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
许跃生
中山大学应用计算科学研究院
compsci@mail.sysu.edu.cn
乔中华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zqiao@polyu.edu.hk
内容提要:
====================================================================================
《中国科学:数学(英文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发件人: "Zhihua Yang" <zhihua@scichina.org>
2018年3月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推荐名单,《中国科学:数学(英文版)》入选。
期刊介绍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数学期
刊,为月刊。主要报道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有独创性和重要意
义的研究成果,是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数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被SCI, Math Review, zbMATH,MathSciNet,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10年荣获第二
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1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百强报刊”。2013至2015年获得“中国科技
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2016至2018年获得“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资助。此外,连续多年荣获“百种
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4至2017年连续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0.956,位于国内
数学SCI期刊首位,位于国际数学SCI期刊22%,处在Q1分区。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M/news/journalNews/o54kCYyBFQPkSTJwx
====================================================================================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举办,截至2018年已举办13
届。研究进展由《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
《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推荐,由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
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经过初选和终选两轮投票选出。该项活动旨
在加强对我国重大基础研究进展的宣传,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促
进公众更加理解、关心和支持科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该项活动已成为我国
基础研究传播工作的一个品牌,在科技界产生了良好反响。
1、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2017年1月18日完成在轨测试,正式交付开展科学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彭承志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
组等,创新性地突破了包括天地双向高精度光跟瞄、空间高亮度量子纠缠源、抗强度涨落
诱骗态量子光源以及空间长寿命低噪声单光子探测等多项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利用“墨
子号”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空间尺度
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量子密
钥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密钥分发速率比地面同距离光纤量子通信水平提高了20个数
量级,为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我国在
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
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相关研究进展分别发表在2017年6月16日《科学》[Science, 356(6343):1140—1144]和2017
年9月7日《自然》[Nature,549(7670):43—47]和[Nature, 549(7670):70—73]
研究成果一经发表,随即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得到了国际学
术界的高度评价,入选了Nature杂志点评的和美国著名科学媒体Science News评选的“2017
年度重大科学事件”。
“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教授也入选了Nature杂志评选的“2017年度改变世界的十大
科学人物”,被称之为“让量子通信驰骋于天地之间的物理学家”。
2、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
流感、艾滋病和埃博拉出血热等烈性传染病时刻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其幕后
“黑手”是结构和功能多样且快速变异的病毒,而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北京大学药学院周德敏、张礼和研究组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在保留病毒完整结构和感染力
的情况下,仅突变病毒基因的一个三联遗传密码为终止密码,流感病毒就由致病性传染源
变为预防性疫苗,再突变多个三联码为终止密码,病毒就变为治疗性药物。
此类疫苗的特点是保留了野生型病毒的全部抗原、感染活力和相同的感染途径,可以诱发
