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05年6月4日

Today's Editor:

Ningning Yan (严宁宁)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ynn@amss.ac.cn

=======================================================================
关于“数值代数及其应用”同行信息的征集与编辑事宜
Mon, 30 May 2005 18:17:06 +0800 (CST)
From: "[gb2312] bzz" <bzz@lsec.cc.ac.cn>

各位同事,
为便于学术交流与联系,我们拟编辑与数值代数及其应用有关的同行信息录,如果
您愿意,请用中文将您自己,您的同事,朋友,同学或学生的如下信息,告知于我。
请用Email发送至:zqwang@lsec.cc.ac.cn. 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 姓名, 2. 性别, 3. 出生年月, 4. 职称, 5. 工作单位, 6. 通讯地址
7. 电话, 8. 传真, 9. Email, 10. 网址。

白中治
2005年5月26日

========================================================================
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新增选的数学院士
http://www4.nationalacademies.org/news.nsf/isbn/05032005?OpenDocument

科学院院士

Johnstone, Iain M.;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Stanford University

Klainerman, Sergi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Osher, Stanley;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Wright, Margaretprofessor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New York University

工程院院士

Ivo M. Babuska, Robert Trull Chair i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echanics,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computer-based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design.

Marsha J. Berger,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New 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For developing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algorithms and software that have advance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the analysis of aircraft and spacecraft.

David E. Culler, professor, computer science divis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For contributions to scalable parallel processing
systems, including architectures, operating systems, and programming environments.

========================================================================
2005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名单(数理学部)
送交者: 05ren 2005年5月24日07:43:17

数学物理学部
------------

时间:2005年5月24日

(共5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马中骐 65 理论物理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 王广厚 65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学 南京大学
3.王诗成 52 数学 北京大学
4 王恩哥 48 凝聚态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5 王鼎盛 64 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6 卢炬甫 57 天体物理 厦门大学
7 白志东 6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东北师范大学
8 龙以明 56 基础数学 南开大学
9 向 涛 42 凝聚态物理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0 孙 鑫 66 凝聚态理论 复旦大学
11 邢定钰 60 凝聚态理论 南京大学
12 佘振苏 42 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
13 吴岳良 43 理论物理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4 吴 颖 48 光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15 张双南 42 天体物理 清华大学
16 张光寅 72 凝聚态物理与光学 南开大学
17 张家铝 66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8 张裕恒 6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 张鹏翔 62 固体物理、拉曼光谱 昆明理工大学
20 张肇西 64 理论物理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21 时俭益 57 代数学 华东师范大学
22 李开泰 67 流体力学、应用数学 西安交通大学
23 李安民 58 数学 四川大学
24 李新洲 59 天体物理 上海师范大学
25 汪景琇 60 天体物理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26 沈 青 69 流体力学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27 陆善镇 65 数学 北京师范大学
28 陈永川 41 数学 南开大学
29 陈和生 58 粒子物理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30 陈恕行 63 基础数学 复旦大学
31 周向宇 40 数学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2 欧阳颀 49 物理学 北京大学
33 武向平 44 天体物理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34 郑广生 48 天体物理 香港大学
35 郑伟谋 59 物理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36 郑泉水 44 力学 清华大学
37 侯振挺 69 概率论、运筹学 中南大学
38 俞昌旋 63 等离子体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9 柳卫平 42 原子核物理实验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40 胡 岗 60 理论物理 北京师范大学
41 郭本瑜 63 计算数学 上海师范大学
42 顾本源 65 凝聚态物理、光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43 高 智 67 流体力学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44 梁九卿 64 理论物理 山西大学
45 黄 涛 65 理论物理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46 龚昌德 72 物理 南京大学
47 彭实戈 57 数学 山东大学
48 程崇庆 48 数学 南京大学
49 董家齐 62 等离子体物理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50 詹文龙 49 核物理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研究方向介绍: 区域分解法国际会议及其网站
Date: Thu, 19 May 2005 14:42:16 +0800 (CST)
From: "[gb2312] xxj" <xxj@lsec.cc.ac.cn>

Xu Xuejun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AS

区域分解法国际会议及其网站介绍:

网站:www.ddm.org

随着并行计算机的发展, 区域分解法(DDM)已成为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基于子区域有无重叠, 区域分解法又分为重叠型区域分解法和非重叠区域分解法.重叠
型区域分解法的原始思想来源于经典的Schwarz交替法, 它是由数学家H.A.Schwarz提出
的, Schwarz的本意是借用交替法论证某些非规则区域椭圆型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 当
时并没有引起计算数学家的注意, 该法的真正崛起是在70年代, 特别是法国数学家
P.L. Lions巧妙地把Schwarz方法与投影方法联系起来, 从而大大简化了该法的收敛性
分析. 非重叠型区域分解法较重叠型区域分解法的工作量要小, 更易于处理复杂的实际
问题, 例如间断系数问题、复合材料问题等, 但非重叠型区域分解法的理论分析更复杂.

