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s Editor:
Today's topic
========================================================================
叶笃正吴孟超获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胡锦涛颁奖
中新社北京一月九日电 (记者 孙自法)
九十高龄的气象学家叶笃正和八十四岁的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九日被授予中国
二00五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并各获奖金五百万元人民币。
中共中央、国务院九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国务院总
理温家宝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二00五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叶笃正、吴孟超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现任中科院特邀顾问、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他还是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叶笃
正主要科技成就包括建立青藏高原气象学、大气环流的突变的发现、提出大气能量频
散理论、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研究和人类有序活动对全球变化影响的
适应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现为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
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他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创立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
辟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
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中国二00五年度另四项国家级科技大奖也同时揭晓: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
三十八个项目获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十九项;国家科学技
术进步奖一等奖十八项,二等奖二百一十八项;五位外国专家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
作奖。
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二000年设立,除二00四年度空缺外,此前已先后有
七位科学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计算机
应用专家王选、物理学家黄昆、高性能计算机专家金怡濂、地质学家刘东生和航天专
家王永志。(完)
========================================================================
陈省身数学奖二十年嘉奖二十人 (2005-12-03)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张国)
在陈省身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12月3日到来前夕,中国数学会2日在北京举
行“陈省身数学奖20周年大会”,向陈先生表示纪念。
“陈省身数学奖”是中国两大数学最高奖之一,设立于1986年,旨在肯定陈省身
教授的功绩,激励我国中青年数学工作者对发展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贡献。奖励范围
为在数学领域做出突出成果的我国中青年数学家。
该奖由热心于发展我国科教事业的香港亿利达(ELITE)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提出倡议并捐资,自开始设立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届,每届两人获奖,每人奖金为2.5
万元港币。中国数学会负责评奖工作,为此组成了四年一届的评奖委员会,成员均为
知名数学家。
自1987年首次颁奖至2005年,“陈省身数学奖”在海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共
有20位中青年数学家获得“陈省身数学奖”,分别是钟家庆、张恭庆、李邦河、姜伯
驹、肖刚、冯克勤、丁伟岳、忻元龙、洪家兴、马志明、文兰、王建磐、王诗cheng、
龙以明、李嘉禹、周向宇、张伟平、巩馥洲、段海豹、席南华。其中龙以明、张伟平
均出自南开大学。
========================================================================
中科院数学院程代展研究员当选为IEEE Fellow
2005-11-25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动态]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程代展研究员因其在“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方面
的贡献,于2005年11月13日被选举为IEEE Fellow。 IEEE Fellow是IEEE颁发的最有
声望的荣誉之一。 每年由IEEE相关的Fellow评选委员会经过严格的评议程序选举产生。
程代展于1981年在中科院系统所获硕士学位。后赴美深造,于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
学获博士学位。现为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先后担任Math. Sys., Est. Contr.,
Automatica,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等重要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现任中国自动
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 编辑:综合办公室 来自: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 ]
========================================================================
其它学科信息: 中国社科院将拥有自己的“院士”
2005-12-27 [新闻中心] 人民日报 作者:施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推选首批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的工作进展顺利,作为该院的
最高学术称号,学部委员将为终身荣誉。同时,对符合学部委员条件的离退休老
专家,将一次性授予“荣誉学部委员”称号。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社科院也将与中
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一样,拥有自己的“院士”。
据了解,中国社科院于日前颁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章程(草案)》及《中国
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推选办法》。截至记者发稿时,社科院
30多个院所已有一半以上完成了匿名推选。按照所在院所人数的多少,推选人
数为1至4人不等。这些候选人一旦通过了学部大会的最终认可,就将分别成为
人文、马列主义、经济、国际问题、法学与民族学这5个学部的学部委员,最终
结果将在2006年2月揭晓。
据社科院副院长冷溶介绍,组建学部是我国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一项重
要工作,也是社科院科研组织与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此为契机,社科院
的研究力量与学术资源将进一步整合,形成战略性、综合性问题研究的组织协调
机制,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贯中西、成就卓著的学术大家和学科带
头人将脱颖而出。
据介绍,首批学部委员要从本院在职的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专家学者
中产生。学部委员今后将每两年增选一次,增选工作由学部主席团组织进行。学
部委员大会是该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每两年举行一次,由学部主席团主持。
学部委员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是学部主席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些研究员认为,社科界如果缺少学术共同体的话,就难以推
动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建立学部委员制度是个有益的尝试。但学部委员目前还
只是社科院内部各院系人才的遴选,各高校和社科界的其他人士并未参加,这与
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的评选有所不同。
========================================================================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在内蒙成功举行