人体产生强而广的体液免疫、鼻腔黏膜免疫以及T-细胞活化免疫应答,但感染人体后复制
能力缺失。这种复制缺陷的活病毒疫苗在老鼠、雪貂和天竺鼠模型中得到验证,达到广谱、
持久和高效的效果。该方法颠覆了传统灭活/减毒疫苗的理念,前者需改变病毒抗原结构去
除其毒性,只能部分激发人体免疫力,所以需要多次接种。后者需要复杂的工艺处理方能
保留病毒的完整结构,但仍具有弱的复制能力和潜在的致病性,安全隐患大。该方法将是
研发活病毒疫苗的一种通用方法,并可针对几乎所有病毒。
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6年12月2日《科学》[Science, 354(6316):1170—1173]
该研究进展是我国长期支持基础研究、并鼓励基础研究进行临床转化的典型范例。Science
评述该进展为病毒疫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Nature称其为“驯服病毒的新方法”。
3、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2017年7月6日宣布, 来自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HCb)
国际合作组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双粲重子的新粒子,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电荷,
质量约3621兆电子伏特,几乎是质子质量的4倍。与质子和中子类似,新发现的双粲重子由
三个夸克组成,但其夸克组分不同: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下夸
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而双粲重子则由两个较重的粲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理论预期双粲
重子的内部结构迥异于之前发现的粒子,对其性质的研究将有助于人类深入理解物质的构成
和强相互作用力的本质。
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9月11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9, 112001]
底夸克探测器国际合作组由来自16个国家的超过1000名科学家组成,清华大学、华中师范
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武汉大学是合作组的成员单位。由清华大学高原宁领导的中国研
究团队通过与国内理论家密切合作,主导了此次双粲重子发现的物理分析工作,对该粒子
的发现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对双粲重子的发现作了专门的新闻发布,受到全球媒体的竞相报道。审
稿人评价:“该论文给出了期待已久的重要结果——首次观测到双粲重子。”美国《物理》
杂志同时以“倍加迷人的粒子”为题进行了专论报道,认为该发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
检验量子色动力学的独特体系”。
4、实验发现三重简并费米子
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现有的理论认为宇宙中只可能存在三种类型
的费米子,即狄拉克费米子、外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纳费米子,其中狄拉克费米子具有四重
简并,外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纳费米子具有两重简并,而三重简并的费米子在宇宙中是不存
在的。这三种类型的费米子也能够以准粒子的形式存在于固体材料中,其中狄拉克费米子
和外尔费米子的存在已在实验上得到确证,马约拉纳费米子也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这些
固体材料被通俗地称为“固体宇宙”,与真实的宇宙相对应。
与时空连续的宇宙空间不同,“固体宇宙”只满足不连续的分立空间对称性,这就可能出
现真实宇宙中不存在的新型费米子。在“固体宇宙”中寻找新型费米子是近年来凝聚态物
理领域一个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是该领域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丁洪、钱天和石友国研究组与合作者,在上海光源“梦之线”和瑞
士光源上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技术,在磷化钼晶体中观测到一类具有三重简并的费
米子。这是首次实验发现超出传统的狄拉克/外尔/马约拉纳类型的费米子。他们的实验发
现开辟了探索凝聚态体系中非传统费米子的途径,对促进人们认识量子物态、发现新奇物
理现象、开发新型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6月29日《自然》[Nature, 546(7660):627—631]
5、实现氢气的低温制备和存储
氢能被誉为下一代二次清洁能源,但氢气的高效制备以及安全存储和运输一直以来是阻碍
氢能源大规模应用的瓶颈。由于甲醇可以安全运输,将氢气存储于液体甲醇中,通过水和
甲醇低温液相重整反应原位产氢,在释放出甲醇中存储的氢气的同时也活化等摩尔的水而
释放出额外的氢气,就成为氢能利用的可行途径。这种过程装置简单、耗能低,容易和车
载或固定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整合,而释放出的氢气占重比可达18.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研究所温晓东以及大连理
工大学石川等合作的研究表明,将铂单原子分散在面心立方结构的碳化钼(α-MoC)上制备
的催化剂可用于甲醇的液相重整,在较低温度下(150—190摄氏度)能够表现出很高的产氢
活性,可达每摩尔铂每小时产氢18,046 摩尔。
这种优越的制氢能力远大于以前报道的低温甲醇重整催化剂(高出近两个数量级),其关键
在于α-MoC突出的解离水的能力以及铂和α-MoC协同活化并重整甲醇的能力。同时,该研
究团队在在水煤气变换产氢过程(CO+H2O=CO2+H2)中也突破了低温条件下高反应转化率与高
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 发展了基于Au/α-MoC的新一代催化过程。
相关研究进展分别发表在2017年4月6日《自然》[ Nature,544(7648):80—83]和2017年7月
28日《科学》[Science, 357(6349):389—393]
上述研究进展被多家科学媒体报道并高度评价,美国化学会C&E News杂志和英国皇家化学
会Chemistry World杂志分别以“氢能源:制备氢燃料新过程”和“新型催化剂点亮氢能
汽车未来”为题进行了亮点报道,认为“随着此高活性催化体系的成功,把氢气存储于甲醇并
在需要时重整释放的概念可能得到实际应用,这是氢能储存和输运体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6、研发出基于共格纳米析出强化的新一代超高强钢
