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幅度最高,有二十多個巴仙,那是因為底薪低嘛!」李峻銘打趣說。
1985年畢業於經濟系的Eric,在中資銀行當過實習生,其後想見多識廣,輾轉在英資和美資銀行服務,而在美資銀行工作時,卻遇上了人生的一大轉捩點。
「我在美資銀行從市務主任做到分行經理,當時主力做的其中一項業務是樓宇按揭。美資銀行總比人先走一步,做按揭的同時,也要我們兼賣人壽保險。銷售保險在當年是很前衛的事情,為了讓職員積極推銷,銀行遂有補貼作為激勵。結果,我每個月的補貼竟是薪水的數倍。可是,收了幾個月補貼之後,這種激勵的制度被叫停了,取而代之的是老闆頒贈的紀念筆一枝!」
這個改變令他有了一個想法:在大機構當一個小員工,他的表現無疑是優秀的,九個月就加一次薪水,加幅也是最高的,不過,十年又十年,職位高升又高升又如何,畢竟,他認為發揮空間有限,而且,他不欲受到大公司內種種的掣肘,更希望可以多勞多得。
有了創業的想法,還得有其他的支持,例如,一位賢內助。
「太太是我大學的同學,她說基本的生活開支可以讓她來應付,既得到她的鼓勵,我就開始搞起生意來。第一次創業是加盟了一家有名氣的麵包店,可是,做下來漸覺發揮得不大理想,結果還是把它易了手。」Eric說:「其後,我入股了兩位朋友開的一家地產公司,正式從事地產代理的業務。」 促成Eric入股的原因很簡單,朋友的地產公司既已營運當中,以往在銀行做按揭時總算累積過經驗和知識,而且,這一行也有發展,況且成本也不高。於是,Eric的加入就把地產公司的業務從荃灣發展至沙田區。
「從1991年開始做地產代理的生涯,起起跌跌總是難免的。」Eric說:「94年是我的第一關。」
1994年間,美國在九個月內不斷加息,香港地產市道極度低迷,他的兩個股東搭檔於是決定退出。「其實我們的公司並不是做得特別好,只因市道實在太好了,人做我做也能賺錢。可是,考驗時刻一到就得見真章了。公司轉盈為虧,兩個股東決定退股。其時,我們也遇上大地產公司開展擴張政策,他們從地舖開始佔據售樓的地盤……」
面對內憂外患,Eric立刻使出兩招應變。
「第一變是從寫字樓搬去地舖,只要走上前線,提高知名度,就更容易吸引樓盤,哪怕是成本加重;第二變是加入《世紀21》。當時,《世紀21》剛在香港開始加盟的項目,我看到自己只是一家小店加上幾個職員在單打獨鬥,倒不如加入大集團,這不單令招牌更響,對將來的合作也會較佳。」
果然,這兩變之後的發展一切順利,可是,另一個大浪沒多久即撲面而來。
「97後是另一個衝擊!最惡劣的環境來了,同行中倒閉的公司前仆後繼,當中更有人燒炭、破產……當時,我也有想過退出,因為再往前走,也不知道要熬到什麼時候。在危機最高峰時期,我甚至是欠債。」
要走出這個困局,Eric做的是退後一步,先把景況看得更全面,再鑽到問題的最深處,試圖找出難題的根源。
「回想過去,其實自己並不是做得太好,只是市道好,自然做到一點成績來,有了點成績,人自然就不求上進了。」 他不單找到了自身問題的所在,還找到一個支持他向前的一個最重要的信念:「地產這一行是不會有夕陽的,不像某些行業會一朝被淘汰,它只會有周期。問題只是,你不是做得最頂尖的那一個。」Eric深信,回落的市道對最頂尖的那一幫人不會有影響,或只會有很小的影響。反而是靠邊的那些,肯定是第一批被淘汰的。
「另一個支持我的信念是:不是沒有成功的人,也不是所有公司都虧本的,做得最好的公司仍是有錢可賺,可以生存……」
他於是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那個不是我?」這個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自覺做得不夠好。
瀕危的原因找到了,Eric再努力尋找根治的辦法。
「不應放棄,反而是要改善自己,提升自己生存的能力。」這就是他的處方。
當時他公司的規模不是很大,只有兩家分行在沙田大圍。為了達到「做得最好」的要求,他於是在操作模式上作了一些調整,從而令生意從2000年到2003年間穩步上揚,並開始有盈利。
「簡言之,是人棄我取。」他說:「我們向小眾的市場進發,例子之一是面向行家不願多做的居屋買賣。」
他分析自己的條件:店小、人少,廣告少、名氣不夠響……條件都比人家差的時候,自然得另闢蹊徑。所以,他不去和人家爭主流的市場,反而轉攻小眾的市場。他笑說:「用毛澤東的說法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我們先鎖定一個地區,然後主力攻周邊的『農村』,先做好那一塊,再慢慢向中間推進。」
這個策略在他們的努力下證實成功。現時,「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以居屋買賣做得出色揚名,在沙田、馬鞍山和西貢三個區分已取得甚高的知名度和客源支持。 他不吝分享其成功哲學:首先是堅持,然後是要做到最頂尖、最優秀和最有實力。做得好,要求就要高。然而,說時容易做時難,過程中又豈容一絲鬆懈!Eric於2006年時因為預見公司規模會越來越大,相信團隊越趨成熟,也有能力擴展,於是修讀了理大的MBA課程。
他說:「進修是有感自己學識不足,需要吸收更多知識,這可以令自己進步的同時,更能令業務發展更有效益和穩健。我雖然不是勤力的學生,但這課程的確有助我考慮事情時更周密,制定政策時多方面設想,令問題更清晰,對管理大有幫助。」
在公司裡,他也強調學習的重要,好讓上下都能不時提升戰鬥力,保持質量,做到最好。但令他最感自豪的,不光是業務名列前茅的成績表,更令他感驕傲的,是同事的操守和服務稱譽行內。
「客戶對我們的口碑是很好的。同事們都實幹之餘也不自私。有些行家強調競爭,這同樣無疑會帶來好的成績,但人性未免流於自私自利。我們在行內以團隊精神和互相幫助著名,在這種文化之下,在淡市時,成績相對也會比別人好的。」
Eric笑談放棄銀行高薪厚職,以至數番堅持度過事業難關,跌宕的過去不單是一個典型的獅子山下奮鬥故事,裡面尚有充滿人情的創業啟示。
李峻銘先生在公司經常對同事強調學習的重要,推而廣之,他擔任的公職且包括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行業專家、職業訓練局屬下房地產服務業訓練委員會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