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 Digest, 星期六, 2012年10月13日
- Today's Editor:
- 袁光伟
-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 yuan_guangwei@iapcm.ac.cn
- 乔中华
-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 zqiao@polyu.edu.hk
====================================================================================
《数学文化》2012年第三期已经上网
发件人:“Global Science Press” mc-owner@global-sci.org
尊敬的老师或同学:
<<数学文化>>期刊2012年第3期已经上网:
http://www.global-sci.org/mc/issues/3/no3/.
本期主要内容:
数学人物
蔡天新 高斯:离群索居的王子
史永堂 安德烈·塞迈雷迪 —— 2012 年度阿贝尔奖得主
W. T. Gowers 安德烈·塞迈雷迪的工作
数学趣谈
王淑红 漫谈终身未婚的数学家
万精油 打赢庄家
李尚志 数学聊斋连载(连载四)
数学烟云
丁 玖 自然的奥秘:混沌与分形
欧阳顺湘 最美的数学就如文学
数学教育
曹亮吉 美国如何变成数学超级强国
Andrew Hacker 学习代数有必要吗?
Evelyn Lamb 学习代数非常必要!
数学经纬
李硕彥 神奇的模式概率与 “鞅”
歌之忆 微博上的数学漫游(连载二)
好书推荐
王元 黎曼猜想漫谈”读后感
丁 玖 《完美的证明》
丁 玖 “An Invitation to Mathematics”
也希望您不吝赐稿, 成为我们的作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刊, 请电邮: sxwh123@gmail.com
或上淘宝: http://mysanco.taobao.com/.
《数学文化》编辑部
====================================================================================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来源:科学网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5点45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
(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测量
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二人将平均分享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法国公民。1944年出生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1971年
从巴黎第六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法兰西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
大卫·维因兰德(David J. Wineland),美国公民。1944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洲密尔沃基。
1970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供职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科罗拉多大学波
尔得分校。
量子世界里的粒子控制
塞尔日·阿罗什和大卫·维因兰德独立地发明并拓展出能够在保持个体粒子的量子力学属性
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测量和操控的方法,而这在之前被认为是不能实现的。
在不破坏单个量子粒子的前提下实现对其直接观测,两位获奖者以这样的方式为量子物理
学实验新纪元开辟了一扇大门。对于单个光子或物质粒子来说,经典物理学定律已不再适
用,量子物理学开始“接手”。但从环境中分离出单个粒子并非易事,而且一旦粒子融入外
在世界,其神秘的量子性质便会消失。因此,许多通过量子物理学推测出来的现象看似荒
诞,也不能被直接观测到,研究人员也只能进行一些猜想实验,试图从原理上证明这些荒
诞的现象。
通过巧妙的实验方法,阿罗什和维因兰德与研究小组一起成功地实现对量子碎片的测量和
控制,颠覆了之前人们认为的其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看法。这套新方法允许他们检验、控
制并计算粒子。
他们的方法大同小异。大卫·维因兰德是先捕捉带电原子或者离子,再利用光或光子来控制
及测量它们。
塞尔日·阿罗什采取了相反的方法:通过发射原子穿过阱,他控制并测量了捕获的光子或光
粒子。
两位获奖者均在量子光学领域研究光与物质间的基本相互作用,这一领域自1980年代中期
以来涌现了相当多的成就。他们的突破性的方法,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朝着基于量子物理
学而建造一种新型超快计算机迈出了第一步。就如传统计算机在上世纪的影响那样,或许
量子计算机将在本世纪以同样根本性的方式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极端精准的时钟在他们
研究的推动下应运而生,有望成为未来新型时间标准的基础,而其精准度超越现代铯时钟
百倍以上。
====================================================================================
中国论文数量世界第二 35%以上从未被引用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论文数量世界第二 35%以上从未被引用
来源:人民日报
一个国家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通常根据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来统计)
及这些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反映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
1987年,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始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工作的时候,SCI收录的
中国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数量在世界上的排位大致是二十七八位。到了2010年,中国的
SCI论文数已经排在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论文数还不到美国论文数的一半,对此我们
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个国家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总数,反映着该国科学研究的质量或影响。2011年,我国科技
人员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第七位,比2010年时提前了一位。2010年与2006年
相比,中国SCI论文数年均增长19%,而被引用次数年均增长30%。我们估计,中国论文的
被引用次数将于2014年进入世界前5位,提前实现《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规定的目标。
不难看出,过去10年来不仅我国的论文数量大幅上升,论文质量也随之水涨船高。这是
我国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科研人员辛勤工作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简称“篇均被
引次数”)还比较低,目前的篇均被引次数低于世界平均值。
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非英语国家的论文不太容易获得英美科研人员的引用。同属非
英语国家的科技大国日本,其篇均被引次数迄今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比中国更接近
