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05年7月16日

Today's Editor:

Ningning Yan (严宁宁)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ynn@amss.ac.cn

========================================================================
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被正式批准立项
From: Zhiming Chen <zmchen@lsec.cc.ac.cn)
Date: Thu, July 14, 2005 5:57 pm

国家973计划项目
《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介绍

2004年11月9日上一个973计划项目《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以优秀的成绩完成结题评
估以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部分专家即着手进行新
一个973计划项目的申请准备工作。2004年12月初成立了以石钟慈院士为组长的新一个
973计划项目的申请筹备组,在征询了众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于2005年3月14日
向科技部提交了新一个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的申请书,2005年4月21日
进行了复评答辩,2005年6月8日进行了综合评审答辩。2005年6月23日接到科技部通知,
我们新一个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被正式批准立项。
《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项目的总体目标包括二个方面。在科学计算的共性问题研究方
面,项目将在基于后验误差估计的并行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和复杂流动问题的并行自适应
移动网格方法形成既有算法理论、又有程序实现、且有具体应用的完整的创新体系。在
应用目标研究方面,项目将完成千万自由度的完整气候模式的研制;进行千万自由度三
维多介质大变形高温高压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建立能够处理几百个原子的实空间第一原
理计算方法,以该计算方法为基础,在原子和纳米尺度上通过结构设计实现量子调控;
建立非周期(随机)结构的、适用于材料服役行为分析的、从纳米、介观到宏观多个尺
度的多物理多尺度耦合模型和计算方法。
根据上述总体目标,《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项目设立了四个课题组,它们是:

1.创新计算方法的基础理论研究
课题组长:陈志明、许学军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并行自适应算法与理论, 保结构方法的理论与应用
大规模高速集成电路中电磁信息计算

2. 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
课题组长:张林波、莫则尧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发展系列的高效可扩展并行算法与并行实现技术;
建立2~3个并行数值模拟支撑软件框架

3.复杂流动问题的高性能算法研究
课题组长:王斌、江松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地球系统模式中的高性能算法研究及应用,
高维多介质大变形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研究

4.材料物性的多物理多尺度计算研究
课题组长:张平文、龚新高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基于第一原理计算新方法探索
材料物性的多物理多尺度计算模拟

围绕上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2005年6月26日项目专家组根据各组组长的提名,投
票选出了新一个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的55位正式参加成员。专家组
成员一致希望,新一个973计划项目的成员能在两期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和上一个973项
目的良好基础上,为实现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努力工作,推动我国科学计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陈志明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2005年7月13日

附: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专家组成员名单:

石钟慈、沈隆均、王兴华、郭本瑜、陈志明、张林波、王斌、张平文、张洪武
首席科学家: 陈志明

========================================================================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科学时报2005年7月7日文章,作者:王丹红

“虽然我国经济奇迹般发展,其距离与美国正在缩小,但我国的统计研究水平却与美国
差距拉大。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统计队伍和研究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统计科学的
大量需求,就与纵向相比,我们现在的统计水平恐怕还不如20年前。统计教学与研究的
危机一直存在着。”这是海外华人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范剑青7月6日在中国科
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统计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所讲的。

据悉,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目前从事统计科学理论与应用研
究的科研人员和海外知名统计科学家组成,主要从事统计科学方法、理论及应用研究。
范剑青出任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刘军、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姚琦伟、中科院
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研究员陈敏和副研究员邹国华任中心副主任。

在中心成立的同时,为期3天的“统计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同时举行。

统计学是量化科学的中心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表达、整理与分析的科学,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密切相关。范剑青说,统计学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我们的祖先对统计的重要性
早就有深刻的认识,改革家商鞅在公元前390年就曾说过:“强国需知十三数。”但
在当今信息年代,十三数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统计学主要指官方统计、工业统计和现场统计。现代统计学则注重挖掘数
据包含的信息,让数据说话。范剑青说,今天,计算速度的指数增长、计算费用的大
幅下降给统计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技术革命给数据的收集带来了许多便利,互联
网使统计学家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遇到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
统计学重要性因此日益彰显。如今,统计学正迅速地渗透到许多尖端科技的研究前沿,
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资讯工程、医学、生物学、经济学、金融学、风险管理、心
理学及社会学等许多领域,成为量化科学的中心,在许多交叉学科研究中起着桥梁作
用。他认为,尽管许多科学领域如生物信息与计量金融学所关心的问题很不一样,但
其本质的统计问题、数学问题却是相通的。

