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11年9月3日

Today's Editor:

袁光伟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yuan_guangwei@iapcm.ac.cn

乔中华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zqiao@polyu.edu.hk
====================================================================================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拓扑量子计算实验室介绍

来源: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拓扑量子计算实验室成立背景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 量子物理给低维拓扑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些发展形成了一个新领域——量子
拓扑。 最近几年来,量子拓扑被用于研究一种新的物质形态——拓扑物质形态(Topological Phase of Matter)。
许多人梦想着发现和利用拓扑物质形态来建造量子计算机。大多数专家认为量子计算机的实现还很遥远。这
个共识是针对实现量子电路模型(Quantum Circuit Model) 而言,可能并不适用于拓扑量子计算 (Topological
Quantum Computing) 模型。拓扑量子计算模型与量子电路模型完全不同,目前真正从事拓扑量子计算理论研究
的人还很少。因此,培养更多拓扑量子计算领域的科研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这个想法,美国微软研究院的王正汉教授和其他教授于2010年秋天共同提议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成
立拓扑量子计算实验室,深入研究量子拓扑、拓扑物质形态和拓扑量子计算的建造,推进我国在量子计算方
面的研究,培养新的领军人才。

拓扑量子计算实验室正在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请关注http://www.bicmr.org/2010/news_1130/37.html以及
http://www.bicmr.org/bshzw/。

人员组成

主任: 田刚(兼)
学术委员会:王恩哥(主任)、王正汉 (副主任)、文小刚、田刚、鄂维南、张伟平
成员:黄一知、刘小博、牛谦、王家军、谢心澄、方忠、施均仁

学术活动

2011年拓扑量子计算暑期讨论班
主要教员:王正汉教授(美国微软研究院)、文小刚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报告专家:王恩哥(北京大学)、葛墨林院士(南开大学)、田刚(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鄂维南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谢心澄(北京大学)黄一知教授(Rutgers University)、牛谦教授(美国UT
奥斯丁分校)、万歆(浙江大学)、吴咏时 (University of Utah)

课程组一: 量子拓扑基础
课程组二: 拓扑物质形态
课程组三: 拓扑量子计算方案

====================================================================================
关于公示第一批“青年千人计划”人选的公告

来源:千人计划网

内容摘要: 根据《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的规定,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专项办公室组织实施了第一批“青年千人计划”申报评审工作。经初审、通信评审、面试评审,
共有152名人选通过评审,现予以公示,公示期14天。

  根据《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的规定,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
室组织实施了第一批“青年千人计划”申报评审工作。经初审、通信评审、面试评审,共有152
名人选通过评审,现予以公示,公示期14天。

  公示期间,若对人选的资格条件等有异议,请于9月2日之前将有关意见发至专项办邮箱
zhuanxiangban@1000plan.org。

(编者注:第一批“青年千人计划”公示人选数理科学共计22人,详细资料参见
http://www.1000plan.org/qrjh/article/17112。)

====================================================================================
国内最大数字出版云计算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8月29日电(记者毛振华)国内最大的数字出版云计算中心——天津国家数字
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29日在天津空港经济区上线运营,并对外向用户提供服务。

  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配套
项目,全部建成后入驻企业将超过1000家,产值规模逾千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成为
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数字出版产业聚集区。

  为满足基地内企业对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求,云计算中心目前已经与“天河一号”建立了
合作关系。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中国电信天津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天
津分行、东软集团等企业成为云计算中心首批用户。

  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CEO王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中心通过云计算
的方式,采用虚拟化技术,为政府、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据了解,今年6月,云计算中心推出了“SmartCloud智慧云”,作为商用云计算服务平台,
整合了软件、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iTaas服务和基于云计算模式按需使用、按需付费能力
的IT租用服务,包含了政务云、数字出版云和企业云,分别为电子政务、数字出版产业和大中
型企业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

  云计算中心所在的天津空港经济区对企业服务也提供了支持。空港经济区科技发展局局长
吉林表示,对于使用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将提供80%的资金补贴。

