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
许跃生
中山大学应用计算科学研究院
compsci@mail.sysu.edu.cn
乔中华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zqiao@polyu.edu.hk
内容提要:
====================================================================================
数学优化学科战略发展第三次研讨会召开
发件人:刘颖、刘亚锋
2018年4月14~15日,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主办,长江大学承办的“数学优化学科战略发展
研讨会”在湖北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数学优化学科战略发展研讨会是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科战略发展项目《数学优化学科战略发展》报告的中
期审议会。研讨会由项目负责人袁亚湘院士主持,首先,袁亚湘院士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和目标。他指出,
数学优化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生命科学、金融经济、信息处理、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
的应用。在国际数学界,数学优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我国数学优化的研究水平对包括数学在内的许多
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数学优化学科战略发展》项目报告,就是要为我国数学优化的发展把脉,为我
国数学优化学科的发展提出整体建议。随后,重庆师范大学杨新民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郭田德教授、北京
交通大学修乃华教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童小娇教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戴彧虹研究员、上海大
学白延琴教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王彦飞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德仁教授和夏勇副教授,上海
交通大学范金燕教授、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刘歆副研究员和刘亚锋副研究员等30多位专家学者按拟
定的报告初稿目录顺序先后就各自负责部分做了中期汇报。
项目组专家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许进超教授发言,充分肯定项目组成员的工作,提出优化学科在数学领域的
重要性,并提出应从战略角度出发,注重优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中国科学院学部局高级业务主管彭晴
晴发言指出战略发展项目《数学优化学科战略发展》的重要性,并就报告体例和项目经费执行等方面提出宝
贵的指导性建议。最后,袁亚湘院士总结发言强调指出,学科发展战略项目研究报告要求突出前瞻性、强化
战略性、确保专业性和注重普及性,他希望参与本项战略发展研究的各位专家能立足宏观,开展战略性研究,
争取把各自负责的战略发展报告的相关部分撰写好,高质量地完成数学优化战略发展研究项目。
====================================================================================
2018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非线性期望及金融数学青年学者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为4月23日-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工程馆召开2018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非线性期望及金融数学青年
学者研讨会(The Fourth Young Researchers Meeting on BSDEs, Nonlinear Expectations and Mathematical
Finance)。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肖冬梅教授致欢迎辞,并诚邀与会的青年学者加入数
学科学学院。
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由山东大学彭实戈院士、巴黎综合理工学院Nizar Touzi教授、复旦大学汤善健教
授、法国雷恩一大Ying Hu教授、牛津大学Samuel N. Cohen教 授、上海交通大学Samuel Drapeau博士和
华威大学Gechun Liang博士以及香港理工大学许左权博士组成。彭实戈院士为本次会议做开场报告,总结
了近年来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和非线性期望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向青年学者介绍了该领域的公开问题,激发
青年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次大会共安排51个报告,青年学者们踊跃介绍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现场讨论热
烈。
本次会议的主题包括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理论进展,数值计算方法,偏微分方程的概率解释与计算,非线
性数学期望的理论及应用、金融风险度量、稳健的金融估值方法等研究内容。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法国、
英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的11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非线性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的创立缘起1989年4月彭实戈院士和Pardoux教授在上海的一次讨论。此后三