摘自《计算数学通讯》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暨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计算爆炸力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2005年8月15-19日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
员会年会暨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计算爆炸力学专题研讨会在内蒙古海拉尔市举行。
本次研讨会是由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协、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LSEC)、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
和内蒙古呼仑贝尔学院协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会议收到论文72篇,来自全国各地
68位代表出席了本届学术研讨会。
8月15日上午在会议主席江松研究员主持下,举行了会议的简短开幕式。内蒙古呼仑
贝尔学院常务副院长朱玉东、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和中国空气动力学物理
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樊菁、计算爆炸力学专题组副组长何长江分别致
开幕词。随后受邀参加本次会议的8位代表作了50分钟大会报告,他们就爆轰物理、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和数学物理中的反问题等内容作了精彩
的发言,35位代表作了30分钟分组报告,交流了他们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会
议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水平较高,代表们讨论热烈,收获较大。
8月15日晚召开了中国空气动力学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会议。会议由第四届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樊菁和第五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少平主持,会议总结了
第四届专业委员会过去四年来的工作以及第五届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
学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情况。会议通过了第五届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
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第五届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由
35位委员组成;会议选举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樊菁研究员和中国空气动力
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总工程师曾学军研究员为第五届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
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选举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蔚喜军研
究员为第五届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选举北京应
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温万治副研究员为第五届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
力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第五届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决定聘请孙锦山、唐惠龙和张维岩为本届专业委员会的顾问。
在专委会上,第四届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顾问恽寿榕先生和第五届物理气体
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少平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认为专委会在联系
全国同行,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会议决定第十三届中国空
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在2007年9到10月份举行,地
点拟定在洛阳、大连和长沙三地择一举行,具体由秘书长落实。
8月17日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第五届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
会主任委员朱少平教授主持下,举行了闭幕式。本次会议主席江松对会议作了总结,
本次会议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感谢内蒙古呼仑贝尔学院为本次会
议提供的良好后勤保障。朱少平研究员为第五届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
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发了聘书,欢迎各位代表参加2007年的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
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交流会。
第十二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组委会
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
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2005年8月24日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六届国际算法和计算年会圆满结束
摘自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六届国际算法和计算年会(The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lgorithms and Computation,简称ISAAC’
05)于2005年12月19-21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圆满结束。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图
论、组合与网络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东研究员任组委会主席,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
系邓小铁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堵丁柱教授(应用数学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共同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
ISAAC是一个每年举办一次的理论计算机科学方面的高水平的系列国际会议。
该会议的规模一般在120人左右,会议的举办地基本上是亚太地区的几个国家或
者地区轮流承担。会议的议题主要包括:算法和数据结构、自动机理论、数理逻
辑、组合算法、计算复杂性、计算生物学、计算几何、密码学、并行和分布式计
算等等。会议的论文集由斯普林格出版社作为非常有影响的计算科学系列丛书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简称LNCS)中的一卷出版。ISAAC’05的论
文集作为LNCS的第3827卷已经正式出版,其中收录了112篇论文(共收到投
稿506篇)。
参加ISAAC’05的国内外代表达到创记录的160人,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包括香
港和台湾)、德国、韩国、西班牙、日本、智利、意大利、法国、希腊、美国、
瑞典、英国、澳大利亚、印度、伊朗、荷兰、加拿大、捷克、比利时、丹麦、波
兰、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瑞士、挪威、新加坡和爱尔兰。会议组织了两个大会
特邀报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讲座教授Mihalis Yannakakis
(Fellow,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和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
科学系主任讲座教授Frances Yao(Fellow,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和110个分组报告。
ISAAC系列会议曾经于1995年在北京成功地举办过一次。时隔十年又一次在国
内成功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国内理论计算机学科的发展。
