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师黄山
创业背后的抉择力量

无论手握的东西有多理想,但若然舍不得放下,那么就算有更好的机遇放在眼前,您也不可能把握抓住;建筑测量师黄山先生似乎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故一次又一次地毅然放下不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和机会,继而稳稳掌握建立自己事业的机遇。不过,纵使安然放下以求获得更多,其中还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黄山先生是香港测量师学会的资深会员,曾任香港测量师学会会长,在业内赫赫有名。他在 1992 年开设自己的事务所之前,曾受聘于政府、地铁公司和渣打银行,那些差事不是极度安稳,就是充满发挥空间,际遇可谓相当顺遂。踏上创业路途并不在他的计划之中,而是「从被动中出发,转为主动前航」。
黄山于 1977 年取得香港理工学院的建筑测量高级文凭,毕业后的第一个目标当然是找一份好的差事。黄山出道的运气不俗,有幸加入政府建筑物条例执行处工作,期间同时进修,于短短两年内连过数关,考取了专业人士资格,正式成为建筑测量师。
在八十年代,「政府工」可算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鐡饭碗」,黄山有机会接触不同的部门,既能学习,也有挑战,晋升的阶梯也踏实,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
黄山说:「虽然有机会处理不同的工作,但如果没有好好掌握的话,机会可能会随时失去。尤其有些人对事物不敏感,对每件事情的认知程度不深,做事又较随便的话,自然就会较懒散;反之,如果能够全情投入,就等如一个知识宝库在你面前,取之不尽,对不同范畴的东西,就可以多知道一个、两个甚至三数个层次……了解得越多,将来处理的工作就可以更复杂,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较高。」
黄山明白到每一个工作机会都是学习机会,学得越多,放在自己口袋里的东西就更丰富。而为了更丰富自己,他决定舍弃政府工,跳槽到地铁公司担任保养测量师,负责车站上盖物业的保养工作。
在平台上盖的楼宇,结构独特,建造要求严谨。在地铁公司当保养测量师让黄山在短时间内了解建筑物的复杂构造;而楼宇的保养过程令他认识到楼宇设计及建造的优劣,知道建筑上犯过什么错误,可以怎样处理。后来他更有参与大型工程建造和项目管理的机会,所学的就更加丰富了。他不单深入认识了建筑的各种难度和保养楼宇的大小问题,更在一次经济低潮中领略了大企业如何在危机中为数十亿元的地产投资项目作出取舍,学到资金来源的重要性,这一切知识的累积原来都成为了他日后创业的基石。
再过了四、五年的光景,他的事业路上又出现了另一个好机会。当时渣打银行想找一位深谙本地事务的专业人士管理集团的物业业务,于是透过猎头公司聘请了黄山。
从政府架构到半官方机构,继而受聘于跨国的财经企业,黄山的工作更具挑战性。他除了负责物业的管理,还参与「建设性」的工作,例如把银行分行形象设计彻底改革,由保守的形象改成更友善开放,让商标以至银行柜枱都换上新鲜的气象。这一前瞻性的改造为银行业务带来莫大的贡献,引发了全球性的推行。
渣打是一家有远见的企业,不时作出快人一步的创新举措。早在 1992 年,他们已把银行的非核心业务外判以利营运,而黄山当时负责的工作正是渣打准备外判的业务之一,他就顺势和当时的同事组成公司一起创业,尝试承办渣打及其他客户的外判工作。
虽可说是「被迫」创业,但黄山并没有被它逼得透不过气;相反,他是以一种「反危为机处理」的心态来把问题好好解决。
「走了二十多年,期间遇到过很多机会,也经历过不少风浪波折。因此,要懂得处理危机和减肥,适时改变业务策略,才不至于被淘汰。」在面对工作的态度方面,黄山说:「从理大出来的学生,未必每个人都能够担当领导的工作,但每个人总有其发挥的机会,各有所长,不要随波逐流,做事倘能深入,必有所成!」
以他经营黄山建业事务所为例,他们为客户提供建筑设计、屋宇测量、项目管理及物业维修等服务,一直都保持着敏感的时代触觉,与时并进,吸收不同的经验,才能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推介。
「我们要不时参与,不要令自己失却了警觉性。就好像政府推出新条例时总会咨询业界,如能了解个中要义,就不难发掘其中的商机,即如前海计划、CEPA 等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如是的话,就要作好安排和计划了。」
以他们最近完成的一项活化工厂计划来说,他们为客人把工厦转为商厦,就是配合了政府的活化计划而不必补地价,项目进行虽然不容易,例如要在改造过程中,同时为大厦裙楼部份逐步改建成银行旗舰店,一方面保持业务运作,一方面现代化楼宇设施,但最终能令客人及社会同时受惠。黄山说:「能够掌握社会的脉搏,从成功和失败的个案中吸收经验,实可帮助我们这种小型公司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除此之外,他们在解决楼宇渗水和无障碍信道设计方面的研究项目及信息科技应用一直投放不少资源,成为了公司的特色和强项。这既有助巩固公司的实力,也成为他们稳走在成功道上的动力。
「坦白说,一个人就算懂的很多,但不可能懂得全部。时至今日,社会上有那么多信息,如何有条理地统一搜集,有用的就用适当方法分析,继而加以利用,这是很重要的。实际上,不少人对某种知识或许只懂表面理论,如果能比人掌握得深入多一点点,就能够比别人优胜一大步了。」
昔日黄山肯舍弃工作的舒适区并逐步走上创业路,但他以过来人的身份认为年轻人实不必急着创业。「在原有岗位上最少待上三四年,汲取经验。年轻人也应多认识其公司文化和长处,累积了一定经验和成果才可离职。跳来跳去很容易失平衡倒下。不如先站稳脚步,学习的周期不应太短。」黄山说:「或许你已经是专业人士,但专业和公司文化是两回事。在专业里,处理许多事情只有单一种方法。但处理一间公司行政事务,我们也得从其他角度,例如职员的守则及商业角度出发。」
抉择是一种智慧,然而,在取与舍之间,也只有十足的准备始能令智慧得到充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