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11年8月20日

Today's Editor:

袁光伟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yuan_guangwei@iapcm.ac.cn

乔中华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zqiao@polyu.edu.hk
====================================================================================
关于公布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来源: 学部与院士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
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 各学部对本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进行了通信评
审,选出初步候选人145位。现予公布。

中国科学院学部是严肃严谨之科学荣誉团体。院士增选工作严格按照增选程序进行。广大院
士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反对增选工作中的不当行为。请相关个人、单位、 部门自
重自爱,一旦发现并查实有不正当行为者,我们将严肃处理。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中国科学院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共145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    21人
化学部       23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30人
地学部       25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   18人
技术科学部     28人


数学物理学部(21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广厚 71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 南京大学
2 王顺金 73 核物理、理论物理 四川大学
3 叶友达 47 空气动力学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4 向 涛 48 凝聚态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5 张继平 52 基础数学 北京大学
6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7 张富春 65 凝聚态物理 香港大学
8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9 陈十一 54 力学 北京大学
10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11 欧阳颀 55 凝聚态物理 北京大学
12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13 郑伟谋 65 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4 赵政国 55 原子核与粒子物理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5 莫毅明 55 数学 香港大学
16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7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8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19 黄 涛 71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 景益鹏 47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21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其他学部略,详情参照http://www.casad.ac.cn/tzgg/201108/t20110816_3322930.html。)

====================================================================================
第九届“冯康科学计算奖”通告

第九届“冯康科学计算奖”评选结果近日在北京揭晓。

莫则尧(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应乐兴(美国德州大学Austin 分校)

共同荣获本届奖励。

该项奖励旨在表彰他们二位分别在“大规模计算中的并行软件平台”及
“ 科学计算中的快速算法”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石钟慈院士

“冯康科学计算奖”评奖委员会主席

2011年8月9日于北京


The 9th Feng Kang Prize for Scientific Computing
Announcement

The 9th Feng Kang Prize for Scientific Computing has been honored to
Dr. Ze-Yao Mo,
Beijing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a;
Dr. Le-Xing Yi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A

for thei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parallel software platform in large-scale
computation and fast algorithms in scientific computing

Prof. Zhong-Ci Shi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 of
Feng Kang Prize for Scientific Computing
Beijing, August 9, 2011

====================================================================================
第九届“冯康科学计算奖”颁奖大会通知

第九届“冯康科学计算奖”将于2011年9月19日上午在河南省郑州市嵩山饭店
召开的第九届全国计算数学年会上举行颁奖仪式。荣获本届冯康科学计算奖
的人员是莫则尧(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应乐兴(美国德州大学
Austin 分校)。届时,冯康奖评奖委员会将介绍他们的个人成就,每位获奖者
将作40分钟的学术报告。

====================================================================================
关于开展第七批“千人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来源:千人计划网

根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千人计划”短期项目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现
就实施“千人计划”第七批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型

  第七批“千人计划”可申报以下项目:

  1、创新人才长期项目;

  2、创新人才短期项目;

  3、创业人才项目。

  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项目申报时间另行通知。

  二、申报要求

  1、创新人才长期项目申报人须2011年1月1日之后回国(来华)工作;创新人才短期项目申报人
须2011年7月1日之后回国(来华)工作。

  2、创新人才不得连续申报,最多可申报两次。

  3、申报人应客观、如实填写申报材料,用人单位、主管部门要各负其责、严格把关。对申报
材料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将取消申报人的参评资格,并暂停用人单位一年内的申报资格。

  申报人选标准和其他要求见相关文件。

  三、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附件、申报人其他个人信息表、“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申报
书和附件请分别装订,其他个人信息表和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另附。请同时报送纸质申报材料
和电子文档,电子文档内容需与纸质材料一致。

  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11年9月10日,逾期不予受理。

  四、其他事项

  1、请按时报送。

  2、申报材料应填写完整,不得空项、漏项。

  3、申报材料文本请登陆“千人计划”网站(www.1000plan.org) 下载。

====================================================================================
耿直和张平文教授在第七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上作大会邀请报告

