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16年3月号

刘嘉伟的创业之道:热忱与机变

David copy刘嘉伟自言从小没有立志,进了大学之后也没什么明确志向,而且「生不逢时」,甫出社会工作即遇上金融海啸,市道不景……然而,他没有怨天尤人,反而在市场上找到发展空间,还因为无知而无惧,最后成就了自己的酒店事业。

「没有志向不一定是坏事,你可能因此而尝试更多不同的事物。」 这是从事酒店业的年青创业家刘嘉伟说的。

有些人从小立定志向,但刘嘉伟没有。「念大学时,我仍然未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于是随随便便地选上工商管理一科。毕业后,刚出社会工作就遇上全球经济不景,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氛都不好,而我的工作岗位已不会再有任何发挥机会。」

既然此路不通,他就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另一条出路。「我希望在商业社会找个空隙,一个切入点,看看有没有让我从中发挥的机会。」他认为,有时候无知倒是好的;因为无知,所以敢于尝试。有趣的是,对事情认识越深,你越会看到挑战和难题,反而令你却步,令你乖乖地呆在原有位置。

可是,他对宾馆经营原是一无所知,做下来才知道十分复杂。「那些烦琐的条例和牌照要求,我们行外人怎么看也看不明白,因此需要慢慢学习,也要雇用专业人士帮忙。」

累积了五年营商经验后,他于 2011 年开设第二间宾馆。此时,他对经营酒店的热忱有增无减,他更以此为人生目标和梦想,决心在香港酒店界创一番事业。

「当初经营宾馆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所以一切决策和决定皆基于常理。如果拥有专业知识,相信会做得更好。」就是这个信念驱使他报读理大的国际酒店管理硕士课程。 此举不单令他更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还为他日后的发展铺设一条康庄大道──由他全资拥有的「珀荟」精品酒店于去年十月正式开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访港旅客提供 63 间简约舒适的客房。

刘嘉伟就这样圆了他的酒店梦,为其创业生涯奠下重要的里程碑。

若问他的成功之道,除了对工作的热忱外,刘嘉伟还强调要懂得变通:「我们经营精品酒店的,跟实力雄厚的对手比的不是资金,而是个性、特色、品味和灵活度。要是我们想到一个新意念,明天就可以附诸实行;但大型酒店即使想作轻微改变,行政上总是动弹 不易,不及我们灵活。」

刘嘉伟的机灵并不限于经营酒店方面。有见近年内地旅客对「自由行」的热情减退,他意识到集中倚靠旅游业的危险之处,于是迈向多元化的业务发展。这次,他的目标是为营营役役的香港市 民提供别出心裁的 Nap Lounge 服务。 

他的灵感源自一个电视旅游节目,当中介绍的是巴西一家供应小房子予客人休息的店 子。「当时我想,为什么香港没有这样的生意?就这样,整盘生意的概念就在我脑里萌芽。我用了一整个月做了市场调查,设计经营模式,再慢慢构思,终于在去年年底于中环、湾仔和尖沙咀同时开了三家 Nap Lounge。目前市场的反应也很正面。」

在 Nap Lounge 里,客户可以在舒适的房间里享受完全私人的空间,或坐或卧或小休,或在会客前整理文件,甚至在下班后小休一会,然后换上礼服出席宴会等等。不论是 一小时还是一刻钟,都比在咖啡店或茶餐厅消磨时间来得自在、清静。 

对于有意创业的年轻人,刘嘉伟建议他们不必操之过急, 不妨先争取家人的支持,同时储备充裕的资金,待完全准备好了才出击。他呼吁年轻人好好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 「社会上有很多专为创业人士而设的资源,就像理大的创业支持计划和政府创业资助, 大家不妨多搜集资料。当年我参加了一个辅导计划,幸得一位来自新世界集团的商界领袖当我的导师,他给我的建议真的让我获益良多、受用无穷!」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