====================================================================================
博士准入制度建设应破立并重

作者:谢昱航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京大学5个院系及清华大学6个院系试行博士生入学“申请制”,由院系对递交入学
申请的学生进行筛选,合格者接受能力测试,免去初试环节。北大称,此举旨在选拔科研
能力强而不是应试能力强的博士生,已在教育部备案。(《新京报》8月25日)

中国的博士生招生和国外有区别,国外很多地方并没有笔试。为此,中国的博士生招生
笔试招致很多批评,被指只招录了那些应试能力强的学生,甚至,中国没有杰出的科研人才,
板子也时常打在招生笔试上。主张取消笔试并与“国际接轨”的呼声,也早就有了。

笔试也许有不少弊端,但中国的博士生招生方式是和博士生培养方式相适应的。国外大学
一个导师一般带一个博士生,而在中国,一个导师要带十几个博士生,最牛导师同时带过
47名博士生。在国外,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被学校强制退学和中途自己退出的学生大有人在,
平均获取博士学位的时间是6年。而在中国,毕不了业的博士生是很少的,推迟毕业的
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入学笔试至少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

北大、清华取消博士生笔试制度,并没有多大的颠覆性,因为博士生招生笔试在很多学校
只不过是走个形式,北大、清华这次只是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而已。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经炮轰,称国内最大的博士群在官场。《重庆晚报》也曾报道,
西南大学研究生部有人透露,重庆市的区县党政一把手中,大约有一半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
另外千龙新闻网也曾报道,河南某县从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到乡长、派出所长,
递上来的名片大都印有博士、硕士名头。普遍持高学位的不只是官员,很多企业管理者
也都如此。

官员和企业家读博士的这么多,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考试能力强,而是考试
形同虚设。法律学者周大伟曾介绍过他与一名贪腐官员的一面之交,这位头顶民商法
高学位的官员,竟然对“民商法”这个专业陌生得毫无反应。真要是正儿八经地考试,
那些天天苦读的学生们尚且难过关,那些除了正常工作还有那么多交际应酬那么多娱乐
消遣的官员和企业家,又怎能跨过那道高槛?

既然考试已形同虚设,那么还保留这一制度,其限制的只是那些没有“捷径”可走的人。
还有那些有科研能力而不会考试的人,的确也会因入学考试被排除在科研大门之外。

问题是,初试取消了,留下的复试又将起到什么作用呢?真能对“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
进行精确鉴定吗?在客观标准完全取消的前提下,那些把关者的自由裁量空间也增大,
这对把关者的立场和鉴别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最让人担心的,还是把关者是否坚持
学术和公正的立场,因为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时下可谓防不胜防,学术腐败也是屡受诟病。

====================================================================================
一本书开启的科研诚信建设新旅程--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

作者: 陈 晨

来源: 科学时报

在科技工作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今天,科研诚信不可避免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任何一次学术不端或是科研失范事件都会被媒体用放大镜审视,也必然会降低公众对
科学家的信任和信心。

对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指出,科学界必须坚定地维护和促进科研
诚信,让每位科研人员都坚持诚信的行为,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对科学活动的广泛支持,
推动科学的进步。
  
科学界的学术不端之惑
作为一个认识客观规律,去伪存真、追求真理的过程,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欺骗。
因此,相对于普通的社会诚信标准,公众对于科研诚信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科研诚信理应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起着引领与导向的作用。”陈宜瑜说,“对于科学家
来说,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在科研活动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
背离诚信的思想和行为,其危害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个人诚信,更将动摇社会对科学家
群体的信任,甚至引发社会对科学本身的信任危机。”
  
近年来,我国屡屡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和事例触痛了国人的神经。人们不禁要问,
中国科学界怎么了?
  
