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主任陳智軒教授講述該實驗室如何讓不同領域的理大研究人員共同利用神經科學的研究方法,為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問題尋求答案。

1. 神經科學與社會有何關係?

以跨感官學習機制的研究作為一個例子,為了解視覺及聽覺如何令學習達致最佳成效,我們利用電生理學、腦電圖與腦部成像技術為視障人士和老鼠進行測試。結果發現,頂葉皮層在跨視聽學習上擔當重要⻆色,而這種學習與腦部受損後的神經網絡變化亦有關。

我們對這個神經機制的了解有助設計介入治療方案,以協助視障人士摸索方向,並依靠這個理論設計其他研究項目,探索跨感官學習如何應用於改善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長者及病者的運動和認知機能。

2. 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如何助不同領域的專家創造協同效應?

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的主要角色,是為神經科學家提供先進設施和技術平台,進行影響深遠的研究和訓練研究生。跨物種及跨形式研究是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的成功關鍵。跨物種科研以入侵性動物研究,剖析潛在的神經系統機制,所獲得的結論再結合轉化方法,在人類身上進行測試。最終,我們期望幫助研究人員創造及應用知識,以解決實際生活上的問題,例如人口老化、兒童發展、神經系統復康、語言發展及精神健康等。

3. 神經科學中有甚麼有趣的發展,有助揭開大腦的奧秘?

理大復康治療方面的研究人員特別有興趣研究臨床病者和正常人士的三維腦部活動。極為精準的空間和時間分辨率能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和分析複雜的人類行為,例如運動相關皮質協調認知功能、精神病患者情緒調控、腦損傷患者學習能力和老年人神經退化及其保健等。這些發現配合數據科學和資訊科技方面的其他先進發展,為建造模仿人類思考過程的機器學習方案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