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RCCHC「歷史上的中國與世界」講座系列 #12 – 當“九州”遇見“亞洲”:重思利瑪竇與衛匡國的中西地圖學對話

CHC

Talk series12 Prof SONG Nianshen talkbanner

Speaker

宋念申 教授

Summary

利瑪竇將西歐製圖家奧特柳斯、墨卡托等對“寰宇”(Orbis Terrarum)的描畫,翻譯為中文,形成《坤輿萬國全圖》等一系列最早的中文世界地圖;而衛匡國則將《廣輿圖》為代表的東亞大地想像,用歐洲的製圖語言加工成像,奠定了17-18世紀歐洲地圖學中最權威的東亞畫像。此二人的貢獻,並不在於向各自讀者傳遞了新的地理知識,而是積極翻譯了異文化語境中的根本概念,進而在新的語言文化環境中,創制了對“他者”的主動理解。利瑪竇糅合“亞細亞”和“九州”概念,引導出漢語使用者對“亞洲”一詞的發明;衛匡國以“帝國”詮釋中國,引導了此後歐洲主流地圖文獻對中國古代國家性質的基本假定。利氏與衛氏的中西地圖學對話,意味著相互理解、妥協、選擇,並不尋求排他性的替代。

Keynote Speaker

宋念申 教授

宋念申 教授

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歷史系教授

出生於北京,現任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歷史系教授。近期研究興趣,包括區域及全球史視角下的中國近現代史、邊疆與民族、東亞史、城市、歷史地理等。         出版專著 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s, 1881-1919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2018;韓文版:너머북스,2022)、《發現東亞》(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修訂版2024;香港:中和,2019;臺北:聯經,2019;韓文版:歷史批評社,2020),和《製造亞洲:一部地圖上的歷史》(桂林:廣西師大,2024)。        中英文論文發表於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Geopolitics, Inner Asia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社會學評論》、《新史學》、《開放時代》、《讀書》、《區域》、《文化縱橫》等刊物。

Your browser is not the latest version. If you continue to browse our website, Some pages may not function properly.

You are recommended to upgrade to a newer version or switch to a different browser. A list of the web browsers that we support can be foun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