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8理大研發先進儀器和尖端技術支持國家的月球探測項目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容啟亮教授為嫦娥四號開發「相機指向系統」。理大土地測量與地理資訊學系副教授吳波博士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嫦娥四號發射場。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以領先技術,包括設計和開發先進的「相機指向系統」,積極支持國家正在進行的月球探測項目——嫦娥四號,並以創新的月球地形測繪和地貌分析技術仔細研究航天器着陸點的地理特徵。

嫦娥四號是全球首次以降落在月球背面為目標的航天任務,因此,為嫦娥四號選擇具有科學價值的安全着陸點是今次探月工程的主要任務之一。為支持國家的月球探測項目,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教授吳波博士領導的團隊就「嫦娥四號着陸區——地形及地貌特徵及分析」進行研究。

吳博士的團隊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五院)資助,自2016年3月開始進行研究。團隊從不同的資料來源蒐集了大量的月球遙感數據,為嫦娥四號的可能着陸區——位處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的西北部——創建一個高精確度及高解像度的地形模型。團隊又詳細分析了該區域的地形坡度﹑地形對太陽日照遮擋和對中繼衛星通訊遮擋的情況﹑撞擊坑分佈﹑岩石分佈,以及該區域的地質歷史。這些分析有助團隊就選取着陸點提出可靠而具實證基礎的建議。

理大的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容啟亮教授也參與了這一項歷史性任務。他帶領的團隊和五院為嫦娥四號共同開發了「相機指向系統」。

「相機指向系統」重2.8千克,長85厘米﹑濶27厘米﹑深16厘米,安裝在嫦娥四號着陸器的頂端,能夠垂直移動120度,並可以左右旋轉350度。它要協助拍攝月球圖像,以及幫助控制中心指揮月球車的活動。這個先進的太空儀器要能承受極大溫差,以及在月球引力(即地球地心吸力的六分之一)下正常運作。

自從國家在2007年開展探月工程以來,「相機指向系統」是首個由香港製造及開發﹑並獲國家採用參與探月計劃的儀器。「相機指向系統」是在理大工業中心精心研製出來。工業中心是項目的重要成員,在生產航天儀器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確保儀器的設計及功能特點能符合嚴格的要求,以應付太空特殊的情況。

理大的專家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支持國家的月球任務。容啟亮教授及其團隊開發的「相機指向系統」於2013年嫦娥三號升空時首次獲國家採用,該儀器在航天器着陸後按計劃順利運作,證驗了其功能和表現能通過嚴格考驗,完全符合該任務的要求。當時,吳波博士也參與了嫦娥三號着陸區的地形測繪和分析,為選擇着陸點的策略性規劃作出了貢獻。

兩支理大科研團隊也參與未來嫦娥五號登月任務和內地首次探索火星的任務,繼續為國家的太空探索計劃作出貢獻。

*****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約有28,000名學生。透過不同學院,理大致力將教育及科研與現實社會聯繫起來,發揚校訓「開物成務‧勵學利民」的精神。理大的嶄新教育模式,將專業知識、服務學習和現實社會體驗結合起來。我們致力培育貢獻社會的傑出人才,更挑戰極限,開拓知識,讓開天闢地的構思意念孕育成長,造福世界。我們的努力正好反映大學承擔重任,矢志「啟迪思維‧成就未來」。
有關理大詳情:www.polyu.edu.hk

詳情查詢

李瑞冰女士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Email3400 2128
Emailmichelle.sp.li@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