“事实上,在科学与经济紧密结合以后,科研不端行为频发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当前,
科研不端行为不仅是中国科学界面临的困惑,也是世界各国科学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不断曝光的国内外学术不端行为使得各国都高度重视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防范,
联合国建立了能源、水、信息、外层空间和环境等5个道德委员会,美国、丹麦等
西方政府和科学共同体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陈宜瑜解释说:“科研不端行为的频繁出现与科研活动驱动力的改变有关。在早期的
科研活动中,其内在驱动力是科学家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科学虽然
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互动,但之间关系并不密切,科学家追求功利的动机并不强烈。”
  
但是,从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研活动的动力从以科学家兴趣驱动为主转向以国家
和市场需求为主,科研活动的组织程度越来越高,科研成果与社会利益的联系愈加紧密,
科研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带有了职业性。这一转变使得科学研究活动规模和效率大幅提高,
推动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但同时,这一转变也使得科学研究
对一部分人来说,成了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完成的工作任务,或者谋求更大经济利益的手段
和途径。压力和科研活动目标的异化是科研不端行为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是科研诚信建设的基础
“实际上,社会上常常把科学不端行为、科研失范以及科研不规范行为混为一谈。
真正的科研造假只是极少数,而大多数是属于科研失范或不规范行为。如果教育得当,
可以避免许多失当的行为。” 陈宜瑜强调。
  
据统计,1999年到2009年的11年间,由基金委监督委员经过调查、审议,被证实并
作出处理的204个有违科研诚信的案例中,约有80%都发生在基金项目申请前和申请阶段,
大约一半的人是为了尽快获得基金项目资助而提供虚假或失真的研究背景和简历;
而真正的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FFP)仅占204起案例的14.98%。
  
这一统计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科研不端行为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陈宜瑜指出,从许多科研不端行为的案例来看,有些科研人员并不清楚在科研活动中哪些
事情可为,哪些不可为。科研诚信教育的缺失,是引发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研不端行为频发,对我国科研诚信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和环境建设,
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健全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和监督惩处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和科研行为
规范教育。
  
科学界诸多学者在广泛讨论后达成共识:对于当前中国科学发展来说,科研诚信教育尤其
是科研人员在入门阶段所接受到的科研诚信教育至关重要。但这也是目前非常薄弱的环节。
在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还没有开设科研诚信、科研行为规范的相关课程,也缺乏适合
的教材和读本。
  
“我们要让每个科研工作者都知道什么是负责任的科研行为。”陈宜瑜说:“在任何时候,
科研人员的个人价值观都会是科研活动的主导。在科研人员面对日益复杂的科研和社会
问题时,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科研人员
就如何规范和完善自己的科研行为给予充分引导和教育。”
  
期待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经典教材
  
基于在国家科研诚信教育和建设中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基金委资助并组织翻译了《科研
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第3版)一书。
  
“当前国内还缺乏编纂一本好教材的条件。”陈宜瑜解释说,“因此,我们在美国杜克大学
王小凡博士等海外学者的帮助下,从国外数十本有关科研诚信的教材中将这本书遴选出来。”
  
相对而言,科技发达国家对于科研诚信教育的起步较早,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都有专门
的课程和选修教材,在科研诚信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益经验和教训。
  
该书是美国科研行为教育培训方面的一本经典教材,对科研活动中的基本规范进行了系统
梳理,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和启发性的讨论。
  
陈宜瑜表示,不仅希望中国的年轻科研人员在他们科研活动的起步阶段能够从该书中受益,
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科研生涯奠定诚信和责任基础;还希望那些因为种种原因,
未能接受系统科研诚信教育的科研工作者利用此书帮助自己更好地规范和完善科研行为。
毕竟,预防不端行为才是问题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这一努力会成为中国科研诚信建设的一个新的起点,推动中国
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加重视和加强中国科研诚信教育和建设,从而推动中国科学研究
走向更加健康和繁荣的未来。”陈宜瑜说,“相信到那时候,我们肯定已经自己编写出更
符合我国国情的科研诚信教材。”

====================================================================================
吴文俊:好奇心驱动数学人生