陈敏介绍,统计有很强的预测功能,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比如,当SARS2003
年突然在中国部分地区出现时,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对SARS在北京地区的发展进行
了统计预测,他们提出了在采取最好的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被感染人数的
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何时可能会降到最低值,为政府决定调动多少人力、物力、财
力应对疾病的流行提供了依据。

最后的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测是成功的,SARS病人的实际数量正好在他们预测的
区间内。

范剑青说,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统计需要,美国于1991年成立了国家统计科学研
究所(NISS),其宗旨是寻找、促进、鼓励和培养与统计科学相关的、具有巨大影响
的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欧共体也不甘落后,于1997年成立了EURANDOM研究所,其任
务是研究随机现象。为了进一步促进统计与数学科学在科技前沿的合作,美国于2002
年成立了“统计与应用数学研究所(SAMSI)”,与此同时,许多大学增设统计系或生
物统计系。美国数学会的研究报告指出,统计与生物统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占数学
科学研究人员的1/3。由此可见,国际社会对统计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反观我国,虽
然经济奇迹般发展,与美国正在缩小差距,但我国的统计研究水平与美国的差距却在
拉大。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范剑青分析了中国目前统计学水平不如人意的种种原因。他说,20年前,正值国
内改革开放后不久,一批有志于统计学的学者全心致力于统计学研究,当时中国科学
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和系统科学研究所分别有20多位这方面的专家,力量较强,但由于
毕业后学生们一方面到金融、证券部门工作,一方面又大批留学海外,现在国内统计
科学领域的发展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而且由于教学水平跟不上要求,培养的学生
质量也有问题。

但是20世纪80年代出国的学者如今已经成长起来,在海外形成了强势力量。陈敏
认为,在所有的学科中,华人统计学家在美国的力量是最强的。在美国主要大学统计
学领域的重要岗位基本上都有华人学者,他们分布在各个重要岗位。他说,美国为表
彰在统计学界做出杰出贡献的统计学家,联合世界上5个著名的统计协会在1981年设
立了考普斯“总统奖”,每年只颁奖给一名40岁以下的学者,该奖已成为国际统计学
界的最高荣誉,有“统计学诺贝尔奖”之称,目前已有6位华人学者获得此奖。

在海外已有成就的华人学者也有强烈的愿望为祖国做贡献,同时国家也急需统计
学人才,陈敏介绍说,“成立这个中心就是为了搭建平台,让年轻的学生在国内就可
直接接触到世界统计学领域的前沿,与最优秀的学者对话,了解他们是怎么思考问题
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范剑青希望让中心这个平台发挥桥梁作用,将国外最
优秀的学者请到中国讲学,与国内学者、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并将国内的学者和他
们所做的工作介绍给国际学术界。他说:“学术的竞争是文化和人才的竞争,最重要
的是人才,培养人才是我最大的愿望。”他在成立大会上提出两点恳求:“有十几位
国内外的统计名人在中心兼职,我恳求你们在百忙之中每5年为中心培养一名博士生,
改善中国统计高级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中心机构成立了,我恳求研究院的领导制定
一套有弹性的提职政策,减缓统计人才外流,同时用一些优惠条件招聘优秀的统计人
才。”

范剑青梦想中心能揭开中国统计学研究的新篇章,为中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
队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并以此为核心,将统计学辐射到其它学科。他鼓
励海外学者为祖国做贡献:“当统计科学发展了,数学也就得到了发展,数学在社会
中的作用也会得到更高的承认,到那时,中国的数学界会感谢你们,会赞赏你们的远
见。统计学的发展势必增进量化技术的开发,给尖端科技赋予更有力的工具,使中国
成为科技强国。到那时,中国的科技界会感谢你们,炎黄子孙感谢你们。”

========================================================================
第四届科学计算与应用研讨会(SCA05)成功举行
Date: Thu, 30 Jun 2005 20:00:54 +0800
From: "jianguo huang" <jghuang@online.sh.cn>

第四届科学计算与应用研讨会(SCA05)成功举行

第四届科学计算与应用研讨会(SCA05)于2005年6月20日至2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会议得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高校计算科学E-研究院资助,由中国
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石钟慈院士和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郭本瑜教授担任会议
主席。与会代表80余人,来自国内和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
日本,韩国,俄国,巴西及香港等国家与地区。