超高强钢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先进核能以及国防装备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发挥支撑作
用,而且也是未来轻型化结构设计和安全防护的关键材料。
然而几十年来高性能超高强钢的研究始终基于传统的半共格析出产生强共格畸变的学术思
路,存在着析出相数量有限,析出尺寸不够合理且分布不均匀的固有缺陷,这既降低了材
料的塑韧性又严重影响服役安全性。此外,昂贵的制备成本也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成为困
扰高端钢铁工业发展的难题。
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研究组与合作者针对低成本高性能的目标,创新性提出利用高密度共
格纳米析出相来强韧化超高强合金的设计思想,采用轻质且便宜的铝元素替代马氏体时效
钢中昂贵的钴和钛等元素,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通过简单的热处理促进极高密度、全共格
纳米相析出,研发出共格纳米析出强化的新一代超高强钢。他们通过调控晶格错配度使得
析出相在产生极低共格畸变的同时又具有高的有序抗力,这极大增强了合金的强度但不牺
牲其延展性能。所涉及的颠覆性合金设计思想也可应用于其它结构材料的研发。
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4月27日在《自然》[ Nature, 544(7651):460—464]
《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发表专门评述文章指出,该研究“以完美的超强马氏
体钢设计思想,简化的合金元素及析出相强化本质,为研发具有优异的强度、塑性和成本
相结合的结构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7、利用量子相变确定性制备出多粒子纠缠态
实现多粒子纠缠是量子物理实验研究的一大追求。清华大学物理系尤力和郑盟锟研究组,
通过调控铷-87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自旋混合过程,使其连续发生两次量子相变,
实现了包含约11000个原子的双数态的确定性制备。通过直接观测该纠缠态,他们表征
其不同内态间原子数的差值的涨落低于经典极限10.7±0.6分贝,其集体自旋的归一化长
度为近似完美的0.99±0.01。这两个指标反映该多体纠缠态可以提供超越标准量子极限约
6分贝的相位测量灵敏度,以及至少910个的纠缠原子数——创造了目前能确定性制备的量
子纠缠粒子数目的世界纪录。利用量子相变确定性制备多体纠缠态是一种崭新的尝试。由
于连续量子相变点处有限系统的能隙很小,系统穿过相变点时会产生较大的激发。他们的
研究显示即使这种激发会发生,量子相变点两边迥异的多体能级结构依然能够帮助制备出
高品质的多粒子纠缠态。
这一全新的理解和纠缠态制备方法为未来其它多粒子纠缠态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思路。另外,
双数态的确定性制备为超越标准量子极限的测量科学与技术的实用化发展,比如实现海森
堡极限精度的原子钟和原子干涉仪等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2月10日《科学》[Science, 355(6318):620—623]
8、中国发现新型古人类化石
长期以来,古人类学界对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过渡阶段古人类
成员的演化地位一直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是:他们是由本地的古人类连续进化而来?还
是外来人群的成功入侵者?最近在河南灵井遗址发现的两件距今10.5—12.5万年前的古人
类——许昌人的头骨化石,为探讨这一阶段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组与美国华盛顿大学Erik Trinkaus等合
作的研究显示,许昌人颅骨既具有东亚古人类低矮的脑穹隆、扁平的颅中矢状面、最大颅
宽的位置靠下的古老特征,同时又兼具欧亚大陆西部尼安德特人一样的枕骨(枕圆枕上凹/
项部形态)和内耳迷路(半规管)形态,呈现出演化上的区域连续性和区域间种群交流的动态
变化。此外,许昌人超大的脑量(1800 cc)和纤细化的脑颅结构,又体现出中更新世人类生
物学特征演化的一般趋势。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人类成员之中,许昌人可能
代表一种新型的古老型人类。
这项研究填补了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过渡阶段中国古人类演化上的空白,表明晚更新
世早期中国境内可能并存有多种古人类成员,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者基因交流。许昌人
化石为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地区连续性以及与欧洲古人类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3月3日《科学》[Science, 355(6328): 969—972]
该研究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的极大关注,Science、Current Biology等国际顶
端学术期刊都为此发表专题评论,认为这项研究填补了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过渡阶段
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上的空白,是中国学者在古人类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
9、酵母长染色体的精准定制合成
基因组设计合成是对基因组进行全新设计和从头构建,能够按需塑造生命,开启从非生命
物质向生命物质转化的大门,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由理解生命向创造生命延伸。然而,基因
组合成面临长染色体难以精准合成、合成染色体导致细胞失活等难题。
天津大学元英进、清华大学戴俊彪、深圳华大基因杨焕明等团队与合作者利用多级模块化
和标准化人工基因组合成方法,基于一步法大片段组装技术和并行式染色体合成策略,实
现了由小分子核苷酸到活体真核长染色体的定制合成,建立了基于多靶点片段共转化的基
因组精确修复技术和DNA大片段重复的修复技术,成功设计构建了4条酿酒酵母长染色体,
实现了真核长染色体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全匹配;原创性地建立了基因组缺陷靶点快
速定位方法,提供了表型和基因型关联分析的新策略,通过缺陷靶点的定位与排除,解决
了合成基因组导致细胞失活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工环形染色体,为当前无法治
疗的染色体成环疾病发生机理和潜在治疗手段建立了研究模型。该研究为深化理解生命进