世界平均水平。第二,是中国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有35%以上是零被引论文(从未被引用
过1次);英国的零被引论文不到25%。由于零被引论文所占比例较大,就把总体的篇均
被引次数拉下来了。但是,仔细观察被引用次数的分布曲线可以看出,中国的高被引论文
数其实并不少。
论文从发表到被引用有一定的时滞,引用高峰一般出现在发表2至5年后,具体时间因学科
不同而有差异。中国已经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再过几年,中国将
有更多的论文获得引用,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
李大潜院士等:数学应为经济发展“提气”
来源:中国科学报
除了财务数字,很多人都认为,作为基础科学的数学与企业没有其他联系。
不过,从日前于天津举行的天津大学—汉柏科技“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成
立仪式上,记者了解到,在知识经济和高技术时代,如何让数学这颗科学
皇冠上的明珠和企业珠联璧合,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已成为数学家们关
注的热点之一。
“企业的技术创新真正要上一个台阶,缺的是‘一口气’,‘这口气’归根到底
还是需要数学的推动。”中科院院士李大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 采访时
如是说。
应用数学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主要研究自然现象与社会
现象中提出或产生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对有关现象建立数学模型,打通数
学和其他学科的界限。
当前,数学中的很多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应用数学的发展不再是通过其他的基础学科间接地作用于技术领域,而是
直接地应用于各种技术之中。
“数学已告别了一张纸、一支笔的时代。基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物化出来的软
件和硬件,形成了一种新的技术——数学技术, 其在技术进步中起着核心
作用。高技术的本质其实就是数学技术。”李大潜表示。
当它不再只是一门基础科学,而是变成一种关键性的可实现的技术后, 数
学就能成为生产力。
“21世纪,应用数学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凸显。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航
空航天、军事国防领域,还是具体到企业的专项领域, 处处可见应用数学
在发挥作用。”李大潜说。
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看来,当数学应用到企业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时, 便
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信息时代,企业的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以
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深层次上看,其基础是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能通过数学工具提炼和总结规律,以指导实践。例如,用数学模型
及计算攻克信息技术难题、用数学语言显示经济规律、用数学方法进行市场
分析等。
李大潜告诉记者,汉柏公司出资一千万元与天大共建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
源于当前该公司参与的重点项目中有个最核心的攻关难点,需要建立一个填
补空白的应用数学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法,这样才能根据生物学特征迅速对网
络上的大量图像进行比对,从而检索出需要的人脸。
数学对技术发展的关键作用,正是企业出资建立数学实验室的根本原因。
在采访中,多位院士专家向记者表示,应用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实际中的真正
应用。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认为,企业资本进入应用数学领域,对双方都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生产方面的需求对数学的发展能产生巨大动力,而应用数学对企业
的发展也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李家俊则表示,目前国内企业与大学联合共建数学实验室的例子尚不太多。
现在,绝大部分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还是很弱的。他呼吁企业要看到
应用数学的发展前景,加强同应用数学领域的合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
钱伟长图书馆在上海大学落成
来源:新华网
为纪念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社会活动家钱伟长诞辰100周年,上海大学10月8日
上午举行了钱伟长图书馆奠基仪式和钱伟长铜像揭幕仪式等活动。
据悉,钱伟长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包括图书馆及博物馆两部分。其中图书馆
建 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拟建成为一个集学科交流、图书贮存、资料阅览、科研教学等一
体的共享平台。博物馆主要以上海及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和近代海派文化发展 轨迹为主题,
反映上海文化精髓,弘扬城市精神。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在江苏无锡,因病于2010年7月30日逝世,享年98 岁。
他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钱伟长方程”、“钱氏摄动法”、“钱码”等均是他
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他曾任上海大学校长,率先提出了大学应 实行开放办学,
破除学校和社会、教与学、院系与学科、教学与科研等“四堵墙”的口号。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于信汇表示,建设钱伟长图书馆是对老校长高贵品格和执著精神的尊崇
和缅怀,更是对莘莘学子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奋斗的激励。图书馆将进一步优化上海大学
的办学条件,推动学校实现建设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
云端崛起 数学统计人才抢手
来源: 工商时报
趋势科技创办人张明正昨(2)日表示,能源和科技是人类社会200年来进步的源头,
现今的「资料」(Data)正是当年的「石油」,谁能够掌握,就能称霸一方。
张明正从趋势科技退休后,在台大及辅大捐助不少云端课程,面对近来各界讨论台
湾人才缺乏的议题,张明正表示,云端及海量资料处理是未来趋势,他预言未来3个领
域的达人将成职场当红炸子鸡。
首先,目前全球的资料呈现爆炸式成长,企业继需要CEO(执行长)、CIO(信息
长)之外,还迫切需要懂得资料分析的科学家(Data Scientist)。他表示,资料分析科
学家不仅要懂得关联式资料,更要了解如何分析非结构的资料,所谓的非关联式资料,
指的是在网络上的浏览行为、上传的评论,以及社群网站所显示的社交关系等资料。
张明正说,国外有企业特地招募数学系博士生,派他们到哈佛商学院上2年MBA课
程,为的就是借重这些人的长才,为其分析资料、建立商业模式。
辅大数学系毕业的张明正表示,过去数学系、物理系都是冷门科系,但未来企业需
要能够分析资料、做出模型的专才,数学系、物理系及统计系都将跻身热门科系。
其次,张明正认为,台湾过去一向擅长做硬件,但不可讳言,硬件OEM的毛利很低。
但这也未尝不是个优势,未来市场上需要集成软硬件的人才,尤其是懂得个人装置加上
云端运算的集成的人才。
第三种人才,张明正认为,可补足Hadoop工具及现有资料的人才。换言之,过去资
料分析的人才都需要熟悉SAP等传统软件才能够找到工作。但未来熟悉海量资料、 平行
