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8理大研发超声波诊断乳癌仪器取得突破性进展

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兼理大创新产品与研究所副所长郑永平教授示范超声波诊断乳癌仪器的操作。郑教授表示,该仪器安装了实时弹性成像功能,可以按组织硬度成像,使清楚看到肿瘤区域。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超声波技术,成功研发一套低成本、体积轻巧的超声波弹性成像仪器,可用于检查和诊断乳癌。
   
这项突破由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郑永平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负责;郑教授同时兼任理大创新产品与科技研究所副所长。理大研究人员与一家总部设在广东省的超声波仪器制造商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合作,把新的弹性成像算法安装在传统超声波仪器内,大大减低超声波弹性成像仪器的生产成本。理大已经为这项突破性技术申请专利。
  
现时备有弹性功能的超声波诊断仪器的体积一般较笨重,相等于一台三门冰箱,但由理大研发的超声波弹性成像仪器,体积轻巧、坚固耐用,犹如一部桌上电脑。以往一台价值百万的诊断仪器只适合在医院使用,但新仪器可以轻而易举地安装在诊所内使用,方便前线医生马上诊断出有可能引致乳癌的致命肿瘤的细微痕迹。

郑教授进一步阐释,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按组织硬度成像,使可以清楚看到肿瘤区域。该技术类似手指触诊检查,但辅以医疗成像和量化数据,使结果更准确。广泛的报导指出,超声波弹性成像与常用的B超成像可以显着提高乳癌诊断的精确度。乳癌超声波诊断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女性尤其重要,她们通常不适合进行乳房X光造影检查,因为高密度的乳腺组织会影响检查结果。

有了这项突破性技术,生产超声波弹性成像仪器的成本可以大幅削减百分之十,令普罗大众和落后国家也可以享受到医用超声波技术的最新成果。这是首次有中国制造的超声波扫描仪配备弹性成像功能,亦再次肯定理大的尖端应用技术可以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商增值。理大研究人员正计划把新仪器安装在广东省和上海市等医院进行临床测试;他们亦期望与本地医院及诊所加强合作。

根据《香港乳癌实况二零零八报告》的统计数字,乳癌自一九九四年起便成为香港妇女最常见的癌症,并且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妇女癌症。其粗发病率及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是亚洲国家或城市之冠。

现时约百分之二十的乳癌个案是透过乳癌诊断普查确诊的,诊断方法包括乳房X光造影、超声波检查或定期临床医生检查。在香港,平均每日确诊八宗新增乳癌个案。同时,妇女被确诊乳癌的年龄亦有年轻化的趋势,尤其是近四十岁或四十多岁的妇女。理大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和便捷地诊断乳癌,及早为病人作出治疗。

这项研究于二零零六年开展,并得到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和科技基金及业界配对基金合共提供三百万元,资助‘基于个人电脑和掌上电脑的超声成像及测量仪器’研究项目。除了乳癌的诊断,理大研究人员在创新和科技基金、香港研究资助局及其他基金资助下,亦开发了专用超声波仪器为肝纤维化、脊柱侧弯、烧伤疤痕、糖尿病足、肌肉功能、关节软骨退化等进行评估。 

(完)

详情查询

郑永平教授

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理大创新产品与科技研究所副所长

Email(852) 2766 7664
Emailyongping.zheng@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