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7理大研发太空仪器 展开月球探究

为嫦娥三号登月作出贡献的理大专家团队成员包括容启亮教授(左起)、谭惠民工程师、吴波博士等。丁晓利教授(右一)亦大力支持团队工作。参与嫦娥三号登月任务的理大团队成员,来自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工业中心,以及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等。理大研发太空仪器 展开月球探究由容启亮教授研发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随着嫦娥三号成功登月,配合着陆器的其他元件,全面展开就位探测工作。

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合力研发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已随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十二月十四日(星期六)顺利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并于翌日展开月球探测工作。

参与今次研发工作的专家是国家探月工程第三期专家组成员、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系主任容启亮教授,团队成员包括理大工业中心副总监谭惠民工程师等。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按照原定的任务计划,在月球北纬44度的虹湾区软登陆。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已和月球车分离,联合展开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月球车的巡视探测工作。

由容启亮教授研发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高85厘米、宽27厘米、深16厘米、重2.8公斤,安装于嫦娥三号的着陆器顶部,系统能够俯仰转动 120度,偏航转动350度,负责拍摄月貌全景成影像,及整个巡视器(月球车)释放过程和月面运动的监视,系统能抵受月球表面巨大的温差,并可在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一的环境使用。与月球车分离后,“相机指向机构系统”会配合着陆器的其他元件全面展开就位探测工作。

在国家探月工程第三阶段,容启亮教授将会与内地专家进一步合作,研发一具“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原理样机”,用作采集月壤及封装带回地球。这将会是中国航太史上首次采集月壤的任务。

另外,由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研发的高精密度月球地形测绘新技术及成果,亦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登月项目中就着陆区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工作及选取着陆点,为嫦娥三号的成功登月作出贡献。

嫦娥三号的登月过程中,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选择一个安全、平坦的着陆地点。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助理教授吴波博士与其团队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邀请,由二零一二年八月开始,着手月球表面虹湾区的地形地貌分析研究项目,利用包括由嫦娥二号取得的影像等来自不同传感器的多源月球遥感数据,对虹湾区进行高精密度及高分辨率的地形测绘,并对虹湾区及若干重点着陆备选区域内的地形坡度、撞击坑分布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吴波博士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的资助,进行基于多源月球遥感数据集成的高精密度地形建模研究,研发了集成月球遥感影像与激光高度计数据的月球测绘新技术等,为嫦娥三号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完)

详情查询

容启亮教授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

Email(852) 2766 6592
Emailkl.yung@polyu.edu.hk

吴波博士

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

Email(852) 2766 4335
Emailbo.wu@polyu.edu.hk

吴丽娟女士

传讯及公共事务总监

Email(852) 2766 5100
Emailtracy.lk.ng@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