处理、非结构性资料等运算的Hadoop平台工程师,将成为市场抢手货。尤其是可为企业
同时处理关联性及非结构性资料的工程师。
====================================================================================
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招聘启事
发件人: 陈永川
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成立于2012年8月。同时天津大学与汉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
天津大学-汉柏科技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葛墨林院士担任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
名誉主任,陈永川院士被聘为天津大学教授及应用数学中心主任,马志明院士为
应用数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在未来几年将持续招聘应用数学及相关学科的优秀人才。2012年,
中心将招聘应用数学、图像识别、网络优化等领域的全职研究人员6名和博士后3名。
1、国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按照天津大学人才
引进条件给予相应的待遇。中心也将根据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
2、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优秀博士后、博士研究生。除按照天津大学标准提供的工资
待遇,住房补贴等条件,中心也将根据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
联系人: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常务副主任
荣喜民 教授
地址: 天津市 300072
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
Email: rongximin@tju.edu.cn
电话: 022-2740-3424
137-5257-1880
====================================================================================
会议信息:2012中澳量子控制会议
来源: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与数学院网
根据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与澳大利亚
国立大学的合作计划,为了进一步加强中澳在量子控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拟于2012年主办
以下国际会议。
会议中文名称:中澳量子控制会议
会议英文名称:China-Australia Quantum Control Workshop
会议地点:中国 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会议时间:2012年11月5日-8日,为期4天
举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
会议主题:此次会议的主题是量子控制。这是一个量子物理,控制论与信息论
的交叉领域。会议将报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国际前沿课题,并进
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特别是中澳科学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同时为年青学者和研究生创造接触量子控制前沿课题及前沿学者的
良好机会。会议具体议题包括量子反馈控制,量子相干控制,量子
控制的极限能力,量子测量与控制,量子信息处理,量子计算等。
会议主席:郭雷(中国科学院 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会议规模:90人,其中约有20 位国外学者参加,主要来自澳大利亚,也有部分
其他国家代表。会议无台湾学者参加,不涉及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问
题。会议将邀请中澳双方在量子控制与量子信息领域的主要专家学者,
同时也邀请一些其他国家的著名专家, 包括:郭雷院士,郭光灿院士,
孙昌璞院士,谈自忠教授,龙桂鲁教授,刘玉玺教授,杜江峰教授,
Gerard J. Milburn院士,Matthew R. James 教授,Howard M. Wiseman 院
士,Ian R. Petersen院士,Andrew C. Doherty,Hendra Nurdin,
Michael J. Biercuk,Tom Stace等。
会议经费: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澳
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单位提供。同时,会议还将向相关部门申请资助。
会议历史:中澳在控制领域有着长期的富有成果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在量子控
制领域的合作关系尤为密切。特别地,经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
研究院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单位协商,计划交替在澳大利亚和中国
举办系列量子控制会议,其中第一届会议:Australia-China Quantum
Control Workshop 2010 (澳中量子控制会议2010)已于2010年11月1-3日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召开,并取得良好效果。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中国科大等单位派了多位代表出席该会。
此次北京中澳量子控制会议是该中澳合作计划的继续,是该系列会议的第二届。
====================================================================================
期刊内容: Commun. Comput. Phys. Vol. 13, No. 1 (2012)
发件人: CiCP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
Free downlable -- Volume 13, Number 1, 2012
http://www.global-sci.com/issue/contents/13/issue1.html
Articles in the Issue:
Preface
http://www.global-sci.com/issue/editorial_page/preface_v13n1.pdf
Regular Articles:
Xiaodong Pang and Huan-Xiang Zhou
Poisson-Boltzmann calculations: van der Waals or molecular surface?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12.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pdf
Lin Wang, Zhe Zhang, Walter Rocchia and Emil Alexov
Using DelPhi capabilities to mimic protein's conformational reorganization
with amino acid specific dielectric constants.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3-30.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3.pdf
Fang Zheng and Chang-Guo Zhan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solvent effects on protein-ligand interactions using