国际上每一年半召开一次区域分解法国际会议, 1987年在法国召开了第一届区域分解法
国际会议. 第八届 即DDM8,1995年在北京召开, 由我国的石钟慈院士组织召开. 这也是
该国际会议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该国际会议具体事宜由一个学术委员会统一安排.
委员会成员有世界上知名的DDM专家组成, 我国石钟慈院士及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许进超
教授都是该委员会的成员. 该会议的官方网站是: www.ddm.org

从此网站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每次DDM会议的情况. 可以免费下载每次会议的论文集. 从而
了解到区域分解方法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 最近一次会议(2005年一月)在美国纽约
柯朗所召开, 每位报告人的报告都可以从该网站下载. 同时, 一些有名的书和区域分解法
研究开展的好的国家和研究小组也有相应介绍.

========================================================================
研究方向介绍: 计算调和映射——一个困难的课题
Date: Sat, 21 May 2005 17:03:25 +0800 (CST)
From: "[gb2312] hqy" <hqy@lsec.cc.ac.cn>

Hu Qiya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AS

计算调和映射来源于一类约束极小化问题. 该极小化问题中的目标泛函可以是向量场的
标准能量泛函, 而向量场的约束是圆周或球面. 这类约束极小化问题的Euler-Lagrange
方程是一复杂的非线性方程, 其解称为调和映射.
调和映射有广泛的应用背景, 如:
(i) 液晶(Oseen-Frank模型);
(ii) 微磁(Landau-lifshitz方程);
(iii) 图像处理(p-调和流).

计算调和映射的主要困难在于:
(a) 非凸性(约束是非凸的);
(b) 非正则性(解可能是不连续的);
(c) 非唯一性(解可能有无穷多个).

目前已有一些相关的数值(迭代)方法:
1. Alouges’投影方法
该算法(由当前数据得到下一个数据)可描述为:
步1. 计算一个落在圆(或球)外的过渡场, 使能量下降;
步2. 将该过渡场投影到圆(或球)上.
该算法计算量小, 但不能推广到更一般目标泛函的情形.
2. Landau-lifshitz方程的投影方法(鄂维南, 王小平)
在该算法中, Alouges’投影方法的步1被修正(归功于零阶项的存在).
该方法可推广到具更复杂目标泛函的时间依赖问题.
3. 算子分裂方法(R. Glowinski, 林平等)
先将热流方法与罚方法相结合, 把原问题转化为无约束的时间依赖问题, 然后用算
子分裂方法求解. 该方法可推广到更一般目标泛函的情形.

挑战:
怎样设计一个便宜的迭代方法计算调和映射(对具一般目标泛函的时间无关问题)?

========================================================================
数学系介绍: 长安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长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于2000年4月18日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世界
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的南郊,与举世闻名的大雁塔毗邻,周围高校众多,文化
氛围厚重。整个校园占地2980亩,分为校本部、雁塔、小寨、渭水、太白等五个校区,
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学校现有教师1300余人,其中中国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者
60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300人,全日制本、专科生3万8千余人,博士生、
硕士生2100余人。自1956年起已为26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00余名博士、硕士和本科留学生。


新成立的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是一个专门从事数学及相关领域教学、研究的基层单位,
既肩负本系各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职责,又同时承担全校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
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全系现有教师7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36人,硕士20人,
博士9人,博士后4人,另有20余人正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全系设有计算数学、
应用数学、概率统计三个专业教研室和一个面向公共课教学的高等数学教研室。作为
工科院校的基础课教师,在完成好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本系教师还坚持不懈、孜孜
不倦地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先后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高技术研
究发展计划(863),并在《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Journal of
London Math. Soc.》、《Computers & Math. with Applications》、《IEEE Trans.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
《应用数学与力学》等许多国内外著名专业期刊上发表他们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显示出
较强的研究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另外,在教学研究中也成果显著,组织编写各种教
材20余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奖励近10项。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虽成立不久,但在很多方面已取得不少令人可喜的成绩,我们相信,
只要全系教师团结一致、脚踏实地、发奋图强,一定会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
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在国内外形成有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
微分算子谱理论、工程数值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领域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
方向,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团结协作、蓬勃向上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

我们热忱欢迎从事数学与信息科学研究的高级专业人员来我系参观、访问、指导工作,
更欢迎能直接加入到我系的研究队伍中来,在这里施展抱负、贡献才华!

