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大師兄的「德‧賢」說

George Ko_Jan高德賢先生是理大同學們的「大師兄」。他創業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迄今仍是香港工程界中具有名望的顧問。他的經歷其實是香港發展的歷史,他的故事卻是知識的沉澱,他的點評更是給理大企業家後進們在創業途上的指路明燈……

高德賢先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從理大的前身香港工業專門學院畢業後,便遠赴德國留學及工作,回港之後即服務於一家英資大機構,期間參與的大型基建工程項目,奠定了他日後創業的基礎。六十年代的香港百業待興,香港海底隧道其時由英資公司承建,高先生是當時公司裡的工程經理,也是當時外資公司裡少數的華人高層之一。許是這個原因,公司當時特別委派他擔任該工程項目的發言人,面向各大傳媒。猶記得第一次接受無線電視的訪問時,他的外籍老闆還把身上的西裝脫下來讓他穿上。當時電視的威力實在驚人,在上過電視後,很多人認識了這位年輕工程師,他的一句話甚至足以影響股市。

「那時候因為香港政府並沒有打算投資於海底隧道的工程,我如實在電視上說了,遂令市場感覺政府對香港的信心不大,結果翌日股市下跌。後來政府答應參與投資了,股市隨即回升。」高先生憶述說:「因為當年英國承建商須申請出口信用擔保(Export Credit),條件首要是香港政府的參與。當隧道建成後,收入很好,適逢英鎊兌港幣的滙率下跌,公司很快便回本,隧道生意一直令公司賺大錢,直至專營權還給政府為止。再看現今另外兩條隧道,他們的情況可不一樣了,原因在於營造工程的日資公司借來的款項是以日元兌美元算。想想借款當年日元兌美元匯率與今日的相比,那需要賺多少才能填補?」這正說明了借貸的匯兌風險對於生意的重要性,而他所舉兩個恰恰相反的例子,正好示範了貸款策略上的決定足以對經營帶來重大的影響。而此事也豐富了高先生的經驗,助他走上創業的大道。

「當時公司在市場上進行的收購合併工作由我和另兩位同事組成的『三頭馬車』負責,其中一人管法律事務,一人管帳目,而我就負責營運策略分析那一塊。」因為工作關係建立的人脈,以及他從多個重要基建累積下來的經驗,就成為了他日後經營工程顧問公司的基礎。

不停學習是高先生的習慣。每做一個項目之前,他都會到不同地方考察,見多了自然識廣,眼光也總比人看遠幾步。舉例說,早在七零年代,他已提出了以架空天橋連接各大廈的方案,既可解決路面不足,還可增加商場人流。

七十年代初,他有一位客戶遇上難題,不能如期動工。他明知高先生有多個項目纏身,仍帶著一張二十萬支票上門求助,因為他深信唯有「阿高」才能解決他的難題。高先生於是打了幾通電話,把相關的人都邀請過來。藉此,他示範了解決問題的應有方法。

「各單位推卸責任是沒用的,問題仍然存在。要解決問題,首先是不能推卸責任。作為顧問,我是中立的,要除去問題,部門之間的溝通很重要,其實最大的問題存在於大家之間,故必須好好地溝通,找出癥結,大家說清楚了就能避免磨擦,夥伴之間的互動尤其重要。因此,各自要提供時間表,分工清楚,列明答應了的工作,有了預算後,工程才能配合。同時,錯了就要去解決問題。先認錯,再解決問題,否則只有繼續的爭拗,於事無補。」

高先生很強調人應從錯誤中學習,他舉了當年挑戰洋人高官的例子:「客戶當時申請土地蓋房子時遇上阻滯,發覺條文解釋出現了問題,就連律師也幫不上忙,所以來找我做顧問。當我仔細看過條文後,卻發現如果條文有兩種解釋的話,根據普通法,那應該由我方來選擇釋義。結果管地政的高官輸了,他很生氣,往後兩年也沒理睬我。其後他終於明白到撰寫條文時必須清晰說明,也要和其他人多作談論,因此某年當我們再遇上時,他竟然對我表示感謝,那是因為我讓他從錯誤中學乖了,晉升的步伐也加快了!」

向人求助時,坦白也是很重要的。

「曾經有一個客戶找我當他的顧問,他的工程項目共分三期,哪知道第一期完成後便沒有繼續下去。我其後向他查詢,他才說沒有資金繼續工程。他事前並沒跟我說清楚,是面子問題吧,其實他可以坦白地跟我說,我也可以出錢投資和幫他籌謀呀!」在創業路上,我們有時需要求助於他人才能令業務再進一步,實不妨開誠布公,以免浪費了一個好的計劃、好的機會。

此外,高先生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資源,應好好加以利用。他說:「許多人不懂得利用他身邊的資源,而我就是負責找尋資源的人。」

在一次理大企業家的聚會上,高先生發表過這樣的創業論:「創業是被迫出來的,有人需要某種服務或產品,你就要盡量滿足客戶要求,要有冒險的精神。任何一個人創業,他本身該有一份興趣,有一個意念,想做一件事情。他既有這份興趣,就會去追求,故應多些參與,從討論中學習。」

「這是我在德國學回來的。德國的學校裡有很多論壇,藉著討論能令學生獲得很多啟發。」高先生說:「我常叫人要多參與、多思考。能參與的話,就有多些機會,不然,這輩子都沒有得著。可是,現在有些年輕人卻連聽也懶得聽。」

除了參與之外,他還忠告年輕人必須「對自己忠實」。他說:「人是會有偏見的,故要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多聽和多搜集別人的意見後再作分析。」

當他還在唸大三的時候,眼見快將畢業了,他就聯同幾個同學湊了些錢,邀請一些已畢業的學長回校跟他們作分享和交流。

「現在有很多人總希望人家為他做事,自己卻不行動。學校不行動,那就由我們來做好了。」也就是說,因為他們的主動,令到很多學長認識了這幾位學弟,當這幾位學弟投身社會之後,因為學長早已對他們略有所知,故有好機會的時候,也總會留給這些年輕人。

雖然高先生富於解決問題的經驗,但他只會對客人說:「我不能保證你一定成功,但以我的經歷,最少可以讓你免犯一個錯誤。」在工程界來說,一個錯誤的消費可以很高,足已抵銷他收取的顧問費了。

「倘若錯了,不要緊的,最重要是知道錯在哪裡,哪怕是自己的錯誤或是人家的錯誤,摒除偏見,用心分析,找到出錯點在哪裡。」高先生說:「天生我才必有用!記得善用自己的資源,我最不喜歡看到暴殄天物了。」

高德賢先生的經歷是香港發展的歷史,他的故事是知識的沉澱,若有機會參加由這位賢者主持的論壇或工作坊的話,各位讀者絕對不能錯過!

Your browser is not the latest version. If you continue to browse our website, Some pages may not function properly.

You are recommended to upgrade to a newer version or switch to a different browser. A list of the web browsers that we support can be foun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