来源: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2011年7月18日,为期五天的第七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ICIAM2011)在加拿大温哥华
召开。来自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位应用数学工作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和交流国际
工业与应用数学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ICIAM每四年举办一次,是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最高水平与最大规模的盛会, 参加人员包括
国际著名或资深学者,决策者,工业界代表以及年轻学者和研究生,对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
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本次大会上有27人被邀请作大会报告,其中华人学者有3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耿直
教授和张平文教授分别在本次会议上作了Causal Evaluation and Discovery 和 Phase
Behavior of Complex Fluids的大会邀请报告,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郁彬教授(北京大学
长江讲座教授)也应邀作了大会报告。

下届ICIAM将于2015年在北京举办,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联合中国数学会、中国运筹学
会和中国计算数学会组织承办。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NSAF联合基金项目2011年度评审会顺利召开

作者: 李会红

来源: 数理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基金(NSAF)项目评审会于
2011年7月21~23日在昆明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人员有会议评审专家、中国工程物理
研究院列席专家、联合基金办公室及基金委有关人员共计47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开幕式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文庆院士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讲话。沈主任
在讲话中首先回顾了十年前联合基金设立的目的是根据国防需求,引导国内的科研人员
参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基础研究,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为国防科技领域培养所需的
青年科技人才。经过项目十年的实施和摸索,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基础性在项目
指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和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与国防需求的紧密联系。
沈主任强调通过该联合基金的支持,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在国家重大国防需求中的作用;
希望通过经费的逐步提升,提高联合基金的吸引力;优化指南的形成机制,提高其科学性,
同时兼顾国防需求。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龙新平研究员代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讲话。汲培文常务副主任
介绍了本次评审会议的注意事项,要求评审专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循
科学基金评审过程中的保密和回避制度。

物理科学二处蒲钔处长介绍了2011年度联合基金项目的受理、评审情况以及本次会议
的评审任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部刘强处长介绍了2012年项目指南遴选情况和
2010年项目结题情况。

专家组经过认真细致的审阅和讨论,评审出本年度拟资助的“重点项目”、“鼓励研究方向”
和“明确目标课题”项目;审议修订了2012年度的项目指南;并完成了2010年度结题
项目的评估。

====================================================================================
背景单一成为中国科学家进入国际组织最大障碍

作者:王磊 杨保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中科院国际组织任职及后备人员高级培训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班,来自
中科院有关研究院所的24名学员将接受15天的高强度培训。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科学家在越来越多国际组织中
担任重要职位,科技外交作为政治和经济外交的有力补充,日益成为提高我国国际
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渠道。

“中国发展很快,谁都想听听中国的声音。”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表示,
国际组织对中国科学院寄予了极大希望,但中国科学家队伍整体上与国际科技界的
要求还存在距离。他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14名具有资深科研背景和优秀工作
表现的研究员,对他们进入国际组织工作满怀信心,但最终无一人真正进入国际组织
工作。

据介绍,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人员,必须具有在不同性质的多个工作岗位锻炼的经历,
并且掌握一定程度的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等社会科学知识,也是进入国际
组织工作的必要条件。然而,中国科学家往往背景单一,国际多元化知识和技能的欠缺,
成为进入国际组织工作的最大障碍。

鉴于此,为提升中科院在各类国际科技组织任职人员的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加强后备
人才培养,搭建精准的高层对接培训平台以扩大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去年8月,中科院国际合作局与中国科大联合举办了首期国际组织任职及后备人员培训班。

在第一期培训班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次培训班根据学员需求及进入国际组织的要求,
以国际组织的工作方式和项目运作方式为主要内容,围绕战略意识培养、国际组织项目运作、
科技与外交、工作与沟通能力4个模块,邀请了20多位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作讲座,
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作了《21世纪的公共外交及跨文化
交流》的报告等。

====================================================================================
三院士联名撰文谈科研成果评价--张涵信、周恒、童秉纲三院士从流体力学发展的角度进行了论述

作者:张涵信 周恒 童秉纲

来源:科学时报

编者按:如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论文成果引用率低下、各学
科创新能力不强的现实也在向人们发问:“唯文章论”式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是否能够
继续推动中国科研事业前进?

