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7理大研發太空儀器 展開月球探究

為嫦娥三號登月作出貢獻的理大專家團隊成員包括容啟亮教授(左起)、譚惠民工程師、吳波博士等。丁曉利教授(右一)亦大力支持團隊工作。參與嫦娥三號登月任務的理大團隊成員,來自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工業中心,以及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等。理大研發太空儀器 展開月球探究由容啟亮教授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隨着嫦娥三號成功登月,配合著陸器的其他元件,全面展開就位探測工作。

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合力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已隨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於十二月十四日(星期六)順利在月球表面軟著陸,並於翌日展開月球探測工作。

參與今次研發工作的專家是國家探月工程第三期專家組成員、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容啟亮教授,團隊成員包括理大工業中心副總監譚惠民工程師等。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按照原定的任務計劃,在月球北緯44度的虹灣區軟登陸。嫦娥三號的著陸器已和月球車分離,聯合展開著陸器的就位探測和月球車的巡視探測工作。

由容啟亮教授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高85釐米、寬27釐米、深16釐米、重2.8公斤,安裝於嫦娥三號的著陸器頂部,系統能夠俯仰轉動 120度,偏航轉動350度,負責拍攝月貌全景成影像,及整個巡視器(月球車)釋放過程和月面運動的監視,系統能抵受月球表面巨大的溫差,並可在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一的環境使用。與月球車分離後,「相機指向機構系統」會配合著陸器的其他元件全面展開就位探測工作。

在國家探月工程第三階段,容啟亮教授將會與內地專家進一步合作,研發一具「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原理樣機」,用作採集月壤及封裝帶回地球。這將會是中國航太史上首次採集月壤的任務。

另外,由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研發的高精密度月球地形測繪新技術及成果,亦成功應用於嫦娥三號登月項目中就著陸區進行地形地貌的分析工作及選取著陸點,為嫦娥三號的成功登月作出貢獻。

嫦娥三號的登月過程中,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選擇一個安全、平坦的著陸地點。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助理教授吳波博士與其團隊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邀請,由二零一二年八月開始,著手月球表面虹灣區的地形地貌分析研究項目,利用包括由嫦娥二號取得的影像等來自不同傳感器的多源月球遙感數據,對虹灣區進行高精密度及高分辨率的地形測繪,並對虹灣區及若干重點著陸備選區域內的地形坡度、撞擊坑分佈等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吳波博士獲得香港研究資助局的資助,進行基於多源月球遙感數據集成的高精密度地形建模研究,研發了集成月球遙感影像與激光高度計數據的月球測繪新技術等,為嫦娥三號著陸區的地形地貌分析工作奠定基礎。

(完)

詳情查詢

容啟亮教授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

Email(852) 2766 6592
Emailkl.yung@polyu.edu.hk

吳波博士

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

Email(852) 2766 4335
Emailbo.wu@polyu.edu.hk

吳麗娟女士

傳訊及公共事務總監

Email(852) 2766 5100
Emailtracy.lk.ng@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