ISAAC’05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
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以及中国运筹学会的大力支持。
[ISAAC’05组委会 供稿]
========================================================================
第六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将在浙江大学举办
摘自《计算数学通讯》
第六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
Chinagraph'2006
2006年6月28日-30日,杭州
网址:http://www.cad.zju.edu.cn/chinagraph/index.htm
征文通知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工程图学学
会、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香港多媒体及图象计算学会联合主办
的第六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Chinagraph’2006)将于2006年6月28日-30日在杭
州举行。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已成为华语学者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论坛。大会内
容包括大会学术报告、图形学热点问题专题研讨、图形学最新成果和应用软件演示,
并邀请国内外著名图形学专家到会作特邀报告。本届大会将与CGI’2006国际计算
机图形学会议(2006年6月26日-28日,杭州)联合举行。会议录用的部分优秀论文
将推荐《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
国图像图形学报》、《工程图学学报》、《系统仿真学报》发表。大会录用的其余
论文将收入会议论文集出版。
该系列会议从第三届Chinagraph’2000起,已设立中国计算机图形学贡献奖和中国
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每届会议各奖一名。此外大会还将设立最佳论文奖。
本届计算机图形学盛会将面向海内外所有华语学者。会议由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
点实验室承办。热诚欢迎一切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研究、应用及软件开发的华语专家、
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一、大会组织机构
大会主席:潘云鹤
副主席:唐泽圣 戴国忠 石教英 李伯虎 吴恩华 何援军 刘克 韦穗
程序委员会主席:郭百宁
副主席:鲍虎军 胡事民 李华 齐东旭 李思昆 王文成
程序委员:
陈发来 陈立平 查红彬 戴国忠 戴秋兰 董士海 方家骐 傅清祥 高满屯 龚健雅
黄田津 黄智勇 何援军 胡占义 金小刚 李伯虎 刘晓平 卢汉清 马利庄 孟祥旭
潘云鹤 潘志庚 彭群生 秦开怀 石教英 孙汉秋 孙守迁 谈 正 汤 凯 谭建荣
唐卫清 唐泽圣 田 捷 汪嘉业 汪国昭 王昌凌 王国瑾 王平安 王阳生 王裕国
王兆其 韦 穗 吴恩华 吴 威 吴泉源 徐迎庆 徐 丹 杨熙年
叶豪盛 叶修梓 俞益洲 张彩明 张福炎 张申生 张定华 庄越挺
周 昆 周明全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彭群生,孙汉秋
秘书长:金小刚
秘书组成员:李伟青 张宏鑫 沈琦
二、会议征文
1) 征文内容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虚拟现实
图形学基础理论与算法 计算机仿真
科学计算可视化 交互技术
多媒体技术 几何造型
真实感图形 计算机动画
工程图形及应用 遥感及其相关技术
基于图象的图形技术
2) 论文格式及投寄方式
寄论文应在国内外未曾公开发表过,在理论或应用方面有创见。
论文应包括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及Email
地址,并附作者简介。
论文采用电子系统直接在Chinagraph2006网上投稿
组委会联系邮箱:Chinagraph2006@cad.zju.edu.cn
联系人: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沈琦
邮编:310058 电话:(0571)88206681-401 传真:(0571)88206680
3) 重要日期:
截稿日期:2005年12月31日
录用通知:2006年2月15日
正式激光打印文稿:2006年3月15日
三、评奖 从Chinagraph’2000起已设立中国计算机图形学贡献奖和中国计算机图形学
杰出奖,每届会议各奖一名。获奖候选人由国内广泛提名,由程序委员会讨
论和投票确认获奖者。其中贡献奖主要表彰和奖励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研究
(10年以上),对中国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杰出奖主要
表彰和奖励在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算法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成绩卓著的学者。
获奖候选人可由个人提名,也可集体提名,提名时请填写 “中国计算机图形
学贡献奖、杰出奖候选人推荐表”(推荐表下载),于2006年3月1日前寄程
序委员会主席收。
四、CG中国展
在Chinagraph会议期间,将同时举办由上海张江动漫研发平台主办的首届“CG
中国展”与产业化高峰论坛,将邀请海内外著名的动漫企业与专家参加,从事
图形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将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界动态和行业应用需求,为产
学研一体化和理论应用架起桥梁。
五、Chinagraph’2006网址:
http:// www.cad.zju.edu.cn/chinagraph/index.htm
欢迎上网查询大会各项文件和最新通知。
========================================================================
2006信息与计算科学国际研讨会将于8月于大连举行
Date: Sat, 14 Jan 2006 14:17:08 +0800
From: Chun-Gang Zhu <cgzhu@dlut.edu.cn>
Subjec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2006
http://math.dlut.edu.cn/ISICS06/index.htm
Dear Colleagues,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2006
(ISICS'06) will be held in Dalian, China, August 15-18, 2006. The aim of
ISICS'06 is to bring together the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engaged 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to attract original
papers of high quality and to share the most up-to-date advanc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All accepted papers will be recommended
to th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EI indexed) after normal
reviewing procedure.
URL: http://math.dlut.edu.cn/ISICS06/index.htm or http://isics06.dlut.edu.cn.
Sincerely yours, Secretariat of ISICS'06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
第7届谱方法和高精度方法国际会议将于2007年6月于北京举行
Date: Thu, 12 Jan 2006 11:23:20 +0800 (HKT)
From: ICOSAHOM 2007 <icosahom@math.hkbu.edu.hk>
Subject: ICOSAMHOM'07 -- First Announcement
http://icmsec.cc.ac.cn/news/2007/conferences.htm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ectral and High Order Methods (ICOSAHOM) June
18- 22, 2007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irst Annoucement:
==================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ectral and High Order Methods (ICOSAHOM)
2007
will be held from June 18-22, 2007, at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i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Beijing.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conference
will be available in the following few months.
