快新一代降温材料的发展。这种水溶性新型涂层更可制成多种颜色,以滚刷方式大幅涂抹于建筑物天台和外墙、路面、城市地表覆盖面等,既可达到降温目的,更兼具美化外观的效果,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创新策略之一。」 另外,研究团队已获得理大碳中和科研基金的支持,将这种新型光致发光辐射制冷纳米涂层与双面太阳能光伏板结合,实现协同增强的热管理和发电,使建筑物由能源消耗者转变为能源收集者。研究团队计划在兴建中的理大九龙塘学生宿舍天台安装双面光伏板,并于光伏板之下的天台地面涂抹新型涂层,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反射到光伏板的比率,从而提高发电量,并为建筑物降温。 团队预期,新系统与没有涂层的单面太阳能光伏板相比,发电量提高30%至50% ,碳排放减少30%。新宿舍天台可安装双面太阳能光伏板的面积约600平方米,以此为例,预计可产生97,000千瓦小时电量,每年节省逾港币12万元电费。另外,团队亦正研究利用石蜡基开发一款动态自适性辐射制冷纳米涂层,能因应寒冷及炎热天气,维持适当的太阳能反射率,以达到冬天保暖夏天降温的效果。 这种水溶性新型涂层更可制成多种颜色,以滚刷方式大幅涂抹于建筑物天台和外墙、路面、城市地表覆盖面等,既可达到降温目的,更兼具美化外观的效果。 ***完***

2024年9月24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

banner for website upload

理大三项目提升驾驶安全及交通效率 获智能交通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于开发先进技术,促进交通安全及智慧出行,凭藉卓越的科研实力,理大三个项目获得智慧交通基金支持,此第十五轮计划共批了四个项目,理大获得合共约1,400万港元的资助。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智慧交通基金自计划推出以来共资助了59 个项目,而理大至今已有21个项目荣获基金支持,彰显理大在研究智能交通技术的卓越成就。这些项目推动我们致力开发智能交通系统,进一步塑造未来并提升生活質素。凭藉着多元化的学术研究,理大继续引领创新的智能交通技术。」 为舒缓路面交通挤塞问题及提高整体道路网络使用效率,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副院长、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教授黄文声教授的「公共交通路线规划的研究:以健康 『等待—乘车』出行模式优化公共交通路线及改善交通挤塞」项目将建构多维时空数据库,为线路重复、公共交通服务过度地区重新规划路线提供建议。 安全亦是智慧出行的重要一环。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伍淦鸿博士的「以针对跨境道路差异之驾驶者支持系统及训练建议以改善港车北上的驾驶安全」项目将收集各种神经心理学数据,开发一套针对潜在人爲错误的跨境驾驶模拟系统及训练计划。 同样来自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的助理教授蒋一平博士,其项目「在香港自动驾驶定位应用自行调节行车安全要求」旨在研发一套应用机器学习算法的可配置平台,使自动驾驶系统可因应路面情况以及车辆转向半径等因素,自行调节行车安全要求。 智慧交通基金资助本地机构或企业进行创新科技研究和应用,以便利出行、提升道路网络或路面使用效率和改善驾驶安全。 三个获资助项目詳情如下︰ 主要研究員 項目名稱 項目概要 項目期限 獲批資助金額 黄文声教授 建设及环境学院副院长、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教授 公共交通路线规划的研究:以健康 「等待—乘车」出行模式优化公共交通路线及改善交通挤塞 本项目旨在对公共交通路线和站点进行分析研究,建构多维时空数据库,为线路重复、公共交通服务过度地区重新规划路线提供建议,以舒缓路面交通挤塞问题,提高整体道路网络使用效率。 24個月 HK$ 5,384.708.25 伍淦鸿博士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以针对跨境道路差异之驾驶者支持系统及训练建议以改善港车北上的驾驶安全 本项目旨在透过收集各种神经心理学数据,开发一套针对潜在人为错误的跨境驾驶仿真系统及训练计划,以提高跨境驾驶的安全。   21個月 HK$ 6,932,836.44 蒋一平博士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在香港自动驾驶定位应用自行调节行车安全要求 本项目旨在研发一套应用机器学习算法的可配置平台,使自动驾驶系统可因应路面情况以及车辆转向半径等因素,自行调节行车安全要求,从而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24個月 HK$ 1,683,890.95 ***完***

