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川省什邡盛產木耳,但依賴傳統培植技術,造成環境污染。今期excel@PolyU邀請到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陳玉成博士分享理大學生如何支援什邡農民改善生產,以達致安全而環保的菇菌培植。

你對什邡的木耳培植技術有什麼看法?

什邡是中國最大的木耳生產基地,每年產量達五千萬公噸,是當地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然而,農民仍以傳統方法培植菇菌,耗用大量人力,亦引致環境、 農民健康和食物安全的問題。

例如,生產一噸菇菌便引致另一噸合成物被隨處棄置或燒毀,造成環境污染。此外,農民在菇菌轉移及接種過程中,吸入有毒消毒氣體,影響健康。

因此,引入一些簡便而安全的菇菌培植方法,對欠缺先進生產設備的農村來說,十分重要。我們希望什邡生產的木耳在整個供應鏈上(環境、農民、商人和消費者)都是安全的。

為何學系推行木耳的環保培植計劃?

木耳的市場需求甚殷,中國每年外銷木耳逾二萬公噸,但近年什邡的木耳產能則每況愈下。主要原因是環境污染和生物感染。有見及此,大學致力培育學生透過服務,應用本身的專業知識(包括生物、化學、物理治療、旅遊、金融、商務等),以改善培植技術,既幫助當地農民維持生計,又提高他們保護環境,以及為供應全球市場生產安全菇菌的意識。

因此,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開辦這服務學習課程。去年,學系教職員偕同八十名來自不同學系的學生,遠赴四川什邡市,進行為期一周的農村服務計劃。出發前,他們亦已出席了一系列的講座及做了準備功夫。

學系如何推動當地的環保培植?

學生根據其學科知識,為農民設計合適的方案。例如,生物科學生設計臭氧消毒箱和液態接種工藝,農民佩戴手套便可伸手進箱內消毒菌包,避免吸入對人體有害的氣體;化學科學生介紹更環保的消毒劑;紡織學生引進透氣及可抵禦高溫的環保物料;工程學生設計太陽能烘烤箱;而金融及商務學生則協助發展電子商質。除了改善製作流程外,就讀物理治療的學生亦為農民設計並指導進行合適的舒展運動,改善其身體疲憊及長期勞損的情況。

這計劃帶來什麼影響?

這計劃帶來兩方面的影響。首先是豐富了理大學生的經驗和視野。香港的大學沒有農科,學生到內地與農民交流,可以增加對農業範疇的認識。他們更親身體驗與香港截然不同的農村生活和風土人情。

另一方面,我們可將綠色培植的概念引進農村,改善其食品生產技術,更加強了農民的環保意識。

有學生表示,這是十分寶貴的經驗,因為他們不但更深入關注到農民的困境,更可利用自己的學科知識協助農民學習新的培植及生產方法,提升產量,並為環境污染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我最感欣慰的,是學生不畏在偏遠農村生活及提供服務,亦享受艱辛農務中經歷的苦與樂。更重要的是,他們自這計劃後,可堪稱為半個菇菌培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