日前,就科研成果评价问题,中科院院士张涵信、周恒、童秉纲联名撰文,并投书本报。
我们感谢院士们对本报的重视与信任,并真诚希望院士们的文章能够有力推动中国科学
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涵信 周恒 童秉纲

论文数量、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以及引用率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科研成果评价方法。
在流体力学领域工作的诸多同志,希望我们对此发表意见。我们认为,针对不同学科
和不同问题,其合理的评价方法可能并不相同。

回顾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真正好的成果,是从实际出发,在解决实际
需求上经得起考验的成果。

现代流体力学源起实际需求

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对学科发展有利,也许可以从那个学科的发展过程看出一些规律。
现代流体力学奠基人普朗特的成功即是一例。

1904年,29岁的工程师普朗特在国际数学大会上发表了一篇仅有4页的论文,提出了
边界层的新概念。哥廷根大学大数学家克莱因一眼就看出了其潜在的价值,认为那是
该次会上最有价值的文章。他随后建议哥廷根大学把普朗特请到学校来,为其成立
流体力学研究所。很快,该研究所就成为国际上引领流体力学发展的中心。

对此,人们好奇的是,克莱因是一名数学家,为什么能对流体力学中的一个成果作出准确
的判断。而普朗特原本是名工程师,为什么会对流体力学这样的基础学科作出重大贡献。

原来,在18世纪末,对理想流体的力学研究已取得系统性成果,而这与数学家的参与有关。
克莱因是一名关心科学支撑技术发展的大数学家,对当时流体力学的进展已有了解,知道
其成就及问题。特别是理想流体在物体表面不满足实际的粘性边界条件,大大限制了其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朗特的文章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而被克莱因一眼看中。

普朗特作为一名工程师,其研究流体力学更多是从实际流动现象出发,以能解决实际
问题为第一要义。同时又力求把问题的解决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而不满足于仅仅用经验
或半经验的方法。这一做法,客观上符合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规律,从而既解决了实际
问题,又推动了学科发展。

普朗特在那4页纸的论文中提出的边界层概念,以及后来在其他学科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最终还促成了应用数学中有名的渐近匹配方法的出现。而值得人们深思的是,这篇意义
重大的论文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被人引用。只是在十几年后,他的一个学生用级数的
方法解出了他提出的方程,才开始被人引用。不久后,他的成果被写入教科书,现在是
每一个学流体力学的人必学的内容。

需求导向影响学科活力

世界上并不存在脱离具体事物的“纯”基础科学问题,一切客观事物都是具体的。而在
解决具体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却有可能提炼出具有共性的学科问题,从而反过来
推动学科的发展。这正是普朗特的研究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学科发展上都取得了
重大成就的原因。

普朗特的流体力学研究所从名字上看,似乎是一个纯学术研究所,特别是它是设立在以理论
研究著称的哥廷根大学里的。但实际上,它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当时正在兴起的航空技术。

到了二战以后,客观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普朗特建立的流体力学研究所不再以促进航空
技术发展为推动力,逐渐失去活力。1997年,哥廷根大学最终撤销了该研究所,代之以
更有发展前途的其他研究所。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师从于普朗特的冯?卡门在美国坚持了以促进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为
主要目标的研究方向,不但对促进美国的航空航天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大大促进了
流体力学及其他力学分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流体力学分支学科,如高速空气动力学、
稀薄气体动力学、化学流体力学以及物理力学等。

在这里,是否坚持应用需求导向成为影响流体力学学科活力的关键因素。流体力学研究中
著名的湍流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湍流的研究一开始就有两种不同的着重点,一种是从理论推理出发,以简单的湍流为
研究对象,再试图推广至复杂的湍流问题。另一种则是根据实际的需求,从观察物理现象
出发,找出现象的物理本质和关键问题,提出简化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80多年的实践证明,第一种方法虽然发表的论文数以万计,但仍不能解决实际应用的需求;
第二种方法虽然开始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经验,但其将研究对象选定为管流、边界
层流等实际存在的湍流,在实验和计算上做了许多工作,既解决了实际湍流计算中的
众多需求,还同时使对湍流本质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虽然这一做法距离彻底弄清湍流本质及找到具有普适性的湍流计算方法也还有不小距离,
但目前看来,我们还没有找到比这更有效的研究方法。

