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s topic
====================================================================================
973计划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项目研究团队获得表彰
发件人: ydh@lsec.cc.ac.cn
主 题: 973
2008年10月7日,国家科技部在京召开‘973计划’十周年纪念大会,李学勇主持会议,万钢、
周光召、刘延东先后在会上讲话。会上宣读了科技部文件,表彰了973计划突出贡献者2位(
周光召、程津培),973计划重要贡献者23位(马俊如等),973计划优秀研究团队31个。我们
的前一个973项目—“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1999-2004)项目研究团队也在表彰名单中。
因‘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首席科学家杜强不在国内,我代表项目参加了会议并领取了奖状。
余德浩
相关的科技部文件及荣誉证书等的扫描件见
http://lsec.cc.ac.cn/~adm973/kycg.htm
====================================================================================
浙大校长杨卫院士:导师“十戒”
作者:杨卫 来源:中国教育报
杨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76年西北工业大学锻压专业毕业,1981年
获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学硕士,1984年获美国Brown大学工学院博士学位。教授。1997年任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主任,2004年4月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常务副院长。1999年任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担任国务
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2006年8月起担任浙江大学
校长。
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生导师责任重大。导师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知
识和方法,还负有传承精神、文化的重任。所谓带学生,就是和学生一起探求、开发,不是
说有学问、学术地位高就能带好学生。导师要时刻牢记重任在肩,如何当好导师是大学教师
的一个重要话题。今天我主要谈谈作为导师所不应做或不能做的十件事,可称之为“十戒”,
作为导师应遵守的要则。
一戒“光当老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都称导师为老师,很亲切。八十年
代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同学之间提到导师时亦有称“boss”。时下研究生在网络文化等等
影响下经常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老板”这个称呼有几重涵义,可以是爱称,导师
给学生提供科研资助,指导研究方向;可能是憎称,学生觉得导师让自己做各种事情;也可
以是戏称,是导师不在场时同学之间互相调侃。但是,导师自己不应以老板自居。
导师地位建立在三个权威基础之上,学术权威、道德楷模和经济资助的争取者。导师在学术上
站得高、看得远,能够为学生争取到各种各样的资助,支持学生的研究,成为学生的楷模,
这样才能确实建立起权威来。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我教你学”的过程。研究生做论文应该有创新,
其中的创新点有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有些是在导师指导下悟出来的。但是不管怎么样,
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的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更为贴切。
作为导师的最高境界不应该是“门徒遍天下”,而应该是“桃李满天下”。个人学术上
很有成就、得到学界的尊敬,这都是比较高的荣誉,但是最高的荣誉应该是“桃李满天
下”,这是导师自己内心世界能够得到最大满足的境界。
二戒“尽做监工”
导师们应该做到帮助学生在学术方面尽快成长,而不是整天监督学生每天做了什么事情,
这样无益于学生的发展,也无助于学生做出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所以导师要把学生当
学生,不能视学生为劳动力、下属。在学术上应该和学生互相探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导师进行指导也应该是以激励为主,督促为辅。在导师和一群学生所形成的团队中,需
要有和谐的学术生态,让大家都能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
导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不能要求学生过于循规蹈矩。完全循规蹈矩的学生可能
成就也不高,而且要求学生完全循规蹈矩,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引发师生关系紧张。
三戒“漠不关心”
导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是一种极端情况,但是这种情况目前有发展。现在全国高校每个
导师平均指导在读研究生8人左右,这个数量在全世界是相当高的。美国是2-3人,欧
洲更少,台湾地区、韩国和我们的情况差不多。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在一个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不多的
情况下或许可行,但人数多了以后就有一个规模化培养的问题。导师人均指导研究生
