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的開始

 
 
 
 

2010.03.18理大研發超聲波診斷乳癌儀器取得突破性進展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兼理大創新產品與研究所副所長鄭永平教授示範超聲波診斷乳癌儀器的操作。鄭教授表示,該儀器安裝了實時彈性成像功能,可以按組織硬度成像,使清楚看到腫瘤區域。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超聲波技術,成功研發一套低成本、體積輕巧的超聲波彈性成像儀器,可用於檢查和診斷乳癌。
   
這項突破由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鄭永平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負責;鄭教授同時兼任理大創新產品與科技研究所副所長。理大研究人員與一家總部設在廣東省的超聲波儀器製造商汕頭市超聲儀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合作,把新的彈性成像算法安裝在傳統超聲波儀器內,大大減低超聲波彈性成像儀器的生產成本。理大已經為這項突破性技術申請專利。
  
現時備有彈性功能的超聲波診斷儀器的體積一般較笨重,相等於一台三門冰箱,但由理大研發的超聲波彈性成像儀器,體積輕巧、堅固耐用,猶如一部桌上電腦。以往一台價值百萬的診斷儀器只適合在醫院使用,但新儀器可以輕而易舉地安裝在診所內使用,方便前線醫生馬上診斷出有可能引致乳癌的致命腫瘤的細微痕跡。

鄭教授進一步闡釋,彈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按組織硬度成像,使可以清楚看到腫瘤區域。該技術類似手指觸診檢查,但輔以醫療成像和量化數據,使結果更準確。廣泛的報導指出,超聲波彈性成像與常用的B超成像可以顯著提高乳癌診斷的精確度。乳癌超聲波診斷對於五十歲以下的女性尤其重要,她們通常不適合進行乳房X光造影檢查,因為高密度的乳腺組織會影響檢查結果。

有了這項突破性技術,生產超聲波彈性成像儀器的成本可以大幅削減百分之十,令普羅大眾和落後國家也可以享受到醫用超聲波技術的最新成果。這是首次有中國製造的超聲波掃描儀配備彈性成像功能,亦再次肯定理大的尖端應用技術可以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製造商增值。理大研究人員正計劃把新儀器安裝在廣東省和上海市等醫院進行臨床測試;他們亦期望與本地醫院及診所加強合作。

根據《香港乳癌實況二零零八報告》的統計數字,乳癌自一九九四年起便成為香港婦女最常見的癌症,並且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婦女癌症。其粗發病率及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是亞洲國家或城市之冠。

現時約百分之二十的乳癌個案是透過乳癌診斷普查確診的,診斷方法包括乳房X光造影、超聲波檢查或定期臨床醫生檢查。在香港,平均每日確診八宗新增乳癌個案。同時,婦女被確診乳癌的年齡亦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是近四十歲或四十多歲的婦女。理大研究人員相信他們的研究可以更準確和便捷地診斷乳癌,及早為病人作出治療。

這項研究於二零零六年開展,並得到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和科技基金及業界配對基金合共提供三百萬元,資助「基於個人電腦和掌上電腦的超聲成像及測量儀器」研究項目。除了乳癌的診斷,理大研究人員在創新和科技基金、香港研究資助局及其他基金資助下,亦開發了專用超聲波儀器為肝纖維化、脊柱側彎、燒傷疤痕、糖尿病足、肌肉功能、關節軟骨退化等進行評估。 

(完)

詳情查詢

鄭永平教授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理大創新產品與科技研究所副所長

Email(852) 2766 7664
Emailyongping.zheng@polyu.edu.hk
Opening Minds Shaping the Future
訂閱理大電子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