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News

Banner 3
20241025-banner

Distinguished Lectures on Chinese Culture and Religion (5)

講者簡介: 1989年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到敦煌研究院工作,2009年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人文研究部副部長、敦煌學資訊中心主任,2014—2015年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 長期從事佛教圖像和敦煌藝術與絲綢之路藝術比較研究。發表《敦煌北朝時期〈法華經〉藝術及信仰考察》《粟特人與莫高窟第285窟的開鑿》《跨越洲際的旅程——敦煌壁畫中的日神、月神和風神圖像上的希臘藝術元素》等論文60多篇;出版專著《北朝——隋時期敦煌法華圖像研究》《中國壁畫分類全集·敦煌壁畫西魏卷》等4部,合著4部,譯著1部。

25 Oct, 2024

20240424_WEB

非遺文化工作坊 - 金石篆刻

金石篆刻,源於中國傳統印章技藝,目前出土最早的印章便是來自3000多年前的商朝。印章象徵著誠信,是古代用以行使國家機構權力或證明個人身份的物品。篆刻的石材主要有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形式則有白文、朱文,分工細派和豪放派之分。金石篆刻講求書法、章法、刀法三者融和,創作者可從中發揮個人想像力,是蘊含藝術涵養的精緻工藝。因此金石篆刻亦有「在方寸之間表現大千世界」的美稱。 本次我們有幸邀請到廣東省美藝家協會會員沈園富先生現場教授金石篆刻傳統工藝,帶您完成專屬個人的客制化金石篆刻!只要在報名時提交您心儀的1詞組,老師便會為您設計專屬的字體與篆刻佈局,讓您輕鬆體驗金石篆刻的樂趣! 快叫上您的好友,一起了解金石篆刻的工藝吧!

24 Apr, 2024

20240411_B_web

Specialist Lecture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3)

講者簡介: 羅崗,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文學刊》主編。著有《英雄與丑角》《預言與危機》《想像城市的方式》《危機時刻的文化想像》等;編有《重返“人民文藝”》《現代國家想像與20世紀中國文學》《90年代思想文選》《視覺文化讀本》等。

11 Apr, 2024

20240328_WEB

非遺文化工作坊 - 掐絲琺琅

掐絲琺琅,是指在金屬、玻璃或陶瓷的底板上焊上掐成花紋的銅絲,以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再用高溫燒製使銅絲、色釉與底板黏合的藝術品。琺瑯又稱「佛郎」,是源自隋唐時期古西域地名「佛菻」,指以石英、硼砂、長石和氟化物等組成的粉末。掐絲琺琅盛行於明朝景泰年間,其琺瑯釉以藍色為主,故又名景泰藍。至今,掐絲琺琅的工藝品五花八門,底板可替換為木材,黏合過程亦會轉換為黏絲膠,使大眾以更簡便的方式貼近這門傳統手藝。 本次我們有幸邀請到國風雅集漢服文化協會主席鹿德音女士現場教授掐絲琺琅傳統工藝,帶您完成掐絲琺琅敦煌寶相花!據《中國歷代服飾藝術》,寶相花,意為盛開、含苞欲放的花,以花的蓓蕾和葉子為素材,按放射對稱規律重新組合裝飾花紋。寶相花是一種想象的紋樣,蘊含佛教中圓整和諧之義。本次的掐絲琺琅敦煌寶相花作品更配以圓型杯墊,讓藝術融入您的日常生活中! 快叫上您的好友,一起了解掐絲琺琅的工藝吧!

28 Mar, 2024

20240327_D_web

Lecture Series of Prominent Chinese Writers (1)

講者簡介: 陳楸帆,作家,編劇,翻譯,策展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與藝術學院,中國作協科幻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九三學社成員,耶魯大學訪問學者、博古睿學者,曾多次獲得茅盾新人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中國科幻銀河獎、世界奇幻科幻翻譯獎、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說獎、德國年度商業圖書、法國想象文學大獎等國內外獎項,作品被廣泛翻譯為20多國語言,代表作包括《荒潮》、《人生算法》、《AI未來進行式》(與李開覆博士合著)等,長期在世界各地傳播交流中國文學與文化。

