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社企辦跨文化課程 拓港生視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2-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ICE聘請海外培訓師,在港開設小班教學模式的跨文化課程。受訪者提供

本報記者 羅洪嘯、吳玫

 香港教育制度常被批評屈從於功利主義,要求學生不斷學習各種技能課程,增強競爭力,但是對於他們的全面發展,卻着墨不多。一群來自上海、雲南、香港、印度等不同地區的年輕人,今年雄心勃勃地在港創立一所社會企業,希望藉自身多元化的背景,為香港學生提供全英文授課的跨文化課程,以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創意水平和發展潛力。

 6名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社會「新鮮人」,因同為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AIESEC)成員及參加創業比賽而結緣,並於今年初成立了名為Inter Cultural Education(ICE)的社會企業。ICE借鑒歐洲的跨文化教育模式,聘請海外培訓師,開展以活動為主的體驗式課程。目前ICE已為理工大學、香港大學、中文大學、浸會大學、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等院校提供過培訓課程。

英語溝通能力弱 不利港發展

 ICE中心創始人、主席羅偉鴻是創業團隊中唯一一名香港人。他07年於理大英文系畢業後曾遊歷亞歐多個國家,並教授過100多項個人發展課程。他援引自己的海外心得稱,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培養遠比傳授知識更重要。他認為,雖然港生總體英語水平不錯,但很多人學習英語的目的只為了應付考試,實際溝通能力並不強。此外,作為生活在國際大都市的青年,不少學生仍缺乏寬廣的視野和對未來的規劃,這些對個人和香港未來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羅偉鴻表示,ICE現在共有6名核心成員,但除了他一人全職從事該項工作外,其他人均是於工餘協助,當中包括一名雲南高考狀元,她目前還是港大商學院二年級生。此外,ICE還擁有來自英國、美國、澳洲、烏克蘭、韓國、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尼日利亞、秘魯等國家的20多名培訓師。

青年圍坐討論 場面熱烈

 羅偉鴻介紹稱,這些培訓師主要是通過AIESEC的網絡找到的,「他們具備學生培訓經驗,又對香港感興趣,我們就會邀請他們來教一段時間,除了包交通費和住宿費外,還會給予一些零用錢給他們,但是總體花費不算多。」他指出,每天工作中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不同國家和膚色的年輕人圍坐一桌,就不同課題展開討論,場面十分熱烈。

 據介紹,ICE提供的學生培訓課程,大約每10堂收取1,000元。羅偉鴻指運作半年來,ICE已基本實現收支平衡。不過,他指當初說服學校參加這類「務虛」的課程相當有難度,幸好母校--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的校長最終答允給他們嘗試機會。通過約兩個月的培訓後,學生在語言能力、社交能力及學習能力的測試中,表現較培訓前有了較大提高,增值明顯,故校長亦樂於向其他學校推薦ICE的課程。

加入國情教育 冀拓京滬

 來自上海、今年剛於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的虞姝卉,主要負責ICE的市場拓展工作,雖然每日忙完正職工作後,還要開會討論課程發展計劃,但她談起ICE的業務仍然很興奮,「我們正在考慮加入國情教育的內容。作為一個中國人,除了認識其他國家的文化以外,對祖國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羅偉鴻亦希望ICE課程明年能推廣至廣州、北京和上海,而他們明年1月還會與AIESEC中國分會合辦活動,為內地300多位大學生講授跨文化課程。

相關新聞
拓創意文化港大擬活化終審庭 (圖)
城大研眼球追蹤 增廣告成效 (圖)
與深圳合作 建教研基地
專教院生研無線充電巴士獲獎 (圖)
漢華千人盆菜宴賀校慶 (圖)
中大校友日4500人賀高錕 (圖)
中華貨殖論壇下月開講
榮譽博士 (圖)
港大策略性研究領域 (圖)
社企辦跨文化課程 拓港生視野 (圖)
創業曾受壓力 難忘父褒獎
儒學大會珠海切磋 130學者簽《生態宣言》 (圖)
冀傳媒學院師生 南美巡演場場滿 (圖)
哈工大申設深圳校區 (圖)
嶺大續辦普通話測試 (圖)
迷戀圖書館敲鍵盤聲
通識路路通:校長推薦制拔尖 北大惹爭議 (圖)
新聞背景 (圖)
公眾主流意見
反對者論點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