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合力研发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已随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今日(十二月二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备在月球表面软着陆。这是国家探月工程在二零零七年开展已来,首次使用香港研发和制造的精密太空仪器。
参与今次研发工作的国家探月工程第三期专家组成员、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系主任容启亮教授。容教授与其合作伙伴曾多次参与其他太空仪器的研发工作,包括为欧洲太空总署二零零三年火星快车任务研发“岩芯取样器”,并为前和平号太空站研发太空钳,也曾为二零一一年的中俄联合探索火星任务研发“行星表土准备系统”。上述太空仪器都是在配备精良的理大工业中心制造。
据悉,国家探月工程主要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派出嫦娥一号及嫦娥二号卫星的绕月探测科研工作已顺利完成。理大容启亮教授为探月工程第二阶段研发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将会用于“落月”的探索工作。
按照任务计画,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会在升空一日后首先会进入月球的轨道,然后准备在月球北纬44度的虹湾区登陆。在软着陆后,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会分离,联合展开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月球车的巡视探测工作。
理大专家研发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高85厘米, 宽27厘米, 深16厘米、重2.8公斤,安装于嫦娥三号的着陆器顶部,能够俯仰转动 120度, 偏航转动350度拍摄月貌全景成像, 及整个巡视器(月球车)释放过程和月面运动的监视,并抵受月球表面巨大的温差和在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一的环境使用。在与月球车分离后,“相机指向机构系统”将会配合着陆器的其他元件全面展开就位探测工作。
理大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紧密,双方早于二零一零年签约合作建立一所“空间精密机械技术联合实验室”,由院方向联合实验室赠送用于研发空间设备的实验基础设施。在国家探月工程第三阶段,容教授将会与内地专家进一步合作,研发一具“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原理样机”用于采集月壤及封装带回地球。这将会是中国航太史上首次采集月壤的任务。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一九六八年,已故的钱学森教授为首任院长。它隶属中国航太科技集团公司,是国家为发展空间技术专门组建的科研机构。经过四十年余的发展,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的主要研制基地,也是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完)
工业系统及工程学系
![]() | (852) 2766 6592 |
![]() | kl.yung@polyu.edu.hk |
传讯及公共事务总监
![]() | (852) 2766 5100 |
![]() | tracy.lk.ng@polyu.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