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10年5月1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Tao Tang (汤涛)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ttang@hkbu.edu.hk

====================================================================================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年内将换中国芯

来源: 新华网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预计今年下半年安装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飞腾”
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芯片。届时,其运算速度和效率将大幅提升。

  据介绍,“天河一号”研制之初,除使用了进口CPU之外,其他核心器件、互联芯片、操作
系统,均为我国自主研制。如今“超高性能CPU”这道难题也迎刃而解。即将安装的国产“飞腾”
芯片,由国防科技大学专门为“天河”系列计算机量身定制,已达到了世界主流服务器CPU的水平。

  CPU是电脑的核心部件,被称为“计算机的心脏”。据了解,安装“飞腾”芯片后,“天河一号”
的峰值运算速度将在目前每秒1206万亿次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其实际运算速度也将提高到每秒千万亿
次。由于关键芯片完全“国产化”,“天河一号”更确保了信息安全。

  “天河一号”由国防科技大学于2009年10月研制推出,目前“天河一号”小系统已在国家级
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投入运营,为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
研制等新兴产业服务。待2010年年底“天河一号”全面部署完毕后,天津将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千万
亿次计算能力的区域,形成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信息产业集群。

 

=====================================================================================
陈宜瑜院士:以更广阔视角审视基础研究

来源:科学时报

在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关键词。而自主
创新又无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为强力的引擎。

作为源头部署的基础研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作为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又将如何对中央关于新时期推动科学发展的方针和部署作出反应,为繁荣基
础研究、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呢?《科学时报》
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

基础研究

是自主创新的活力之源

《科学时报》:您觉得自主创新的内涵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陈宜瑜:从自主创新的特点含义来看,自主创新应该有3层含义。一是原始创新,即努力获得新
的科学发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更多的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
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三是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实际上这3个
方面都与基础研究的水平密不可分。基础研究的水平越高,对客观规律认识得越深入,创新的
视野和思路就越宽阔,创新成果的影响也越大。因此,自主创新的内涵主要包括3种基本的创新
形式,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科学时报》:自主创新能力与基础研究的水平密不可分,那么您是如何看待基础研究的?

陈宜瑜: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活力之源。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
新的变化,科学理论往往超前于技术和生产,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基础研
究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发挥了支撑作用。基础研究既是原始创新的源头,又
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撑。

现在存在一种错误认识,似乎基础研究都是科学家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在工作。其实牛顿、达芬
奇、哥白尼那种贵族式的研究方式,早已经是过去时了。基础研究所关注的科学问题,包括科学
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来源”,其发展受“双力”驱动。从上个世纪开始,出现了一
个新趋势,就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目的,已逐步从单纯满足科学家深化对自然现象和规律认识的
兴趣,转向更加注重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力竞争的需要。

我们不能狭义短视地看待基础研究,认为基础研究远水解不了近渴。从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和
科学基金资助实际情况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基础研究的推动力已经大大超过单纯的科学自
身发展的吸引力,不可能也不应该再将基础研究区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从科学自
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两种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已经成为推动基础研究和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学时报》:您对于国际国内基础研究态势和发展趋势有何判断?对基础研究在国民经济发
展中的作用有何评价?

陈宜瑜:20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科学技术空前辉煌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
生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科学理论往往超前于技术和生产,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应用周期
也越来越短,基础研究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发挥了支撑作用。因此,基础研
究正在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

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超前部署基础研究是各国科技政策的显著特征
之一。基础研究中变革性研究正在持续积聚,围绕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抢占后危机时代战略
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繁荣发展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石。

基础研究也应当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建成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实现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
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必须通过基础
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与途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
动的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通过基础研究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
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研究发
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坚持战略导向

推动科学基金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时报》:基金委将“三个更加侧重”明确为战略导向的原因是什么?

陈宜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当前正处于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高的重要跃升期。基础研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头,是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保障,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基础研究对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引领作用。我国古代的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近代以来,我们没能延续过去的辉煌,而是多次痛失科技发展的机遇,
与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在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抢占后危机时代战略制高点的竞争中,我国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
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面对来自世界主要国家抢占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严峻挑
战,我们必须要因势利导,奋起直追,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走在前
面,大力提升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突破产业振兴前沿科学问题,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我们必须立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整体部署,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愿景,把握新科
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大力提升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的局面没有根本
改变。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各项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形
成了多渠道、多元化资助基础研究的发展格局。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既要从宏观和总体的角
度加强统筹协调和有机衔接,又要从创新体系各单元的角度明确自身定位,发挥特色优势,防
止同质化。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面临很好的机遇,科学基金也同样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但对科学基金
面临的形势,必须要有清醒认识,那就是难得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可能给科学基
金更多投入,另一方面在投入增加后,科学基金必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准确把握基础研究发展趋势,认真审视基础研究多元化的资助格局,在坚持科学基金优良传统、
总结科学基金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明确提出,要把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
加侧重人才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科学基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导向。

《科学时报》: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具体涵盖了哪些内容?

