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LI Jinting

a141_2050x500
獲獎感言

在理工讀中國文化的日子,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一段富足經歷。人最幸福的時候,往往並非當下過得安逸,而是內心充滿希望。讀書的日子正是如此。

其實在理工讀書的一年半裡,我一直都在擔心讀不完課上材料、寫不完論文。功課比大學時多了很多,真的需要「趕作業」,可上課卻實在有趣,總讓人大開眼界。

我記得隨韓老師看遍中國邊疆,聽他講那些邊界地區身份認知的迷惘、忘記和重塑記憶帶來的改變。後來有幸在韓老師的指導下寫大論文,韓老師極其耐心溫和,循循善誘,給了我很多鼓勵和指點。謝老師也在學生名額已滿的情況下,仍同意做我的論文批改導師。我因此得以順利完成論文。

我記得跟著莫老師讀詩詞歌賦,他的課極富深情。我曾在他的課上為李陵和林覺民歎惋不已,也忘不了他粵語誦讀的抑揚頓挫餘韻悠長。在他的講述中,千百癡男怨女之心、千古傷心人之歎、春風得意者的狂喜、送別友人的惆悵……那些詩句裡用隻言片語提到過的人們、我多年不解的哀思與歡喜,第一次真實鮮活起來。莫老師在開始和最後一節課上反復向我們講為文者當有的風骨:紫毫千金,執之者當耳聞疾苦、心懷蒼生。在他的課上,我第一次理解何為:「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我記得聽陳老師講佛教史,她說「世界上的聯繫比我們想像的要緊密很多」。那些遙遠的故事、深邃的智慧與思想演變的歷史,遠比我們從前聽聞的更宏大而立體。正如隨梅老師看道教經典、民間信仰,能打破層層固有觀念,看到更原汁原味的道教與民間。陳老師的瀟灑知性和梅老師的幽默有風度,都使我們欽佩不已。

我記得邢老師給我們講畫像石,告訴我們圖畫和文字同樣重要,讓我們現場畫導斧圖和進賢冠、從零開始辨認真假拓片。從撈鼎圖到孔子見老子像,仿佛是一場盛大的推理,聽老師用環環證據去推演那畫面表達的「真相」。和其他學科相比,邢老師的畫像石課更允許我們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那些千年前的畫,未必就和我們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那是個神秘奇幻又溫情的世界,壁畫上既宣揚主人的赫赫戰功,又刻畫著人間百態:耕種打獵、當壚賣酒,廚房裡在烤肉,人們對坐閒談。

我記得史凱老師的風俗與禮儀課溫和紳士,賈老師的紅樓夢是悠然紅塵。

我記得胡老師和黃老師帶我們入門文化研究,懇切坦誠,既講前路之長,也講學問之艱。講為學要嚴謹,不可舞弊抄襲。講書評也要做得扎實審慎。甚至講文化難得一席之地,要學會做出一些妥協。字字句句,皆是文化傳承者肺腑之言。

我記得我們一起去做文化考察,去聽戲曲,去看有很多線裝書的新亞書院,去黃大仙祠,並走過文學電影裡的雨中香港。

凡此種種,今日想來,依然讓我心潮澎湃。

而老師們開的書單,裡面像裝著整個宇宙,從任何一個洞口看去,都能望到無邊無際的璀璨星河。雖然大多數書都來不及讀完,但至少心裡知道山外有山,知道學問是這樣艱深而廣闊,有那麼多閃閃發光的東西值得追尋。

求索之路雖長,但如沐春風。我們在圖書館燈火通明的自習室裡趕論文、合小組報告的日子,如今竟然也值得懷念。學系的Lucy、Ivan和徐老師,幫我們解決了在學校裡的許多問題。包玉剛圖書館的管理員們尤其和善,同學們也都因為志同道合而格外意氣相投。當課程開始倒計時的時候,我們竟紛紛捨不得畢業。

相識一場,何其有幸。我很感激理工,也很慶倖當初孤注一擲申請了這個專業。我會珍藏這一年半的時光,並記住這種追逐繁星的熱忱。

中國文化,永不散場。

1819_LI_Jinting
2018/19學年
李耀輝道長中國文化獎學金獲獎者
第二名

李金亭

Your browser is not the latest version. If you continue to browse our website, Some pages may not function properly.

You are recommended to upgrade to a newer version or switch to a different browser. A list of the web browsers that we support can be foun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