会议开幕式由郭本瑜教授主持。石钟慈院士,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和上海
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军教授先后讲话。会议期间,各专家在科学计算与应用领域的
许多国际前沿研究方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大会特邀报告:
Sussane Brenner (South Carolina, USA),
Jin Cheng (Fudan, China),
Weinan E (Princetion, USA),
Roland Hoppe (Augsburg, Germany),
Yvon Maday (Paris 6, France),
Alfio Quarteroni (Ecole Polytechnique de Lausanne, Switzerland),
Masahisa (Kyushu, Japan),
Xiao-Ping Wang (HKUST, Hong Kong),
Ai-Hui, Zhou (CAS, China),
Jack Xin (Austin, USA)。

经会议组委会研究决定第五届科学计算与应用研讨会将于2007年在韩国举行。

会议主页:http://www.math.sjtu.edu.cn/Conference/meet5/main.htm

========================================================================
第二届科学计算及偏微分方程国际会议暨第一届东亚SIAM研讨会通知
Date: Mon, 11 Jul 2005 18:31:11 +0800 (HKT)
From: "Prof. T. Tang" <ttang@hkbu.edu.hk>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The First East Asia SIAM Symposium

Call for Minisymposia Organizers:

The aim of organizing the minisymposia is to highlight special topics
and/or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PDEs.

The format of these minisymposia is intended to be that of four to six
(4-6) 30-minute talks on a related topic, e.g., a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r a particular class of applications. As time permits, the minisymposia
may span more than one session of 2 hours.

We encourage interested organizers of such a minisymposia to submit
proposal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some funds are available to support
local expenses for minisymposia organizers.

Registration and Accommodation:

All participants in the conference must register. The registration fee is
US$230/HK$1,800, but those who register by September 30, 2005 need only
pay US$180/HK$1,400. All full-time students may register for half price.
The registration fee includes conference materials, lunches, tea breaks
and a Chinese banquet.

Online registration can be done via
https://www.math.hkbu.edu.hk/SCPDE05/reg/reg.html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ference can be found in
http://www.math.hkbu.edu.hk/SCPDE05/

========================================================================
复杂系统暑期学校将在北京举办
Date: Mon, 4 Jul 2005 14:35:52 +0800 (HKT)
From: "Tao Tang" <ttang@math.hkbu.edu.hk>

2005 Complex Systems Summer Schools
July 11-August 5, 2005
Beijing, China
webpage: http://www.itp.ac.cn/csss05/

The Complex Systems Summer Schools offer an intensive four-week introduction
to complex behavior in mathematical, physical, living, and social systems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postdoctoral fellows in the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schools are aimed at participants who want to obtain the
background and hands-on experience that will help prepare them to do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areas related to complex systems.

Sponsors:
The Santa Fe Institute (SFI),
The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The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o-directors: John Hollan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d SFI;
Chen Xiao-song,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CAS.

========================================================================
互联网和网络经济研讨会将在香港举行
Date: Sun, 10 Jul 2005 12:09:45 +0800
From: wine2005@cs.cityu.edu.hk

Workshop on Internet and Network Economics
Hong Kong, December 15-17, 2005.
webpage: http://www.cs.cityu.edu.hk/~wine2005/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trend in merging theories, method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Computer Science, Economics, Mathematics, Management
Sciences for solving problems arisen in Internet technologies, grid
comput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s well as social economic
issues in virtual communities enabled through World Wide Web.

In th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e plan to bring over scientists
from those areas together to provide a forum for researchers working
in Internet and Network Economics and related topics and to exchange
innovative ideas and to be aware of each others efforts and results.

While we solicit papers describing research in the following topics,
papers addressing different aspect but relevant important problems
are also welcome.

* Ad hoc networking and communities,
* algorithmic game theory and online algorithms,
* algorithmic mechanism design,
* auction algorithms and analysis,
* computational general equilibrium and approximation,
* coordination and collective action,
* digital goods and information markets,
* e-commerce payment and exchange protocols,
* economics of internet security,
* fixed point algorithms,
* indivisible goods equilibrium,
* incentive compatible protocols,
*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tellectual product pricing,
* majority equilibrium,
* price differentiation and price dynamics,
* pricing models for network congestion protocols,
* pricing of software system, grid computing and utility computing,
* reputation systems,
* security issues and protocols in social networks, social engineering,
* strategic data mining,
* strategic proof protocols,
* other related topics.