如何作出正确评价

克莱因对普朗特成果的评价,可以说是科研成果评价的一个典范。它不仅影响了普朗特
一个人,而且影响了流体力学直到现在的发展。

回顾这一历程,我们发现,克莱因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具备了作为一名评审人
所应具有的三个素质。

首先是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要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即了解当时流体力学的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知道当时已发展得相当充分的理想流体力学之所以无法用于解决很多重要实际
问题,键是因为不能满足流体在物面的粘性边界条件。

其次是对论文要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性能作出正确判断。即看出普朗特的论文要解决的
问题,正是针对理想流体力学的关键不足处,打中了问题的要害。

三是对该论文是否真的解决了或真能解决问题,能作出正确判断。事实上,普朗特在
论文中提出的思想和方法,真正发挥作用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了。所以克莱因的判断带有
一定的预测性。

如果一个评审人具备了上述三条能力,对科研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而对做研究的流体力学工作者来说,无论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还是为推动科学发展,
都要从实际出发。如要提出简化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则该模型必须能反映现象的主要本质。

真正好的成果,只能是那些能经得起考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确能发挥作用的成果。
这里和上面我们多次提到的实际问题,并不只是指有实用价值的工程技术问题,也包括
对实际存在的重要自然现象的认识和预测等。

因此,对以文章的形式出现的流体力学科研成果,应力求像克莱因那样去作评价,而不能
简单地以文章数量及所刊登刊物的影响因子等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因为按后一种方法评价
很高的论文,也许过若干年后被发现实际没有解决任何实在问题,这种例子并不鲜见。

====================================================================================
郭雷院士:欲成才 先有德

作者:潘 希

来源:科学时报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十分关心现在的科学家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以及在
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是否有机会、有条件被培养成‘大家’ ?”7月26日,
2011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数学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一位营员直言不讳地向主席台
上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郭雷,抛出了这个问题。

在郭雷的回答中,“钱学森之问”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涉及社会上的方方面面,
并非一个点就能解决的。

然而,众多的尝试都是在试图破解这一难题。“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的颁布,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钱学森之问’ 会有被解决的一天。”
郭雷也表示了自己的信心。

《数学院里的“年轻人”》是此次夏令营开营仪式上郭雷报告的题目,虽然照片上
的 “年轻人”很多已白发苍苍,但在郭雷眼中,他们在青年时期所取得的成绩,
已成为中科院数学院的历史和传奇,“这是一块可以培养年轻人成才的沃土。”

中科院数学院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已经产生 24 位院士,“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青年
时期就大有所为。” 郭雷在报告中以华罗庚自学成才,陈景润甘于寂寞, 吴文俊勇于
创新等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为例, 向在座的大学生们讲述他们的成才之路。

“中科院不仅仅是出成果的地方,更是出人才的地方。”郭雷说,每年有众多学生
报考自己的研究生,而他本人招研究生的标准,可以用 “德才兼备”四个字来概括。

郭雷认为,要想成为合格的人才、未来的科学大家,首先要有品德。“德,是我在挑选
人才时看得最重的,其次才是良好的数学基础,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准则,还要具备
科学研究上一定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

目前,以发表 SCI 论文作为研究生毕业 “硬指标” 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仍不在少数,
但是,在近年来, 中科院数学院已经取消了这一做法。郭雷说,在对青年人才的
培养上,中科院数学院一直以来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的研究员一年只发表
一篇论文,但这篇论文的质量会非常高。”

郭雷表示,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依赖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离不开数学科学,
而数学的未来发展在于青年。“现在,数学院还有大批三十多岁,潜力很大的青年
科学家,他们充满朝气,继承了优良的学术传统,正在续写着数学院的传奇。”

====================================================================================
以色列开发新型算法 实现对犯罪分子实时追踪

作者:王小龙

来源:科技日报

“经常出没于伦敦的大雾中,头脑冷静,观察力极强,能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事情的
来龙去脉,抓住幕后真正的凶手。”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不仅家喻户晓,更是
不少人崇拜的对象。但如果让这位神探一下子来到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高科技网络
犯罪案件,即便是深谙痕迹学、医学和推理,福尔摩斯先生估计也只能摊开双手、
耸耸肩,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那么,信息化时代的福尔摩斯又是何方神圣呢?

