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紡織科學家最近發明了一種嶄新的紡織材料,它可以一面吸收水分和汗液,然後再把水分傳輸到布料的另一面。這項研究成果已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最新一期出版的《材料化學期刊》(2011年10月13日號)刊登。
這項研究突破由理大紡織及制衣學系署理系主任忻浩忠教授、他督導的博士研究生江怡怡小姐與美國史蒂文斯科技學院劉玉陽博士一同進行。研究人員透過在布料上塗上氧化鈦納米物料,使布料在感光後具有親水性。這意味著它的親水性能可以由光控制,而布料在存放在黑暗處之後就會變得不易被水沾濕。
這種布料可以用來吸附人體皮膚上的汗水。在光線下,水分可以控制地從貼近人的皮膚的疏水一邊輸送到親水性的一邊,然後沿著親水面上的通道迅速擴散和揮發。
這種新材料可沿布料創建一個表面能量梯度,然後利用形成的壓差發揮作用,這顯然有別於其它具有類似功能的材料。在開發的過程中,忻浩忠教授充分利用氧化鈦的特性,在傳輸系統中結合了納米技術與智能物料的元素。
忻浩忠教授以研究納米技術用於紡織範疇馳名國際。他與Dr Walid A Daoud數年前合作研製出一種有自動清潔功能的布料纖維。這項革命性的科研成果於2004年曾獲《自然》(Nature)報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