2024年9月23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for website

理大科学家研发高效创新的感应人工智能系统突破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理学院副院长(科研)、应用物理学系教授柴扬教授在感应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为创造更节约能源、高效低延迟和内存优化的系统开辟了新途径,从而促进各种应用,包括移动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及边缘计算等。 柴教授的创新科研克服了感应人工智能系统在耗能、延迟和存储器方面的关键障碍,释放了有关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嵌入式传感器计算策略激发了决策过程和情境感知的进步、加强了私隐与安全性、并为智能自动化带来革新。 凭借在高效感应人工智能系统领域突破科研壁垒,柴教授获选为2024年Falling Walls科学突破奖—工程与技术类别的十大科学家之一。他研发了新颖的器件硬件架构和优化技术,将先进的感应人工智能系统部署到移动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及边缘计算中,为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车辆及工业自动化等发展及应用引领变革。 Falling Walls年度科学突破奖由位于德国柏林的德国跨界创新基金会(The Falling Walls Foundation)举办,旨在表彰全球最新的科研突破成果和卓越科学项目。今年,由全球知名专家组成的权威评审团审核了来自52个国家超过1,000个参赛作品。在工程与技术类别中,选出10位优秀获奖者,并入围最终的年度奖。 柴教授表示︰「广泛应用的图像传感器,令感知终端所产生的数据大幅增加,把部分运算任务转移到靠近数据源的感知终端显得非常重要,有关转移大幅压缩了所收集到的信息之余,还能提取关键信息,尤其是对多传感器的平台。」 柴教授的研究工作根据感知与运算单元之间的实际距离,清晰界定了近传感器运算范式和传感器端运算范式的概念,并将功能划分为低级和高级处理。他还研究在不同物理感知系统上执行近传感器运算/传感器端运算,利用先进制造技术,为硬件执行集成感知及处理单元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 柴教授及其团队专注提升感应人工智能的计算硬件,是从自然生物感官系统所发现的非凡能力中获得启发。 仿效人类眼睛能适应不同亮度、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准确辨识各种对象,柴教授和团队研发的全新仿生传感器可直接适应光暗,减少依赖后台运算,能够因应不同亮度进行转换,适应范围更胜人类眼睛。新的传感器可降低硬件复杂度,在不同光暗下大幅提高影像对比,从而提供高效视觉信息和影像辨识。 借鉴飞行昆虫视觉系统的闪烁融合频率,柴教授的一项前沿研究制备了光电梯级神经元(optoelectronic graded neurons)。这项创新实现了在感知终端 (sensory terminals)有效地编码时间信息,从而减少了计算器中融合「时空信息」所需的大量视觉数据传输,能以较少的硬件资源实现更敏捷的视觉感知,有望拓展应用到驾驶车辆和监测系统。 这些杰出的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并获《Nature》、《IEEE Spectrum》等推介,获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广泛引用。 柴教授展望︰「我的长远目标是理解并设计出具有新功能、前所未有性能的尖端微电子和纳米电子器件,进一步说,我们预期开发一套成像技术,能够感知三维(3D)深度信息、四维(4D)时空信息、以及超出可见光范围(5D)的多光谱信息。我们将运用仿生机制来降低能耗和时延。」 了解更多关于柴扬教授研究重点,可参考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7Rga3kSoc ***完***

2024年9月20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应用物理学系

Photo 1

中国石化 x 香港理工大学 「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优秀学生奖励计划捐赠仪式圆满举行

中国石化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举行中国石化「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优秀学生奖励计划(计划)捐赠仪式,理大再获中国石化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以支持计划,印证双方建立更广泛的合作,携手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在捐赠仪式上,中国石化集团副总经济师及香港代表处总代表蒋振盈先生、理大行政及拓展副校长卢丽华博士及中企协副总裁曾燊典先生分别致辞,并与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处助理秘书长(发展)梁竚琦女士、立法会议员简慧敏律师、联合出版集团总裁李济平先生、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相关负责人李凯先生、香港大公文汇财关集团总裁严中则先生等相关机构和媒体的嘉宾,以及一众中国石化驻港单位和理大师生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仪式。 蒋振盈先生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石化以「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为价值理念,始终坚持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计划旨在帮助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去追逐梦想,早日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家国情怀和过硬本领的建设国家与香港的栋梁之材。他宣布,2024年,中国石化再捐赠100万元人民币,推进第三期「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优秀学生奖励计划的实施。 卢丽华博士对中国石化鼎力支持理大教育事业,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中国石化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以捐赠奖学金形式奖励理大学生,奖学金覆盖范围已全面延伸至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预计今次的捐赠将惠及超过100名学生。在奖学金之外,双方还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包括科研项目、学生的参观访问和公益活动等。她又期待理大与中国石化共同谱写「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为香港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曾燊典先生表示,中国石化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推出优秀学生奖励计划,谱写了央企与香港高校合作关爱支持青年成长的佳话。他指出,中国石化是中企协会会员企业的优秀代表,积极支持香港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在关心青年方面做了很多实事;而理大作为全球知名学府,为香港、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青年才俊。他相信通过理大与中国石化等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的通力合作,将会培育出更多爱国爱港、具有国际视野、可担大任的新一代大学生,为建设美好香港作出积极贡献。 自2022年起,中国石化与理大设立中国石化「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优秀学生奖励计划,支持理大嘉许和勉励成绩优异的本科生,以及在研究生学术会议中表现优异的博士生、硕士生和「创新书院」的本科生。计划实施两年以来,中国石化累计已向理大捐赠了150万元人民币,共有来自五个学院的170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奖励。今次捐赠进一步巩固计划的成效,为助力大学生专注学业、提升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  