化、基因组与功能关系等基础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研究进展以4篇论文形式发表在2017年3月10日《科学》[Science, 355(6329): eaaf4704,
eaaf4706, eaaf4791,eaaf3981]
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媒体的极大关注。Science同期发表专文评论,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Reviews Genetics、Molecular Cell等多个顶级期刊均发表专文
或亮点介绍,高度评价本工作,认为这是第一个全合成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要里程碑。
10、研制出可实现自由状态脑成像的微型显微成像系统
北京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程和平及陈良怡研究组与电子工程与计算机
科学学院张云峰和王爱民等合作,运用微集成、微光学、超快光纤激光和半导体光电子学
等技术,在高时空分辨在体成像系统研制方面取得突破性技术革新,成功研制出2.2克微型
化佩戴式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记录了悬尾、跳台、社交等自然行为条件下,
小鼠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高速高分辨图像。
此项突破性技术将开拓新的研究范式,在动物自然行为条件下,实现对神经突触、神经元、
神经网络、多脑区等多尺度、多层次动态信息处理的长时程观察,这样不仅可以“看得见”
大脑学习、记忆、决策、思维的过程,还将为可视化研究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癫
痫等脑疾病的神经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7月《自然·方法学》[Nature Methods, 14(7):713—719]
该成像系统被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Edvard I. Moser称之为研究大脑的空间定
位神经系统的革命性新工具。
====================================================================================
来源:新华网
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获悉:2017年科技奖励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家科技奖
励工作继续稳中求进,主要从六方面推进改革。
一是继续拓宽专家和学术组织推荐渠道。2016年拓宽了自然科学奖专家推荐的渠道,得到
了科技界积极响应。在此基础上,2017年进一步拓宽了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专家推荐的渠
道。本年度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中,专家推荐84项,占比40.2%,评审通过项目中,专家推
荐19项,占比54.3%,而且两个一等奖项目全部由专家推荐。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中,专家
推荐64项,获奖12项,分别占推荐总数和获奖总数的30.3%和24.5%。
二是试行定额评审制度。近5年,三大奖总数基本呈逐年减少趋势。经征求相关评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的意见,并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的综合考虑,2017年试行授奖数量总额控制,三
大奖总数不超过300项。按照上述规则,本年度在评审委员会阶段对技术发明奖试行了差额
投票,差额9项,为进一步完善定额评审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是限制完成人频繁报奖,遏制论文堆砌。为了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加强科研成果的
沉淀积累和实践检验,对完成人报奖间隔年限和论文规范使用出台了更严格的规定。规定
2015年和2016年三大奖获奖项目的全部完成人,不能作为2017年三大奖推荐项目的完成人,
遏制了部分完成人搭车报奖、拼凑报奖的现象;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提交评审的论文专著
数量,从原来的“不超过20篇”减少为“不超过8篇”,力求营造求实创新、“重质量、轻
数量”的风尚。
四是细化专用项目评审组,加强专用项目审查。根据专用项目所属的学科专业,进一步细
分了评审组,并专门设立了“基础及前沿技术”评审组,支持鼓励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基
础前沿的科研成果。同时,进一步加强专用项目的保密审查力度,凡是可以在通用评审的
项目,一律转到通用组评审。本年度有1项医疗卫生类项目,经严格审查和专家咨询,从专
用组转到通用组,保证了评审的公信力。
五是持续在纪律建设上下功夫。在评审活动中,所有节点遵循“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按
章办事”的原则,从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最大程度杜绝人为操作的可能性。
六是不断增强评审的公开透明度。本年度进一步加大公示力度,增加了对自然科学奖知情
同意证明等内容的公示;扩大评审旁听参与面,从137位申请人中随机抽取20位旁听代表,
分别参加两场公众旁听活动;坚持初评结果新闻发布制度,初评会后,组织召开了国家科
技奖初评结果公示发布会,在科技部和奖励办网站同步公布三大奖通用项目的初评结果和
评审专家名单,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
====================================================================================
来源:人民网
为了保持在超级计算机研发领域的竞争力,欧盟近日宣布,将投入10亿欧元用于研制两套
世界级超级计算机系统,并期望最终超越中国、美国和日本。
虽然超级计算机的基本组件与个人电脑没有太大差异,但作为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
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超级计算机一直被视为“国之重器”,是世界各国
竞相角逐的科技制高点,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运算速度与拥有量 双双领先
谈及超级计算机,可能大家都会觉得离日常生活比较远,其实不然。“超级计算作为一项
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它的应用已不局限于基础科学研究,它正在国家安全等领域发挥着
