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德國工業巨頭E-T-A Elektrotechnische Apparate GmbH (E-T-A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書,雙方將攜手合作,把理大科研人員發明的「高智能磁電傳感器技術」進一步開發成專業產品,並推出市場。
E-T-A是設計和製造電路保護產品的公司,在全球電路保護產品市場佔領導地位,其產品適用於不同工業領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車、鐵路、船舶、電信、電力、可再生能源、自動化及製程管制、環境科技及設備等。根據協議,E-T-A公司將向理大提供五十萬歐元的現金資助,用以推動這項具有高創新性、高技術含量,且具備產業化前景的傳感器技術的發展,使其成為新一代的電路保護產品。
E-T-A公司四位高層管理人員,包括董事會成員Bernd Härtlein先生、Philip Poensgen先生、創新科技主管Peter Meckler先生和亞太區總裁Darren Poh先生專程來港出席七月八日在理大唯港薈酒店舉行的簽約儀式,同時參加「科技創新,合作共贏──深港合作交流會」。合作協議書由Peter Meckler先生和Darren Poh先生與理大行政副校長楊偉雄先生共同簽署。
高智能磁電傳感器技術是由理大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柯少榮博士研發的,其關鍵組成技術自二零零三年起已獲得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四項以及理大的硏究金數項的撥款支持,並於二零零六年在德國紐倫堡市舉行的第五十八屆「國際創意、發明及新產品展」中獲得銅獎。項目一登場亦得到總部位於德國阿爾特多夫市(紐倫堡附近)的E-T-A公司垂青,促成是次理大與E-T-A公司的合作協議。
多年來,柯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致力開拓用於狀態/健康監測的傳感器技術新領域。具體來說,這項高智能磁電傳感器技術是新一代免電源、免信號調節器的無源電流傳感器專利技術。相關的研究已獲得兩項美國專利授權和發表了六十餘篇SCI收錄的甲類國際期刊論文。柯博士在近三年(即二零零八至二零一零年)內在「磁電」領域發表的SCI收錄國際期刊論文數量位列ISI Web of Knowledge國際文獻資訊檢索平台第三位(共二十七篇),研究成績位居世界前列,質量並重。
此外,柯博士與理大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何兆鎏教授亦成功將無源電流傳感器與無線通信器結合,成為自供電式無線狀態/健康監測系統,並分别安裝於香港、中國內地、澳門和泰國的現代化鐵路和/或配電系統上,進行實時無線狀態/健康監測。
現時用的電流傳感器(如霍爾傳感器、磁阻器和電阻關閉)需依靠高度穩定的電源供電和/或高質量的信號調節器作介面,理大研發的無源電流傳感器不但無需外接電源,而且能在沒有信號調節器作介面的情況下產生相當大的實時輸出電壓,
比現時用的霍爾傳感器高出二千倍以上。此外,這種新一代傳感器具有檢測靈敏度高、線性電流範圍大、操作頻率範圍大、温度穏定性高、可度身設計特性和形狀、結構簡單等優點。這些卓越的特徵及性能,大大提高了傳感器在不同應用領域的成本效益、可靠性和實用性。
E-T-A公司全球約有一千三百名職員,並在六十多個國家設置代理和分部網絡。透過E-T-A公司強大的國際網絡,理大研發的高智能磁電傳感器技術將應用在不同的工業領域上。
(完)
企業合作總監
![]() | (852) 3400 2800 |
![]() | pdayoung@polyu.edu.hk |
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
![]() | (852) 3400 3345 |
![]() | eeswor@polyu.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