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精準 穩步前進
"我的科技夢是希望我學到的東西能夠對中國的科技發展起到作用,也可以發展一些對所有人有用的東西。"
容啟亮教授在筲箕灣官立中學就讀時已醉心攝影,是攝影學會的創辦人,他在校內建立黑房,自行製作器材讓同學作沖曬之用,這些功夫,為他日後的太空科研事業打下基礎,幾十年後,容教授參與國家探月工程,竟也是和攝影有關。
對於容啟亮教授來說,2013年12月14 日是個畢生難忘的日子。那個寒冬晚上,他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眾多內地科學家一起,看着「嫦娥三號」的着陸器順利降落月球,雀躍不已;安裝在着陸器頂部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是容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嘔心瀝血的科研成果。縱然月球與地球相隔400,000公里,他研發的系統卻能令相機拍得了月球表面清晰的景象,不但完成了國家交付的使命,更證明了理大的航天科技研究實力。
這是國家探月工程在2007年開展以來,首次使用香港研發和製造的精密太空儀器。中國的月球探索任務對國家的發展意義十分重大,科學家和工程師必須克服重重困難,絲毫錯誤足以前功盡廢。因此,能夠被航天局選中參與探月工程,容教授一方面覺得榮幸而興奮,另一方面則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全力以赴,他說:「一個發明經過多重審批和試驗才會被國家選中,只要是很小的失誤,所有程序將重新運行一遍,或導致數年延誤。只要錯一次,你就已經輸了,國家根本不會等你。」
成就任何事業都不可能一步登天。容教授早於二十年前已與合作夥伴參與太空儀器的研製,包括於1995年獲俄羅斯邀請為前和平號太空站研製「太空鉗」供太空人作精密焊接之用;為歐洲太空總署在2003年火星快車任務開發「岩芯取樣器」;以及後來再度獲俄羅斯太空總署邀請,為2011年中俄合作的探測火星任務設計和研發「行星表土準備系統」。
高效太空工具的設計和製造可說是工程學上的終極挑戰。這些工具必須體積輕巧,且絕對可靠,須在真空環境、微重力狀態、極端溫度、宇宙塵埃及宇宙射線等嚴峻條件下,仍能如常運作。容教授沉著、專注、精準,把工程技術推向新的高峰,對太空方面的研究作出了深遠的貢獻,是科研人員的典範。「嫦娥三號」的成功,令容教授與理大的科研團隊繼續得到參與國家探月工程的機會。「嫦娥五號」已密鑼緊鼓,它其中一項任務是要把大約兩公斤的月球土壤標本帶回地球,而容教授和理大團隊被委以重任,負責設計和製造近距離攝影機、表層取樣器及封存月壤標本的初級封裝設備。
除了航天領域,容教授亦把他精密工程的研究成果應用於其他有利民生的範疇,他參與研發的全球首台內置馬達供外科手術用的機械人系統,為微創外科手術領域開啟新章,有效地減少創傷風險。他認為科研理論與實際應用同樣重要,科研的目的是要帶給人類生活正面的影響。他說:「我的科技夢是希望我學到的東西能夠對中國的科技發展起到作用,也可以發展一些對所有人有用的東西。」
容教授醉心研究,也喜愛教學,愛與學生在一起。三十年春風化雨,培育了不少科研人員。理大鼓勵學生成為「講求實效的夢想家」,容教授是忠實信徒,他常提醒年輕人不要只是有「想法」,也不要因為有個偉大的「構想」就滿足和驕傲,任何「想法」和「構想」都要能實現才有價值。他鼓勵年輕研究員要立志高遠,敢於創新探索,並且要有恆心、毅力和鬥志,才能實踐夢想。
容啟亮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