重要作用。实际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超级计算机有着密切的联系。”清华大学教
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杨广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在石油勘探、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动漫设计等领域,超级计算机都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比如,借助超级计算机的模拟手段,科学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种
化合物中筛选出有效的药物化合物,这不仅节省了购买真实化合物的大量资金,而且大大
缩短了药物研发的周期。
在最新公布的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中,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以每
秒12.5亿亿次的峰值计算能力以及每秒9.3亿亿次的持续计算能力,夺得冠军。它1分钟的
运算能力相当于72亿地球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
“目前,我国是唯一一个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超10亿亿次/秒的国家,其他国家超级计算
机的运算速度约在几亿亿次/秒,大概两三亿亿次这样的一个水平,今年美国可能会推出运
算速度20亿亿次/秒左右的超级计算机。”清华大学副教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
付昊桓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我国不仅在超级计算机的计算性能上做到了国际领先,而且在超级计算机的拥有量上也名
列前茅。在新一期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名单中,我国占了202个,美国占143个。
上千万人一起干活 协同调度难
此番欧盟要想扭转颓势,研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还需要扫清不少技术上的“拦路虎”。
比如,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就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
理器,同时一个处理器里面有260个核,总共有1000多万个核。
在杨广文看来,如何统一调度上千万个核,并令应用程序能将计算任务有效分配到这些核
上,这是超级计算机研发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1000多万个核去解决一个问题,就相当
于一个人指挥上千万人去干活,如果不能科学管理,就很难实现每个人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超级计算机也一样,处理器核心统一调度的技术难度也是多方面的。”杨广文说。
杨广文表示,首先是芯片技术,要确定什么样的芯片最合适;二是芯片的互联技术,这么
多的芯片,用什么方法联起来最高效;三是功耗,要尽量降低功耗;四是管理技术,这么
多芯片该如何管理,怎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最后硬件完成以后,还得有应用程序,这样
就形成了一个超算的生态,使用中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更新。所以,要想研制全球最快的
超级计算机,需要全方位的技术突破。
付昊桓还表示,虽然近几年因为经费问题,欧盟有关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相对滞后,但其实
欧盟在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方面已有相应的技术积累,比如芯片研发、系统制造。
超级计算机的下一步 打赢应用之战
与此同时,欧盟提出研制最快超级计算机也引发了网友关于未来的超级计算机将会朝着什
么方向发展的讨论。
“实际上,现在大家都在探索下一代超级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
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采用的技术方案上都没有明确的说法,大家还在不断研究,各国都在
摸索。”杨广文说。
付昊桓表示,下一代的超级计算机,虽然速度上肯定还会提升,但在应用的层面上会有变
化。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更多地用于模拟工作,但最近几年有关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多,
未来的超级计算机可能会比较注重计算与大数据的融合。
国际超算界已把超级计算机的下一个速度峰值锁定为E级即百亿亿次/秒。国家“863计划
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中山大学钱德沛教授曾表示:“从速
度上说,百亿亿次相当于现在最快计算机的10倍;在计算密度、通信速率、功率能耗等方
面,更是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当前,百亿亿次计算机已成为世界各国激烈争夺的“制高
点”。同时,杨广文也表示,在下一代超算的竞争中,中国不仅要打赢速度之战,更要打
赢应用之战。
长久以来,应用被认为是我国超算发展的主要短板。
但在杨广文看来,事情已经有了变化。他表示,到目前为止,“神威·太湖之光”已完成
应用17项,在天气气候、航空航天、海洋科学等重要领域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最近几年,
我国已在超算的应用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受到了国外相关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
====================================================================================
PNAS杂志报道贝叶斯模型选择渐进行为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来源: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英国伦敦大
学科研人员合作的关于贝叶斯模型选择的渐进行为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贝叶斯模
型选择的病态渐进行为是使用贝叶斯方法进行物种进化树估计得到不合理结果的可能原因。
模型选择与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经典统计与贝叶斯统计的处理方法不仅