陈宜瑜:更加侧重基础,是推进基础研究持续深入发展、夯实创新型国家科学基础的必然要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学科建设是支撑基础研究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创新型国家无不具有完备的学科体系和深厚的学术底蕴。我国要
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必须突出科学的长远价值,着力构建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培植创新的
“土壤”,孵育创新的“种苗”,促进自主创新和重点跨越。更加侧重基础,就是要不断夯实
提升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的学科基础。要在科学基金工作中更加重视基础学科或传统学科,加强
薄弱学科或濒危学科,关注基本的数据积累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夯实基础研究的发展基础,防
止出现“短板效应”,推进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侧重前沿,是培育科技制高点、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
先导,具有孕育新兴技术和产业的重要作用。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通过科学前沿部署,
着力培育新兴技术和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形成后危机时期竞争新优势。温家宝总理强调,
要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更加侧重前沿,就是要前瞻部署和
支持能够引领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前沿研究。要在统筹全面布局和重点部署的基础上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兴学科和学科的生长点;要在纷繁的研究热点中寻找科学的前沿,
凝炼和解决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瞄准和抢占科技制高点;要关注孕育新
思想、新概念的变革性研究,捕捉创新机遇,及时有力资助,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更加侧重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撑的必然要求。国势强弱,系乎
人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
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更加侧
重人才,就是要打造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的资助链。要切实尊重创新人才成长和基础研究队伍
建设规律,坚持培养后备人才和激励科研一线人才相结合,稳定国内人才和吸引海外人才相结
合,促进学术领军人才成长和培育创新团队相结合,完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和评价机制,形成
贯穿科研职业生涯的科学基金人才链,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队
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科学时报》: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陈宜瑜:“三个更加侧重”互相联系、有机统一,是指导科学基金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战略导
向。更加侧重基础是基本前提,要求我们的视野兼顾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学科建设可能出
现的“短板”,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谋求学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更加侧重前沿是战略方向,要求我们瞄准具有战略意义和带动作用的科技制高点,这是推进学
科在更高水准上实现均衡协调发展、解决事关国计民生的前沿科学问题的战略要求。

更加侧重人才是根本依靠,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创新人才这一重要战略资源,这是保障基础研究
后继有人、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和学术繁荣、支撑自主创新的根本因素。

“三个更加侧重”共同服务于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服务
于占领科技制高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因此,在“三个更加侧重”的落实上,我们一方面要在政策上相互协调支持,另一方面要作好
机制研究,建立有效机制保证“三个更加侧重”的贯彻落实。要通过坚持“三个更加侧重”的
战略导向,来更好地管好用好增量预算,更好地统筹部署各项发展战略,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
新的良好环境。

====================================================================================
杨乐院士寄语青年学子:成才须要长期努力

来源:科学时报

“大学生成才必须经过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
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乐,近日在“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广西大学报告会上给学子们的
忠告。

杨乐说,大学生成才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其次对自己所学和即将从事的专业有浓厚的
兴趣,兴趣不一定与生俱来,但是可通过多接触、多下功夫培养;第三,要有对事业执著追求
的精神;第四,成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经过长时间刻苦钻研、勤奋努力。从上大学开始,
经过本科、硕士、博士学习,毕业后还要经过七八年关键阶段的工作,一般要用15年左右的时
间才能培养一个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因此,成才并不像跑百米冲刺那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
现,更多的是像在跑马拉松,是一个长距离比赛,需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和锲而不舍的追求。

鉴于当前在大学里出现的考试作弊、论文造假等学风不正的现象,他认为责任主要不在学生,
而是目前社会上的浮躁和功利主义不良风气影响了大学生和研究生。但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清醒
地认识到,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更没有捷径。

杨乐在报告中引用上世纪20年代清华大学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论做学问的3种境界:“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梦里寻她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说,王国维说的这3种境界,对纯数学或其他学科
理论研究都是适用的。第一种境界是说你做学问做得比较深入时,有点像“坐冷板凳”,要奈
得住寂寞;第二种境界,做科研工作都有一个刻苦攻关的阶段,为了攻克难题,你可能饭也吃
不好,觉也睡不好;第三种境界,经过反复追寻、努力,当你对难题感到束手无策时,突然有
一天发现目标就在眼前。可能有人说,第三种境界最好,直接进入第三种境界好了。他认为这
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想法,因为第一、二种境界是达到第三种境界的前提,不经历
第一、二种境界,是不可能达到第三种境界的。

杨乐在报告中还对数学的应用及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和物理学、天文
学科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几十年来,数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在许多其他学科
领域,比如计算机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生命科学、金融与经济、
管理、物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原因很简单,因为每门科学都在
向深度和精确化发展,而这种发展都离不开数学。

杨乐说,数学在解决国民经济的一些重大问题中,也能发挥重大作用。例如对我国的粮食预
测中,中科院数学研究院做得较好,一是预测比较准,二是预测的时间提前很多,每年4月底
至5月初就可把预报的数据拿出来。为什么能做得比较好?就是由于应用了运筹学等数学方法。
数学在国家安全上也有重要的应用,一个典型例子是用在导弹轨道测定和拦截上。

说到数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杨乐认为,数学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的作用显而易见。数学能够
培养人的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严谨的逻辑推理、分析与归纳、证明与计算等能力,这些恰恰
是从事创新工作所必需的。而学好数学,主要有两条,一是要多动脑,二是要多动手。

====================================================================================
剑 桥 游 学 记 (第一部分)
蔡天新(浙江大学数学系)
摘自中国数学会通讯

