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5理大– 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 –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 共建生命科學及工程科研發展平台

理大與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及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於3月1日假理大簽署生命科學及工程科研合作備忘錄。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博士認為,是次合作將有助推動和轉化更多與生命科學及工程科技相關的創新應用,造福社會。理大副校長 (科研發展) 衞炳江教授期望這次合作為慢性疾病、免疫調節、中醫藥、轉化醫學等各方面帶來重大創新。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兩所德國頂尖研究機構 ─ 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Fraunhofer-Gesellschaft) 及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攜手推進以應用為本的科研發展,致力開拓更多生命科學及工程領域上的合作研究和轉化應用,造福全球。

三方於三月一日假理大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由理大副校長 (科研發展) 衞炳江教授、弗勞恩霍夫生命科學技術聯盟 (Fraunhofer Group for Life Sciences) 中央辦公室總監Claus-Dieter Kroggel博士,以及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生物功能材料研究主管 Pavel Levkin博士代表簽署。儀式在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博士、德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副總領事Karsten Tietz先生、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港澳資訊中心主管紀思博博士、德國工商會有限公司行政董事Wolfgang Ehmann先生,及理大一眾高層代表見證下進行。

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是歐洲最大、以應用為本的科研機構,而卡爾斯鲁厄理工學院則是德國領先的世界級研究大學;加上理大一直以來積極及成功推動跨學科研究和轉化應用,預期是次三方合作[1]將帶來更多在生命科學及工程領域上的應用研究,取得轉化成果。

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博士認為,是次合作將有助推動和轉化更多與生命科學及工程相關的創新應用,造福香港以至海外。他說,政府已準備就緒,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這亦是理大與合作備忘錄伙伴將來進一步合作的可行方向。

理大副校長 (科研發展) 衞炳江教授說:「這個強大聯盟將發揮協同效應,為慢性疾病、免疫調節、中醫藥、轉化醫學等各方面帶來重大創新。」

衞教授續稱:「理大繼早前與五所來自美國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機構,包括廣州中山大學、深圳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建立了生物科技和轉化醫學國際合作平台後,這次再下一城,與歐洲兩大領先科研機構合作,相信能夠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國際上不同平台的優勢,發揮更大協同效應。」

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Fraunhofer-Gesellschaft)

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是歐洲最大的應用科研機構,擁有超過24,000名員工,其72家研究所及其他獨立研究機構分布德國各地。弗勞恩霍夫生命科學技術聯盟由七間成員研究所組成,推動着弗勞恩霍夫協會於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科技、醫學、藥理、生態及營養科學領域的發展。

http://www.fraunhofer.cn/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IT)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擁有科研、教學和創新三個核心使命,擁有超過9000名僱員,年度預算約7.85億歐元。KIT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研究及教學機構之一,亦是德國最大的科研團體 – 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Helmholtz Association ─ 成員中的領先科研大學。

http://www.kit.edu/english/

(完)

[1]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轄下的弗勞恩霍夫生命科學技術聯盟參與這次合作。弗勞恩霍夫生命科學技術聯盟擁有七間成員研究所,包括弗勞恩霍夫毒理學和實驗醫學研究所 ITEM、生物醫學技術研究所IBMT、細胞治療和免疫學研究所IZI、介面技術與生物工程研究所IGB、分子生物學和應用生態研究所IME、加工技術和包裝研究所IVV、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組EMB。他們全部分佈於德國各地。

詳情查詢

劉樂庭博士

理大創新及科技發展總監

Email(852) 3400 2806
Emailterence.lt.lau@polyu.edu.h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