2024年9月20日

活动 拓展事务处

Photo 1

理大支援西贡地区关爱队培训课程正式开展 期望提升服务技能及质素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联同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与地区服务及关爱发展基金(西贡)有限公司合办专业培训计划,课程于上周六(9月14日)正式开展。课程采用授课、工作坊、个案研究、小组活动及参访交流等多元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员有系统地扎根知识理论,并转化为实际应用,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素、幸福感和安全感。培训计划亦有助中心进行政策研究。 首日课程分为上下午两节,涵盖「社会福利、科技创新及关爱队」及「基本行政技能」两大主题,由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及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崔永康教授与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副系主任梅国威教授主讲。其他课程内容包括多元社区、沟通技巧、法律、精神管理、高效社区发展技巧、领导力与战略规划及执行等。 崔永康教授介绍关爱队在香港社区中的角色及对居民的重要性:「关爱队可作为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并填补服务缺口。关爱队可从创新、跨领域及共融三方面发展,以探索科技与创新方法在可持续社会的应用,并透过反思维持专业,探索最佳实践,以及共创丰富与鼓励性的环境,提升韧性,拥抱多元。」 梅国威教授希望透过本课程帮助关爱队提供更完善和更全面的管理:「我们期望每位学员都具备处理社会问题的专业知识及最新的技巧,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怀,在服务社区时更得心应手。」 学员陈淑仪女士表示首日课程支持她更适切地服务社区:「我深入了解到如何有效识别不同需要的人群,并考虑他们的感受和个人尊严,设身处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致力于透过教育、研究和服务的整合来促进知识和实践,提供更有效和富有同理心的人类服务,并在本地、国内和国际推动社会共融和社区改善;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由来自不同学系和专业的学者组成,促进跨学科合作和政策研究;地区服务及关爱发展基金(西贡)有限公司汇聚社会资源,凝聚各界力量,强化地区服务网络。是次三方合作旨在透过卓越的学术研究及成果,由世界知名的学者和不同领域的资深人士为西贡区关爱队度身订造有系统及实用的专业培训课程,共同为社区提供更优质的关爱服务。 *** 完 ***

2024年9月16日

活动 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

Photo 1

理大举行励学教授席暨励学青年学者席就职典礼 与社会各界紧密协作推动创新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昨日于校园赛马会綜藝馆举行「第五届励学教授席就职典礼暨第二届励学青年学者席就职典礼」,向多位优秀学者颁授励学教授席及励学青年学者席,藉此表扬他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并向各位善长表达由衷謝忱。当天共颁授五个新设立的励学教授席、四个继任励学教授席、五个新设立的励学青年学者席,以及一个继任励学青年学者席。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表示,理大秉持「伙伴协作‧成就更多」的信念,成立「励学教授冠名计划」及「励学青年学者冠名计划」,标誌着理大与善长朝着共同目标的紧密伙伴关係,致力拓展知识和开创研究领域,造福社会。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衷心感謝善长对理大的鼎力支持,并祝贺一众教授及青年学者。他乐见计划蓬勃发展,研究项目扩展至多个新兴领域以应对社会需求,并深信在善长、学者及社会大众的持续支持下,大学将推动更多尖端研究,贡献香港、国家及世界。 理大于2012年设立「励学教授冠名计划」,旨在吸引顶尖学者及促进大学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卓越科研;并于2021年推出「励学青年学者冠名计划」,进一步支援和培育潜質优厚的青年学者。透过计划,履任教授和青年学者可获额外资源,开展对社会具影响力的创新研究。 理大至今已经成立了共 39 个励学教授席、2个冠名教授席及10个励学青年学者席。是次典礼颁授的励学教授席及励学青年学者席名单如下: 励学教授席 履任学者 冼为坚基金人文与科技教授席 李平 利民时装綜合策略及领导教授席 赵艾琳 郭氏集团数学科学教授席 杨彤 郭氏集团仿生工程教授席 王钻开 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席 李刚   继任励学教授席 履任学者 梁显利长者健康视觉教授席 何明光 刘陈小宝健康延年教授席 Janelle YORKE 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康复科学教授席 彭耀宗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及可持续发展能源教授席 王立秋   励学青年学者席 履任学者 郭氏集团老龄化及神经影像学青年学者席 许钧量 利民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青年学者席 赵昕 郭氏集团儿童及少年健康青年学者席 何家欣 利民顏色与影像科学青年学者席 魏敏晨 黄铁城智能机器人青年学者席 鄭湃   继任励学青年学者席 履任学者 賦勵慈善基金社會服務青年學者席 关以杰 有关「励学教授冠名计划」及「励学青年学者冠名计划」的詳情,请浏览计划网頁。   ***完***  