记者:吴月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吴文俊: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
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数学家、
中科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数学前沿研究,在拓扑学、
中国数学史等方面成就突出;上世纪70年代后,提出“数学机械化”思想,
做出许多原始性创新成果。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
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今年夏天,北京多雨,这给年逾九旬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见到吴老时,他刚刚从医院回家没几天。前些天因为下雨路滑,爱“遛弯儿”的吴老
不小心摔了一大跤。“这两天已经恢复得好很多了,自己可以走路了,但要和以前的
健步如飞比,那可差远了。”说完这话,吴老脖子一缩,乐了,笑得像个孩子。
熟悉吴文俊院士的人,都说他可爱开朗、充满活力,对未知的新领域永远充满着好奇心。
基础研究是“好奇心驱动的研究”,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好奇之心驱动着吴文俊在数学王国
里自由探索,乐此不疲。

不断向数学的未知领域进发
拓扑学主要研究几何形体的连续性,是许多数学分支的重要基础,被认为是现代数学的
两个支柱之一。

早在半个世纪前,吴文俊就把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陷入困境的拓扑学研究继续推进,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吴示性类”与“吴示嵌类”的引入和
“吴公式”的建立,并有许多重要应用,被编入许多名著。数学界公认,在拓扑学的研究中,
吴文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他的影响下,研究拓扑学的“武器库”得以形成,
极大地推进了拓扑学的发展。

1956年,37岁的吴文俊因其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
当时的“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年他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
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那时,在很多人看来“靠这个都可以吃一辈子了”。但功成名就的吴文俊并没有就此停滞
不前,而是不断向数学的未知领域进发,总是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列。

1976年,年近花甲的吴文俊放弃已成就卓著的拓扑学研究,在“抱孙子”的年龄毅然
开始攀越学术生涯的第二座高峰——数学机械化。

实现脑力劳动机械化,是吴文俊的理想和追求。他说:“工业时代,主要是体力劳动的
机械化,现在是计算机时代,脑力劳动机械化可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数学研究机械化是
脑力劳动机械化的起点,因为数学表达非常精确严密,叙述简明。我们要打开这个局面。”
1977年,吴文俊关于平面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首次取得成功,从此,完全由中国人
开拓的一条数学道路铺展在世人面前。

数十年间,吴文俊不仅建立了“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吴方法”、
“吴中心”,更形成了“吴学派”。近代数学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人开创的这一新领域,
吸引了各国的众多数学家前来学习。

年近60学习计算机
对新事物的好奇热衷和不断探索在吴文俊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处处可见。

上世纪70年代,吴文俊到计算机工厂劳动,有机会第一次接触到了计算机。经过一段
时间的了解和认识,他切身感受到了计算机的巨大威力,敏锐地觉察到计算机的极大
发展潜能。“对于数学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不可估量的方面是计算机对数学
带来的冲击,在不久的将来,电子计算机之于数学家,势将如显微镜之于生物学家,
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那样不可或缺。”

于是,当时已年近60的吴文俊决定从头学习计算机语言。这期间,他亲自在袖珍计算器
和台式计算机上编制计算程序,尝尽了在微机上操作的甘苦。

“那时计算机的操作可不像现在的计算机这么简单方便。”吴文俊说。

在利用 HP—1000 计算机进行研究的那段时间内,他的工作日程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清早,他来到机房外等候开门,进入机房之后便八九个小时不间断工作;下午5点钟左右,
他步行回家吃饭,并利用这个时间抓紧整理分析计算结果;到傍晚7点钟左右,他又到
机房工作,有时候只在午夜之后回家休息,清晨又回到机房。为了节省时间,平时也
节制业余爱好,读小说也只读短篇,怕长篇误事,耽搁时间。

受计算机与古代传统数学的启发,1976年底,吴文俊形成了一个初等几何定理的机械化
证明思想。经过几个月的试验,终于在 1977 年的春节前成功地用这一思想证明了
一些定理。这一研究开创了机器定理证明的时代,国际上称为 “吴文俊方法” 和
“吴消元法”,实现了初级几何与微分几何定理 的机器证明,抓住了数学机械化
研究的核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创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实现笛卡尔与莱布尼茨
提出的以机器代替人脑来促进数学研究与思维方式、方法的变革迈出了一大步。