1.剑河流水
欧洲许多名城周边都有适合一日游的城市。譬如,巴黎有凡尔赛,罗马有庞贝,柏
林有波茨坦,马德里有托莱多,阿姆斯特丹有海牙,布鲁塞尔有滑铁卢……而伦敦周边
最适合一日游的当数剑桥,它位于伦敦以北80 公里处,坐火车或巴士都在一个小时左右。
2000 年早春,我赴南美途中路过伦敦,曾专程游历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学城。一晃过
去了8 年多,我又获得机会来到剑桥,这次是学术访问,时间比较充裕,因此得以细细
品味。有时看书写字累了,步行或骑车,沿着绿荫浓浓的小路,跨过剑河上的顶楼桥来
到市区。

剑桥面积40 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七八个杭州西湖,可市中心却很小,一个露天的农
贸集市、几条窄窄的小巷。然而,每天游人如织,三一学院和国王学院并肩而立,门票
各5 英镑,圣约翰学院和女王学院略低。游人来一趟不易,总得在牛顿塑像和叹息桥前
留个影吧?不过,对方圆10 公里内的居民,却是免费开放,包括我这样的访客。
归途我一般走老路,又一次经过顶楼桥。桥下有个埠头,这是租船撑篙的4 个去处之
一。小黑板上写着,船费每小时12 英镑,约合人民币160 元,和西湖的游船价格不相上
下。只是这里的木船长约4 米,宽度不到60公分,且有个特别的名字,PUNT。
桥下有小船划过,一对青年向两岸张望,杨柳青青,还有成群的鸭子,远景是三一桥。
桥右是遐迩闻名的三一学院,它的毕业生除了牛顿以外,还有弗兰西斯·培根、麦考莱、
拜伦、丁尼生、麦克斯韦、罗素、尼赫鲁、吴尔夫、纳博科夫,以及31 位诺贝尔奖得主。

2.如茵的草坪
作为英国的最高学府,剑桥和牛津最有特色的应是学院制了。任何一位学生或老师,
既属于某一个系, 又属于某一个学院(college)。通常系管教学和研究,学院管生
活,包括吃住、娱乐和宗教礼仪,还有学业辅导。当然,越是声望卓著的学院,申请入
学就越困难。

显而易见,这样的学院不同于通常意义的学院(school),后者分为文、理、工、法、
商、管等,可谓是以相近的专业类聚,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其实,剑桥也有这样的划
分,所有的系分属六个school,主要用于学术管理,影响力远不及college。
学院制起源于巴黎大学,现在却成了剑桥和牛津的特色。每一所学院都汇聚了不同
领域的人才,师生们相互交流,让知识融会贯通。如三一学院的导师里,除了牛顿以外,
还有过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计算机先驱巴比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历史学家特里维廉,
等等。

除了杰出的人才以外,每所学院的建筑也各具特色,尤其是礼拜堂、图书馆,还有
草坪。虽然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公开嘲笑英国人的烹饪技术,但至少在我看来,英国人
善于拾掇庭园,尤其是把草坪保养得极其美丽。当然,这并不是英超比法甲吸引人的主
要原因。

剑桥的每个学院里,都有美丽的小草坪,而院外的大草坪是学生休憩、游戏的场所,
也是展示学院魅力的地方,通常有好几个足球场那么大。想到剑桥有31 个学院,那该是
多么的奢侈。瞧三一桥边上的这片草坪,在明媚的阳光下,一对青年正背靠背读书,不
由使人想起19 世纪法国点彩派画家修拉的名作《大碗岛的星期天》。

3.剑桥的中国庙

在中国,很多科技工作者甚至学文科的人都知道李约瑟的大名,知道他那卷帙浩繁
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是一部未能全部完工的巨著,只有部分译成中文。我知道李约
瑟大约在20 年前,最初是因为他把浙江大学比喻为“东方剑桥”,后来我买到柯林·罗南
改编的五卷本《中华科学文明史》中文版,也读过他的传记。

李约瑟原名约塞夫·尼德姆,他因崇拜中国哲学家老子(本名老聃,一说李耳)而取
了这个中文名字。1900 年,李约瑟出生于伦敦南区,父亲是医生,母亲是音乐家。他继
承了父母双方的特质,既具备理性,又有浪漫情怀。李约瑟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后成
为著名的生物化学专家,并以此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37 年,一位名叫鲁桂珍的南京女学生来到剑桥求学,改变了李约瑟的后半生。鲁
小姐的博士导师正好是李约瑟夫人,从她和她的中国同学身上,李约瑟感受到来自东方
古国的神奇魅力和灿烂文明。他在鲁桂珍(后来成为第二任李夫人)的指导下突击学习汉
语的同时,迷上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并把它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1943 年,李约瑟首次踏上了中国的领土,从此与这片黄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当1976 年
他从剑桥大学冈维尔学院院长一职退休时,早已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史巨匠了。在李约瑟
的倡导和努力下,一座中国古典园林式的建筑在罗宾逊学院落成,一条溪流穿越其下,
得意之余,他称之为“剑桥的中国庙”。非常荣幸地,我有机会在这座古香古色的建筑里
逗留了三个月。

4.菩提树下的爱情

剑桥有三棵名闻遐迩的树。一棵栽在三一学院门外,那是牛顿的苹果树;一棵栽在
基督学院,那是启迪了诗人弥尔顿灵感的桑树;还有一棵菩提树,栽在李约瑟研究所的
庭园里,周围被黄砖的矮墙围绕。矮墙上放置着三块长方形的金属片,中间那块天蓝色,
上面写着:此地安放着约瑟夫·尼德姆的骨灰。

