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資深理大企業家潘樂陶博士工程師

傳授價值一億五千萬的創業心法

OttoPoon_Oct從一億元增加至一億五千萬,是百分之五十的增長。如果那是利潤,試問還有哪個老闆不滿意?但如果那是預期的虧損,又敢問哪個老闆仍會笑著來面對?創業於 1977 年的潘樂陶博士工程師,目前他是一個 2,000 名員工、40 億營業額的理大企業家,他那個「一億五千萬」的故事,實在值得後進們好好領悟。

潘樂陶博士工程師是安樂工程集團的創辦人及主席,他的名字後面有一大串的銜頭:Hon DTech、BBS、OBE、RPE、CEng、FHKIE、FIET、FIMechE、MCIBSE、MCIWEM、SMCMES、RLE、REE……雖然一般人未必全部認識其中的意義,但肯定知道那是潘工程師經年累月努力下的小小注腳。

「對我而言,也不過是工作、工作,繼續再工作罷了。」潘工程師只是如此輕描淡寫地形容他的成就,然而,他在創業路上走了三十多個年頭,可說的故事還會少嗎?可取的經驗更肯定能發人深省。

「呵,說起創業,倒有一個不算是事實的故事!」潘工程師笑笑說:「一次去馬來西亞旅行時,我買了一本由一位法國作家和他越南籍太太合著的書,裡面就多種關係如配偶、兄弟、老闆下屬等,以星座和生肖作出配對,測測吉凶。我看過之後隨手把書轉送給了秘書Mabel。沒想到某天午飯後的辦公室忽然鬧哄哄起來。」

原來,秘書小姐把當時在太古集團當總經理的潘樂陶工程師與他的老闆作了一個配對,發覺他那獅子座和屬鼠的老闆,正與處女座兼屬龍的潘樂陶是絕配,不過,書上是這樣寫的:這是絕佳的配搭,但屬龍的要在上!

潘工程師打趣說:「所以,我不能不走了!」

這當然不可能是事實。真實的創業故事,應該從潘工程師當學徒時說起。

「我十幾歲開始做學徒,在機電工程署裡工作。離開後,輾轉在私人機構裡工作過。因感自己學歷不足,故我很努力地申請到英國工作,寫了很多信到英國公司求職,最後終獲某家公司聘用。我在英國一邊工作、一邊讀書,最後取得註冊工程師的資格。回港之後,我在英資和美資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其後受聘於太古公司當總經理。做學徒時,當然是什麼都得做;在英國時,我做過產品設計和生產;回到香港後,工作的崗位包括了銷售、服務、採購、工程和管理、財務、人事等等。可以這麼說,就在 1977 年時,當時我認為自己很多方面都有一些經驗,就很自然地希望從大公司跳出來嘗試創業。其實,我從小就有想做老闆的想法,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那是沒有辦法解釋的,當屬個性的問題。」

最近有學院邀請他演說,題為「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認為一個人的個性已決定了他能否營商,有些人很能幹,可把公司管理得很完善,但叫他離開公司自行創業,他就會害怕起來。「我覺得那是天生的,是訓練不了的。」潘工程師說。

當做了創業的決定,潘工程師就掏出了三十萬的積蓄,沒有帶走舊公司一個人、一個客或一件產品,其實,那絕對不是一個衝動的決定。只因除了擁有很全面的營運經驗外,潘工程師還看準了當年的幾個時機。

「我是在 1977 年尾成立公司的,78 年才正式開業,正好迎接了中國突飛猛進的大潮流。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很幸運,因為香港在那個時代裡,正有著幾個重大轉變。」

其一,大型電腦的應用在當時的香港社會裡開始普遍,他的公司業務之一正是提供電腦房的設備;其二,香港開展了環保的工作,當時興建的沙田污水廠是香港第一個污水廠;第三,香港的大廈越來越高,消防處要為高樓提供柴油後備發電機。剛開業的安樂工程公司遇上了這三個機會,迄今的業務其實也一直沒有離開過這三個範疇。現時,在香港的環保工程就以他的公司做得最具規模,香港建造得最多數據中心的公司也是安樂。

雖然他並沒有辦法影響別人在什麼時候展開這些機遇,但如果沒有充份的準備,縱有機會也只屬徒然。所以說,不要以「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當一陣耳邊風。

創業到了第二個年頭,他的公司並不見得「安樂」,因為還一直沒有生意。當時經理是他,經紀也是他,連送遞文件也得親力親為。他的秘書曾悄悄地問他:「潘先生,你有沒想過……公司是會關門的呢?不害怕嗎?」