只要觉得好奇,就想试试
生活中的吴文俊被老伴儿笑称“贪玩”,活力不亚于年轻人。

有一次吴文俊和同事们一起去香港参加学术研讨。活动间隙,当时已年逾古稀的他竟然
自己偷偷溜去游乐园坐过山车,还玩得不亦乐乎。还有一次在澳大利亚,吴老“顽皮”
地将蟒蛇缠在脖子上,吓得旁人纷纷后退,直冒冷汗。

而今提起这两次经历,吴老说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好奇,自己也想试试。

“有一年我和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一起去海口开会。一天外出看到蟒蛇表演,当时
马志明就把蟒蛇绕在了自己脖子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蟒蛇绕脖子 的表演,知道这样做
没什么危险。过了几年我去澳大利亚开会,其间出游到动物园,看到蟒蛇表演,有好多人
都把蟒蛇绕到了脖子上,我也就这么做了。至于坐过山 车,当时是觉得好玩就坐上去了,
结果上去了就有点后悔,可是已经下不来了。如果早知道那么害怕,就不敢去坐了。”
说完吴老又顽皮地笑了。

工作之余,吴文俊还有很多“时髦”的爱好,比如看看围棋比赛,去小店喝喝咖啡,
到影院看看电影,读读历史小说。

“摔跤之前我还常常一个人打车去家附近的小店,坐在那里边喝咖啡边看书,一待就是
一个上午,很安静舒服的。可是这段时间不行了,每天只能待在家里看小说。”吴老说,
“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
和战略眼光。别看围棋中的小小棋子,每个棋子下到 哪儿都至关重要,所谓‘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我们搞学术研究也是这样,要有发展眼光、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这样才能
出大成果。”

常常有人向吴文俊请教快乐长寿的秘诀。他总是说,我信奉丘吉尔的一句话,能坐着就不
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要让生活尽量轻松平淡,不要为无谓的烦恼干扰。

====================================================================================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受理及审查工作程序和要求

来源:基金委网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经公布了2011年度集中接收
的各类项目申请的评审结果。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
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不服,可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复审申请。现将复审申请的注意
事项和受理、审查工作流程公布如下:

一、注意事项:
自然科学基金委按照《条例》的规定设立复审工作程序,目的是对项目评审过程中出现
的违反《条例》、项目管理办法等程序性失误进行纠正。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
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不得作为提出复审申请的理由。

二、提出复审申请
对不予资助决定不服的申请人,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提出复审申请:
1.复审申请自8月24日开始,9月9日截止。
2.复审申请人向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索取用户名和密码,用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
系统(https://isis.nsfc.gov.cn,简称ISIS系统)。
3.登录ISIS系统,在线填写复审申请表后确认并提交。
4.在ISIS系统提交电子申请表后须打印1份纸质申请表并保证二者内容一致,本人签字
后于9月9日前以特快专递方式寄送相关科学部综合处(以邮戳日期为准)。

三、受理复审申请
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负责受理复审申请。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复审申请不予受理:
1.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而提出复审申请的;
2.非项目申请人提出复审申请的;
3.提交复审申请的时间超过规定截止日期的;
4.复审申请手续不全的(复审申请表在ISIS系统未提交、缺纸质复审申请表或本人
未签字等)。
对不予受理的复审申请,由科学部通知复审申请人。

四、审查复审申请
1.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负责审查受理复审申请,审查依据是《条例》、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
2.经审查,认为不予资助的决定符合《条例》规定、评审程序符合相关类型项目管理
办法的,维持原决定;认为原决定有误、评审程序存在瑕疵的,撤销原决定并进行重新评审。
3.按照《条例》规定,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在11月10日之前,将复审审查结果
以公函形式书面通知申请人。
4.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可通过ISIS系统随时查看本单位申请人复审申请的提交情况
与处理结果。
非集中接收期受理项目的不予资助复审工作参照此程序进行。