李约瑟的名字前列了一串头衔缩写,如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学士院院士,等等。
在它左侧是一块灰色的金属片,下面安放着李约瑟第一任夫人多萝西的骨灰。多萝西的
中文名字叫李大斐,她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李约瑟的右边那块也是天蓝色,下面
安放着他的第二任夫人鲁桂珍的骨灰,他们三人没有留下后代。
金属片上写着生卒年,李约瑟(1900——95),李大斐(1896—1987),鲁桂珍(1904
—91)。也就是说,李约瑟比李大斐小4 岁,比鲁桂珍大4 岁;3 人分别相隔4 年谢世。
我读过不少有关李约瑟的中文文献,提到李约瑟是在李大斐死后两年,也就是1989 年与
鲁桂珍成婚,却对她们何时相恋只字未提。

2008 年,美国出版了一部李约瑟传记,The Man Who Loved China,作者是常来中国
庙的英国记者温切斯特。书中披露了一个秘密,桂珍抵达剑桥的那个冬天,便与约瑟坠
入爱河,两人不顾一切地陷入无望的爱情之中(fell headlong and hopelessly in love)。所
幸3 人相安无事,实际上,由于大斐身体欠安,很久以来便由桂珍陪同约瑟出访。可以
说,李约瑟有两位金婚太太。

5.美丽的数学楼

我到过许多以数学见长的大学,例如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它
们都设有驰名世界的数学研究所或数学中心。若论环境,则要数里约热内卢的印巴
(IMPA,巴西纯粹与应用数学研究所),它坐落在美丽幽静的植物园旁,从它的图书馆
阅览室可以眺望迷人的大西洋和伊巴奈玛海滩。

可是,当我见到剑桥的数学中心时,仍惊诧于那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它由11 座楼房
组成,它们既相似又不同,排列成一个巨大的椭圆。这些房子相互衔接的方式也各不相
同,有的通过廊桥,有的通过地下道。其中八座楼房的结合部是接待处、办公室和大会
议厅,屋顶上的草坪可以漫步。如果不用直升飞机航拍,恐怕谁也无法
把所有的建筑拍摄进去。由于正值暑假,研究所少有活动,惟图书馆一直开放。牛顿生
活在17 世纪,他在剑桥度过了学术生涯的大部分时光。如今剑桥健在的数学家尚有菲尔
兹奖得主阿蒂亚、贝克、高尔,还有千禧难题“BSD 猜想”的两位提出者,不过,其中
的4 位已经退休。

1993 年夏天,在剑桥取得博士学位的怀尔斯从普林斯顿返回了母校,他在牛顿研究
所的学术报告厅里连续作了两天的演讲,宣告举世闻名的费尔马大定理被攻克,这个结
果被认为是20 世纪数学的最高成就。值得一提的是,费尔马大定理在牛顿出世前4 年就
提出来了,此后的3 个半世纪一直困扰着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头脑。

===========================================================================
阅读经典,品味成长
——向青年荐书寄语
严加安(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摘自中国数学会通迅

在迎接建国60 周年和建院60 周年之际,2009 年9 月中国科学院在广大青年中开展了“阅
读经典,品位成长”的主题活动,我应邀向青年荐书寄语。我推荐了如下几本书:

1.王国维:人间词话(黄霖等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戴燕:历代诗典,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
3. 白波:博弈游戏, 哈尔滨出版社,2004。

我列出的推荐理由如下:

1. 王国维是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和金石学家于一身的国学大
师。他的《人间词话》字数虽少,但却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黄霖和周兴陆的
导读写得也非常好。对词有兴趣者还可以进一步读王国维的《人间词》。

2.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慧”。德国诗人歌德说:“只有通过艺
术,尤其是通过诗,想象力才能得到激活”。读诗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一个人的
性情,激发一个人的灵感和想象力;读诗可以使人朴实无华、气质高雅。正如苏轼在一首诗中
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闲暇时,可以从《历代诗典》中找几首诗词读一读,调剂一下
心态,说不定还会从中获得一点灵感。

3. 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Samuelson)认为:要想成为现代社会中有文化的
人,必须对博弈论有大致的了解。《博弈游戏》是一部有关博弈论的引人入胜的科普著作,值
得一读。

作为寄语,我写了一首“七绝:寄语青年学子”:

花可重开旧日枝,人无再返少年时。
劝君岁月休辜负,莫待白头悔悟迟。

======================================================================================
访青年数学家袁巍及其导师葛力明:数学是“做”出来的
来源:科学时报

不久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罕见地以两篇长文刊登了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
院袁巍的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28岁的袁巍现任中科院数学院“陈景润未来之星”特聘助理研究
员,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引进并研究了一类结构丰富的算子代数,首次揭示了连续几何与古典几何
之间的某种深刻联系。

“整篇中文论文是70多页,翻译成英文是35页。但是PNAS的惯例是所发表的文章最多不能超过6
页。主编对我们说可以全文发,我们就删掉了一些计算细节,分成上下两篇发表。博士论文在
PNAS上几乎全文发表,这在以前还从来没有过。”自己的学生取得如此令人欣慰的成绩,拿着
论文预印本的中科院数学院研究员葛力明,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也难以掩饰自己的
兴奋。

