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护理学院耆年健康护理中心总监兼赛马会流金颂学人赖锦玉教授,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流金颂:赛马会长者计划新里程」捐助一百二十六万港元,进行一项名为「提示小便」的行为治疗实验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提示小便」能有效处理长者小便失禁问题。今期 Excel@PolyU邀请到赖锦玉教授详述有关的研究及其意义。
什么是「提示小便」?
「提示小便」是一种非入侵性的行为治疗,透过定时提示长者上厕所,减少长者小便失禁频率,增加他们自发要上厕所的次数,增强长者对膀胱控制的意识。
今次是香港首个研究「提示小便」失禁治疗效能的项目,为什么要进行是项研究?
小便失禁是一个常见的长者健康问题,大大妨碍长者的日常生活,影响他们的身体及心理健康。根据本港一所大学于二零零三年的调查发现,全港六十五岁以上的长者中,约有一至一成半有小便失禁的问题。居住在安老院舍之长者的小便失禁发生率,亦于过去二十年持续上升。使用成人纸尿片是现时最常用的处理失禁方法,然而使用纸尿片会影响长者的心理质素,令他们失去自信心和尊严,生理方面亦会因刺激皮肤带来不适,并增加出现尿道炎的机会。治疗失禁的行为治疗有多项,但根据外国研究显示,「提示小便」最有效改善院舍长者小便失禁问题,避免长者过份倚赖纸尿片。由于本港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所以我们开展这项研究。
这研究如何进行?研究结果为何?
我们于四百八十六位自愿参与研究的院友中,筛选到五十二位符合条件的院友参与研究,院友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接受「提示小便」治疗),以及对照组(接受日常失禁护理)。研究结果显示,于「提示小便」行为治疗六个月后,实验组的失禁率从72.6%下降至58.7%,对照组则从66%上升至77.6%,证实「提示小便」行为治疗计划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长者失禁的情况,成效亦能在安老院舍维持。
研究证实了「提示小便」的有效性,但如何令计划可以成功及持续下去?
院舍职员定时提醒长者上厕所,能成功协助他们管理尿失禁,享受一个更优质的生活。然而计划能否成功及持续下去,员工培训及质量保证至为关键。要成功推行「提示小便」行为治疗,安老院舍应委派一位职员担任计划的主要负责人,紧密进行跟进、监察及检讨。是次研究得到的结果及数据,相信有助提高社会对长者小便失禁问题的关注。为进一步推广「提示小便」行为治疗的成果,我们已在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下,将研究结果及执行要点结集成一本实务手册,供有兴趣的人士免费索取作为参考。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