十年,倒向随机方程理论蓬勃发展,并且广泛应用于随机控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以及金融数学等领域。
第一届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青年学者讨论会于2012年在牛津大学举行,此后,第二届和第三届会议分别在法
国波尔多和勒芒举办。该会议已经逐渐形成了传统,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和金融数学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
力。上海交通大学在去年7月获得了第四届会议的主办权。主办本届会议将为相关领域的中青年学者与国际
同行深入开展学术交流与进一步合作研究创造条件,提供新的机会,促进我国在相关重要领域的研究到达
====================================================================================
来源: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
清华大学基础数学青年论坛于2018年4月14日至15日在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理科楼A404举行。来自国内外的
专家、学者和研究生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论坛邀请了我系在基础数学领域非常活跃的年轻系友参会,目的在于加强母系和各位学术界系友的交
流,促进系友之间、系友与本系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本次会议内容涉及几何分析、代数几何、代数数论、
概率和统计物理等方面。报告内容均为国际前沿,体现了我系年轻系友学术成就上的高水平。系主任邹文
明教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郑绍远教授和老系主任文志英教授分别致欢迎词。
邹文明教授介绍了数学科学系和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欢迎各位系友回家进行学术交流,
并勉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更加努力,做出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郑绍远教授指出了一个院系历
史和沉淀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为数学系能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数学家感到衷心的高兴。文
志英教授则提出,各位系友要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扩大清华数学的影响力。文志英教授、刘思齐
教授、于品教授和肖杰教授分别作为主席主持了四个阶段的会议。
本次活动是数学科学系系列校友活动的一部分。数学科学系将在今后定期组织针对系友的各项交流活动,
进一步增加系友和母系在各方面的交流和联系。====================================================================================
来源: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与很多望之俨然、不苟言笑的学者不同,温和可亲是周晓华教授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稍加交流,你便能感到:他的
话语朴实、严谨,但却充满亲和力,流露着一种人情练达的智慧以及包容开放的气度。周晓华说,要做好生物统计学,思
维要严谨、眼光要敏锐、心态要开放。或许,他自己便是践行这一信条的最佳典范。
作为一名生物统计学家,周晓华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在包括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Biometrika、Annals of Statistics、Biometrics、Statistics
in Medicine等顶尖统计学及生物统计学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30余篇。周晓华在诊断医学统计学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是国际上诊断医学领域最著名的统计学家之一。他在ROC曲线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统计思路;在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ROC
曲线及回归的非参,半参数平滑估计、矫正证实偏倚方面,均提出了新的重要的统计方法。特别是在矫正证实偏倚方面,
周晓华做出了重要的、原创性的贡献。出版了诊断医学方面的第一本综合性统计学著作Statistical Methods in Diagnostic
Medicine(中文译名《诊断医学统计学》)。近年来周晓华一直专注于解决被破坏的随机试验中三类情况的因果效应的估计
问题:(1)截断死亡;(2)非依从性;(3)缺失数据。周晓华和他的同事提出许多重要的、原创性的统计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周晓华是美国统计学会、国际统计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主持多个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统计方法学及美国国家老年
痴呆合作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项目。不过,比起自身的成绩和荣誉,周晓华更关心的是中国生物统计学科的发展,以及生物
统计学对解决当下中国的医疗问题的帮助。
3月16日,周晓华辞去在华盛顿大学的教职,开始担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全职教授。求学之路、科研心得、学科发展……
在怀新园的晨光之中,周晓华侃侃而谈,平静的语气下,是对科研的执着、对祖国的热爱。
不忘初心,献身科研
周晓华走上统计学的道路,颇有几分机缘巧合的意味。从初中开始,周晓华便显现出过人的数学天分。高中时,他在数学竞赛
中获奖,进入大学后学习数学专业,在旁人眼中,他或许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数学家。
“但大学期间,我发现相比于纯理论,自己更喜欢做一些应用性的研究。”周晓华说:“我常常想,能不能用数学工具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人生有的时候很奇妙。”他说。很快,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本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周晓华获得了院系唯一
