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6理大於日內瓦發明展創歷年參展最佳成績

瑞士駐港總領事Mrs Rita Hämmerli-Weschke (前排右三)與理大行政副校長楊偉雄先生(前排左三)與獲獎研究員合照。由杜嗣河教授(圖)與林小燕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明的「光學離焦」隱形鏡片為近視患者帶來了喜訊。由盧俊立教授發明的便攜式基因即時感測器外形輕巧,方便攜帶。

香港理工大學最近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39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上共獲十獎,獲獎數量創下該校歷年參展之最,創新成果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可減慢近視加深的隱形眼鏡、可隨身攜帶的基因感測器以及太陽能供電裝置等。

理大研究人員在今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共獲得一項特別大獎、兩項特別獎、三項金獎和四項銀獎。瑞士駐港總領事Mrs Rita Hammerli-Weschke今天(5月16日)在理大行政院副校長楊偉雄先生的陪同下親臨理大校園頒獎。

各獲獎展品的簡介如下:

(1) 特別大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放緩近視增長的嶄新技術
發明者:眼科視光學院杜嗣河教授、林小燕教授

近視是學生、特別是華人患眼疾的其中一項主要原因,但至今尚未有任何臨床可接受的辦法能夠控制近視加深。有見及此,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的研究人員一直努力研究一種能控制近視加深的新方法。

由杜嗣河教授與林小燕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明的「光學離焦」(DISC)隱形鏡片無疑為近視患者帶來了喜訊。這種新型鏡片充分利用眼睛的自然回饋機制,也就是「正視化現象」,即眼球的大小會因環境的可見光輸入而發生改變。該鏡片是一種軟性多區域的雙光鏡片,既能提供清晰的視力,亦同時令佩戴者接收各個視覺距離的正向光學離焦訊號。理大進行全球首次的臨床測試結果顯示,「光學離焦」鏡片能有效地放緩香港學童(八至十三歲)的近視加深速度達50%。

由於光學離焦鏡片利用了眼睛的自然回饋機制,因此佩戴者可以避免因藥物或手術造成的不良反應。而且,把光學離焦原理應用於各種隱形眼鏡上,不但為使用者提供清晰、舒適的視力,亦同時有效地減慢近視度數的增長。正向光學離焦為治療其他屈光不正帶來了新曙光,如使用合適的光學離焦或可治療遠視。這項新技術特別針對近視率偏高的地區如香港、新加坡、臺灣以及中國內地。

(2) 特別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
新一代安全可靠用於非侵入式糖尿病監護的視網膜圖像系統
發明者:電子計算學系尤佳教授

隨著全球糖尿病患者人口的不斷增加,低成本而大規模的普查,對及時瞭解不同種類的糖尿病併發症至為重要。然而,傳統使用針筒抽血的血糖檢測方法性質上屬於侵入性,並不能為糖尿病視網膜慢性併發症提供監測病情的演變。

由理大專家研發的糖尿病檢測新裝置採用光學設計,配備高效的視網膜圖像分析軟件及拍攝視網膜圖像的精密相機。這套電腦輔助檢測系統通過將視網膜圖像分析研發及分級,並結合高性能的眼底相機,實現了非侵入式糖尿病視網膜病的檢測和監控。它也能保障病人的私隱。新發明既能廣泛用於糖尿病的病情監測,有良好的應用潛力。它使用的無損資料嵌入新技術,也能改進多媒體和資訊安全等資訊技術。

(3) 金獎:便攜式基因(DNA)即時感測器
發明人: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盧俊立教授;電機工程學系柯少榮博士

基因(DNA)對比的過程非常複雜,而且要使用大型儀器設備才可以進行。無論在生化武器防範、健康監督領域,都有迫切需要找出一套能在現場對比DNA和鑒定病原的方法,這套系統並須在某些極端環境下迅速而準確地運作。目前最準確的微生物鑒別技術是以聚合?鏈式(PCR)/DNA為基礎的鑒別方法。儘管大多數PCR/DNA鑒別設備也宣稱小巧,但大多僅限於PCR反應池本身,而沒有把體積龐大的螢光照明和檢測裝置計算在內。此外,這些傳統設備都需要交流電源以及恒濕環境,不能即時得悉測試結果。它們既不方便攜帶,也不適用於健康監督領域。