的数量增加,容易导致精力分散,导师对每个研究生不可能都关注到。对学生关心不
够很容易产生负效应,即个别学生或一批学生表现不是很好,影响到导师、学科甚至
整个学校的品牌,这就是个人发展与集体品牌的关系。所以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关心。
导师对学生的关注往往影响到学生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再谈一下结构梯队化的喜与忧。目前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导师下面有老师
团队、博士后帮助带学生,博士后下面又有博士,博士带硕士,形成了一个梯队结构。
这种结构有好处,就是可以带很多学生,梯队的成果看起来很大。但是这种情况也有
负面效果,就是导师跟学生的指导过程已经关系不密切了,极端例子也有,答辩时导
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学生。部分学生因没有得到导师及时的教导,尚未养成遵守学术
规范的习惯,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可能出现论文抄袭等问题,到这时候学生和导师就
要遗憾终身了。
每个导师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可能培养很多名学生,每个学生对你来说是诸多学生之一,
但是对每个学生而言,他的几年研究生生涯是他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而导师就是
这段人生经历中最重要的人,是领路者。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分类型关注与全过程关注的问题。导师要区分不同的学生,
有的学生自主性很强,只要给予一些指导和指点就可以融会贯通;有的学生自主能
力没有完全培养好,这就需要全过程关注。导师要体会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针对
不同的特点进行关注。
四戒“呵护过紧”
导师对学生关心的频次也需要把握。对一个学生,导师一个月关心一次和半个月关
心一次,差别可能会很大。但关心的次数过多过频也未必合适。创新需要空间,学
习研究需要时间,所以导师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何在?是为了完成某篇论文或者某个项目吗?不是,是为了培养
他的研究能力。所以“呵护过紧”对培养能力不利。导师要在“呵护过紧”和“漠
不关心”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也是做导师的艺术。
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具有多样性,造就品格,促进创新。这有点类似规定动作与
自选动作。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比例是需要掌握的。规定动作是基本的方法、学
识,自选动作是学生的发挥。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有的工作是熟练性工作,做一段时间就会了;还有
的工作是挑战性工作,要求高,要做的准备多。培养学生的过程就是逐渐从熟练性
工作转为进行挑战性工作的过程。
怎样判断对学生是不是呵护过紧呢?有多种迹象可供观察,如在组会时学生不会讨
论;学生不会提批评性、建设性意见;或者是导师在与不在大不一样,导师在场学
生不肯交流,导师不在场学生可以交流得很好,等等。
五戒“批评不停”
导师不要总是批评学生。自信是学生很重要的品质,千万不要剥夺学生的自信。
屡屡的心理挫折会使学生无措手足。偶尔一次严厉的批评是必须的,但是经常的
批评是会产生负面效应的。
导师和学生在学识上可能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但师生在学识上的高下不应演化为
滥用话语权。这会引起创新意识的泯灭,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师生关系紧张。
实际上研究生、导师、培养环境的损益是一致的。学生有好的创新性成果,导师
有荣誉感;同样导师的学术地位提高,学生也会有荣誉感。对学校来说也一样,
学生培养得好、科研成果丰富,便充分赢得了学校的利益。
过度批评还会造成过度批判的学风与文风。蔑视权威的目的不是为了与权威作
对,不是为了单纯批判,或者依靠批评成名。批判是为了对新领域、新问题进
行深入思考。
六戒“处事不公”
导师处事不公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导师断错一事便会挫伤一个学生的
积极性。比如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导师可以给学生一定资助,但是切忌将
学生待遇过度细化、量化,导致学生之间的不平衡。
导师也不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亲疏远近,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或不信任导师,或奉
承之风盛行。如果在学生中出现这样的风气,就和大学精神背道而驰,就很难出
成果了。
七戒“用心不专”
导师在其学术生涯的开始阶段往往是比较专注的。随着其学术地位的上升,就容
易受到庞杂事务的干扰,从而分散精力。我想提醒年轻导师不要丧失“学术前行”
的精神支柱。在逐鹿学术前沿时不要盲目跟风。导师自己如果不够了解,又没有足
够的精力去研究,对学生的指导就不会很中肯。
研究中还要注意干与枝的关系、磨刀与砍柴的关系。导师要时刻把握研究方向,
准确区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对年轻的导师而言,年轻时要打好学术
底子,待阅历深厚后再做战略科学家。
八戒“治学不实”
前段时间,美国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项目不命中率接近
90%,评审通过的只有极少项目。申请项目基金产生了“博彩”效应。因此有些申
请人尽量将申请书写得令人印象深刻,提出一个个“good story”,制造一些新概
念,而对实现的可能性却缺乏重视。当然,大多数科学家在申请书中用的是略为夸
张的语言,在实际治学中保持了一个清醒的头脑。
2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硬”科学与“软”科学的概念。“硬”科学是指可以完
