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的专家最近成功为脑中风及大脑麻痺患者研发出一套创新的治疗方法──‘提醒治疗法’。患者在患手戴上由理大研发的‘感知提示手表仪器’,仪器会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发出感知提示信号,提示患者做出适当动作,以加快患手的康复进度。
负责这项研究的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副教授方乃权博士表示,半身偏瘫是脑中风及大脑麻痺患者常见的现象。很多患者由于患手活动不理想,久而久之患者会忽略或不注意偏瘫的一侧,形成偏瘫上肢或手部有‘习惯性废用’的情况,即有放弃使用或甚至不使用患手,令患手康复减缓;若情况发生在小孩身上,更会影响他们日后的手部发育。
为了改善患者‘习惯性废用’的情况,方博士与他的团队研发了‘感知提示手表仪器’,透过仪器发出的感知提示信号(例如震动),增加患者偏瘫半身的专注力,诱发患者按照职业治疗师的指示做出适当动作或增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手,令患者手部及患侧整体功能得以改善。
过去几年,方博士与研究团队已为‘提醒治疗法’完成三份初步临床研究报告,并已于国际康复期刊中发表有关研究结果。而‘感知提示手表仪器’亦已在美国及中国内地获得发明专利。
在医院的临床报告显示,戴上提示仪器的住院中风病人组别,较对照组别患者能有效减低偏身忽略及增加患手活动。在社区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为慢性中风患者每天戴上提示仪器三小时及配合患侧上肢的密集式动作训练,两星期后患侧上肢的手部活动有显着改善。‘提醒治疗法’也可应用在患有大脑麻痺并有半侧偏瘫的儿童上,他们在学校日间每天戴上手表提示仪器五小时,并按照职业治疗师的指示做出训练动作,治疗后手部活动明显改善。由于手表不会发出声响,他们在课堂的学习不会受到影响。
现时,医院管理局辖下五间公立医院的职业治疗部已购买及正在使用‘感知提示手表仪器’。手表仪器轻巧、易用,价钱实惠,患者无需在治疗人员监督下,也可自行在家中练习,加快患手的康复进度。
最近,研究团队获得研究资助局的拨款,资助‘提醒治疗法’作进一步研究。此外,研究人员正联系工商界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一代‘感知提示手表’,改善手表设计,加入有效的活动监察模式等,务求将仪器普及化,令社会大众及患者受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