日前,以色列的几位科学家开发出了另一种基于动态数据的搜索算法。借助该算法,
侦查人员能够对与案件相关的信息进行高效的搜集和分析,实现对犯罪分子实时追踪。
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该算法甚至还能预测出犯罪分子可能出现的地点和场所。有了
这套系统,侦查人员无疑是如虎添翼。

“网络指纹”无处不在

如同福尔摩斯要经常阅读各种流行的报纸,和社会不同阶层的各色人等保持接触一样,
侦查案件也需要随时了解各种相关信息和最新动向。而这种搜索算法的数据来源便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留下的各种“数字痕迹”。

与留下指纹的过程类似,我们平日在使用互联网、手机、自动取款机等与网络相关的
电子设备时都会留下一定的“数字痕迹”,无论是发出一封电子邮件,还是在自动取款机
上的一次简单操作。这些信息看似杂乱无用,但却能够为案件的侦查和取证提供极大的便利。

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埃塔?本加尔教授、尤金?卡根博士和博士研究生艾维?格鲁伯
所开发的这套系统,正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才得以挖掘出对侦破案件有价值
的信息。研究人员称,该系统不但能够用于一般刑事案件的侦破,还能够为国土安全和
打击恐怖分子提供帮助。

该研究成果日前在以色列举行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年会上进行了公布,
相关论文将于近日发表在《质量技术与定量管理》杂志上。

新型算法“数字追凶”

本加尔说,与普通的数字文件不同,人总是处于不断的移动当中。要预测出其下一步的行动,
就必须对现有的各种信息和猜想进行整合和分析,建立一定的数据模型。这种新型算法
能够通过对最常见的数字痕迹的搜集和分析,确定恐怖分子或犯罪分子的活动模式。

简单来说,其工作就如同一个数字化的侦探,它会首先对包括电话,电子邮件或信用卡
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对这些信息分析建立一定的数据模型。新的信息
片段会自动插入现有数据库当中,而算法则会根据更新后的数据对目标重新进行分析定位。

本加尔教授解释说,所有这些信息实质上都可以被看作是等待被解码的一个长信息的片段。
就拿一通电话来说,其中有很多变量都应该考虑在内:这是打给谁的,通话时长是多少,
来电者的位置在哪里……等等。一旦其中的绝大多数成为已知,该算法就能发挥出威力。
它不但能预测到整个犯罪活动的走向,同时还能以图像化的方式显示出该集团或个人可能
出现或感兴趣的地点。

在呈现时,该算法能以类似地形图的方式,按照不同的主题(刑事案件、恐怖活动、
毒品交易)和对象显示出概率图。图中的每一个区域都会按照统计学的方法以不同的
可能程度进行标记。虽然该算法首次处理原始数据时会耗费数小时的时间,但一旦
这一过程完成后,新加入的信息片段在几毫秒内就可处理完毕,并能立即在新的分析
中得以应用。

本加尔说:“我们的算法能够帮助侦查人员更有效地利用现有信息。如果要立即抓住
一名嫌犯,将概率图上可能性较高的区域作为重点,一般都不会让他们失望;可能性低
的事发地点则可以被排除在外,这样侦查人员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更有价值的线索上。
而随着空闲时间的增多,该系统还能进一步对搜索做出改进,甚至会关注一些概率较低
的区域,而从中往往也能发现一些宝贵信息。”

商业应用同样给力

由于在应对刑事案件和国土安全事件时,新算法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对大量的数据进行
搜集和分析。目前,人们面对的各种数据日渐增加,电子商务、云存储方兴未艾,这种
强大运算和处理能力,也能使其在商业应用上大展拳脚。除了追踪嫌犯外,该技术还能
提供从市场营销到文件共享的多种解决方案。