一个国家公派留学的机会。这一次,他选择出国攻读统计学。当时,周晓华对统计学了解不多——只是知道它既有着数学的严谨
性,也讲究实际应用。
1985年,周晓华远渡重洋。作为改革开放之初走出国门的一代,他的求学之路充满了“筚路蓝缕”的意味。语言问题是周晓华
在国外面对的第一个挑战。“除了下功夫学专业课,还花了很多时间把英文补上去。”周晓华笑道,他至今还记得初到加拿大时
的尴尬。“我从机场去学校,出租车司机是印度裔。人很友善,但他的英语我一句都听不懂。”
硕士毕业,周晓华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生物统计学博士。在普通人看来,这是一个相对“冷门”的学科,但在周晓华眼中,
需要处理大量复杂数据、随机过程的医学领域,正是统计学“大展拳脚“的好地方。实际上,在美国,生物统计学并不“冷门”,
相关研究者是医疗机构、制药公司的抢手人才。博士毕业后,哈佛大学的博士后项目向周晓华伸来橄榄枝,不过,这一项目与他
博士期间研究的理论并不完全契合。是挑战自我,继续科研,还是走出校门赚钱?周晓华也曾犹豫过。
然而,对科研的热爱,是周晓华不变的初心。最终,他选择进入哈佛大学,继续为科研奋斗。“人还是要有点理想,我们不说
大话,但是要有自己的追求。”周晓华笑道,“不管成不成功,你都追求过了,就没有遗憾。追求的过程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哪怕没有成功,你也是在往前走。”
融会贯通,经世致用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医学领域找规律、做预测的学问。小到制定具体疾病的诊断方法、评价药物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
大到设计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制度,生物统计学的应用极其广泛。
“一名好的生物统计学家,既要有数学家的严谨,也要有对现实问题的敏感,还要会和医生打交道。“周晓华说:“在医学领
域,统计学家要面临更多的变量,更大的随机性。如何把实际的医学问题提炼成可解决的统计学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周晓华看来,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他钻研的最大动力。在《诊断医学统计学》中,他提出了新的矫正证实偏倚的
方法,在诊断医学中应用广泛。例如,由于拍摄X光片存在着一定的误诊概率,肺癌的最终确诊需要依赖肺部切片。问题是,只有
经过X光诊断罹患癌症的患者,才会进行进一步的切片检查。而X光片没有问题的患者,通常不会进行切片。这就导致肺癌的诊断
过程中,检验的灵敏度过高而特异度为零。但利用周晓华的理论和方法,则可以用数据来估计整个人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诊
断非切片病人提供了巨大帮助。
“医生觉得很奇妙,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周晓华露出微笑:“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无论是参与美国药监局的新药审批、进行阿兹海默症的研究,还是与国家卫计委合作研究中国人口的死
亡数与寿命预估,周晓华念兹在兹的,始终是用统计学工具为人类造福。在他眼中,生物统计学是更偏向于应用的学科。如果一种
新理论没有人去应用,那就是失败的。衡量一种统计方法的标准,就是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不过,也正是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生物统计学是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再加之大数据、人工智能
对科研领域的影响,只有拥有跨学科的视野与融会贯通的能力,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在科研中,周晓华特别看重“开放的心态”,以及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都说‘名师出高徒’,但这个‘师’是广义的,不一
定是导师,也可以是你的合作者、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周晓华强调,“统计学的很多方法也是从其他领域借鉴过来的。比如诊断
学的理论,很多就是借鉴了军事雷达领域的研究成果。如果你太封闭了,就很难有创新。一定要开放,一定要和其他学科多交流。”
携手北大,矢志报国
谈到为什么选择回国,这位“千人计划”入选者的回答很简单:“我是国家开放政策的受惠者,我一直想为祖国做点事情。”
此次归国,周晓华定了一个“小目标”:他要在北大建立起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生物统计学专业。
周晓华坦言,在美国,生物统计学科的发展较为成熟,跨学科的培养体系比较完善。而相比之下,中国的生物统计学发展较为滞
后。因为学科建制原因,“生物统计”在国内通常被称为医学统计或者卫生统计,并且与流行病学同属预防医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周晓华认为,国内相关专业的学生大多为医科生出身,由于缺乏系统的数学训练,难以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从长远来看,不利于
中国生物统计学的发展。
“我一直都有一个想法,能不能用国外统计学科先进的经验,帮助中国的生物统计学发展起来?如果能做成,那么无论对我们这
个学科来说,还是对国家的科技事业来说都是意义重大。“周晓华说,“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统计学,统计学现在已经成为一级学
科。相信在国内,我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对他来说,北京大学就是施展抱负的最佳平台。“北大的数学、医学都是国内顶尖的,而且北大对生物统计学的发展很重视,
一直想把本部的资源和医学部的资源结合起来。数学中心对我们回国人员的工作非常支持,在我全职回国之前,就已经是北大的老
朋友了。”周晓华又笑着补充道:“而且北大的学生都很厉害,我相信在这里能培养出顶尖的生物统计学人才!”
周晓华希望,北大培养的生物统计学人才都能够有扎实的基本功、持之以恒的品格和开放的心态。“做事一定要踏实,不能浮躁,
不要做不出成果就急着转方向。当然,选择正确的道路也很重要。有时,对于没有前景的研究,也要敢于放弃。”周晓华说:“还
有一点很重要,要注意健康,坚持锻炼身体。科研是一场持久战!”
