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八十五周年校慶,理大今天於賽馬會綜藝館舉辦公開講座,敦請理大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以「學問與修養」為題,分享對年輕人追求學問及建立良好修養的體會。講座更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先生蒞臨致辭;並吸引超過七百名嘉賓、學生、校友和公眾參與。
潘教授指出,大學教育除了著重提升學生的知識與專業水平,品德培養對學生的全人發展同樣重要。他以自身的豐富經驗,分享探索「學問」的方法與實踐,並講解其中三個體現「修養」的層面,包括對道德素養的堅持、待人接物的態度,及處理問題的技巧。在理大中國文化學系講座教授朱鴻林教授主持下,潘教授並與理大校友及在讀學生現場交流,探討年輕人面對社會的各種變化,如何做到學問與修養並重,從而對家庭、社會和國家有所貢獻。
潘宗光教授說:「一個人的學問能造福社會或危害社會,決定在他的道德修養。有學問但無修養的人,很可能會為害世人及傷害自己。但有修養而無學問的人亦很難應付快速變化的社會,想幫人亦無能為力。我認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問與修養均衡發展,這是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
潘教授在科研及教育界均享有崇高的聲譽。作為傑出科學家,他曾在 1985 年和 1991 年兩度被瑞典皇家科學院邀請提名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作為資深教育家,他投身大學教育四十載,退休前曾擔任香港理工學院和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十八年之久。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先生致辭說:「多年來,理大在不同領域和專業,為香港、為國家、為世界培育出學問與修養兼備的人才;潘教授在任校長十八年間,更成功在1994年推動當時的香港理工學院升格為今時今日的香港理工大學,為開拓教研發展、取得國際認同奠下堅實的基礎。」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說:「潘教授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特別關注學生的全人發展。他深信教育的目標就是要融合知識和品德,服務社會。基於多年的閱歷、思考與實踐,潘教授對於怎樣做到『學問』和『修養』兼備,有著獨到和深刻的見解。潘教授今天分享的真知灼見,讓理大的同學、同事、校友及其他聽眾獲益良多。」
理大八十五周年慶祝活動於去年十一月展開,即將舉行的系列活動,包括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的公開講座、理大校友兼大學院士何世柱先生主講的中國文化及藝術欣賞講座「至樂.至善.至美」,以及駐校藝術家計劃:理大劇團公演 —《小城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