本加尔说,如亚马逊、IBM和苹果这样的公司,其实早已采用了类似的算法。在亚马逊
网站上,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关于图书、音乐或其他商品的购买建议都是由类似的程序生成的。
而苹果公司即将在今年秋天正式推出的iCloud云存储服务,也需要用到类似的算法来
确定何时以及向哪些移动设备推送文件。

此外,该研究同样还可以用于基于位置的营销,这种销售模式可根据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
推断他们可能需要购买的商品,并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提醒和完成交易。

====================================================================================
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博士,博士后招聘

发件人:wsdon@hkbu.edu.hk

* 博士生

浸会大学数学系招聘一位三年制博士生,要求申请人具有良好的应用数学背景,对高速激波流
(shock flow)相关的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感兴趣,申请人要求成熟,能够迅速地掌握新知识,拥
有独立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勇攀高峰的能力,良好的英语口语和扎实的英语写作功底。

申请人请发送简历和三封推荐信到 wsdon@hkbu.edu.hk予以考虑, 更多地关于这个职位的信
息请通过邮件直接跟Don, Wai Sun教授联系。

* 博士后

浸会大学数学系招聘一位博士后,工作时间从2011年9月份或稍微晚些时间开始。

申请人要求具有利用高精度方法计算高速激波流(shock flow)相关的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背景,
并能利用MPI在高性能并行的Linux工作站上计算或者利用CUDA进行GPU计算,编程语言要求
是FORTRAN95。申请人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高等计算方法,尤其是谱方法和高精度的WENO方法。
这个职位的主要工作是在一般的曲线坐标系下利用杂交的高精度数值方法进行可压缩的
Richmyter-Meshkov 不稳定性和 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的数值研究,相应的控制方程是可
压缩Navior-Stokes方程。

申请人要求成熟,能够迅速地掌握新知识,拥有独立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勇攀高峰的
能力,良好的英语口语和扎实的英语写作功底。

这个博士后位置的首期合同是一年,根据双方相互协商、工作的进展以及相应的基金项目,可
以签订另外一年的合同,根据申请人的工作经验,薪水是每个月20000-25000港币。 申请人请
发送简历和三封推荐信到 wsdon@hkbu.edu.hk予以考虑, 更多地关于这个职位的信息请通过
邮件直接跟Don, Wai Sun教授联系。

====================================================================================
期刊信息: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CMS) Vol 9, No. 4, 2011

发件人:Communications in Math Sciences

Table of Contents

Full articles are online at www.intlpress.com/CMS


Regular Articles: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 with time dependent potential
Remi Carles

The weak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tau-leaping methods: Revisited
Yucheng Hu, Tiejun Li, and Bin Min

On the orbital stability of solitary waves for the 2-coupled nonlinear
Schrodinger system
Nghiem V. Nguyen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the LDG method for singularly perturbed two-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Huiqing Zhu, Haiyan Tian, and Zhimin Zhang

On the strong solution of a class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at
arise in the pricing of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Rana D. Parshad, Dervis Bayazit, Nathaniel S. Barlow, and V. Ramchandra
Prasad

A structure-preserving numerical discretization of reversible diffusions
Juan C. Latorre, Philipp Metzner, Carsten Hartmann, and Christof Schutte

A kinetic model on portfolio in finance
Jiahang Che

Random attractor for a stochastic hydrodynamical equation in Heisenberg
paramagnet on an unbounded domain
Y. F. Guo, B. L. Guo, D. L. Li, and C. X. Guo

The homogenized equation of a heterogeneous reaction-diffusion model
involving pulsating traveling fronts
Mohammad El Smaily

Well-posedness classes for sparse regularization
Markus Grasmair

Intermediate asymptotics for 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aggregation
equations and Patlak- Keller-Segel models
Jacob Bedrossian

Residual-free bubble methods for numerical homogenization of elliptic problems
Xingye Yue and Tao Yu

KPP reaction-diffusion systems with loss inside a cylinder: convergence toward
the problem with Robin boundary condition
Thomas Giletti

Analysis on path spaces over Riemannian manifolds with boundary
Feng-Yu Wang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