2024年9月13日

活动 拓展事务处

1

理大与滑铁卢大学携手成立纳米科技研究中心推动创新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加拿大最大规模纳米技术研究机构—滑铁卢大学纳米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纳米科技研究中心」。该中心将成为跨学科研究平台,推进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以科研成果应对全球挑战。 理大纳米科技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推动纳米研究的发展,促进前沿应用的合作研究,并加强理大与滑铁卢大学之间的知识转移。是次合作将结合双方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就功能器件、清洁能源、环境应用和生物医学技术等领域面对的全球迫切挑战作出重要贡献。 启动仪式于 9 月 3 日在理大校园举办的纳米研究创新论坛上举行,吸引超过 80 名学者、研究人员以及业界专业人士参加。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材料物理与器件讲座教授兼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郝建华教授、理学院院长黄维扬教授、应用物理学系系主任及纳米材料讲座教授刘树平教授、研究及创新事务总监黄詠恩教授,以及滑铁卢大学机械与机电一体化工程系教授Sushanta MITRA 教授主礼,为研究中心进行揭牌仪式,祝贺中心正式成立。 赵汝恒教授于启动仪式致辞时表示,纳米研究与科学和工程领域各范畴的发展紧密相连,影响广泛。是次理大与滑铁卢大学的合作标誌着双方共同追求科学卓越和创新的重要里程碑。「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开拓了国际性科研平台和设施,发挥独特优势,透过专业知识和卓越研究,研发创新纳米技术,为人类进一步改善未来生活質素。 郝建华教授致辞时表示,在纳米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理大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将持续强化研究工作。中心透过跨学科方法解决重要社会挑战,同时积极争取不同研究基金的支持,以推动科研成果应用,并促进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知识交流。此外,中心将积极于国际着名期刊发表论文,以提高其在纳米领域的国际声譽和全球排名。 MITRA教授介绍新中心时强调,纳米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提高效率、实力和成本效益,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滑铁卢大学纳米技术研究院擁有多达 28.5 万平方英尺的广阔科技研发空间及先进研究设施,在开发先进材料、互联设备和创新能源系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理大纳米研究中心的建立至关重要。 另外,纳米研究创新论坛邀得国际着名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王中林教授及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忠伟教授发表主题演讲,透过激发创新思维,以推动崭新技术和具影响力方案。此外,多位滑铁卢大学的国际杰出科学家分享了纳米研究在功能器件、清洁能源、环境应用及生物医学与健康技术领域的应用。 今年六月初,郝建华教授已到访滑铁卢大学,就双方未来的研究合作,包括联合申请研究项目、互访交流、共同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合办国际会议和研讨会等进行深入讨论。 滑铁卢大学纳米技术研究院是研发智慧功能材料、联网设备、新能源系统、治疗方法及治疗诊断技术的全球领先机构,致力透过创新发明为世界带来改变,解决社会面对的重大挑战。   ***完***

