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健偉教授
返回 理動人心
快樂共融的公共設計
"世上沒有完美的公共設計,只有比較適合人用的公共設計。"
公厠、垃圾桶、欄杆等這些看此難登學術大雅之堂的公共環境和街具,偏偏是理大設計學院講座教授邵健偉情有獨鍾的公共設計研究項目。
邵教授是在香港較早提出公共設計概念的設計師。他擁有專業工程師資歷,擅於應用工程知識進行創意公共設計研究,以利民為主,非常「理大」。他曾負責的項目涵蓋公共衞生、環保、可持續發展、傷健共融等範疇,屢獲國際設計殊榮,個人擁有逾五十項美國和國際專利,可謂本地公共設計界的殿堂級人物。
邵教授說:「個人產品可按自己偏好選擇,但公共設施則不能,無論社會哪個階層,都要使用公園、公厠和垃圾桶。」他深信,好的公共設計,能建構出使人們享受的公共生活。
二零零五年,邵教授於理大創立首個公共設計研究室。走進研究室,眼前擺放着的是一個個香港不同年代、顏色形狀不一的垃圾桶。垃圾桶設計原來大有學問,邵教授說,單是設計垃圾桶的桶蓋、桶口、煙灰缸的位置、形狀和大小時,就要顧及市民丟垃圾的習慣、放置的環境、動物出沒,還要配合清潔工人的工作模式等。現時置放於理大校園各處、加入盲人凸字設計的回收筒,以及在郊野公園內最新防止馬騮摷翻設計的垃圾桶,便是研究室的一些得意之作。
強調公共設計的實用性,是邵教授一直秉持的理念,與理大重視發展應用研究,以回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之使命一脈相承。他說:「公共設計需按着使用者的行為習慣、當地文化和需要而做。世上沒有完美的公共設計,只有比較適合人用的公共設計。另外,就是公共設施與人之間的互動,例如垃圾桶可以單純作為盛載廢物的容器,亦可視為潛移默化影響人們回收習慣和態度的工具。」
可是,社會複雜多變,人人的需要都不同,而需要又隨時變化,要設計出人人合用又合時宜的街具談何容易。邵教授說,多樣性和彈性是其設計的核心理念。以其專利產品 FlexiBOL®活動性欄杆為例,它利用了靈活組件和容易鑲嵌機制的特有設計,可按環境需要做出不同組合變化,方便規劃、設計、實施和管理公共空間,適用於香港這類地少人多的街道環境。現時該產品已被路政署廣泛採用,在街上隨處可見,是理大成功的知識轉移例子之一。
多樣性設計可延伸至照顧社會上不同群體,包括弱勢社群、低收入人士和傷健人士,不限於服務某一撮人。事實上,由早期的盲人中國象棋,到後來可供視障人士使用的共融洗手間,都清晰可見邵教授在積極推動社會共融。
二零一六年,邵教授成為首位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頒發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的理大設計學院代表。他獲資助八十萬元,進行一項關於在人口稠密城市中給予視障人士開放空間設計的共融性比較研究。
殘疾、視障人士都是被社會忽略的一群,為什麼偏要研究一般人都不關心的事 ? 邵教授說,背後驅動他的只是單純的願望:「我希望從事讓人快樂的公共設計,讓人人都快樂,而身處其中亦令我感到快樂。」造福社會,讓人人都可以快樂地生活,也是理大的教研願望,邵教授一直努力實踐。
邵教授說,從事公共設計研究的人,尊重和理解是先決態度,只有尊重和理解不同的人、文化和環境,才能真正認識他們,繼而設計出適合他們的作品。他寄語理大人,無論身處任何崗位,亦應懷有同樣心態,透過尊重和理解,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邵健偉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