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合力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已隨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今日(十二月二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準備在月球表面軟著陸。這是國家探月工程在二零零七年開展已來,首次使用香港研發和製造的精密太空儀器。
參與今次研發工作的國家探月工程第三期專家組成員、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容啟亮教授。容教授與其合作夥伴曾多次參與其他太空儀器的研發工作,包括為歐洲太空總署二零零三年火星快車任務研發「岩芯取樣器」,並為前和平號太空站研發太空鉗,也曾為二零一一年的中俄聯合探索火星任務研發「行星表土準備系統」。上述太空儀器都是在配備精良的理大工業中心製造。
據悉,國家探月工程主要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派出嫦娥一號及嫦娥二號衛星的繞月探測科研工作已順利完成。理大容啟亮教授為探月工程第二階段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將會用於「落月」的探索工作。
按照任務計畫,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會在升空一日後首先會進入月球的軌道,然後準備在月球北緯44度的虹灣區登陸。在軟著陸後,嫦娥三號的著陸器和月球車會分離,聯合展開著陸器的就位探測和月球車的巡視探測工作。
理大專家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高85釐米, 寬27釐米, 深16釐米、重2.8公斤,安裝於嫦娥三號的著陸器頂部,能夠俯仰轉動 120度, 偏航轉動350度拍攝月貌全景成像, 及整個巡視器(月球車)釋放過程和月面運動的監視,並抵受月球表面巨大的溫差和在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一的環境使用。在與月球車分離後,「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將會配合著陸器的其他元件全面展開就位探測工作。
理大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緊密,雙方早於二零一零年簽約合作建立一所「空間精密機械技術聯合實驗室」,由院方向聯合實驗室贈送用於研發空間設備的實驗基礎設施。在國家探月工程第三階段,容教授將會與內地專家進一步合作,研發一具「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原理樣機」用於採集月壤及封裝帶回地球。這將會是中國航太史上首次採集月壤的任務。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於一九六八年,已故的錢學森教授為首任院長。它隸屬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是國家為發展空間技術專門組建的科研機構。經過四十年餘的發展,已成為目前國內最具實力的空間技術及其產品的主要研製基地,也是中國空間事業發展的骨幹力量。
(完)
工業系統及工程學系
![]() | (852) 2766 6592 |
![]() | kl.yung@polyu.edu.hk |
傳訊及公共事務總監
![]() | (852) 2766 5100 |
![]() | tracy.lk.ng@polyu.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