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s topic
====================================================================================
2007年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名单公示
2007年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名单公示
共公示63个项目,资助期内团队带头人不得担任学校负责人
根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经评审确定
的2007年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自即日起至2007年8月25日。
其中和数学相关的项目包括:
北京大学 张平文 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及其应用
复旦大学 周亿 偏微分方程与数学物理
清华大学 周坚 Langlands纲领和几何Langlands纲领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川大学 罗懋康 不确定性处理与信息理论及技术中的数学问题
================================================================================
德国数学家出任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614155436859182044.html
德国数学家雷吉仕(Christian Reidys)日前被南开大学任命为组合数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开
始了在中国的全新事业。6月5日,学校为他举行了聘任和欢迎仪式。
这是南开大学一个月内迎来的第二位非华裔的院系领导者和学术带头人。此前,南开大学泰
达应用物理学院院长之职,已由一位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德国物理学家获得。
向雷吉仕致聘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说,又一位外国学术带头人选择了南
开,不仅是由于这所历史名校开放的魄力,还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进步。
今年41岁的雷吉仕,1995年从德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
是现任奥地利科学院院长的彼特?舒斯特(Peter Schuster)教授。1996年起任职于著名的美
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计算机科学部。2007年1月,他辞去这份十年的研究员工作,来
到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全职任教。
据南开大学副校长、组合数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永川介绍,雷吉仕主要从事代数组合学、计算
机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在多个领域卓有建树。值得一提的是,雷吉仕虽然是一名数学
家,他对生物学有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他与导师合作完成的数学模型预测了一种重要的
RNA结构的存在,而生物学家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预言并在《科学》上发表了这项成果。
洋溢着活力的雷吉仕,已全身心投入了新的角色。他所服务的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成
立近十年来,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约有20位教师和90名研究生,拥有“应用
数学”国家重点学科和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的创新团队。
雷吉仕说,自己组建了一个年轻的研究小组,开始指导研究生,并打算建立一支高水准的计
算生物学团队。他与新同事和学生合作的一篇论文,前两天被一家杂志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接
受,还有几项成果正在整理中。
今年2月起,雷吉仕作为南开大学教授,应邀担任了综合性国际学术杂志《复杂系统的进展》
的编委。
作为组合数学中心的副主任,雷吉仕说,自己当然不仅仅从事“把咖啡转换成定理”的研究
工作。他分管中心的国际交流工作,希望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外国学者和学生,提升国际知名
度。
雷吉仕惟一学会的汉语词汇是自己的中文名,他坦言背井离乡到中国是一个困难的选择。
“来中国工作是我人生的重大抉择,我认定南开是我实现目标的理想之地。”
执教数月来,自认“期望值很高”的他,对新环境很满意:“我来到了一个卓越的地方。
这里由优秀的科学家组成。南开的学生超乎我的想象,他们天资聪颖,而且极为刻苦。这里
不仅是个学术机构,还像是一个大家庭。”
尽管南开大学与雷吉仕的第一个聘期长达5年,他已向学校提出:希望工作更久。
陈永川说,南开大学会创造条件,让这位年富力强的外国学者心情舒畅地工作,无拘无束
地研究,尽情发挥出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
================================================================================
关于学术论文的文献引用及相关的科研道德问题
引自: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64
何毓琦、曹希仁、严厚民、管晓宏、陆宝森、龚维博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讲席教授组
充分尊重他人成果是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而言,
其学术上的贡献得到同行认可至关重要。违反这个基本原则将导致严重后果。最极端的例子
就是剽窃:作者将他人成果据为己有。在国际学术界,剽窃行为一旦被发现,惩罚非常严厉。
哈佛大学校方每年都会颁发相关文件给所有新生,指导他们如何规范论文写作、恰当引用文
献和尊重他人成果。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某些不规范或模棱两可的做法在国际学术界可
能会产生严重误解,甚至可能被认为是变相剽窃。为此,我们愿意和同行们讨论关于文献引
用以及相关的科研道德问题。
1. 如果一个作者引用了他人的结果,按常规应该明确标明结果的出处。将他人论文成章、成
段改头换面,而仅仅提供一个简单的文献索引号“见[xx]”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有意或无意,
这样的做法会给人一个印象:该段文字和构想是作者自己的,所引用的论文及引文作者的贡
献并不太重要。原则上除非作者有新见解,一般不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报告自己的"学习体会
"
。退一步讲,即使报告自己的"学习体会,作者也应该明确表明引文作者的贡献。虽然作者
可以辩称并没有剽窃他人的成果,因为作者已经在文章中给出了相关的参考文献,但是,这
种做法同样会给作者带来很坏的影响,长远来看,得不偿失。须知世界非常之小, 审稿人极
有可能就是被作者冒犯的引文作者。