相比之下,理大發明的裝置外形輕巧,方便攜帶,並能以電池驅動。這套新穎的感測器採用全新以基因為基礎的生化物理轉換方法,可即時、實地得悉目標微生物的檢測結果。本裝置無須採用交流電源和其他實驗室儀器的輔助,方便快捷、適合多種用途。

(4) 銀獎:耗能產品生態化的綠色製造流程與設計
發明者: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容錦泉博士

透過政府創新科技基金撥款及八家工業機構資助,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和設計學院合力開展了這個針對電子及電器產品的環保設計和製造規劃研究專案,以幫助業界符合歐盟耗能產品指令的要求,減少產品在生命週期期間的能源消耗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此研究專案是針對選取有高度回收之物料、減少或避免選用有毒之材料、選用綠色生產技術、獲得最高能源及水的使用效益、並將廢棄物減至最少。透過優化工序和資源運用,能節省材料和耗能,減少在生產過程中的廢物和污染物,最終能使業界廠商提高其產品之成本效益。通過周到的環保設計過程,廠商和中小企既可符合歐盟的環保要求,也可達至長遠的經濟效益的雙贏策略。

研究團隊集合了理大跨學科的專家。由容錦泉博士領導的研究組主要成員包括設計學院的院長Lorraine Justice教授、林衍棠教授、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的余大民教授和蔡志強工程師。

(5) 銀獎:新型活性污泥環保磚生產技術
發明者: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蔡宏教授

這項利由理大科研人員開發採用污泥制磚的創新技術,帶來一種新的環保建築材料生產方法,也可避免做成第二次污染。憑藉先進的處理工序(包括污泥品質分析和毒性降解等),污水處理廠中的活性污泥可重複使用,成為環保磚的原材料。

傳統的污泥處理工業投資和運營不但成本高,並且在堆填和焚燒過程中會造成第二次污染。這種先進的環保磚製造技術不僅可以減少都市廢物和達到廢物重用,而且還提供了成本和能源效益俱備的建築材料生產方法。與傳統制磚技術相比,這種新型生產技術可節省粘土使用量以及燒污泥的耗煤量。磚中的重金屬還有助於消除有害細菌。

(6) 銀獎:快速紡織物及布料甲醛測試系統
發明者:紡織及製衣學系胡金蓮教授

甲醛是一種常見的空氣污染物。紡織品整理工藝使用甲醛基整理劑,讓織物不易起皺。隨著社會生活質素日趨改善,人們越來越重視紡織物產品中有否含有甲醛。業界已使用既精確又可靠的標準紡織物甲醛含量測試方法,但這需要特製的試劑、儀器和使用者培訓,而一般用戶通常難以使用。有見及此,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的科研人員特別研發這一個手提式的甲醛測試系統。

胡金蓮教授開發的這種手提式甲醛測試儀方便易用、可靠,能方便快捷地量度紡織物的甲醛含量。測試過程無須使用消耗品,檢測人員亦無需特別培訓。此甲醛測試儀能快速準確地偵測布料的甲醛含量,只需十分鐘便可得知測試結果。本測試儀可用於環境監控,檢測紡織品和其它諸如家居物品、新家俱、油漆、牆面及汽車內部裝飾等物料的甲醛釋放量。

(7) 特別獎及銀獎:太陽能供電的汽車空調系統
發明者:電機工程學系鄭家偉教授

理大研究人員與業界一起合作,成功開發了一種太陽能供電的汽車空調系統,並已成功安裝在汽車上完成一系列的路面實地測試。這種創新系統是由鄭家偉教授連同陽光動力有限公司一起開發的。太古可口可樂香港配合研究人員將這種系統安裝於一輛飲料運貨車上進行試驗,實際應用證明效果良好。

該系統把太陽能光伏電源儲存在電池內,用其提供的能源支援所有的車載電子和電動空調裝置。科研小組利用太陽能電池板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技術和太陽能的特殊充電技術,配合由節能變速驅動器提供的電空調冷凍性能。控制功率及儲能調節是採用以雙電源模式。系統適用於任何車輛,讓汽車關上停車引擎時,仍保持無間斷的空調環境。

第三十九屆國際發明、新技術、新產品展覽會獲瑞士聯邦政府、日內瓦市政府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贊助,於2011年4月6日至10日在日內瓦舉行。大會官方網址為www.inventions-geneva.ch

(完)

詳情查詢

楊孟璋先生

企業合作總監

Email(852) 3400 2800
Emailpdayoung@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