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的研究团队最近成功解析了一种或会抑制癌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有助科学家研究如何透过‘自体吞噬’这细胞代谢过程破坏癌细胞的防卫机制及治疗其他疾病。
领导这项研究的学者为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助理教授赵燕湘博士,研究团队成员包括李小花博士及佘家庆先生。他们率先成功解析了Beclin-1蛋白的部分结构,这项研究成果最近刊载于《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科学期刊。
赵博士解释,‘自体吞噬’是保持细胞新陈代谢动态自我平衡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担当多效的角色。在细胞生存受威胁或压迫的条件下,如营养缺失或缺氧时,‘自体吞噬’可通过降解和循环使用蛋白和细胞器等重要新陈代谢营养原料来促进细胞存活。此外,‘自体吞噬’与胚胎的发展以及先天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抵抗神经退化性疾病。‘自体吞噬’作用的紊乱会引起许多病理反应,包括帕金森症、心肌梗塞、肿瘤等严重疾病。因此,探究‘自体吞噬’作用的调控可成为治療或预防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近年的科学研究显示,Beclin-1蛋白是‘自体吞噬’系统中一个主要的调节者。而赵燕湘博士的研究结果解释了Beclin-1蛋白如何担当细胞内控制自噬的信号处理中心;通过探究Beclin-1蛋白的结构,她发现了Beclin-1蛋白能够透过与其他特定的蛋白合作,调控‘自体吞噬’作用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存亡。
先前的研究认为Beclin-1蛋白与其合作伙伴有助于抑制癌症,也牵涉化疗抗药机制。赵博士的发现有助科学界进一步了解Beclin-1蛋白与其合作伙伴怎样调节‘自体吞噬’作用,从而帮助理解这些蛋白于癌症的作用,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应用到癌病治疗的可能性。
在下一个研究阶段,赵博士计划进一步深入研究Beclin-1蛋白作为‘自体吞噬’的调整角色,并希望可以利用这些研究结果为各种疾病治療带来改良和革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