其实,袁巍接触这个课题只有短短3年的时间,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取得成果,用葛力明的话
说,“是因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

会想不如会做

200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后,袁巍来到中科院数学院继续研究生学习,并于1年后
开始跟随导师葛力明研究员学习算子代数。

在采访中,袁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数学是‘做’出来的,很多东西是‘在手上’。”
所谓“在手上”,也就是碰到任何问题,都愿意亲自去算一算。

“我带过的学生中,不乏众多名校毕业的优秀学生,但相对于亲手去计算看似简单的问题,
他们更想去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否有意义。在我每天下午开的讨论班上,袁巍是唯一 一个
工整记笔记,之后还交给我的学生。”葛力明也赞同多动手的做法,他认为学问“在手上”
是真正学会了,在脑子里永远是“似乎”会了,离“真正”会还有一段距离。

“很少有人能把数学中的各种公理诞生之初要解决的问题讲清楚,很多人执著于数学技巧,
这是数学文化上的缺失,也让很多学生变得眼高手低。”葛力明说。

袁巍说:“讨论班上老师会介绍很多问题,拿到问题我就要去做一下,而且做的过程本身也
是学习的过程。我感觉动手做问题的时候比看教科书学习知识更快。”

正是如此,这也使得袁巍在讨论班上经常能给人带来惊喜。

“讨论班上的题目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有人做出来,但袁巍即使没有做出来,也能给人很吃惊的
东西。他会告诉大家他所算过的例子有哪些。他在任何时候都能拿出新东西来,不像很多人都
是不会就不会了。”葛力明评价说。

做数学研究,一方面是解决经典问题,另一方面便是开辟新的领域。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要开辟新领域的困难可想而知。

“一开始会有几千种选择,可能这其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把它摸索出来很难。”葛力明
把数学研究比喻为众多相通并联结在一起的黑暗房间,把找到每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看成能够
点亮房间的开关。“这就好像把长远的问题截成一段一段的,每个开关一打开,就能多往前
走一步。但很少有人愿意去尝试,因为不知道后面有没有金子,或者只是一片黑暗”。

袁巍愿意做别人曾经做过的问题,也愿意去尝试每一个前进的过程,在葛力明看来,这也使
袁巍比别人少走了很多弯路。

“最初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很多人认为没意思也不会继续做下去。但袁巍不同,这样十步
八步做出来之后,他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反而越做越有意思了。”葛力明说。

很多人对数学中的公理、定义颇感头疼,袁巍说:“我们学习很多知识,但到了后来我们就
忘了最初为什么要学它,更不会去运用它,为了学而学是没有价值的。”

简单的问题背后也会有很深刻的东西,这是袁巍一直坚持的想法,敢于动手去碰问题,也成
就了他为此付出的努力。

开辟全新研究领域

上世纪初,为建立量子力学的数学框架,Von Neumann开创性地引入了“算子环”这一概念,
后Dixmier将其命名为von Neumann代数。其后,众多一流数学家投身于该领域。

时至今日,von Neumann代数已成为分析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分支之一,其结果被广泛应用于现
代物理学,同时衍生出非交换几何、指标理论、自由概率论等前沿领域。平行于von Neumann
代数,Kadison和Singer在上世纪60年代开展了对非自伴算子代数的研究,其目的也是想给量
子物理一个有效的数学基础,并为泛函分析中不变子空间问题的研究提供新方法。

经过近50年的发展,非自伴算子代数现已跻身于成果最为丰硕的数学领域之一。“国外研究
这个领域的数学家比较多,但我国还比较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此之前,人们
也一直期待着有人能来开辟它。”葛力明说。

作为算子代数的平行分支,自伴代数与非自伴代数各自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两者却鲜有交叉。
自然地,人们期望能够将自伴代数理论中已经成熟的工具引入到非自伴代数的研究中,并从
非自伴代数的角度来研究自伴代数。但至今还鲜见此方面的工作。

2008年,在综合了三角代数、自反代数(两类典型的非自伴代数)和von Neumann代数理论
的基础之上,袁巍构造了一类具有良好性质的以超有限型因子为对角子代数的自反代数。
他在博士论文中详尽地讨论了此类代数的性质,完全决定了其所对应的不变子空间格,并
引入格不变量,证明了此类格互不同构。

对不变子空间格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P.R.Halmos的工作。在研究初期,Halmos就猜测
双三角格(即由3个两两交为零空间,两两并为全空间的投影生成的格)都不自反。

在博士论文中,袁巍利用von Neumann代数理论中的技巧,完全决定了有限von Neumann代数
中的双三角格所对应的自反格,事实上这个格同胚于二维球面,这便在很一般的情况下肯定了
Halmos的猜测。

不仅如此,此结果还暗示了二维球面上应存在某种非交换结构,并且这种结构应决定了与之
相对应的非交换代数,进而建立了非交换代数与古典几何之间的联系。目前,已有一些国内
外学者在关注此领域的进展,并且有结果表明,除了二维球面,其他复形也会以某些非自伴
代数的不变子空间格的形式自然出现在相关的研究中。

这些工作开创性地将非自伴代数与自伴代数(尤其是与von Neumann代数)联系了起来,此举
不仅有利于融合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及工具,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算子代数的研究对象。有
鉴于此,PNAS罕见地以两篇长文刊登了袁巍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审稿人对袁巍的工作给予
了高度评价,认为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对此方向的进一步研究必将极大丰富和
发展算子代数理论。