2. 如果作者想鸣谢论文写作过程中有帮助的人,应该恰当和真诚。千万不要给人的印象是
被致谢者本人同意作者在论文中的所有观点和论述。这种行为在东方可能是尊敬和礼貌,但
在国际学术界的印象可能适得其反。国际期刊上经常可以看到作者文责自负的声明, 表明
被致谢者不承担论文中的任何错误和责任。
3. 要特别尊重别人未发表的文章初稿、原创思想和粗略想法。已经发表的文章可以不经过
原作者的授权而与他人传阅,但应该特别小心对待同事为了在有限范围内讨论而拿出来的论
文初稿、原创思想和粗略想法,未经原作者许可,不应随意散布或使用他人的Powerpoint
文档或胶片。这是因为Powerpoint文档或胶片一般没有详细说明和解释。原作者可能不愿意
看到自己观点被曲解。另一方面,制作一套好的Powerpoint文档或胶片是一件非常费时的工
作。未经同意使用别人的Powerpoint文档是不尊重他人成果的表现,也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
权。
本文第一作者曾精心准备了一个大会的主题报告,报告一项美国政府资助的项目所取得的成
果,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听众中包括该项目的政府部门主管人,掌握着该项目经费的生杀
大权,但是他仍然写信给报告者,请求使用报告胶片文件,并承诺在使用时将成果归功于报
告人。这件事情也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西方文化中,父母借用孩子的东西通常要征
得孩子的同意,而东方文化却没有这样的习惯。我们认为,尊重他人没有发表的成果和思想
应该成为科学工作者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共识,否则,学术交流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4. 同有贡献的合作者分享成果和荣誉是科研工作者的优良风范。在合作者的贡献程度不太
好划分的情况下,可能有些合作者得到了不太名副其实的荣誉而使作者感到不平衡。但长远
来看,只要作者的能力在,就可能做出更出色的成果。打一个比喻,如果某人与他人共享诺
贝尔奖,没有人会说他是半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慷慨地分享荣誉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同事间
不必要的争执和纠纷。
5. 科技论文的作者在享受成果和荣誉的同时也承担责任。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并不会无原则
地分享成果和荣誉。我们认为,要成为一篇论文的合作者,必须要对论文的思想或写作有实
质性的贡献。实际上,许多著名学者很后悔成为某一些论文的作者,因为只要你的名字出现
论文的作者中,你就将对整篇文章负全部责任。当导师和研究生合作的论文出了问题时,导
师无论怎样辩白不知情都是十分无力的。
6. 科技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取决于领域和学会的惯例。例如,在医学界,署名顺序多根据
作者的资历,第一作者多是实验室主任或课题负责人,最后一名作者往往是资历最浅但具体
做工作最多的人。大多数情况下,第一作者是提出原创思想或贡献最多的人。在有些领域,
署名顺序根据作者姓氏确定。我们建议按照作者的贡献,确定署名顺序,因为这样比较公平,
也是IEEE的惯例。多数情况下,作者们都能找到大家满意的方案。如果出现争议,我们的建
议仍然是慷慨分享成果和荣誉,因为长期而言,某一篇论文的署名顺序并不十分重要。
================================================================================
第八届全国计算数学年会网站开通
From:"胡兵" <hbscu@yahoo.com.cn>
Date: 2007-08-07 11:29:42
第八届全国计算数学年会网页地址如下:
http://math.scu.edu.cn/site2006/meeting/
================================================================================
新书介绍:《计算方法》新教材
From:"wyusun" <wysun@njnu.edu.cn>
Date:2007-07-12 11:36:32
最近, 一本供本科生用的教材《计算方法》(孙文瑜、杜其奎、陈金如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了(ISBN 978-7-03-018487-0)。 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各类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合
适的一学期用《计算方法》(或《数值分析》)教材,每周3学时或4学时(上机时间另外安
排)。这本书覆盖了《计算方法》(或《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研内容。
该书包含误差与条件问题、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和迭代法、特征值问题的计算方法、解非
线性方程与方程组的迭代法、插值与逼近、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八
章。该书力求通俗、系统、简明、深入浅出。该书针对目前各类理工科和师范类院校的数学
类、理工类、经管类学生的水平与要求,既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更注重算法和编程。
每章后面既有消所学内容的习题,也有上机实验题。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本书内容进
行选择和增删,书后附了部分经典的参考文献。 希望使用本书的教师给我们提出批评与建
议,以便再版时修正。 订购该书请直接与科学出版社发行部联系(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100717)或科学出版社高教分社数理编辑部联系(mph@mail.sciencep.com) 。
================================================================================
新书介绍:Optim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s: Nonlinear Programming
From:"wyusun" <wysun@njnu.edu.cn>
Date:2007-07-12 11:36:32
Series: Springer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 Vol. 1
Sun, Wenyu, Yuan, Ya-xiang
2006, XII, 687 p. 25 illus., Hardcover
ISBN: 0-387-24975-3
Springer
About this book
This book, a result of the autho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experience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can be used as a textbook
for an optimization course for graduates and senior undergraduates. It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several powerful methods, including recent
results.
