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3理大科研人员发现导致近视的遗传基因

叶社平教授(右)及古根海博士(左)最近与国际研究组织CREAM合作,协助发现24种与近视相关的基因,研究成果刊于Nature Genetics。

两位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研究人员最近参与一项全球性的研究,协助追溯造成近视的遗传基因。他们透过与专门研究屈光不正及近视的国际研究组织CREAM (Consortium for Refractive Error and Myopia)合作,和参与该研究的全球科学家一同确认二十四个与近视相关的基因,为预防及控制近视的研究铺路。

此项研究为现时全球最大型、针对引致近视的基因组整合分析,研究对象共45,758人,当中37,382人具有欧洲血统,其余8,376人来自亚洲国家,合作团队包括六十四间来自全球十三个国家的大学及研究机构。香港方面,参与研究的人员包括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副教授古根海博士,以及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副系主任(研究)叶社平教授,二人亦是理大近视研究中心的成员。

理大研究人员指出,过去三十年,患上近视的香港学童人数显着增长,情况令人关注。今年,约有八成学生在毕业时将患有近视,比率之高,与内地、日本、台湾及新加坡等地接近。

患有近视的人士,其眼球比正常人的眼球长,聚焦的影像因而落在视网膜前端,而非于视网膜上。根据推算,多达八成的亚洲人及三成的西方人患有近视,深度近视更可能致盲。过去半世纪,亚洲人高近视率的主因可能是环境风险因素,例如城市人烟稠密、家长紧张子女学业成绩等,导致儿童花上较少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理大眼科专家古根海博士表示:“确认与近视相关的基因十分重要,有助我们推开研发预防及抑制近视药物的大门。是次成果公布后,有待科学家仔细研究的基因数目增加不少,我们将探究这些基因与导致儿童患上近视的关联性。”

今次的研究有别于传统研究,并没有从患有深度近视的人士或家庭征集资料,反而以整合分析的手法,在不特别挑选研究对象的情况下,深层分析所有曾接受医学健康研究对象的资料,令研究结果更具代表性,反映全球实况。

叶社平教授表示:“在欧洲人的样本中,我们发现了十六个新的、与屈光不正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八个出现于中国、印度或马来西亚人的样本上。此外,我们进一步确认了另外八个基因位‎点。”

研究组织同时发现可能影响眼睛成长及造成近视的新基因,部分基因可能会影响眼球巩膜或眼球眼白成长,其余基因则可能影响视网膜于接收影像时发出的化学讯号力度,造成及加深近视。

是次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所有遗传风险因素的人士,患上近视的机会比其他人高出十倍。

研究成果最近刊于国际期刊Nature Genetics。

(完)

详情查询

刘洁雯小姐

医疗及社会科学院

Email(852) 3400 3983
Emailkitman.lau@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