在哲学思想上大相径庭,应用到实际数据的分析也可能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贝叶斯统计
用模型的后验概率来进行模型比较。在所比较的模型都是错误的情况下,研究者们对后验
概率的大样行为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该工作通过研究将贝叶斯模型选择问题划分为三种
类型,推导证明了后验概率的渐进行为。在所关注的比较模型同等错误(以到真实模型的
K-L距离衡量)时,后验概率表现出极端不理智的行为:分析随机产生的数据时,在有的
数据里一个模型的后验概率接近1,在别的数据里另一个模型的后验概率接近1。
该项研究的出发点是分子分类学。贝叶斯模型选择被广泛的应用于分析分子数据以进行系
统发育树的估计。之前的研究中曾多次观察到使用贝叶斯模型选择的方法估计进化树估计
时,不管进化树是否正确,其支持率(后验概率)总是100%。这项工作的研究成果为这一
现象提供了一个解释。贝叶斯模型选择广泛应用于科学的各个领域。该项研究成果对这些
应用的哲学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论文作者英国伦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海外领袖科学家杨子恒教
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朱天琪博士分别受到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
基金会和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基金支持。
原文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8/02/02/1712673115
====================================================================================
“广东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重点实验室” 2018年学术委员会年会在中山大学召开
来源: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8年3月4日,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一楼会议室,召开了“广东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年会。深圳大学陈国良院士等多位全国知名大数据专家应邀出席
本次会议。
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管理处董美玲处长、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院长钱
德沛教授分别代表学校和学院致欢迎辞。
随后,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国良院士主持会议,实验室主任印鉴教授进行2017年度工作报告。
印鉴教授从实验室概况、2017年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2018年建设思考等方面进行了工作
汇报。
学术委员会听取汇报后,对实验室在2017年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为实验室未来
发展提出诸多可行建议。
首先,陈国良院士期望实验室在理论方面形成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三结合的框
架,提高学术影响力;在应用方面以政府治理大数据为抓手,服务于地方特色。
周傲英教授、古天龙教授认为实验室的方向更明确了、定位更精准了、特色更鲜明了,期
望实验室有更强的使命感、更大的责任感,在团队建设,以及对学校、学院的支撑方面取
得更大进展,鼓励实验室成员结合超算平台,在核心领域做出突破。
黄哲学教授、汤庸教授建议实验室发挥中山大学在数学和统计等方面的优势,凝练将来有
可能突破的科学问题,并开展能够上线运行的应用研究。
沈鸿教授充分肯定了实验室2017年取得的成果,并建议从政府治理、教育大数据等方面提
炼出共性的科学问题。学术委员会本次特邀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杜小勇教授认为实验室需
要有重点的方向和项目支撑,建议聚集力量,通过“重点项目群”的方式做出有影响力、
有特色的成绩。
最后,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院长钱德沛教授对实验室的进展提出了肯定,期望
后续突出对学术上科学问题的总结,面向国家需求,体现出实验室的优势和特点。实验室
骨干成员刘玉葆、吴迪、吴维刚、陈旭教授等就各位专家的建议虚心请教,并展开了自由、
充分的讨论。
会议后,全体委员及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
会议信息:Numerical Methods for Fractional-derivative Problems", Beijing CSRC, April 2018
发件人:"Martin Stynes"<m.stynes@csrc.ac.cn>
The 2nd Workshop on
"Numerical Methods for Fractional-derivative Problems: Singularities and Fast Algorithms"
will be held at Beijing Comput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on 13 & 14 April 2018.
The 1st workshop on this topic, held at Beijing CSRC in May 2017, attracted more than 100 participants.
The main speakers are Bangti Jin (U.C. London), George Karniadakis (Brown), Natalia Kopteva
(Limerick) and Jie Shen (Purdue and Xiamen). Other invited speakers are listed on the workshop website
http://www.csrc.ac.cn/en/event/workshop/2018-02-09/79.html
A few slots are still open for contributed talk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itle of the workshop;
if you wish to submit a talk, then please email fdworkshop2018@csrc.ac.cn your title and abstract
(between a half-page and one page) as soon as possible.