「害怕呀!」潘工程師說:「獲得第一張柴油發電機的訂單,已是公司成立約兩年的事。熬了兩年,也實在很不容易,如果再沒有接上生意,多過幾個月,我的積蓄便要花光,可能,公司的確要關門了。但一開始有生意之後,公司的營運便暢順起來。」

安樂工程集團創業三十幾年來,就只有兩、三年的日子是不好過的。除了熬過最初兩年虧本的日子,最令潘工程師難忘的,肯定是那宗令他虧了差不多兩年利潤的工程。

「十年前有一個三億元的政府工程項目,我們完全低估了技術成份和工程的複雜性。剛接了下來,我便知道有問題了,那最少要讓我們虧一億。於是我立刻跟銀行商量,要為借貸做好準備。」

當時,銀行曾建議他們不接這項工程,乾脆告訴客人不做好了。坦白說,工程未動工已預計要帶來一億的虧損,拒接的建議猶如「母親是女人」這等常識。

然而,潘工程師斷然說:「這是政府工程,不能說不接便不接;其二,如果遇上困難便退縮,這絕不是我做人的宗旨。銀行在了解過我的想法後,最後還是支持了我。依我的預計,這工程可能令我們損失了差不多兩年的利潤,結果,它令我們虧了一億五千萬,果然是兩年的利潤。」

可是,這次的虧本反而令潘工程師感到有點開懷!

「政府知道我虧了本,同時也知道我們是全力以赴,在很短的時間,約九個月內完成工程,因此很欣賞我們對承諾的重視。而且,這項工程是為全港的市民服務的,說的就是『e 道』。」

潘工程師尤其強調每個人都得重視所作的承諾。在他的公司裡,任何人答應了客人什麼,就等於公司答應了客人什麼,一定要把承諾辦好。這是一個教訓,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訓,故當公司有新職員入職,他最喜歡告訴他們這個一億五千萬的故事,叮嚀下屬在承諾客人要求之前,必須知道自己做得到,公司也能做得到。

「我從來沒有答應了客人而最終失信。做生意,出門是靠朋友的,也正因為這件事情,我們雖是有虧損,卻反而強化了商譽。」

做工程是高風險、低利潤的業務,每接一項工程,就好像打一場仗,這仗卻又永遠也打不完。有時候潘工程師也在想:「為什麼不賣橙?每人平均每年吃一百個橙,而且賣橙沒有既定的規格,甜的酸的也得吃,放壞了也沒得保養,比做工程容易得多了。」

話雖如此,做工程可是他的興趣。「所以說,創業的朋友必須掌握所屬那一行的基本知識。如我自己便在不同的崗位也做過,經驗很是重要。在外國確是有很多書還沒唸完便發明了優秀產品的天才,不過這是絕少絕少的事情。全世界才一個蘋果罷了。」

潘工程師應香港科學園的邀請為他們的公司培育計劃擔任導師,以他豐富的經驗傾囊相授。不過,他坦言能夠真正成功的就只有一家、兩家而已。「成功是有幾個因素的。首先,他們是否有足夠的條件呢?不要以為想到一點點新鮮的事物就可以很容易地賺錢。舉一個不成功的例子吧:有公司設計了一對可以雙方聯繫的手表,適用於郊遊時方便聯絡。不過,兩個人如在荒郊可以用對講機,但那產品並不是對講機,而只是一對能顯示訊息的手表而已,故實在沒有太大的條件成為成功的產品。其二,在一些情況下,特別是產品,你愛自己的設計,它卻非客人所需的東西。因此,不要想你喜歡做的東西,而是要想客人想要的東西。」

要做一個成功的生意人,必須滿足某些現有市場的需求。「最成功的生意人,是創造需求,然後滿足自己創造出來的需求,智能電話就是一例。」潘工程師說:「此外,如不肯接受風險,也是不可能成功的。現在年輕的一輩,生活太好了,物質太豐富了,在這個環境長大的人,會否冒險做生意呢?」

回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為大陸變天,不少人赤手空拳來到香港這個陌生的地方,可以把以前的身份、地位甚至資歷先行擱下,什麼都肯做,什麼都願意嘗試,結果就把香港和他們的事業建立起來了。那麼,現代的年輕人又可否承先啟後闖出更多的驚喜?

「外國常有天才不把大學唸完便創業,後來雖是成功了,可是,在他後面不是曾經犧牲過名校學位嗎?」潘工程師說:「還是有冒險的!」

Your browser is not the latest version. If you continue to browse our website, Some pages may not function properly.

You are recommended to upgrade to a newer version or switch to a different browser. A list of the web browsers that we support can be foun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