The 7th ICOSAHOM will continue a tradition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1st ICOSAHOM by C. Canuto and A. Quarteroni in Como, Italy in 1989.
Following that, ICOSAHOM has subsequently been organized on a three-year basis,
with the second ICOSAHOM in Montpellier, France in 1992, organized by Y. Maday
and C. Bernardi, the third conference taking place in Houston, USA in 1995,
organized by R. Glowinski and R. Scott, and the 4th one in Tel Aviv, Israel
in
1998, organized by D. Gottlieb and S. Abarbanel, and the 5th one in Uppsala,
Sweden in 2001, organized by B. Gustafsson. The last conference, ICOSAHOM'04,
took place in Brown, USA, in June 2004 and was organized by D. Gottlieb,
J. S. Hesthaven, G.E. Karniadakis and C.-W. Shu.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the 7th ICOSAHOM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members:
Saul Abarbanel (Tel Aviv University, Israel)
Mark Ainsworth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UK)
Christine Bernardi (Paris IV, France)
Claudio Canuto (Politecnico di Torino, Italy)
Mark Carpenter (NASA, USA)
Michel Deville (EPFL, Switzerland)
Daniele Funaro (University of Modena, Italy)
Jan S Hesthaven (Brown University, USA)
George Karniadakis (Brown University, USA)
Yvon Maday (Paris IV, France)
Ernest Mund (Louvain, Belgium)
Alfio Quarteroni (EPFL, Switzerland)
Chris Schwab (ETH, Switzerland)
More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list of invited speakers, will be avialable
in the 2nd announcement.
Best regards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Zhong-Ci Shi (Chai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Zhiming Ch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ao Ta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
数学系介绍: 山西大学数学系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山西大学创建于1902年,数学系是山西大学设立较早的院系之一。现有教职工65人,
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7人、讲师9人,学生600余人。本科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
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现有基础数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一
个和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模式识别与智能
系统五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基础数学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从一九九五年开始,山西省政府先后投资共
150多万元,用于学科建设。近年来数学系走出校园与山西省自动化研究所、山西
省统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办学。研究室、实验室、资料室相互开放、资源共享,
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为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科学研究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山西大学数学系一向以学术氛围浓厚、治学严谨、管理规范、人文环境良好而著称
于全省。1998-2002年,全系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年支配(使用)
科研经费93.3万元;在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15篇。其中,被SCI收录45篇。数学
系特别注重教学过程管理。长期坚持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听课制度,对青年教师进
行传、帮、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科生考研率基础稳定在50%
左右;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
前,我系的数学模拟实验室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省教育厅验收合格的标准化建设
实验室,优越的实验条件特别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下设学
生微机实验室两个、教师微机实验室一个和模式识别实验室一个,拥有高档微机
150余台,本学科中外文藏书80余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13种。良好的学术环境,
雄厚的师资队伍,优越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料,将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
难得的便利条件。山西大学数学系真诚的欢迎您来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让我们
携起手来,共创新世纪的辉煌。
网址: http://www.math.sxu.edu.cn/
========================================================================
期刊内容: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 (Volume 25, Numbers 3)
Date: Fri, 06 Jan 2006 01:05:15 -0500
From: Chi-Wang Shu <shu@dam.brown.edu>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http://www.springeronline.com/journal/10915
Volume 25, Numbers 3, December 2005
Inverse Polynomial Reconstruction of Two Dimensional Fourier Images
Jae-Hun Jung and Bernie D. Shizgal, pp.367-399.
Moving Mesh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an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for the
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 Konstantinos Chrysafinos, pp.401-421.
Numerical Convergence of a Parameterisation Method for the Solution of a
Highly Anisotropic Two-Dimensional Elliptic Problem Philippe Guillaume
and Vladimir Latocha, pp.423-444.
A Dynamical Multi-level Scheme for the Burgers Equation: Wavelet and
Hierarchical Finite Element A. Debussche, J. Laminie and E. Zahrouni, pp.445-497.
Calculation of Lossy Dielectric Multilayer Filter Response
P.A. Reiser, pp.499-513.
A Mix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Elasticity in Three Dimensions
Scot Adams and Bernardo Cockburn, pp.515-521.
An A Priori Error Analysis of the hp-Version of the Continuous Galerkin
FEM for Nonlinear Initial Value Problems Thomas P. Wihler, pp.523-549.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