Registration at the workshop website is now open.
Organisers: Martin Stynes and Zhimin Zhang, Beijing CSRC
====================================================================================
发件人:Math qzh <qzh@nju.edu.cn>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igh-order numerical methods
will be held at Nanjing University, from May 31 to June 4, 2018. This conference is supported by the
Tianyuan Mathematics Exchange Program of NSFC. It aims to provide a forum for researchers in China
and overseas to exchange ideas on high-order and related numer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t also aims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 these fields.
Preliminary List of Plenary speakers:
Zhiming Ch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Qiang Du (to be confirmed),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Weinan E,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and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Song Jiang,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a
Shi Ji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USA
Chi-Wang Shu, Brown University, USA
Tao Tang,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Lexing Ying,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Pingwen Zhang,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The conference website is http://maths.nju.edu.cn/~qzh/shumeeting/highordermethod.html and registration
is now open.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please contact qzh@nju.edu.cn.
====================================================================================
会议信息: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athematics 2018, 4-8 June, Hong Kong
发件人: LBJ Centre <lbj@um.cityu.edu.hk>
http://www6.cityu.edu.hk/rcms/icam2018/index.html
The Liu Bie Ju Centre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 (LBJ Centre) of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tyU)
is organizing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athematics 2018” from 4 to 8 June 2018.
The Objectives of the conference are to review and discuss some of the latest trends in the fields
of Fluid Mechanics, Large Data, Wave and Computation,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of Solids. The
conference will also serve as an important forum for academic exchange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local,
Mainland and overseas academics.
At the conference, the winner of 2018 William Benter Prize in Applied Mathematics will be announced,
and the award recipient will present a lecture about his/her work. The aim of the Prize is to recognize
outstanding mathematical contributions that have had a direct and fundamental impact on scientific,
business, financ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Plenary Speakers:
Oscar P. BRUNO,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Vincenzo CAPASSO, University of Milano, Italy
Ingrid DAUBECHIES, Duke University, USA
James GLIMM, Stony Brook University, USA
Alain GORIELY, University of Oxford, UK
Thomas HUGHE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A
Kumbakonam RAJAGOPAL, Texas A&M University, USA
Gilbert STRA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Ming YUAN,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Deadline for registration/submission of contributed papers: 31 March 2018 (Saturday). Registration fees
are waived for students and staffs from local universities.
====================================================================================
期刊内容: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Vol.61, No.1/ 2018
发件人: "Zhihua Yang" <zhihua@scichina.org>
http://link.springer.com/journal/11425/61/1/page/1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674-7283/
Highlight (1): The journal set up a new Editorial Committe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2018,
with Professor Ya-xiang Yuan as the Editor-in-Chief, and Professors Liming Ge, Qiman Shao,
Nanhua Xi, Weiping Zhang and Chuanming Zong as the Associate Editors-in-Chief. There are
82 well-known mathematicians in our new Editorial Committee.
Highlight (2): This issue publishes the research articles by Professors Shige Peng,
Zhenqing Chen, Zhongmin Shen, Xiao Zhang, Jie Wu, Lei Zhang, Huijiang Zhao,
Zhifei Zhang, Wenchang Sun and Jian Huang.