全被验证的科学理论,而其他无法完全验证的都是“软”科学。现在的科学很大
一部分已经是“软”科学了。我这里并不是说“软”科学就不好,但治学需要尽
可能的“实”,但又不可能完全“实”,需要从一个学者的良心上说:我已经尽可
能地做到“实”了。
人脑具有“造概念”与“逻辑批判”两重功能。“造概念”功能太强会变成空想
者,“逻辑批判”功能太强则没有创新,这需要一个平衡。借用胡适先生的话就
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九戒“逐末忘本”
学生在研究中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Tangent Off,走死胡同(或者说是刀不快,
光砍枝蔓)。研究中遇上问题后,就容易沿着细梢末节走入歧路,把原来的研究
目的丢开了。过度追求细节会导致丧失研究方向,容易做的东西先做,不太重要
的东西做了很多,而忘记了真正重要的研究内容。
这与导师的判断力、价值观有关。导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是重要的”这一
价值观,认准方向以后往下走,不要过多理会细节。当然也有可能出来一个细节
是重要的、可以出成果的,这就需要导师的判断力,也要让学生具有这样的判断
力:做大事,顶天立地,原始创新。
十戒“快速扩张”
年轻导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和其他研究组攀比学生数,喜欢多招学生。
这样加速度过快、惯性过大,结果无力驾驭。因为年轻导师在初始阶段往往还不
知道如何指导这么多的学生,也往往不知道如何获得科研项目来支持这些学生的
研究;同时年轻导师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招到最好的学生。年轻导师在自己的学
术道路上还处在攻坚阶段,过早分散精力会导致成就不高。
所以我建议年轻导师在起步阶段指导三四名学生就足够了,等到自己视野比较开
阔、可以触类旁通、科研经费也比较充足的时候,再来指导更多的学生。
====================================================================================
“第二届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纪要
发件人: "bzz" <bzz@lsec.cc.ac.cn>
主 题: NASC08纪要
2008年11月2日,“第二届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 (NASC08)”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开幕。
这次会议为期四天,来自海内外的代表共有120余位。会议主席是石钟慈院士(中国科学院)和
Iain S. Duff教授(英国卢瑟福实验室)。 会议邀请了一批国际上著名的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专家
作大会报告,其中有Peter Arbenz(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Rafael G. Bru(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
Raymond H. Chan(香港中文大学)、Walter Gander(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Chun-Hua Guo
(加拿大里贾纳大学)、Howard C. Elman (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Andreas Frommer(
德国伍珀塔尔大学)、Ken Hayami(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Wen-Wei Lin(台湾国立清华大学)、
Franklin T. Luk(香港浸会大学)、Volker Mehrmann(德国柏林工业大学)、James G. Nagy
(美国埃默里大学)、Maya G. Neytcheva(瑞典乌普萨拉大学)、Esmond G. Ng(美国劳伦斯伯克
利国家实验室)、祁力群(香港理工大学)、Andrew J. Wathen(英国牛津大学)等。
会议内容涉及到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的各个方面, 报告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重要的理论意
义和很强的应用背景。 在会议期间, 通过论文公开答辩, 评选出了本届“应用数值代数优秀
论文奖”一名。 该奖由全国计算数学学会颁发, 旨在奖励中国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领域中的
年轻学者和研究生,奖品包括奖牌、 奖状和学术参考书。
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具体承办。会议得到了南
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
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数学会等单位的资助。
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对我国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学科的发展以及年轻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大
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广大海内外代表希望二年后再召开第三届会议。
====================================================================================
“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圆满闭幕
发件人: "bzz" <bzz@lsec.cc.ac.cn>
主 题: NASCom08纪要