“创造一个新学科后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总会体现在解决老问题上,也体现在和其他学科
联系运用的结果之上。”袁巍和葛力明表示,这其中有待研究的东西非常多。他们下一步的
计划是丰富这一理论框架,使其生命延续下去。

====================================================================================
关于征集2011年在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办学术会议计划的通知

来源: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有关数学科研教学单位和数学研究工作者: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原南开数学研究所)
由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创办于1985年。
二十多年来,在全国数学界的支持下,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学术活动不断、人员往来频繁,曾主办
了多次学术会议,使一大批青年数学家从中受益。   为了保持和发扬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办国
际国内学术活动的优良传统,更好地利用陈省身数学
研究所的现有条件,为广大数学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国数学界提供服务、为数学
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我们现特向各数学科研教学单位和数学研究工作者征集2011年在陈省身数学
研究所组织举办学术会议计划。敬请在2010年3月15日前提出申请,以便我们提交给陈省身数学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审议,再由数学所批准后,不迟于2010年4月15日前通知申请人,并对获得批准
的2011会议计划作优先安排。申办程序和注意事项如下:

1.可申办的会议类型包括:代表会议(Conference),专题会议(Symposium),研讨会
(Seminar/Workshop),讨论会(Colloquium),讲习和短训班(School/Short Course etc.)等。
2.会议申办人需按照数学所 Call for Proposals 的要求按时提交举办会议申请书,其中包含会议
名称(中英文)、会议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提供单位公函)、会议的目的、意义、主题、内容、
规模(正式代表总人数和国外代表参加人数)、举办日期、经费来源、组织委员会成员、学术委员
会成员和特邀报告人名单等。会议主要组织者中应至少有一位中国大陆数学家。在 Call for
Proposals 之外时间提出的申请应与数学所直接联系。
3.凡受国际组织委托或与国外组织联合举办的会议,应说明该国际或国外组织的概况,如:成立
时间、宗旨、规模等。受国际组织委托举办的会议,应提供该组织确认委托的文件。
4.举办的国际会议必须以学术交流为主,不得以办会为名搞个人或商业性的利益活动。
5.申请举办国际会议须填写举办学术会议申请表。如有特殊情况需提早报批,应附加说明材料。
经报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审议择优排队,并经所长会议审查批准后填写“南开大学举办
国际会议申请表”;然后由数学所上报南开大学,送教育部审批。举办国内会议的申请程序相同,
数学所学术委员会审议择优排队,并由所长会议审查批准。所长会议闭会期间,会议申请工作由
主管领导审核后报请所长批准执行。
6.为了更加有效地做好会议组织工作,每个会议正式代表总人数一般应为30至70人。规模更大的会
议需得到数学所的特别批准。
7.会议一经批准,须严格按照批准文件执行,不得擅自改变(如:会议规模、正式代表人数、日期、
地点、名称、内容等)。
8.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将为所批准的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成员、特邀报告人和会议正式
代表提供会议举办期间在南开大学的食宿,提供免费使用的会议场地。
9.会议组织者需在会议结束后1个月内向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及时提交会议总结报告。

具体申请程序等请参考网页:http://www.cim.nankai.edu.cn/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天津市卫津路 94 号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务外事办公室
邮政编码:300071 电子邮箱: mailto:cim@nankai.edu.cn
电话:+86 22 2350 8228  传真:+86 22 2350 1532 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2009年11月30

 

======================================================================================
2010年大学生计算数学夏令营通知

来源: 中科院计算数学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定于2010年7月12日至7月16日
在北京举办2010年大学生计算数学夏令营。本次夏令营邀请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与“百人计划”入选者在内的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领域著名专家进行
专题讲座;组织大学数学竞赛、参观游览以及与所内老师和研究生互动等活动。优秀营员将有机会
被推荐为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免试硕士研究生。

一. 时间安排:
2010年7月11日报到;7月12日-7月16日数学夏令营;7月17日返程。
二. 夏令营对象:
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10年毕业的数学学科方面的本科生)。
三. 夏令营规模:
正式营员60人。
四. 营员待遇:
研究所为每位营员提供每人每天生活津贴50元,外地学生不超过800元的一次往返路费(限火车硬座
或长途汽车)且提供住宿。另外,研究所还将为正式营员提供互联网、自习室等必需辅助活动条件。
五.注意事项:
(1)营员应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夏令营期间必须遵守研究所有关规章制度和夏令营
的要求与纪律。
(2)营员在夏令营期间如发生医疗费用及个人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由营员本人及其派出单位承担。
六.报名方式:
申请者须于2010年6月15日前向研究所提交申请表、学习成绩单、两位任课老师推荐信。申请表下载
地址为:http://lsec.cc.ac.cn/~usscm/ 研究所将于6月20日前向所录取的营员发放
正式录取通知书。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邮编:100190) 联系人: 吴继萍
电话: (010)62627352
传真: (010)62542285
Email: wjp@lsec.cc.ac.cn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
数学模型与计算国际暑期学校通知