In this issue (10 articles)
Articles
Reflected solutions of backward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driven by G-Brownian motion
Hanwu Li, Shige Peng, Abdoulaye Soumana Hima
Sci China Math, 61(1), 2018, pp. 1-26
doi: 10.1007/s11425-017-9176-0
Backward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rank-based data
Zhen-qing Chen, Xinwei Feng
Sci China Math, 61(1), 2018, pp. 27-56
doi: 10.1007/s11425-017-9125-6
On a class of two-dimensional Finsler manifolds of isotropic S-curvature
Xinyue Cheng, Zhongmin Shen, Guojun Yang
Sci China Math, 61(1), 2018, pp. 57-72
doi: 10.1007/s11425-016-9079-1
Nonexistence of time-periodic solutions of the Dirac equation in non-extreme Kerr-Newman-AdS spacetime
Yaohua Wang, Xiao Zhang
Sci China Math, 61(1), 2018, pp. 73-82
doi: 10.1007/s11425-015-9001-2
On the density of shifted primes with large prime factors
Bin Feng, Jie Wu
Sci China Math, 61(1), 2018, pp. 83-94
doi: 10.1007/s11425-016-9065-7
Whittaker-Shintani functions for general linear groups over p-adic fields
Lei Zhang
Sci China Math, 61(1), 2018, pp. 95-110
doi: 10.1007/s11425-016-9064-6
The non-cutoff Vlasov-Maxwell-Boltzmann system with weak angular singularity
Yingzhe Fan, Yuanjie Lei, Shuangqian Liu, Huijiang Zhao
Sci China Math, 61(1), 2018, pp. 111-136
doi: 10.1007/s11425-016-9083-x
Large time behaviour for the Fokker-Planck equation with general potential
Te Li, Zhifei Zhang
Sci China Math, 61(1), 2018, pp. 137-150
doi: 10.1007/s11425-017-9084-6
Stable recovery of signals from frame coefficients with erasures at unknown locations
Deguang Han, Fusheng Lv, Wenchang Sun
Sci China Math, 61(1), 2018, pp. 151-172
doi: 10.1007/s11425-016-9143-2
A group adaptive elastic-net approach for variable selection in high-dimensional linear regression
Jianhua Hu, Jian Huang, Feng Qiu
Sci China Math, 61(1), 2018, pp. 173-188
doi: 10.1007/s11425-016-0071-x
===================================================================================
期刊内容: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Vol.61, No.2/ 2018
发件人: "Zhihua Yang" <zhihua@scichina.org>
http://link.springer.com/journal/11425/61/2/page/1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674-7283/
Highlight: This issue is the Special Issue on Representation Theory. The fourteen articles
included in this special issue are a snapshot of research which reects the current trends
in the field of algebraic groups, quantum groups and related
nite groups and algebras.
In this issue (14 articles)
Preface
Jun Hu, Zongzhu Lin, Jianpan Wang, Nanhua Xi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189-190
https://doi.org/10.1007/s11425-017-9234-0
Articles
Coset vertex operator algebras and W-algebras of A-type
Tomoyuki Arakawa, Cuipo Jiang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191-206
https://doi.org/10.1007/s11425-017-9161-7
Local and global methods in representations of Hecke algebras
Jie Du, Brian J. Parshall, Leonard L. Scott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207-226
https://doi.org/10.1007/s11425-017-9171-2
On monomial linearisation and supercharacters of pattern subgroups
Qiong Guo, Richard Dipper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227-252
https://doi.org/10.1007/s11425-017-9213-x
Capelli identity on multiparameter quantum linear groups
Naihuan Jing, Jian Zhang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253-268
https://doi.org/10.1007/s11425-017-9216-x
Grade zero part of forced graded algebras
Hankyung Ko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269-286
https://doi.org/10.1007/s11425-017-9163-0
On the centers of quantum groups of A n -type
Libin Li, Limeng Xia, Yinhuo Zhang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287-294
doi: 10.1007/s11425-017-9119-0
On the character of certain tilting modules
George Lusztig, Geordie Williamson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295-298
doi: 10.1007/s11425-017-9162-9
Restricting Specht modules of cyclotomic Hecke algebras
Andrew Mathas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299-310
doi: 10.1007/s11425-016-9032-2
Simple Kac-Moody groups with trivial Schur multipliers
Jun Morita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311-316
https://doi.org/10.1007/s11425-016-9170-1
On two Hall algebra approaches to odd periodic triangulated categories
Jie Sheng, Xueqing Chen, Fan Xu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317-324
doi: 10.1007/s11425-016-9129-4
Kazhdan-Lusztig cells in some weighted Coxeter groups
Jianyi Shi, Gao Yang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325-352
https://doi.org/10.1007/s11425-017-9133-2
Kostka functions associated to complex reflection groups and a conjecture of Finkelberg-Ionov
Toshiaki Shoji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353-384
https://doi.org/10.1007/s11425-017-9120-0
Some conjectures on modular representations of affine sl2 and Virasoro algebra
Weiqiang Wang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385-390
doi: 10.1007/s11425-016-0564-5
Categorical resolutions of a class of derived categories
Pu Zhang
Sci China Math, 61(2), 2018, pp. 391-402
doi: 10.1007/s11425-016-9117-0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