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6理大合作研究去除肿瘤干细胞 开创新癌症疗法

理大合作研究去除肿瘤干细胞 开创新癌症疗法

一项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美国内华达癌症研究所共同领导的合作研究项目开发了一种新的化学小分子抑制剂。这种抑制剂可以专门针对具有多能性的肿瘤细胞。这项重要研究成果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期刊上公布,并获《自然(中国版)》(Nature China) 二零一二年一月号重点报导。

这一尖端研究由三方研究团队共同进行,包括由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叶涛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这项研究突破有助选择性去除肿瘤干细胞,为彻底消灭癌症提供一个可能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在国内国外,癌症是引致人类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癌症难以治疗的原因在于肿瘤启动细胞或肿瘤干细胞 (CSCs) 的存在。这些肿瘤干细胞的数量虽然很少,但是它们可以迅速繁殖和自我更新,并且具有多能性,此多能性又使其可以分化成构成整个肿瘤组织的各种异质性肿瘤细胞。作为干细胞,由于它们的细胞周期调控与DNA损伤修复过程与分化的体细胞不同,因此它们对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射治疗具有较高抗力。这些干细胞还成为肿瘤转移和传统癌症治疗后抗药性肿瘤复发的源头。目前,尚无化学抑制剂或者其他药剂能够专门且选择性地针对肿瘤干细胞。因此,开发标靶肿瘤干细胞的化合物具有根除恶性肿瘤的临床需求。

新开发的LSD1抑制剂可能应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包括 (1) 用来治疗恶性生殖系肿瘤,如畸胎瘤 / 畸胎癌、胚胎癌、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和卵黄囊瘤。这些肿瘤一般会接受外科手术或进行顺铂治疗,但是首次治疗后通常会产生顺铂抗性。这一点从研究人员发现LSD1抑制剂对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多能肿瘤细胞有很高抑制作用可以推断出来。(2) 在进行干细胞治疗时可能除去畸胎瘤 / 畸胎癌。干细胞(ES)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iPS) 治疗的最大问题是,植入受体器官中的ES/iPS细胞不完全分化导致胚胎癌、畸胎瘤或畸胎癌的形成。由于LSD1 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多能性胚胎癌、畸胎瘤或畸胎癌,因此有助成功施行干细胞治疗。(3) 更重要的是,因为畸胎瘤或胚胎癌是多能性肿瘤干细胞,研究人员估计其他器官特定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及脑癌等肿瘤干细胞,是否也对LSD1抑制剂产生反应。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LSD1抑制剂确实能抑制类似肿瘤干细胞如乳腺癌和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负责研究的叶涛博士是在化学生物学领域领先的科学家之一。他屡获研究资助局拨款;自二零一零年起,叶博士已有十二篇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在顶尖学术期刊(影响因数大于5.0)发表。叶博士的抗癌药物研究项目同时得到方树福堂基金和郭谢碧蓉基金的捐赠支持。

有关《自然(中国版)》 报导这项联合研究成果的文章,可浏览下列网址:http://www.nature.com/nchina/2012/120104/full/nchina.2012.1.html

(完)

详情查询

关舒琴小姐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

Email(852) 3400 8761 / 3400 8722
Emailbchazel@inet.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