2008年10月13--17日,在俄罗斯南部联邦大学举办了“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
(NASCom08)”。会议由俄罗斯和中国的有关计算数学家发起,并由俄罗斯南部联邦大学计
算中心主办。 会议主席是石钟慈院士(中国科学院)和Boris N. Chetverushkin教授(俄罗
斯科学院)。 会议邀请了一批国际上著名的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专家作报告,其中有石钟
慈院士、Boris N. Chetverushkin教授、Rafael G. Bru教授(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
Ljiljana Cvetkovic教授(塞尔维亚诺威撒德大学)、Iain S. Duff教授(英国卢瑟福实
验室)、 Apostolos Hadjidimos教授(希腊色撒雷大学)、Lev A. Krukier教授和
Galina V. Muratova教授(俄罗斯南部联邦大学)等。 我国的白中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
刘兴平研究员(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和伍渝江教授(兰州大学)也应邀参
加了这次会议、并做了学术报告。香港中文大学的陈汉夫教授也被邀请参加这次会议,
但后来因故未能成行。
会议的内容将涉及到偏微分方程的有限元、区域分解和多重网格法, 代数方程组的
预处理和子空间迭代方法, 代数特征值问题计算, 以及一些实际应用问题的数值模
拟等。 这些报告学术水平很高、应用背景也很强。
这次会议是中俄双方的首次计算数学学术交流会。它对于推动和促进两国在计算数
学领域的合作, 加深两国计算数学家之间的了解和增进学术联系, 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
2008江苏省计算数学学术年会成功举行
发件人: "wyusun" <wysun@njnu.edu.cn>
主 题: 2008江苏省计算数学学术年会成功举行
2008江苏省计算数学学术年会于11月7日-9日在风景秀丽的江海名城南通隆重举行,来自江苏
全省以及安徽、上海、北京、香港的代表12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是2005年以来连续第四次召开
的江苏省计算数学学术年会(2005年在镇江江苏科技大学, 2006年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7
年在无锡江南大学,2008年在南通大学)。会议由江苏省数学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
大会开幕式由南通大学理学院院长朱月萍教授主持, 南通大学副校长包志华教授致欢迎词,
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教授, 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石钟慈
院士、江苏省数学会秘书长、南京大学数学系党委书记秦厚荣教授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宋永忠校长指出,江苏省计算数学发展很好,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做
出了很好的成绩,新人辈出。每年一次的计算数学年会为大家提供了切磋交流、增进友谊的
机会和平台。
石钟慈院士高度评价了江苏省计算数学的发展,他指出每年一次的江苏省计算数学学术年会
这种形式很好,值得推广。一个省的计算数学年会有如此众多的专家教授、青年学者和研究
生参加,充分表明了江苏省计算数学人气很高,发展兴旺。他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会议安排了15个30分钟的大会报告。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许学军研究员、戴域虹研究员、
上海师范大学魏木生教授、复旦大学魏益民教授,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11位计算数学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分别报告了微分方程数
值解、数值代数、数值优化的理论、计算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及各自最近的研究成果。
会议还安排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分组报告。
会议安排紧凑,气氛热烈。主办方南通大学还组织代表们参观了南通著名的濠河夜游和
狼山风景区。会议期间,南通大学袁银男校长、包志华、程纯副校长到会看望了与会专
家学者。南通市政府有关领导也会见了部分与会专家,表示希望加强南通市和省内外计
算数学专家的合作。全体与会代表对南通大学热情、周到、成功地举办本次会议表示衷心
的感谢。
===================================================================================
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
Volume 4, Number 4, 2008
发件人: "Commun. Comput. Phys." <cicp@global-sci.com>
主 题: Commun. Comput. Phys. Vol. 4 No. 4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
Volume 4, Number 4, 2008
http://www.global-sci.com/issue/contents/4/issue4.html
Review Article:
Xavier Antoine, Anton Arnold, Christophe Besse, Matthias Ehrhardt and Achim
Sch?dle
A review of transparent and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 techniques for
linear and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s.