====================================================================================
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学术活动:TRAM Network (Training, Research and Motion)

来源: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TRAM Network(Training, Research and Motion)这是一个由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和北大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等五个世界一流数学中心搭建的一流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国际平台。
该计划增加了北大学生以及年轻研究人员在海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所深造的机遇,同时可以邀请
到更多的顶尖数学家来北大访问讲学,提高“数学中心”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深度。

详情请见:http://www.math.princeton.edu/tram/index.html

====================================================================================
数学神童沈诗钧毕业 13岁获浸会大学硕士学位

来源: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星岛环球网消息:2007年以9岁之龄入读香港浸会大学的沈诗钧,以4年时间提早修毕5年制的数学学士及硕士双学位
课程,虽然未能获得一级荣誉毕业,但诗钧表示,对大学生活感到很满意及开心。 他下周将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任访问
学人(Visiting Scholar)1年,与该校的数学专家共同进行研究。计划2012年起攻读博士学位的他,有望在20岁前成为 “沈博
士”,更期望将来以研究成果贡献数学界。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沈诗钧昨日与父亲一同会见传媒,已经13岁的他脸上稚气明显减少, 在讲台上一本正经地
讲毕业感受,“很高兴告诉大家我已完成浸大所有学业,这4年的生活相当开心,老师和同学均对我很好”。他又指,曾
遇到功课和研究上的挑战,但努力坚持后,问题最终都能解决。

  浸会大学为沈诗钧制定的课程原为5年制,但他提早在2011年完成所有课程要求,预料11月可获颁双学位。沈诗钧的
成绩不俗,所有数学科目均夺A,仅有两科获A-,至于他曾表示难以应付的通识课程,最后也合格。不过,由于他在一年
级时,资讯科技“肥佬”拉低成绩,相信未必能以一级荣誉毕业,对此他有点可惜地表示: “若非这一科应该有一级荣
誉。”

  沈诗钧能够提早1年毕业,主要因为他提早开始撰写硕士论文,他形容其论文导师包浩文教授“经常不答我问题”,
训练了他独立分析的能力。研究“函数分析”的诗钧表示,选择此范畴由于“不用计太多数”,他将于下星期前往数学
方面在全球排名16的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任访问学人1年,与两名同属“函数分析”范畴的教授共同进行研究。他表示随后
将攻读博士学位,希望能以研究成果贡献世界;以一般博士修读4至5年计,沈诗钧将可以在18、19岁荣升“沈博士”。

  神童成功毕业成为香港最年轻硕士,浸会大学署理校长陆大章对沈诗钧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他表示,当年只有9岁
的沈诗钧年纪的确很小,“但若不给他机会,便浪费了一个人才”。他又指, 过去2、3年曾有数名约10岁的神童申请入
读浸会大学,但大学都没有录取,“我们也担心会失败,因此除了学术成就,也要考虑学生的其他方面”。 但他不排除
未来会再录取年轻的资优生。

====================================================================================
《基于GPU的并行计算及CUDA编程》2011年秋季培训通知

来源: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

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联合NVIDIA公司拟于2011年9月20日—9月22日举办 “基于GPU的并行计算及CUDA编程”秋季培训班。

具体通知如下:

培训对象:从事GPU应用研究的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老师和硕博研究生及相关企业工程师。

培训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提高学员对GPU并行计算方法及CUDA编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促进GPU

加速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培训时间:2011年9月20日-9月22日

培训地点: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5层会议室

(注:培训教室提供无线网络环境,上机请自带笔记本电脑)
详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四号中科院软件园区2号楼
地图:http://www.sccas.cn/gb/other/images/situation_02.jpg

培训费用:包含注册费、资料费、上机费等
√ 科学院内学员:400元/人
√ 院外高校学员:600元/人
√ 企事业单位学员:1000元/人
(注:以发票所开具单位为准,发票项目:培训费)

