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4理大科研成果揚威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合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教授(前排中間)與各得獎項目的首席研究員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設計的先進車輛停泊導航平台已安裝於超過三十個停車場由生物醫學工程跨領域學部領導的科研團隊開發的復康袖,能提升中風病人上肢復康速度高達三至四成紡織及製衣學系成功設計了創新的姿勢矯正束身衣使用由紡織及製衣學系設計的水療浮水衣,水療時需要在場輔助的物理治療師人數可減省一半。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最近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四十三屆國際發明展上共奪得十五個獎項,為港爭光。這些創新的科研成果涵蓋多個範疇,不僅擴濶了知識的領域,更能造福社會的各個層面。

理大科研人員在今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共贏得兩項特別大獎、兩項特別金獎、四項特別優異獎、三項金獎及四項銀獎。各獲獎展品的簡介如下:

(1) 特別大獎及評判特別嘉許金獎:i.Dummy智慧可調節型人體模型
發明者:紡織及製衣學系陳志駒博士

時裝業在服裝設計、度身和尺碼調整等不同範疇都需要依賴人體模型。然而,傳統的人體模型不能改變尺寸,業界往往要儲備大量不同尺碼的人體模型以應付業務需要,這不但昂貴,還會佔用大量空間。機器人體模型"i.Dummy"正好提供了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它可以透過電腦程式調節體型大小,靈活地變成設計師所要求的任何體形和尺寸,無論在度身設計或是大量生產的時裝領域上,都是一個革命性的發明。

(2) 特別大奬及金獎:綠色生物柴油催化劑
發明者: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容家富博士

生物柴油是一種可持續的液體燃料,可是在生產生物柴油的提純過程中,傳統液體催化劑會產生大量難以處理的污水。通過掌握控制材料表面化學的精確技術,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對生物柴油原料(如:廢食用油)有高活性及長壽的新型綠色生物柴油固體催化劑,可以徹底解決上述難題。另外,此催化劑的高活性可降低反應時所需的溫度和壓力,故較之現有固體催化劑,新型固體催化劑能大大減低耗能和成本。

(3)評判特別嘉許金獎及特優獎:基於物聯網的先進車輛停泊導航平台
發明者: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葉偉雄博士

因應業界的需要,理大開發了先進車輛停泊導航平台,其中包含智能設備、軟件模塊及中介軟體。這平台整合了各種最新的技術,如物聯網的雲端服務、無線感測制動網路(WSAN)、WSAN 中介軟體及近場通信(NFC) 科技等。它一方面能為停車場管理公司提供一套高效的車位監測、智能物業管理系統,提升停車場系統的效率及客戶滿意度,同時亦為駕駛人仕提供頂尖的車輛停泊導航服務及綜合泊車體驗。

本項目由理大及信和停車場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設計及研發。

(4) 特優獎及金獎:姿勢矯正束身衣
發明者:紡織及製衣學系葉曉雲博士

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是一種脊柱三維變形的慢性疾病,側彎的弧度會隨著學童青春期發育成長而增加。側彎40度以上的患者需進行手術治療,25至40度的患者則需要配戴矯形架才能有效控制側彎情況進一步惡化。由於矯形架需要長時間配戴,並可能引起皮膚敏感和不適,故治療的失敗率偏高。本項目所研發的姿勢矯正束身衣為呈現輕微脊柱側彎的青少年而設計,可矯正及配合手機程式系統監測他們的日常姿勢,同時在舒適度大大提升,增加依從性。

(5) 特優獎及金獎:復康袖 - 智感肌電混合上肢復康訓練系統
發明者:生物醫學工程跨領域學部胡曉翎博士

傳統復康訓練是一個漫長而枯燥的過程。復康袖為中風人士提供了一種有效而新穎的訓練方法。它綜合了電刺激與機械自動化系統技術,提升中風病人的上肢復康速度三至四成,有曾經中風多年的病人在接受復康由訓練後能夠首次舉起手臂。

(6) 特優獎及銀獎:O-毯: 新生兒黃疸光療設備
發明者:紡織及製衣學系陶肖明教授

O-毯是一種新型新生兒黃疸光療設備。它包含一層發光織物,夾在由面層織物、反光織物和背面織物構成的覆蓋織物中間。該發光織物由側發光聚合物光纖和紡織紗綫組成,可以提供波長440-460nm的照射且面積超過830 cm2,強度超過30.0μW/cm2/nm,符合美國兒科學會的標準。O - 毯已通過多項標準測試, 包括IEC 60601-1 安全測試、ISO 10993 - 5 : 2009 體外細胞毒性測試和 ISO 10993 -10:2009 刺激與遲發型超敏反應測試。這種發光織物可用漂白水消毒140小時而不影響發光效率。本技術由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進行。

(7) 銀獎:水療浮水衣
發明者:紡織及製衣學系Kristina Shin博士

由於水療能通過水中運動改善患者關節及肌肉的活動能力,故特別適合行動不便人士作康復練習,本研發針對接受水療人士而設計,特別是截癱患者及行動不便的長者。由於使用者可自行操控浮水衣,故水療時需要在場輔助的物理治療師人數可減省一半。

(8) 銀獎:耐洗的高性能導電織物
發明者:紡織及製衣學系鄭子劍博士

研究人員研發出高性能金屬包覆棉紗的生產技術。首先通過改進現有化學整理技術,在棉紗表面修飾一硅烷層,然後將其放入聚合液中進行表面聚合反應,形成帶有負電荷的聚合物薄膜塗層。最終通過離子交換,還原和無電沉積技術,將金屬包覆在棉紗的表面。由此生產的金屬包覆棉紗穩定性高,經過多次的磨擦、拉伸、洗滌,仍保持良好的力學和導電表現。這些導電棉紗對開發新的可穿著電子產品有很大幫助。本技術由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進行。

(9) 銀獎:智能設備維護管理平台
發明者:管理及市場學系倪偉定教授

對於紡織企業而言,高效的設備維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可以: 1 ) 提高產品品質和產量;2) 優化生產調度;及3) 減少設備突然損壞的機會。智能設備維護管理平台採用了人工智能( A I ) 和智能感測器技術,可以幫助企業優化生產及維護計劃、發現設備的異常問題、獲得維護的建議,並能提供設備狀況報告,從而提升整個組織的商業績效。本技術由理大管理及市場學系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進行。

第四十三屆國際發明展獲瑞士聯邦政府、日內瓦市政府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贊助,於2015年4月15日至19日在日內瓦舉行。有關發明展的詳情,請瀏覽大會官方網頁www.inventions-geneva.ch

(完)

詳情查詢

杜漪紅女士

企業發展院助理院長

Email(852) 3400 2808
Emailidy.to@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