For most methods, the authors discuss an idea’s motivation, study the derivation,
establish the global and local convergence, describe algorithmic steps, and
discuss
the numerical performance. The book deals with both theory and algorithms of
optimization concurrently. It also contains an extensive bibliography. Finally,
apart from its use for teaching,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s will be very
beneficial as a research reference.
================================================================================
数学系介绍: 徐州师范大学数学系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数学系是徐州师范大学建系最早、实力最强的院系之一,始建于1956年,1959年起开始招
收本科生,1993年获基础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数
学和应用数学(师范)、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个本科专业方向,下设数学研究所、非
线性科学研究中心和8个教学教研室。全日制在系本科生超过1200人,硕士研究生50多人。
数学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学术梯
队。
数学系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5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被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
年专家,4人获曾宪梓优秀教师奖,2人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红杉树园丁奖银奖;4名青年
教师入选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人选,4人入选江苏省教育厅
“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
奖章。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4人,副教授13人,校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具博士学
位者16人,具硕士学位者26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系高层次学术人才群体已初步形成,近五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
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一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0
余项;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
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
经过长时期的建设,数学系在下列几个方面已形成特色鲜明而稳定的研究方向。
1. 非线性泛函分析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孙经先教授、博士,20多年来他在
拓扑度理论、锥和半序方法、临界点理论、Banach空间常微分方程、分歧理论与非线性算子
方程解的全局结构、非线性积分方程和非线性微分方程等领域中获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
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已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其中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许多重要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五次获
省部级奖励,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该方向主要学术骨干还有张晓岚教授、朱江教
授、刘笑颖教授、徐西安博士等,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均有建树。
2. 几何与拓扑学研究方向 该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有王戈平教授和吴报强教授,他们也是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王戈平教授主要从事格上拓扑学
的研究,主持或参加过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吴报强教授在子流形理论研究中取得
一系列独创性的成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该研究
方向学术梯队中还有张晗方副教授、苏简兵博士和张运涛博士等。
3.代数与数论研究方向 主要学术带头人郭文彬教授、博士,2003年获白俄罗斯科学博士
学位,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博导。主要从事群论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和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联合出版的《The Theory of Classes of Groups》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关于“具有给定子群性质的有限群研究”系列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郭文彬
教授是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天元基金、香港裘槎基金和白俄罗斯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多项。该研究方向的主要
学术骨干还有苗正科博士和卢青林副教授。
4.微分方程研究方向 主要学术带头人周汝光教授、博士在孤立子理论的研究中成绩斐然,
其博士论文200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曾参与国家攀登计划“非线性科学”项目和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各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三次
赴香港城市大学合作访问,2001年获洪堡基金赴德国访问研究一年。周汝光教授是江苏省
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该研究方向的主要学术骨干还有从事奇摄动理论与
应用研究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周明儒教授、从事泛函微分方程和网络微分方
程研究的张毅教授、从事微分方程计算机符号运算研究的张宝善教授。
5.概率论研究方向 主要学术带头人谢颖超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随机分析、随机过程的极
限理论和随机动力系统的研究。多个重要研究成果收入其专著《鞅测度及其极限定理》。
应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的邀请多次赴港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级
科研项目多项。该研究方向还有从事随机分形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戴朝寿教授和从事随机控制
的孙世良博士等学术骨干。
总之,正如程民德院士生前评价的那样:徐州师范大学数学系“具有较好的整体条件,每个
研究方向都有年富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和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做出了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重
视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工作”。目前,数学系正在发奋努力,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努力争取更大、更快的发展。基础数学
学科正在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概率统计学科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我们热诚欢迎有志之士
加盟。
通讯地址:徐州师范大学数学系 邮编:221116 电话:0516-3403299
联系人(系主任):周汝光 电子邮件:rgzhou@public.xz.js.cn
http://maths.xznu.edu.cn/
================================================================================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