27 Mar, 2024

20240320_WEB

非遺文化工作坊 - 掐絲琺琅

掐絲琺琅,是指在金屬、玻璃或陶瓷的底板上焊上掐成花紋的銅絲,以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再用高溫燒製使銅絲、色釉與底板黏合的藝術品。琺瑯又稱「佛郎」,是源自隋唐時期古西域地名「佛菻」,指以石英、硼砂、長石和氟化物等組成的粉末。掐絲琺琅盛行於明朝景泰年間,其琺瑯釉以藍色為主,故又名景泰藍。至今,掐絲琺琅的工藝品五花八門,底板可替換為木材,黏合過程亦會轉換為黏絲膠,使大眾以更簡便的方式貼近這門傳統手藝。 本次我們有幸邀請到國風雅集漢服文化協會主席鹿德音女士現場教授掐絲琺琅傳統工藝,帶您完成掐絲琺琅敦煌寶相花!據《中國歷代服飾藝術》,寶相花,意為盛開、含苞欲放的花,以花的蓓蕾和葉子為素材,按放射對稱規律重新組合裝飾花紋。寶相花是一種想象的紋樣,蘊含佛教中圓整和諧之義。本次的掐絲琺琅敦煌寶相花作品更配以圓型杯墊,讓藝術融入您的日常生活中! 快叫上您的好友,一起了解掐絲琺琅的工藝吧!

20 Mar, 2024

20240318_A_web

Specialist Lecture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2)

講者簡介: 馬居裡,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就讀於西南民族學院歷史學和宗教學專業,獲史學學士和哲學碩士學位。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會宗教人類學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雲南省宗教學會副會長,雲南省委統戰部“宗教理論與政策研究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基地”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西南少數民族宗教文化研究、少數民族社區建設與能力提升研究。近年來,出版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向政府相關部門提供並被採納研究諮詢報告4篇,主持和參與各級各類科研課題10余項。

18 Mar, 2024

20240229_B1a_web

Specialist Lecture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1)

講者簡介: 牛大勇,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中國現代史和現代中國與美、英、日等大國關係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英國對華政策與國民革命的危機》、《甘迺迪政府是怎樣觀察和對待中蘇分歧的》等數十篇,出版著作《二十世紀中外互動史論》等十餘部。現任北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北京歷史學會副會長。曾任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際高等教育組織“U21”經理等職。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全國優秀社科類暢銷書獎、政府特殊津貼等。

29 Feb, 2024

20240228_A_web

非遺文化工作坊 - 竹編工藝

中國竹編手工藝歷史悠長,早在東晉時期便有「篾短秋翼蟬」之說,即工匠可將竹篾劈得細而薄,編織後的扇面如蟬蟲的翅膀一樣透薄。至元末明初,民間竹編更與雕刻、彩繪、瓷器等揉和融合,吸引了各地的商人購入。時至今天,竹編主要以「挑」、「壓」作編織方法,以竹、竹芒滕柳作編織品的原料。 本次我們有幸邀請到非遺手工藝傳承人陳小英老師現場教授竹編傳統工藝,並帶您完成一幅竹編畫作品,配以木質相框裝裱(22.5* 22.5釐米),提升作品質感! 快叫上您的好友,一起把竹編工藝融入家中吧!

28 Feb, 2024

20240223_B_web

Distinguished Lectures on Chinese Culture and Religion (1)

講者簡介: 李明書,中國臺灣人,浙江大學哲學學院特聘研究員,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博士後,研究方向為佛教哲學、儒家哲學與生命倫理學。現兼職《鵝湖月刊》常務編委、《思想與時代》編輯委員。曾於《哲學研究》、《哲學與文化》等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六祖惠能──禪源曹溪》、《神秀禪師──北宗禪之祖》等專著5本,執行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1項。   對談人: 王星逸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的助理教授,她的研究興趣是中國佛教、日本佛教、戒律學與寺廟生活、佛教倫理、淨土信仰、唯識學、性別研究、佛教美術等。

23 Feb, 2024

Your browser is not the latest version. If you continue to browse our website, Some pages may not function properly.

You are recommended to upgrade to a newer version or switch to a different browser. A list of the web browsers that we support can be foun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