2024年9月12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纳米科技研究中心

Photo 1

理大与苏州九龙医院签署合作协议 共建创新孵化平台 促进医疗科技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天与香港九龙集团旗下苏州九龙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共建「苏州九龙医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创新孵化平台」。双方将在未来三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医疗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及应用,促进医疗技术创新、临床应用研究及健康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質量,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及服务。 理大一直致力以卓越教育、科研及知识转移实力推动PolyImpact,将理大社群的创新发明转化成具影响力的方案,为社会带来实际裨益;苏州九龙医院则专注于打造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推动医疗产品的全面应用及持续改进。双方冀藉此产学研合作,实现更大协同效应。合作协议在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及香港九龙集团董事长孙曦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香港九龙集团副总裁陈强先生代表签署。 协议下,理大及苏州九龙医院将在医学工程、人工智能医疗等关键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合作,携手推进医疗科技的持续发展与创新及落地应用。双方将共建生物医学科技创新孵化器,由苏州九龙医院整合其丰富临床资源,协助理大科研团队及初创企业开发创新的医疗产品,确保产品在不同的场景获得应用和持续优化。 此外,双方将合作开展临床应用研究项目,依托理大的研究实力及苏州九龙医院专家团队的临床经验,推动新技术改良,以及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验证。理大学生亦将获安排参与实习、考察和专业交流活动,助他们了解医学工程及资讯科技在临床实务中的应用与创新。另外,理大相关学系将为专业医疗从业人员提供度身订造的研修项目或培训,以强化业界的人才培育。 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表示:「理大很高兴与苏州九龙医院合作。是次合作标誌着理大在科研与创业发展方面进入崭新的里程,因为『苏州九龙医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创新孵化平台』是理大首个临床孵化平台,它不仅能同时为科研团队提供临床支持,还为初创企业搭建了桥樑,使得科研成果能够更快地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理大一直积极推动创新创业精神,通过理大初创生态系统PolyVentures,全方位支援初创企业,以培育新一代企业家,是次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发展。」 香港九龙集团董事长孙曦先生则表示:「我们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将携手打造一个集研发、孵化、加速为一体的创新平台,促进知识转移和技术交流,更是医工融合、优势互补的创新之举,不仅为青年创业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将成为推动本港、大湾区、长三角,乃至亚太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会上亦举行专题座谈,由理大学者、苏州九龙医院专家及内地医疗科技企业代表围绕「构建协作生态系:大学、医院与医疗保健产业如何合作推动创新」的主题,探讨医疗保健业面对的挑战,及如何藉加强跨机构合作促进业界的发展等。   ***完***

2024年9月11日

活动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1

理大于校园推广全新心理健康计划 以游戏式训练增强学生抗逆力

不少青少年面对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和心理健康困扰,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护理学院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携手在校园开展由研究驱动的教育及服務計劃「心理彈跳站」,推动大学成为促进心理健康及协助学生建立抗逆力(resilience)的生态圈,并于8月26日至9月3日推出首个大型校园推广活动,吸引约3,000名学生参与。 理大過去研究發現,近四分三的香港大學生有最少一次嚴重或創傷性的童年不快經歷,对其自我意識、情緒管理和建立健康人际關係的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而建立抗逆力正是让他們渡過逆境的關鍵。理大早前獲正愛慈善基金會慷慨捐贈成立「正愛慈善基金會健康及服務影響基金」,並在基金資助下開展「心理彈跳站」計劃,採用優勢為本(strengths-based)、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及預防性(preventative)的模式促進年輕人的心理健康。计划致力为理大社群建立共同语境以谈论心理健康话题,并让学生在安心和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增强抗逆力的方法。 理大协理副校长(大学发展)罗璇博士、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联同正爱慈善基金会主席陈文耀先生和正爱慈善基金会董事陈子君女士亲临支持活动。陈子君女士表示:「我们的青少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心理健康危机。英国作家Warsan Shire为难民发声时曾指:『You have to understand that no one leaves home unless the water is safer than the land』作为小区的一分子,我们亦盼望能创造一个给予学生慰藉和安全感的环境。」 活动期间,学生可以即场报名参加「心理彈跳站」的项目,包括由研究团队及200多名理大学生一同构思及设计、透过遊戲式介入方法协助建立抗逆力的「Mission ReST」。项目涵蓋自我探索、遊戲挑战及与同侪组队完成任务等环节,参加者可从中學習從逆境中復元的方法和技巧,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以正向態度面對未來。此外,活动亦向学生介绍在线身心健康测试平台「理大,你好吗?」,参加者可透过以实证为本的检测工具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及人际关系等,平台会实时向他们提供意见及所需支持。计划期望能透过以上项目提升学生及大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并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帮助,从而创建更和谐和强韧的社会。 大学一年级是由中学转往高等教育的重要过渡时期,对不少学生而言或构成重大压力和挑战。「心理彈跳站」计划首席研究員及理大护理学院副教授何穎嘉博士指:「在大学生涯的初期鼓励学生参与有关心理健康的互动,提供机会让他们提升抗逆力尤其重要。我们希望借着为期一周的推广活动,向刚入学的新生传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明白在面对人生各种挑战时,他们并不孤单。」 有关「心理弹跳站」计划及其活动的更多数据,可浏览其网站或社交媒体专页。   ***完***

2024年9月3日

活动 护理学院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