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1理大研发荧光探针 快速测试食品中的甲醛

由理大研发、可以快速测试食品中的甲醛的荧光探针,在手提式紫外光灯照射下会呈现荧光蓝色,可轻易凭肉眼分辨检测结果。荧光探针的设计和操作简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研发了一种荧光探针,可以快速测试食品中的甲醛。近年,甲醛曾被发现非法用于食品加工,用来漂白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引起公众的关注。理大的研发透过高选择性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步骤,只需一小时便可以一次过即场检测十个食物样本,比起原本逐次检测每个样本需时30分钟省时; 而成本亦少于30港元,对比起原有方法便宜9成。食物样本中若有甲醛,在手提式紫外光灯照射下,荧光探针会呈现荧光蓝色,可轻易凭肉眼分辨检测结果。

传统的甲醛检测方法为液相层析法,先透过化学方法得到甲醛衍生物、通过色谱分离,最后利用仪器参考标准样本下分析出甲醛含量。不过这些方法需要使用昂贵的分析仪器和由高技术人员操作,食物样本准备过程繁复,可同时处理样本的数目少且分析需时,十个食物样本往往需要用上5小时(10x30分钟),不适用于即场食品安全检测。另外,市面上检测甲醛含量的试剂盒容易受到其他醛类和色素的干预,不够针对性和稳定,难以满足业界和执法单位即场同时处理大量样本的要求。

理大的研究人员基于过去几年运用一种透过金催化剂,结合1)含位阻大胺的树脂聚合物、2)甲醛和3)荧光炔烃的化学耦合,研发出一种针对性、高稳定性、能快速检测食物中的甲醛含量的荧光探针。研究人员首先将已处理的食物样本、含位阻大胺的树脂聚合物、荧光炔烃和金催化剂放进器皿,在摄氏五十度加热一小时,再使用有机溶剂洗涤过量试剂。金(III)配合物催化三组分耦合反应会把含位阻大胺的树脂聚合物、荧光炔烃及食品中甲醛三个组分以化学键连接,在手提式紫外光灯照射下,树脂聚合物表面会发出蓝色荧光。从蓝色荧光的强度可以得知食物样本中甲醛的浓度,凭肉眼可轻易分辨检测结果。荧光探针不但设计和操作简单,而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和复杂的操作技能,可以一次过检测十个食物样本,是即场食品安全检测和前线品质监控的理想方案。该项研究由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进行。

相关的学术论文最近已于有机化学界权威杂志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中发表,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提交中国专利已通过初审。理大研究团队将继续完善此快速测试技术,包括研发自家合成的荧光染料、增添可选择的荧光探针的颜色和发展高通量快速检测试剂盒。

(完)

详情查询

黄文健博士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

Email(852) 3400 8701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