All submissions will be rigorously peer reviewed and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quality of their contribution, originality, soundness,
and significance. The final version will be restricted to 10 pages.

A limited number of high quality short papers presenting novel ideas,
issues, challenges and directions are also welcome.

Authors should submit their munuscripts at conference website:
http://www.cs.cityu.edu.hk/~wine2005/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wine2005@cs.cityu.edu.hk

Please bookmark the website and note the following submission deadlines:
Submission: July 13, 2005
Notification: August 18, 2005
Final Version Due: september 15, 2005

Xiaotie De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Yinyu Ye
Stanford University

---------------------------------------------------------------------
To unsubscribe, e-mail: computational.science-unsubscribe@optimanumerics.com
For additional commands, e-mail: computational.science-help@optimanumerics.com

Computational Science mailing list hosting is provided by
OptimaNumerics (http://www.OptimaNumerics.com)
---------------------------------------------------------------------

========================================================================
数学系介绍: 广州大学数学系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广州大学组建于2000年9月,由原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高等师范
专科学校,广州教育学院和(旧)广州大学等九所学校合并而成。广州大学位于经济
繁华的广州市内,是广州市市属综合性大学。目前,广州市正在进行大学城的建设,
在新大学城内,广州大学占地面积1975亩,总投资20多亿元人民币。

数学系下设“几何与代数”、“软件”、“概率统计”、“中学数学教育”、“函数
论”、“高等数学”六个教研室;“信息安全”、“金融模拟”和“信息与计算科学”
三个实验室;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安全”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一千二百人,“应用数学”
一个硕士点,在校硕士生三十多人;应用数学研究院是数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设
五个研究所,它们分别是“信息安全”、“数量经济”、“系统工程”、“统计精算”
和“非线性分析”。

近三年来,广州市及广州大学加大了对数学系的投入,办公、教学、科研等条件都有
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新的引进人才的机制的确立,为数学系师资队伍的发展带来了
新的机遇。目前全系共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10人(4名博导),副教授27人,具
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多人。以信息安全等专业为主导的应用数学学科是数学系的重要
发展方向 ,该学科现为广州市及广东省重点学科。在基础数学方向,目前正在加强
建设,该学科现为广州大学重点学科,全系教职工正在努力建设“基础数学”、“概
率统计”硕士点,“信息安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网址:http://202.192.18.15:8080/webdata/lxy/cn/mathematics/introduction.htm
Email: xiaoxuan@mail.casipm.ac.cn

========================================================================
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2005年第3卷第2期)
Date: Mon, 11 Jul 2005 18:22:24 +0800 (HKT)
From: "Prof. T. Tang" <ttang@hkbu.edu.hk>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Volume 3, Issue 2, June 2005

Articles
Stability of a Traffic Flow Model with Nonconvex Relaxation
Tong Li and Hailiang Liu
pages 101 - 118,

Relative Entropy in Hyperbolic Relaxation
Athanasios Tzavaras
pages 119 - 132,

Stability of the MUSCL Schemes for the Euler Equations
Christophe Berthon
pages 133 - 157,

Approximate Model Equations for Water Waves
Razvan Fetecau and Doron Levy
pages 159 - 170,

An Entropy Dissipation-Entropy Estimate for a Thin Film Type Equation
E.A. Carlen and S. Ulusoy
pages 171 - 178,

Structure-Preserving Model Reduction Using a Krylov Subspace Projection
Formulation
Ren-Cang Li and Zhaojun Bai
pages 179 - 199,

Axial Symmetry and Classification of Stationary Solutions of Doi-Onsager
Equation on the Sphere with Maier-Saupe Potential
Hailiang Liu, Hui Zhang and Pingwen Zhang
pages 201 - 218,

Transport in Semiconductors at Saturated Velocities
Jan Haskovec and Christian Schmeiser
pages 219 - 233,

Two Types of Solution Overshoots in Discontinuous Galerkin Discretization Schemes
Natalia B. Petrovskaya
pages 235 - 249,

An Orthogonal Discrete Auditory Transform
Jack Xin and Yingyong Qi
pages 251 - 259,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