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和婴幼儿说话时通常会采用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其特点是:较高的音调、较慢的语速及夸张的语调。这种语体被称为「妈妈语」或儿向语(IDS)。目前的研究已表明,除了引起孩子的注意或传达情感外,儿向语中的语音变化有助于言语和语言的发展。譬如,母音的扩展使得母音之间的声距更远并且更容易区分。另一方面,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往往表现出语言发育迟缓和非典型的语音处理现象。基于母音夸张化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否意味着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发育儿童的大脑对这些语音信息有着不同的解读?儿向语的听觉信息处理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婴幼儿对妈妈语的非典型反应可以作为自闭症的早期生物标记吗?
陈博士及其研究团队使用神经成像技术,对24名自闭症儿童和24名正常发育的同龄儿童的大脑活动作出了深入研究,尤其是他们对母音夸张化的说话和非言语的神经编码的不同反应。语音,例如母音,即人类说话的声音。而非言语声音则具有相似的声学特征,但听起来不像人类的声音(音乐就是一种常见的非言语声音)。研究过程中团队使用了相似共振峰频率的母音和与其相对应的非言语声音。
研究结果重点
- 自闭症儿童缺乏对「妈妈语」的神经增强反应,即使在没有智力障碍的自闭症患者中也是如此。
- 对「妈妈语」的听觉神经反应能够可靠地预测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
- 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自闭症人群对非言语信息的处理比其对言语信息的处理优胜。
|
本研究对自闭症儿童的基本听觉处理及他们对儿向语的感知有了新的发现。陈博士说:「在言语领域,自闭症儿童对夸张母音共振峰和非夸张母音共振峰的大脑活动没有表现出任何差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非言语领域,自闭症儿童在处理声学共振峰变化时表现出神经同步的差异。研究结果为支持自闭症儿童在解读言语时所表现出来的非典型听觉处理提供了神经生理学证据。」
研究人员认为,自闭症儿童在感知「妈妈语」时缺乏大脑活动的增强,这可能会对他们日后的言语和语言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发现对理解自闭症患者听觉和言语处理的非典型性提供了神经生理学基础。
在解释儿向语的非典型听觉处理如何影响语言学习时,陈博士指出:「从出身第一个月开始, 正常发育的婴儿对儿向语会展现更多的注意,他们会更喜欢听儿向语而不是成人语。儿向语对婴儿的社会情感和语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功能作用。然而,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幼儿来说,他们在社交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困难。自闭症人群对于儿向语这种社交相关语言刺激不会产生相同偏好。」
图中显示了在ITPC测量的言语和非言语条件下,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对母音夸张和非夸张共振峰的神经活动模式。
从言语处理缺陷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研究指出在学习言语和语言时,自闭症患者无法调动或发展专门处理人声和语音的学习网路。这与已有的音频处理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有另一项有趣的发现:与一岁以下的婴儿不同,大一点的孩子,也就是这项研究中4岁到11岁的儿童,无论是患有自闭症与否,母音夸张对神经活动增强的影响随年龄减弱。重要的是,婴儿的感知权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从注重听音节到注重学习单词。因此,与年龄较小的婴儿相比,当年龄较大的儿童对儿向语的语音资讯做出反应时,他们的神经活动往往会减弱。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语音资讯会变得不那么重要。」陈博士说。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的研究结果是基于以普通话为母语的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发育儿童所作出的。有别于英语,普通话中的单音节/i/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音节,并可与不同的词汇声调组合。陈博士及研究团队认为,下一步是将当前的实验设计应用于以英文为母语的儿童,以检验当前结论的普适性。
这项研究表明,对「妈妈语」的非典型神经反应有望成为自闭症儿童潜在的早期生物标记。陈博士补充:「考虑到母音空间扩展的语言功能和儿向语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纵向研究来检视儿向语不同层面的神经反应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与语言发展以及与年幼自闭症儿童的交际能力的潜在关系。」
除了学院博士毕业生陈飞(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张昊(上海交通大学言语-语言-听力研究中心)、丁红卫(上海交通大学言语-语言-听力研究中心)、王穗苹(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彭刚(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以及张旸(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此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赞助。
阅读更多: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0545157_Neural_coding_of_formant-exaggerated_speech_and_nonspeech_in_children_with_and_without_autism_spectrum_dis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