现在,回国后的周晓华比以前更加忙碌了。诊断医学中的统计方法、因果推断的统计方法、国家卫计委“中国人口死亡人数估计
及预期寿命分析”项目,中医研究中的统计方法……他既要在医学领域深耕、与政府部门开展合作,更要为中国的生物统计学学科
建设殚精竭虑。对于刚刚“落户”北大的周晓华来说,他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
“超算”奏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旋律来源: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域,其发展目标之一是将其打造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一流的高校、一流的人才,是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条件。“天河二号”作为驱
动创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大湾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继2017年6月“天河二号”走近香港高校吹
响超算“集结号”之后,秉承“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理念,2018年4月17-19日,国家超级计算广州
中心代表再次走近香港高校及科学园,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奏响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旋律。
4月17-19日,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代表受邀来到了香港,分别在香港大学、浸会大学、科学园举办三场研
讨会,中心主任卢宇彤教授率队出席并做专题报告。参加会议的不仅有香港多个企事业单位代表,更有专程
从澳门赶来赴约的高校代表。粤港澳三地用户代表齐聚香港,共同就超算促进各领域科学研究展开了激烈探
讨,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十六个学系、五十个课题组研究团队、三十家企业,共一百五十余位科研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等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
超算中心卢宇彤主任展示了“天河二号”最新的应用领域,并揭示了超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趋
势。超算不仅可以应用于气候环境、天文物理、新型能源、材料化工、航天航空、工程设计、石油勘探、生
命科学等传统领域,而且还可以应用于众多新兴领域,如智慧城市、金融分析、互/物联网、智能交通、动
漫渲染、人工智能、测绘分析、精准医疗等等。在金融分析方面,用数千个“天河二号”的异构计算节点实
现千万级投资组合的多维度市场风险分钟级准实时计量。在精准医疗方面,利用“天河二号”设计并合成120
个靶向PDE5新化合物,该应用具有开发成口服抗PAH靶向药物的良好前景。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 即将在5月
份隆重上映的《巴霍巴利王2:终结》正是在“天河二号”上完成的复杂场景的动漫渲染工作,“天河二号”
提供了6000个节点弹性扩展资源,渲染时间从在原有计算平台上要计算一年缩减至一个月,大大提高了渲染
效率。卢宇彤主任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天河二号”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丰硕应用成果,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兴
趣和广泛共鸣。
“天河二号”是世界上利用率最高和用户数最多的超算系统之一。用户数量达2700家,服务覆盖全国28个省
市直辖区、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同时,“天河二号”也是系统稳定性非常强的一台超级计算机,全年提
供7*24小时技术支持和运维服务,2017年成功运行作业数854万个。“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的应用成果更
是硕果累累,琳琅满目。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广东省联合基金超算应用研究专项的支持下,依托“天河二号”,
全面支撑了地球、工材、管理、化学、生命、数理、信息、医学8大学部的各类研究,多领域实现前所未有的
大规模计算,打开了我国超算应用的新局面。在产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方面,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通
过建设萝岗、惠州、中山、佛山、珠海等分中心已覆盖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中的5个城市,通过南沙分中心已
覆盖香港及澳门地区。其中,香港地区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已经近百家。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打造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不仅需要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湾区,还需要共同发展科技、金融和产业融合的模式,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和效率。本次活动预示着
超算已奏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旋律,让我们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发展机遇,拥抱“天河”,
====================================================================================
来源: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2014年9月,北京大学金光数学基金成立。该基金由金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北京大学名誉博士、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63级杰出校友黄志源先生所领导的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北京大学捐赠,旨在进一步推动北京大学加快创建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帮助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和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延揽国际顶尖的数学人才,促进北京大学数学学
科的发展。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是国内最富有传统的数学学院之一,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数学学院每年都会迎接来
自全国各地非常优秀的数学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是国家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是国家
出资建设的数学研究机构, 教员均有海外经历。其目标是为中国培养新一代数学国际领军人才,加强数学科学在科技等
领域的应用, 建成为世界级的数学中心。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和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诚意向海内外招聘:
1. 金光讲席教授
聘请在世界著名大学已获得教授职位的一流学者全职到北大工作。每人年薪80万~100万以及津贴12万~30万(包括房屋补贴等)。
世界顶尖级学者可以享受更高待遇。
2. 金光副教授或金光助理教授
用于聘请已有建树并极有潜力的35岁以下年轻数学家全职到北大工作。每人年薪25万~35万以及津贴6万~15万(包括房屋补贴等)。
特殊情形还可适当提高待遇。
我们热切期待海内外有志于数学事业的优秀教师和研究者的加入,共同领略数学研究和发展的喜悦,共同承担培养优秀数学
人才的责任。申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工作经历申请数学学院和数学中心相应的职位和待遇。 申请者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
1)中文或英文申请书;
2)个人简历;
3)发表或已接受发表的论文目录;
4)研究计划和教学经历;
5)至少三封推荐信;
6)其它有利于申请职位的材料(如获奖证书、任职通知等)。
上述材料请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发给数学学院和数学中心人事秘书。联系方式如下:
数学学院
电话:(86 10) 6275 1800
传真:(86 10) 6275 1801