来源: 中科院计算数学所

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拟举办数学模型与计算国际暑期学校。本期暑期学校将
在声音信号处理数学模型与流体结构模型和模拟两个专题邀请两位有很深造诣的专家授课,介绍前
沿研究成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
时间安排:
2010年8月1日报到;8月2日-8月14日授课;8月15日返程。
二.
招生对象:
国内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相关专业高年级研究生,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三.
招生人数:
正式学员40人。
四.
学员待遇:
实验室为每位期满通过考核的学员提供每人每天生活津贴50元,不超过800元的一次往返路费(限火车
硬座或长途汽车),且提供住宿。另外,实验室还将为正式学员提供授课讲义,互联网,自习室等必需
的辅助学习条件。
五.课程安排:
课程名称: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Ear and Sound Signal Processing
学时: 2010年8月2日-8月14日;每周1、3、5上午各3学时,共18学时。
授课专家:Jack X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Jie Liu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课程名称: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学时: 2010年8月2日-8月14日;每周2、4、6上午各3学时,共18学时。
授课专家:Fabio Nobile (Politecnico di Milano, Italy),
Christian Vergara (Universita' degli Studi di Bergamo)
六.注意事项:
(1)学员应遵守暑期学校的安排,按时听课,课程结束后须参加考试或考核。学习期间必须遵守实
验室有关规章制度和暑期学校的要求和纪律。
(2)学员在学习期间如果发生医疗费用及由于个人行为所导致的意外事故,应均由学员本人及其派出
单位承担。
七.报名方式:
申请者须于2010年5月19日前向实验室提交有关申请表和两位专家推荐信,申请表下载地址为:
http://lsec.cc.ac.cn/~issmms/。实验室将于5月19日前向所录取的学员发放正式录取通知书。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邮编:100190) 朱琳爱义
电话: (010)62627352
传真: (010)62542285
Email: zlay@lsec.cc.ac.cn
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
优化与应用国际暑期学校通知

来源: 中科院计算数学所

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拟举办优化与应用国际暑期学校。本期暑期学校将在
稀疏优化与次模优化两个专题邀请两位有很深造诣的专家授课,介绍前沿研究成果。具体事宜通知
如下:
一.
时间安排:
2010年7月18日报到;7月19日-7月31日授课;8月1日返程。
二.
招生对象:
国内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相关专业高年级研究生,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三.
招生人数:
正式学员40人。
四.
学员待遇:
实验室为每位期满通过考核的学员提供每人每天生活津贴50元,不超过800元的一次往返路费(限
火车硬座或长途汽车),且提供住宿。另外,实验室还将为正式学员提供授课讲义,互联网,自习
室等必需的辅助学习条件。
五.课程安排:
课程名称:Sparse Optimization
学时: 2010年7月19日-7月31日;每周1、3、5上午各3学时,共18学时。
授课专家:Wotao Yin (Rice University),Zaiwen Wen (IPAM, UCLA and Rice University)
课程名称:Submoduarlity and Optimization
学时: 2010年7月19日-7月31日;每周2、4、6上午各3学时,共18学时。
授课专家:Jiawei Zhang (New York University),Simai 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六.注意事项:
(1)学员应遵守暑期学校的安排,按时听课,课程结束后须参加考试或考核。学习期间必须遵守
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和暑期学校的要求和纪律。
(2)学员在学习期间如果发生医疗费用及由于个人行为所导致的意外事故,应均由学员本人及其
派出单位承担。
七.报名方式:
申请者须于2010年5月19日前向实验室提交有关申请表和两位专家推荐信,申请表下载地址为:
http://lsec.cc.ac.cn/~issoa/。实验室将于6月19日前向所录取的学员发放正式录取通知书。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邮编:100190) 朱琳爱义
电话: (010)62627352
传真: (010)62542285
Email: zlay@lsec.cc.ac.cn
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期刊内容: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Vol.53, No.4/ 2010.04

发件人: "Chai Zhao" <chaizhao@scichina.org>
主 题: Table of Contents of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2010 No.4

 

Intrinsic ultracontractivity on Riemannian manifolds with infinite volume measures

Author(s) FengYu Wang DOI 10.1007/s11425-010-0019-5
Online since January 28, 2010 Page 895 - 904

Weak Orlicz space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the martingale theory

Author(s) PeiDe Liu, YouLiang Hou & MaoFa Wang DOI 10.1007/s11425-010-0065-z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905 - 916

Method of sequential mesh on Koopman-Darmois distributions

Author(s) Yan Li & XiaoLong Pu DOI 10.1007/s11425-009-0096-5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917 - 926

On hypothesis testing with a partitioned random alternative

Author(s) WeiZhen Wang DOI 10.1007/s11425-010-0071-1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927 - 938

Split-plot designs with general minimum lower-order confounding

Author(s) JiaLin Wei, JianFeng Yang, Peng Li & RunChu Zhang DOI 10.1007/s11425-010-0070-2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939 - 952

Conformal isoparametric hypersurfaces with two distinct conformal principal curvatures in conformal space

Author(s) ChangXiong Nie, TongZhu Li, YiJun He & ChuanXi Wu DOI 10.1007/s11425-009-0206-4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953 - 965

A global multiplicity result for two-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f p-Laplacian systems

Author(s) Eun Kyoung Lee & Yong-Hoon Lee DOI 10.1007/s11425-010-0088-5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967 - 984

Stability of multiquadric quasi-interpolation to approximate high order derivatives

