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最近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四十二屆國際發明展上共獲十一個獎項。這些涵蓋多個範疇的創新成果,不但為港爭光,同時開拓了知識領域,造福社會各個層面。
理大科研人員在今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共獲得一項特別大獎、一項特別金獎、三項特別獎、四項金獎和二項銀獎。理大行政副校長楊偉雄先生今天(二零一四年五月五日)主持新聞發報會,展示得獎項目。各獲獎展品的簡介如下:
(1) 特別大獎及評判特別嘉許金獎:行星表土準備系統
發明者: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容啟亮教授
「火衛一.土壤」(Phobos-Grunt) 是中俄兩國首次合作的策略性太空計劃。通過這項任務,兩國曾試圖在火星衛星「火衛一」的表面著陸,並採集其上的土壤本和進行實地分析。理大負責研發的「行星表土準備系統」在整項任務中起著關鍵作用。此系統將被應用到未來的火衛一探索任務中。
「行星表土準備系統」體積輕巧,能夠把火衛一的表層土壤磨碎及篩選出直徑少於一毫米的樣本,以便進行實地分析,分析結果對於宇宙演化的研究至為重要。此系統的技術更被運用到「相機指向機構系統」中,並已隨嫦娥三號到達月球,圓滿完成任務。
(2) 特別奬及金獎:可定向輸送藥物的食品級膠囊製備方法
發明者: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王奕博士、黃家興博士
研究人員利用玉米醇溶蛋白和果膠研製了一種新的食品級膠囊,當中玉米醇溶蛋白能起到隔水層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果膠吸水膨脹;而果膠則能避免玉米醇溶蛋白在小腸中被消化掉。通過調整兩種材料的比例和膠囊的設計,可以實現定向藥物輸送,把藥物傳送到一個選定的部位,包括胃、小腸和結腸。
(3) 特別獎及金獎:可吸附納米氣溶膠並具備其他附加功能的多層納米纖維過濾器
發明者:機械工程學系梁煥方教授
柴油微粒、鐳射打印機顆粒、病毒和細菌等納米氣溶膠容易進入人體的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淋巴系統及神經系統,因而導致各種慢性疾病。
多層納米纖維過濾器由多個納米纖維薄層構成,當中每個纖維層均內置滲透性無紡布,能有效 地吸附納米氣溶膠。此外,與把所有納米纖維置於單一纖維層相比,多層納米纖維過濾器的壓降相對較低。納米纖維層還有其他附加功能:它能把氣態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並能夠殺滅細菌。
(4) 金獎:微吸盤彈性黏貼織物
發明者:康復治療科學系郭霞博士
這創新彈性黏貼能固定脫臼部位及矯正肢體的畸形情況,它能牢固地黏貼在表膚上,固定脫臼部位並且減少受傷關節的移動幅度。此研究由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進行。
(5) 金獎:由三維間隔織物製成的智能防衝材料
發明者:紡織及製衣學系胡紅博士
智能防衝材料由衝擊變硬聚合物處理過的三維負泊松比間隔織物製成。這種特別研發的聚合物採用了具智能應力反應特性的微凝膠來製作。處理過的織物平時會保持柔軟,但在受到衝擊時會立刻變硬,並迅速地把衝擊力分散到更大的範圍。衝擊結束後,織物即會回復柔軟。這種嶄新的防衝材料在衝擊防護性能和舒適度方面取得理想的平衡,可以取代現有的聚氨酯泡沫和橡膠來製作高性能的衝擊防護服及裝備。有關項目由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進行。
(6) 特別獎及銀獎:為職業治療中的自理訓練而開發的觸感仿真平台
發明者:護理學院蔡及時博士
手部功能障礙令傷殘人士難以照顧自己。已沿用多年的傳統自理培訓大多採用實物訓練學員,但卻存在著安全性、效率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潛在問題。觸感仿真平台備有力覺反饋功能,為身體障礙人士提供康復訓練、職業治療培訓,提升其手部活動能力及靈巧度。
(7) 銀獎:應用導電材料設計新型發熱功能性紡織品
發明者:紡織及製衣學系李鸝博士
本項目運用可穿著的電子服裝技術,開發新型的發熱織物,既輕巧,又可水洗,更可以設定紡織品所需的發熱位置,以應用於保暖及醫療領域。本技術由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進行。
第四十二屆國際發明展獲瑞士聯邦政府、日內瓦市政府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贊助,於2014年4月2日至6日在日內瓦舉行。有關發明展的詳情,請瀏覽大會官方網頁www.inventions-geneva.ch。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