========================================================================
中加工业数学研讨会在香港浸会大学顺利举行
Date: Sun, 29 May 2005 10:28:50 +0800 (HKT)

中加工业数学研讨会于2005年5月23-26日在香港浸会大学顺利举行。

Canada-China Workshopon Industrial Mathematics
May 23- 26, 2005
Lam Woo Conference Center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Some PDF or PPT files of the talks can be found at:
http://www.math.hkbu.edu.hk/CCWIM/

The conference photoes are now available at
http://www.math.hkbu.edu.hk/CCWIM/photo/Opening/

========================================================================
计算科学及其教育国际研讨会将在首都师大举行
Date: Mon, 30 May 2005 23:53:41 -0400 (EDT)
From: "Xiaoping Shen" <shen@math.ohiou.edu>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its Education
(IWCSE-2005 Beijing, China)
Time: August 29 - September 02, 2005
Loc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webpage: http://www.math.ohiou.edu/~shen/workshop/workshop.html

Scope
(1)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analysis for problems with stochastic nature;
(2)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with multi-physics and multi-scale structures;
(3)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problems in nano scale;
(4) Inverse problems with applications;
(5) Topics on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6)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computational science.

Sponsored b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Ohio University, USA
Beij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Education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nited States

Details can be found at the webpage:
http://www.math.ohiou.edu/~shen/workshop/workshop.html

========================================================================
第二届科学计算和偏微分方程国际会议将在香港举行
Date: Thu, 26 May 2005 17:27:35 +0800 (HKT)
From: Prof. T. Tang <ttang@hkbu.edu.hk>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CPDE05)
and
The First East Asia SIAM Symposium
http://www.math.hkbu.edu.hk/SCPDE05/

The above two conferences will be held from December 12-16, 2005 a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ong Kong.

The first of this conference series was held a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in
December 2002, and was a highly successful event.
More details about the first conference can be viewed at
http://www.math.hkbu.edu.hk/SCPDE02.

In the second of this conference series, we would like to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to explore exciting new directions in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time dependent problem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other fields such as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vision and graphics. An
emphasis of this conference, which we hope will set it apart from others, is
the strong interaction of significant mathematics with advanced algorithms
applicable to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Th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SIAM) is the major society
for Applied Mathematicians. There are many chapters and sections for the SIAM
in many regions in the world. The East Asia SIAM was formed a few years ago
(http://www.siam.org/sectchapt/sections.htm), but its first conference has not
yet been held. The East Asia SIAM has recently decided to organize its first
conference jointly with SCPDE05.

Organizing Committee:
Raymond Cha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ichael 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Zhong-Ci Sh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Chi-Wang Shu Brown University, USA
Tao Ta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Invited Speakers:
Mark Ainsworth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UK
Alfred Carasso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USA
C. Carstensen Humboldt University, Germany
Zhiming Ch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P. G. Ciarlet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einan E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Lisa Fauci Tulane University, USA
Daniel Funaro University of Modena, Italy
Wenbin Liu University of Kent, UK
B. Keyfitz* Fields Institute, Toronto, Canada
Rolf Rannacher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Germany
Jie Shen Purdue University, USA
John Strain UC Berkeley
G. Strang* MIT, USA
Andrew Stuart University of Warwick
Pingwen Zhang Peking University
Jun Zou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Names with * also East Asia SIAM keynote speakers supported by SIAM)

Sponso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ee Hysan Foundation
PKU-HKBU Joint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pplied Mathematics
K.C. Wong Education Foundation

Contact Information:

SCPDE05
c/o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Kowloon Tong, Hong Kong
Phone: (852) 3411-7015
Fax: (852) 2339-5811
Email:scpde05@math.hkbu.edu.hk
Webpage:http://www.math.hkbu.edu.hk/SCPDE05/

========================================================================
数值分析系列课程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
Date: Sun, 29 May 2005 18:12:10 +0800 (HKT)
From: Tao Tang <ttang@aaron.math.hkbu.edu.hk>

数值分析系列课程
Organizer: 鄂维南 舒其望
2005年5月23日--6月26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
网页:http://math.ustc.edu.cn/Conference/document/numerical2005.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于2005年5月23日-6月26日举办数值分析系列课程,开设数门
高水平的应用数学与科学计算课程,聘请当前各领域的海外著名学者授课,为数学系
信息与计算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系统讲解“数值分析”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

主讲教授:
Weinan E (Princeton University)
Shi-Wang Shu (Brown University)
Zhimin Zhang (Wayne State University)
Wei Cai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Tao Tang (Hong Kong Batpist University)
Qing Du (Penn State University)

详细内容请见:
http://math.ustc.edu.cn/Conference/document/numerical2005.pdf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