地址: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邮编:100871
数学中心
电话/传真:(86 10) 6274 4122
地址: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邮编:100871====================================================================================
发件人:"Zhang Lei"<lzhang2012@sjtu.edu.cn>
Summer school on “Frontiers of 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will take place from
9 to 21 July 2018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Lecturers and (tentative) topics:
Kazuo Aoki, Kyoto University, kinetic equation
Carsten Carstensen, Humboldt University, adaptive finite element
Francois Golse, Ecole Polytechniqu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kinetic equations
Apala Majumdar, University of Bath,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liquid crystal
Itamar Procaccia ,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statistical mechanics
Walter Schirmacher, University of Mainz,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disorder material
Nicholas Zarbaras,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 science
Application Deadline: May 31, 2018
To apply for the school and for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the school's website:
http://ins.sjtu.edu.cn/schools/2018/07/09/2018-international-graduate-summer-school-on-frontiers-of-applied-and-computational-mathematics/1256====================================================================================
会议信息: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 Data and Information Analytics (BigDIA 2018)
发件人:"Liang Zhang"<bigdia@sina.com>
General Co-Chairs:
Zongben Xu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Jianhong Wu (York University)
Committee Chair:
Hulin Wu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 USA)
Purpose and Scope:
·-Exchange and stimulate innovative ideas of state-of-art data science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 to collect, process, analyze, integrate, annotate and visualize Big Data.
·-Promote interactions and collaborations among all scientists,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who develop data science theories, algorithms and methods to deal with and analyze Big Data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computer science, statistics, mathematics and other quantitative/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s well as domain-specific applications.
·-Present the novel findings and share experience of Big Data application projects and practice
from academia, industries and governments.
·-Nurture and cultivate a new gene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data scientists.
History and website for BigDIA 2017:
Sept 18-22, 2017, The Fields Institute, Toronto, Canada
http://www.fields.utoronto.ca/activities/17-18/big-data-analytics
Date and place: BigDIA 2018
·3 days, December 17-19 (Monday-Wednesday), 2018
·Place: The BioScience Research Collaborative (BRC), Rice University, 6100 Main Street, Houston,
TX 77005-1892
Themes and topics:
·Fundamental theories for Big Data analytics
o Statistical theories for Big Data
o Computer science theories for Big Data
o Mathematical theories for Big Data
· Big Data computing: Architecture, database, algorithm, platform, visualization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for Big Data
· Application areas:
o EHR and health care Big Data
o Bioinformatics
o Imaging data
o Precision medicine
o Big Data prediction and decision-support systems
o Finance and economics
o Wearable or mobile device data
o Internet business
· Others
Conference website: https://sph.uth.edu/divisions/biostatistics/bigdia/
Abstracts and papers submission: 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bigdia2018
====================================================================================
Opening of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Facility in Big Data Analytics (UBDA)
来源:香港理工大学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Facility in Big Data Analytics (UBDA)
「大數據分析中心實驗室」. We cordially invite you to join the Opening Ceremony to be held on 8 May at PolyU.
Please find the event details as below:
Date: 8 May 2018, Tuesday
Time: 2:30 pm | Ceremony and presentation (Registration will begin at 2 pm)
3:25 pm | Tour of UBDA facility
Venue: Lam Chik Ho Lecture Theatre, Z209, 2/F, Block Z, PolyU
If you are interested to attend the Opening Ceremony, please register online on or before 7 May.
We look forward to meeting you at the Ceremony!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