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鎏教授
返回 理動人心
急市民所急
"凡事要對得住人,對得住自己良心。"
理大是一間講求實用價值、講求影響力的大學,因此教授們除了授課和研究,也參與很多諮詢委員會,或應邀請出任一些調查委員會的成員, 工作非常忙碌。自1979年起一直於理大任教的電力應用講座教授何兆鎏便是其中一個例子。每星期七天、每日夜深都可以在校園中見到何教授的身影,但他依然說時間不敷應用,因為除了教研工作,他還參與很多校外、但和民生息息相關的顧問工作。
在今日的世界,大學再不是高高在上、遺世獨立的象牙塔,理大要「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就必須要「急市民所急」,幾十年來,何教授一直「急市民所急」。
2005年12月,九廣東鐵一列南行列車車底的壓縮起支架鬆脫,列車需要改以人手操作,班次大大縮減。2007年2月,一兩西鐵列車在大欖隧道內因車頂的變壓器漏油,導致火警,600名乘客慌忙逃生。兩次鐵路嚴重事故,何教授都應邀參與尋根究底,以及制定改善方案,他即使多忙,也義不容辭,因為鐵路服務是民生重要事項,每日以數百萬計的市民賴以上班上學。今年二月,港鐵出現縱火事件之後,即時成立委員會對事件處理及安全程序進行全面審視,何教授又應召入伍。
2011年6月馬頭圍道三級大火,釀成4死19傷;2011年11月花園街排檔大火,造成9死34傷。何教授都應邀加入調查委員會,協助了解事實的真相,防止悲劇重演,保障市民的性命財產。
他在花園街排檔進行鑑證時,發現火災起因是因為一條「不適當」的接駁電線,有人為方便、省錢沒有使用銅線,以致釀成慘劇。何教授常提醒同事和學生:「凡事要對得住人,對得住自己良心。」花園街排檔事件大概是一個慘痛但深刻的例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2年10日1日南丫海難,何教授又獲政府邀請協助調查,這次,何教授的心情不但沉重,還有哀痛,因為他的其中一個學生許嘉偉也是罹難者之一。
許嘉偉在理大修讀電機工程碩士課程,何教授對他印象特別深刻,他說: 「嘉偉成績好、主動又勤奮,事發前一星期,我還為他上了一課,下課後他更隨我回到辦公室,跟進一些課堂上的問題才離開。」想不到那是最後一課,師徒從此陰陽永隔。何教授談起這個好學生也語帶哽咽,罹難者家屬的悲慟更可想而知,何教授積極參與調查,就是希望能為家人提供一個交代,幫助他們釋懷。
「急市民所急」當然不限於問題出現後查找原因,尋求改善方法;了解市民需要,如何透過科技提升生活水準,是更重要的「急市民所急」。
香港生活節奏急促,每日有超過500萬人次倚賴鐵路上班上學,系統的安全及可靠程度至關重要。何教授是一位鐵路技術工程專家,他有份參與的研究團隊,早於10多年前已展開鐵路系統的監察工作。何教授參與開發的「鐵路狀況監察系統」,能透過光纖和超聲波傳感技術,提供震動、加速率及溫度變化等資訊,從而得知路軌及軌道地基的情況,及時安排維修保養工作。這系統除了在本港的鐵路系統應用外,在國內及海外都已廣泛應用。
過去三十多年,何教授曾參與過許多大型研究項目,他深明每一位研究人員都有其獨特的崗位,團隊中並沒有「小薯仔」,大項目裏只要其中一個細節稍有差池,都可以拖垮整個計劃,因此大家必須互相配合,以大局為重,才可以真真正正的「急市民所急」,成就大學以科研造福社群的使命。
在今日的世界,大學再不是高高在上、遺世獨立的象牙塔,理大要「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就必須要「急市民所急」,幾十年來,何教授一直「急市民所急」。
2005年12月,九廣東鐵一列南行列車車底的壓縮起支架鬆脫,列車需要改以人手操作,班次大大縮減。2007年2月,一兩西鐵列車在大欖隧道內因車頂的變壓器漏油,導致火警,600名乘客慌忙逃生。兩次鐵路嚴重事故,何教授都應邀參與尋根究底,以及制定改善方案,他即使多忙,也義不容辭,因為鐵路服務是民生重要事項,每日以數百萬計的市民賴以上班上學。今年二月,港鐵出現縱火事件之後,即時成立委員會對事件處理及安全程序進行全面審視,何教授又應召入伍。
2011年6月馬頭圍道三級大火,釀成4死19傷;2011年11月花園街排檔大火,造成9死34傷。何教授都應邀加入調查委員會,協助了解事實的真相,防止悲劇重演,保障市民的性命財產。
他在花園街排檔進行鑑證時,發現火災起因是因為一條「不適當」的接駁電線,有人為方便、省錢沒有使用銅線,以致釀成慘劇。何教授常提醒同事和學生:「凡事要對得住人,對得住自己良心。」花園街排檔事件大概是一個慘痛但深刻的例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2年10日1日南丫海難,何教授又獲政府邀請協助調查,這次,何教授的心情不但沉重,還有哀痛,因為他的其中一個學生許嘉偉也是罹難者之一。
許嘉偉在理大修讀電機工程碩士課程,何教授對他印象特別深刻,他說: 「嘉偉成績好、主動又勤奮,事發前一星期,我還為他上了一課,下課後他更隨我回到辦公室,跟進一些課堂上的問題才離開。」想不到那是最後一課,師徒從此陰陽永隔。何教授談起這個好學生也語帶哽咽,罹難者家屬的悲慟更可想而知,何教授積極參與調查,就是希望能為家人提供一個交代,幫助他們釋懷。
「急市民所急」當然不限於問題出現後查找原因,尋求改善方法;了解市民需要,如何透過科技提升生活水準,是更重要的「急市民所急」。
香港生活節奏急促,每日有超過500萬人次倚賴鐵路上班上學,系統的安全及可靠程度至關重要。何教授是一位鐵路技術工程專家,他有份參與的研究團隊,早於10多年前已展開鐵路系統的監察工作。何教授參與開發的「鐵路狀況監察系統」,能透過光纖和超聲波傳感技術,提供震動、加速率及溫度變化等資訊,從而得知路軌及軌道地基的情況,及時安排維修保養工作。這系統除了在本港的鐵路系統應用外,在國內及海外都已廣泛應用。
過去三十多年,何教授曾參與過許多大型研究項目,他深明每一位研究人員都有其獨特的崗位,團隊中並沒有「小薯仔」,大項目裏只要其中一個細節稍有差池,都可以拖垮整個計劃,因此大家必須互相配合,以大局為重,才可以真真正正的「急市民所急」,成就大學以科研造福社群的使命。
何兆鎏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