付款信息:
1. 电汇(重点推荐):
收款单位全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开户行名称:中国工商银行海淀支行营业部
账 号:0200049609200016431
请注明:2011GPU培训费
在汇款后把汇款底单传真至010-58812114,并注明您的姓名;
或者签到当天凭汇款底单原件/复印件领取发票;
2. 现场付款:签到当天可以直接用现金或支票付款,并开具发票。

食宿安排:住宿自理,提供午餐

报名方式:
请严格按照报名回执表的要求填写各项内容,然后发邮件到zhaoqing@sccas.cn,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回复。

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联系电话:010-58812128/2166

报名截止日期:2011年9月13日

培训内容及课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主讲人
2011.9.20
8:15-9:00 签到、注册
9:00-10:30 多核微处理器及GPU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清华大学 邓仰东
10:50-12:00 NVIDIA GPU NVIDIA 谢强
13:30-16:30 上机环境入门 中科院超算中心 刘芳

2011.9.21
9:00-12:00 GPU基本概念, CUDA basics, CUDA Threads Model 中科院研究生院 刘莹
13:30-16:30 上机 中科院超算中心

2011.9.22
9:00-12:00 CUDA优化及实践 香港浸会大学 赵开勇
13:30-16:30 上机 赵开勇、中科院超算中心

主讲教师介绍:

1. 邓仰东,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副教授,曾两次开设CUDA并行程序训练短课程,是国内第一次以授课方式系统化讲述CUDA技术。
2. 赵开勇,主要从事高性能异构计算,生物信息学,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系在读博士,浪潮公司总经理顾问,
Nvidia公司CUDA社区总版主,CSDN中高性能计算总版主。2009年和2010年Nvidia CUDA校园程序设计大赛评委。
3. 刘莹,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4. 谢强,NVIDIA中国区高级销售经理 。
5. 刘芳,博士,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工程师,主要从事GPU、CUDA相关研究。

====================================================================================
期刊内容: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Vol.54, No.8/ 2011.1

发件人: "Chai Zhao"
主 题: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Vol.54, No.8/ 2011.1

(Formerly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Mathematics)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674-7283/

Special Issue on Algebraic Geometry

Articles

Rationality of quotients by linear actions of affine groups
Fedor Bogomolov, Christian Bohning and Hans-Christian Graf Von Bothmer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521-1532, DOI: 10.1007/s11425-010-4127-z

On the algorithmic construction of classifying spaces and the isomorphism
problem for biautomatic groups
Martin R. Bridson and Lawrence Reeves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533-1545, DOI: 10.1007/s11425-011-4212-y

On anti-pluricanonical systems of Q-Fano 3-folds
Meng Chen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547-1560, DOI: 10.1007/s11425-010-4158-5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OADP varieties
Ciro Ciliberto and Francesco Russo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561-1575, DOI: 10.1007/s11425-010-4164-7

Hypergeometric equations and weighted projective spaces
Alessio Corti and Vasily Golyshev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577-1590, DOI: 10.1007/s11425-011-4218-5

On nodal prime Fano threefolds of degree 10
Olivier Debarre, Atanas Iliev and Laurent Manivel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591-1609, DOI: 10.1007/s11425-011-4182-0

Seshadri constants and the spaces of curves with prescribed singularities and positions
Yun Gao and Sheng-Li Tan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611-1620, DOI: 10.1007/s11425-010-4124-2

Rank one Eisenstein cohomology of local systems on the moduli space of abelian varieties
Gerard van der Geer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621-1634, DOI: 10.1007/s11425-010-4159-4

Non-algebraic compact Kahler threefolds admitting endomorphisms
Andreas Horing and Thomas Peternell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635-1664, DOI: 10.1007/s11425-011-4188-7

A fake projective plane constructed from an elliptic surface with multiplicities (2, 4)
JongHae Keum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665-1678, DOI: 10.1007/s11425-011-4247-0