Commun. Comput. Phys., 4 (2008), pp. 729-796.
http://www.global-sci.com/openaccess/v4_729.pdf
Regular Articles:
B. He and W. C. Chew
Diagonalizations of vector and tensor addition theorems.
Commun. Comput. Phys., 4 (2008), pp. 797-819.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4_797.pdf
Fayssal Benkhaldoun and Mohammed Sea?d
New finite-volume relaxation methods for the third-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ommun. Comput. Phys., 4 (2008), pp. 820-837.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4_820.pdf
J. S. Shang
Electrostatic-aerodynamic compression in hypersonic cylindrical inlet.
Commun. Comput. Phys., 4 (2008), pp. 838-859.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4_838.pdf
Jenny Haink and Christian Rohde
Local discontinuous-Galerkin schemes for model problems in phase transition
theory. Commun. Comput. Phys., 4 (2008), pp. 860-893.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4_860.pdf
Yang-Yao Niu and Wei-Yuan Hsu
A preliminary calc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underwater cavitating
flows near incompressible limit.
Commun. Comput. Phys., 4 (2008), pp. 894-910.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4_894.pdf
A. Karageorghis and D. Lesnic
The method of fundamental solutions for steady-state heat conduction in
nonlinear materials. Commun. Comput. Phys., 4 (2008), pp. 911-928.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4_911.pdf
C. Ye, H. Huang, J. Fan and W. Sun
Numerical study of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in textile materials by a finite
volume method. Commun. Comput. Phys., 4 (2008), pp. 929-948.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4_929.pdf
====================================================================================
期刊内容: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Mathematics,
Volume 51, Number 12 / 2008.12
发件人: "Chai Zhao" <chaizhao@scichina.org>
主 题: Table of Contents of Science in China Ser A: Mathematics 2008 No.12
Complex brackets and balanced complex 1st-order difference polynomials
in 4-dimensional Minkowski space
Author(s) Lei Huang, HongBo Li
DOI 10.1007/s11425-008-0072-5
Online since September 29, 2008
Page 2137 - 2148
Harmonic maps between compact Hermitian manifolds
Author(s) KeFeng Liu, XiaoKui Yang
DOI 10.1007/s11425-008-0099-7
Online since August 22, 2008
Page 2149 - 2160
Non-isotropic weighted L p estimates for the $$ \bar \partial $$-equation on piecewise
smooth strictly pseudoconvex domains
Author(s) Heungju Ahn, Hong Rae Cho, Jong-Do Park
DOI 10.1007/s11425-008-0123-y
Online since August 22, 2008
Page 2161 - 2171
L p -mixed intersection bodies
Author(s) ChangJian Zhao
DOI 10.1007/s11425-008-0074-3
Online since August 26, 2008
Page 2172 - 2188
Hyperbolic positive mass theorem under modified energy condition
Author(s) NaQing Xie
DOI 10.1007/s11425-008-0079-y
Online since August 26, 2008
Page 2189 - 2197
S-curvature of isotropic Berwald metrics
Author(s) Akbar Tayebi, Mehdi Rafie-Rad
DOI 10.1007/s11425-008-0095-y
Online since September 29, 2008
Page 2198 - 2204
A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the inexact Rayleigh quotient iteration and simplified
Jacobi-Davidson method for the large Hermitian matrix eigenproblem
Author(s) ZhongXiao Jia, Zhen Wang
DOI 10.1007/s11425-008-0050-y
Online since August 26, 2008
Page 2205 - 2216
A distribution space for Hilbert transform and its applications
Author(s) LiHua Yang
DOI 10.1007/s11425-008-0007-1
Online since August 30, 2008
Page 2217 - 2230
K 0-group and approximate similarity invariants of strongly irreducible operators
Author(s) Hua He, Rui Shi, XiuJuan Ma
DOI 10.1007/s11425-008-0024-0
Online since November 08, 2008
Page 2231 - 2252
Maximal function characterizations of Hardy spaces on RD-spa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uthor(s) Loukas Grafakos, LiGuang Liu, DaChun Yang
DOI 10.1007/s11425-008-0057-4
