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香港屬於亞熱帶氣候 ,亦是高密度高廈林立的城市,常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今期excel@PolyU,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黃文聲博士分享他在緩解熱島效應方面的見解。

為何香港出現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出現於如香港般人口稠密的區域,其溫度比附近郊區為高。在城市發展中,土地用途改變、密集的城市建築,以及人為熱,都會令市區在入夜後降溫速度不及郊區,因而造成極大溫差。

什麼因素導致熱島效應?

我們一般採用「天空開闊度」(地面上望可見天空的比例)來闡明建築幾何、通風和溫度的關係。開揚空間可令天空開闊度更高,晚間釋放熱量的情況亦較佳。

除了建築幾何之外,建築物的高度和密度亦會影響城市氣溫和氣流。其他導致熱島效應的因素還包括:風向和風速、植被、人為熱及空氣污染。

熱島效應如何影響香港居民的生活?

在香港的夏天,氣溫每升攝氏一度,便增加數個因過度暴露於高熱情況下引致死亡的個案。熱島效應亦使熱浪加劇,增加中暑及熱衰竭的風險;這對慢性病患者及戶外工作人士影響尤其嚴重。

有方法可減低熱島效應嗎?

有的。植被和採用有效散熱的建築材料都有助減低熱島效應。更重要的是利用遙感技術及地理信息系統收集數據,進行更完善的城市規劃。

隨著這些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利用地理資訊數據,檢索出每幢建築物的迎風面積指數(衡量建築物阻擋風吹過的指標),並推斷空氣流動阻力最小的路徑,從而計算出通風走廊。這有助在城市設計中作出明智規劃,以減少阻擋通風走廊,從而保持通風,舒緩熱島效應。

請介紹你在舒緩熱島效應方面的研究。

我們的研究團隊利用人造衛星的所監測的數據及航空影像,研究過去二十年香港溫度的變化之外,亦利用直升機拍攝街道及建築物的熱紅外影像,以了解不同的建築設計、建材和城市規劃如何影響熱島的形成。

我們現正開發可攜式環境監測儀器,它可透過藍芽接駁到智能電話,從儀器得出的地理標記數據可上傳至伺服器,用作視像化實時分享。

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每個人都可以從香港不同的地方,把不同種類的環境狀況(包括:溫度、濕度、紫外線、噪音及空氣污染)作實時分享及報告,促進「智慧城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