Low degree GW invariants of surfaces II
Young-Hoon Kiem and Jun Li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679-1706, DOI: 10.1007/s11425-011-4258-x

Two examples of surfaces with normal crossing singularities
Janos Kollar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707-1712, DOI: 10.1007/s11425-010-4161-x

On some examples of obstructed irregular surfaces
Marco Manetti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713-1724, DOI: 10.1007/s11425-011-4248-z

On the canonical map of surfaces with q >= 6
Margarida Mendes Lopes, Rita Pardini and Gian Pietro Pirola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725-1739, DOI: 10.1007/s11425-011-4200-2

Bounded derived categories of very simple manifolds
Keiji Oguiso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741-1750, DOI: 10.1007/s11425-010-4015-6

A simple remark on a flat projective morphism with a Calabi-Yau fiber
Keiji Oguiso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751-1756, DOI: 10.1007/s11425-010-4115-3

On singular Luroth quartics
Giorgio Ottaviani and Edoardo Sernesi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757-1766, DOI: 10.1007/s11425-010-4123-3

Section extension from hyperbolic geometry of punctured disk and holomorphic family of flat bundles
Yum-Tong Siu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767-1802, DOI: 10.1007/s11425-011-4293-7

Entire curves, integral sets and principal bundles
Jorg Winkelmann
Sci. China Math.,
54(8), 2011, pp. 1803-1814, DOI: 10.1007/s11425-011-4199-4

====================================================================================
期刊内容: Commun. Comput. Phys. Vol. 10 No. 1 (2011)

发件人: CiCP
主 题: Commun. Comput. Phys. Vol. 10 No. 1 (2011)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
Free downlable -- Volume 10, Number 1, 2011
http://www.global-sci.com/issue/contents/10/issue1.html

Articles in the Issue:

Pierre Degond and Min Tang
All speed scheme for the low Mach number limit of the isentropic Euler equations.
Commun. Comput. Phys., 10 (2011), pp. 1-31.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0_1.pdf

Bo Li and John Shopple
An interface-fitted finite element level set method with application to solidification and solv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10 (2011), pp. 32-56.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0_32.pdf

Gang Bao, Zhengfu Xu and Jianhua Yuan
Continuation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in photonic crystals.
Commun. Comput. Phys., 10 (2011), pp. 57-69.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0_57.pdf

Jingrun Chen and Pingbing Ming
An efficient multigrid method for molecular mechanics modeling in atomic solids.
Commun. Comput. Phys., 10 (2011), pp. 70-89.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0_70.pdf


Keiichi Kitamura, Eiji Shima, Keiichiro Fujimoto and Z. J. Wang
Performance of low-dissipation Euler fluxes and preconditioned LU-SGS at low speeds.
Commun. Comput. Phys., 10 (2011), pp. 90-119.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0_90.pdf

Mihaela Popescu, Stein Tore Johansen and Wei Shyy
Flow-induced acoustics in corrugated pipes.
Commun. Comput. Phys., 10 (2011), pp. 120-139.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0_120.pdf

Akil Narayan and Dongbin Xiu
Distributional sensitivity for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10 (2011), pp. 140-160.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0_140.pdf

Po-Wen Hsieh, Yintzer Shih and Suh-Yuh Yang
A tailored finite point method for solving steady MHD duct flow problems with boundary layers.
Commun. Comput. Phys., 10 (2011), pp. 161-182.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0_161.pdf

Bhuvana Srinivasan, Ammar Hakim and Uri Shumlak
Numerical methods for two-fluid dispersive fast MHD phenomena.
Commun. Comput. Phys., 10 (2011), pp. 183-215.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0_183.pdf

Alberto Passalacqua, Janine E. Galvin, Prakash Vedula, Christine M. Hrenya and Rodney O. Fox
A quadrature-based kinetic model for dilute non-isothermal granular flows.
Commun. Comput. Phys., 10 (2011), pp. 216-252.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0_216.pdf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