Online since September 20, 2008
Page 2253 - 2284
Measure theory of statistical convergence
Author(s) LiXin Cheng, GuoChen Lin, YongYi Lan, Hui Liu
DOI 10.1007/s11425-008-0017-z
Online since September 23, 2008
Page 2285 - 2303
Testing coefficients of AR and bilinear time series models by a graphical approach
Author(s) WaiCheung Ip, Heung Wong, Yuan Li, XianHua Luo
DOI 10.1007/s11425-008-0082-3
Online since August 30, 2008
Page 2304 - 2314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mbined therapies against cancer using viruses and inhibitors
Author(s) YouShan Tao, Qian Guo
DOI 10.1007/s11425-008-0070-7
Online since August 30, 2008
Page 2315 - 2329
Bifurcation method for solving multiple positive solutions to Henon equation
Author(s) ZhongHua Yang, ZhaoXiang Li, HaiLong Zhu
DOI 10.1007/s11425-007-0198-x
Online since August 30, 2008
Page 2330 - 2342
The lattice generated by some subvarieties of completely regular semigroups
Author(s) GuoXin Liu, ZhengPan Wang, Yun Liu
DOI 10.1007/s11425-008-0109-9
Online since November 08, 2008
Page 2343 - 2352
====================================================================================
数学系介绍: 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前身是贵阳师范学院数学系,成立于1941年,1993年因
学科调整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03年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任院长
为卢琳璋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为孙萍副教授。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计算数学”、“基础数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与教
学论(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
算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还有两个成人高等教育本科专
业和两个成人教育专科专业,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多专业办学的规模。目前在校本科生900
多人,硕士研究生12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600多人。
目前,全院教职工82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讲师17人,高级
实验师1人,副研究馆员1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在职攻读硕、博学位的教师38人,
其中博士(含在读)10人。教师中有全国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863专家1人、省管
专家3人;有3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津贴,有3人获曾宪梓奖,有2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特聘
在国内外知名的教授7人。
学院现有三个研究所(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所、计算数学研究所、多媒体CAI研究所)、
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学院资料室拥有专业中文图
书5382册,外文图书925册,中文期刊(装订册)2336册,外文期刊7138卷。
近年来,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和西部开发对人才的需求,围绕高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适应广、
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建设和发展,加强科研工作力度,
在专业、学科、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在国内外相关科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
几年来,学院获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全国及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获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5项。 2000年“数学教育”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计算数学”被评为省级
重点学科, 2007年“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信息与计算科学”
成为贵州省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数学与应用数学”成为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
色专业建设点。
近来,为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对内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组建了6个学
术团队,加大科研成果奖励,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对外,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访学、进修、
攻读博士,并借助厦门大学全方位对口支援的优势,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同时,通过举办大型、
小型学术会议,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我院讲学,和同行交流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
态,提高全院教师的科研水平。
当前,贵州师大数计学院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
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搞好各方面的工作,努力为数学,特别是数学的师范教育培养更
多优秀的人才,努力为贵州乃至全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
End of CAM Di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