fully polarizable continuum model and rational drug design.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31-60.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31.pdf
Sergio Decherchi, José Colmenares, Chiara Eva Catalano, Michela Spagnuolo,
Emil Alexov and Walter Rocchia
Between algorithm and model: different molecular surface definitions for the
Poisson-Boltzmann based electrost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biomolecules in solution.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61-89.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61.pdf
Mihir S. Date and Brian N. Dominy
Modeling the influence of salt on the hydrophobic effect and protein fold stability.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90-106.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90.pdf
Bo Zhang, Benzhuo Lu, Xiaolin Cheng, Jingfang Huang, Nikos P. Pitsianis,
Xiaobai Sun and J. Andrew McCammon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aspects of the adaptive fast multipole Poisson-Boltzmann solver.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07-128.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07.pdf
Wei Song, Yuchun Lin, Andrij Baumketner, Shaozhong Deng, Wei Cai
and Donald J. Jacobs
Effect of the reaction field on molecular forces and torques revealed by an
image-charge solvation model.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29-149.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29.pdf
Mohammad Mirzadeh, Maxime Theillard, Asdís Helgadóttir, David Boy
and Frédéric Gibou
An adaptive, finite difference solver for the nonlinear Poisson-Boltzmann
equ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biomolecular computations.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50-173.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50.pdf
Dexuan Xie and Hans W. Volkmer
A modified nonlocal continuum electrostatic model for protein in water
and its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ionic Born models.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74-19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74.pdf
Travis Mackoy, Robert C. Harris, Jesse Johnson, Michael Mascagni
and Marcia O. Fenley
Numerical optimization of a walk-on-spheres solver for the linear
Poisson-Boltzmann equ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95-206.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95.pdf
Lin Wang, Shawn Witham, Zhe Zhang, Lin Li, Michael Hodsdon and Emil Alexov
In silico investigation of pH-dependence of prolactin and human growth hormone
binding to human prolactin receptor.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207-222.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207.pdf
Allyn R. Brice and Brian N. Dominy
Examining electrostatic influences on base-flipping: a comparison of TIP3P
and GB solvent models.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223-237.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223.pdf
Joao M. Martins, Rui M. Ramos and Irina S. Moreira
Structural determinants of a typical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238-255.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238.pdf
Lane W. Votapka, Luke Czapla, Maxim Zhenirovskyy and Rommie E. Amaro
DelEnsembleElec: computing ensemble-averaged electrostatics using DelPhi.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256-268.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256.pdf
Subhra Sarkar, Shawn Witham, Jie Zhang, Maxim Zhenirovskyy, Walter Rocchia and Emil Alexov
DelPhi web server: a comprehensive online suite for electrostatic calculations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and their complexes.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269-28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269.pdf
Duan Chen and Guo-Wei Wei
Quantum dynamics in continuum for proton transport I: basic formul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285-32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285.pdf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