Author(s) LiMin Ma & ZongMin Wu DOI 10.1007/s11425-010-0068-9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985 - 992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TE, TM model and the Darwin models

Author(s) CaiXiu Liao & LungAn Ying DOI 10.1007/s11425-009-0185-5
Online since March 20, 2010 Page 993 - 1010

Rotationally symmetric translating soliton of H k -flow

Author(s) WeiMin Sheng & Chao Wu DOI 10.1007/s11425-010-0050-6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1011 - 1016

Schwarz-Pick estimates for positive real part holomorphic functions on unit ball and polydisc

Author(s) Yang Liu & ZhiHua Chen DOI 10.1007/s11425-009-0205-5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1017 - 1024

Nonsingularity in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 via the smoothing metric projector

Author(s) Yun Wang & LiWei Zhang DOI 10.1007/s11425-009-0207-3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1025 - 1038

A general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a graph G with m (G)

Author(s) Li Shang & HePing Zhang DOI 10.1007/s11425-009-0179-3
Online since October 29, 2009 Page 1039 - 1044

The closures of (U + K)-orbits of essentially normal triangular operator models

Author(s) FaHui Zhai & XianZhou Guo DOI 10.1007/s11425-009-0187-3
Online since December 05, 2009 Page 1045 - 1066

Compact embedding in Besov spaces and B-separable elleptic operators

Author(s) Veli B. Shakhmurov DOI 10.1007/s11425-009-0161-0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1067 - 1084

Extension of isometries on the unit sphere of l p () space

Author(s) XiNian Fang & JianHua Wang DOI 10.1007/s11425-010-0028-4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1085 - 1096

A generalized Clifford theorem of semigroups

Author(s) XueMing Ren, K. P. Shum & YuQi Guo DOI 10.1007/s11425-009-0150-3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1097 - 1101

The Hochschild cohomology of the quasi-entwining structure

Author(s) Hui Li & HaiLou Yao DOI 10.1007/s11425-009-0195-3
Online since December 05, 2009 Page 1103 - 1110

From recollement of triangulated categories to recollement of abelian categories

Author(s) YaNan Lin & MinXiong Wang DOI 10.1007/s11425-009-0189-1
Online since March 20, 2010 Page 1111 - 1116

On the variational principle for the topological pressure for certain non-compact sets

Author(s) Yu Pei & ErCai Chen DOI 10.1007/s11425-009-0109-4
Online since September 08, 2009 Page 1117 - 1128

On 3-colorability of planar graphs without adjacent short cycles

Author(s) YingQian Wang, XiangHua Mao, HuaJing Lu & WeiFan Wang DOI 10.1007/s11425-010-0074-y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1129 - 1132

Extended Jury criterion

Author(s) BaoDong Zheng, LiJie Liang & ChunRui Zhang DOI 10.1007/s11425-009-0208-2
Online since April 21, 2010 Page 1133 - 1150

=====================================================================================
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Vol. 7, N0.3, 2010

发件人: "Prof. T. Tang" <ttang@math.hkbu.edu.hk>
主 题: Commun. Comput. Phys. Vol. 7 No. 3 (2010)

Congmin Wu, Siulong Lei, Tiezheng Qian and Xiaoping Wang
Stick-slip motion of moving contact line on chemically patterned surfaces.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403-422.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403.pdf

D. Chiappini, G. Bella, S. Succi, Federico Toschi and Stefano Ubertini
Improved lattice Boltzmann without parasitic currents for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423-44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423.pdf

Julien Diaz and Abdelaaziz Ezziani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waves propagation in heterogeneous acoustic/porous media.
Part II: the 3D Case.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445-472.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445.pdf

Franz Georg Fuchs, Andrew D. McMurry, Siddhartha Mishra, Nils Henrik Risebro and Knut Waagan
Finite volume methods for wave propagation in stratified magneto-atmospheres.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473-509.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473.pdf

Kanako Yasue, Michiko Furudate, Naofumi Ohnishi and Keisuke Sawada
Implicit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 for RANS simulation utilizing pointwise relaxation algorithm.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510-533.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510.pdf

L. Guo and X. Cai
Effects of complex system topology on the Bak-Sneppen evolution model.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534-543.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534.pdf

Deming Nie and Jianzhong Lin
A LB-DF/FD method for particle suspensions.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544-563.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544.pdf

David Stowell and Johannes Tausch
Variational formulation for guided and leaky modes in multilayer dielectric waveguides.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564-579.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564.pdf

Ce Wang, Xiaobo Chen, Gregory J. Salamo, Naruhito Sawanobori,
Chenjuan He, Hongyu Zhou, Hongmei Jing, Yongzhi Zeng, Song Li and Xiaoling Xu
Theoretical simulation on a nonlinear photonics process of Er(1%)Yb(8%):FOV oxyfluoride nanophase vitroceramics.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580-596.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580.pdf

Yun Bai, Xingye Yue and Qingfeng Zeng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CVI process.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597-612.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597.pdf

Jialin Hong and Linghua Kong
Novel multi-symplectic integrators for nonlinear fourth-order Schrodinger equation with trapped term.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613-630.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613.pdf

Short Note:
Joseph D. Frazier, Peter K. Jimack and Robert M. Kirby
On the use of adjoint-based sensitivity estimates to control local mesh refinement.
Commun. Comput. Phys., 7 (2010), pp. 631-638.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7_631.pdf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