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1

理大成立香港及大湾区 最大规模交叉学科研究平台 推动建设国际创科枢纽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新近成立本港和粤港澳大湾区最大规模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 (PAIR)」,进一步推动交叉学科研究、与世界顶尖学者合作,以及知识转移。 理大高等研究院的研究范畴专注于人工智能、碳中和、深空探测、智慧城市及智慧能源等前沿领域,将为香港以至大湾区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PAIR 由 16 所研究院及研究中心组成,拥有逾 400 位来自世界各地卓越的理大高级研究人员,是大湾区规模最大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凭借优秀研究团队的丰富研究和专业经验,他们将推动各个尖端交叉学科研究项目。 当今世界正面临气候变化、食品安全、人口老化、疾病、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与增长等前所未有的挑战,而 PAIR 正是要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此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兴技术,诸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物联网和机械人技术等,将改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而 PAIR 亦会专注于掌握这些技术所带来的机遇。 理大设有国际顶尖的实验室和最先进的设施,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为 PAIR 不同的研究活动作出支援。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以促进交叉学科创新,以及为全球面对的挑战探索有用方案为己任。滕校长并且说:「PAIR 将致力促进与工商业界和社区的紧密合作,确保所从事的科研具现实应用意义并对社会有用。研究院亦将担纲一个重要角色,负责开展和支援与内地和全球同侪的研究合作。理大会发挥本身的科研优势,结合大湾区强大的产业链,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贡献。」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指出,交叉学科研究在过去十年间的迅速发展,已对科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一贯做法带来重大改变。赵教授补充:「现今科学家所进行的交叉学科研究涉猎甚广,有可能发展出新的学科。他们的研究亦有可能带来广泛裨益,扩展知识领域之余更有助改善人类的生活。」 PAIR 由「杰出创科学人」、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建筑热科学讲座教授陈清焰教授出任院长。陈教授曾于著名学府美国普渡大学任教廿载,并为该校的机械工程荣休教授。他亦自 2008 年起出任重要学术期刊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的主编。 陈教授表示:「交叉学科研究是人类探索解决社会各种深层难题最具成效和启发创意的方法之一。PAIR 的研究人员借从事基础和应用的交叉学科研究,拓展知识和解决富挑战性的问题。这些研究不仅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还加入了商业、设计、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及管理学的元素。」 PAIR 将于 2022 年 7 月 16 日假理大赛马会综艺馆举行成立仪式。这亦将为当日的「理大创科开放日」其中一项重点活动。

2022年7月5日

深圳研究院

1

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成立 共同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携手推动三地创新科技发展

由南京大学丶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及澳门大学三校共同创立的「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下称「联盟」)今日正式成立,并於南京及香港同步举行成立仪式。联盟成立的目的乃希望发挥江苏省丶香港及澳门三地大学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在人才培育及创新科技研究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联盟得到三地政府的全力支持,现已有 33 所高校加入联盟,包括江苏省 21 所丶香港 9 所,以及澳门 3 所。联盟由南京大学担任首届理事长,理大丶澳门大学及南京师范大学担任首届副理事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出席了联盟的成立仪式,她於致辞时说:「两年前,我到南京出席第二届苏港融合发展峰会,与吴政隆书记及其他江苏省的领导探讨进一步开拓两地在各个范畴的合作,也见证了香港理工大学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备忘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我又到了南京大学,与大学的领导和学生交流。那次访问为加强两地在不同的领域,包括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奠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好了对接。因此,我对『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今天正式成立感到特别高兴,也表示热烈的祝贺。」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对於能够参与创立联盟感到十分荣幸,他表示:「一直以来,香港高校与江苏省高校,以及澳门高校合作无间,无论是学术交流丶科研合作,以及学生培育方面均已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希望三地院校今後多作交流,携手推动苏港澳的教育和科研发展。」 过去多年,理大与江苏省 30 多家院校和机构合作,开展了超过 100 个教学及科研项目。滕教授说:「江苏省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在全国各省中备受称誉,加上江苏省近年大力发展多个战略性新兴産业,例如人工智能丶生物医药丶新能源技术等,将为苏港澳的高校和人才,带来巨大的科创丶研究以至创业的机会。」 联盟在三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信能汇聚三地大学的力量,加强优势互补,提升科研合作及人才培育成果,以达致共建丶共荣的成效。 联盟成立仪式之後,随即举行高等教育峰会,30 多所高校的领导层,共同就「区域融合丶科技创新与大学发展新使命」进行探讨,期望为联盟高校的发展方向带来一些启发。 2019 年 11 月,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访问江苏省,并提倡成立「苏港大学联盟」。2020 年初,江苏省教育厅建议将澳门的高校也一并纳入联盟,进一步整合优势和资源,提升苏港澳高校合作交流的成效。   已加入「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之高校(共33所) 江苏省 (共21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扬州大学 江苏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警官学院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传媒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香港 (共9所)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都会大学 澳门 (共3所) 澳门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城市大学

2021年12月16日

上海中心

1

理大与希玛眼科合作于粤港澳大湾区培育香港年轻视光专才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与希玛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为期五年的合作备忘录,携手推动香港和内地的眼科视光学发展,促进两地民众眼睛及视力健康。 理大每年将安排约 60 名眼科视光学学生到希玛眼科在香港和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医院丶诊所和视光中心,接受为时达三星期的临床培训。理大和希玛眼科并会就同为两地所面对的主要眼睛健康问题——近视防控及眼睛老化,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双方在理大校园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由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以及希玛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林顺潮医生代表签署。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丶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视光学讲座教授兼学院主任杜嗣河教授,以及希玛眼科一众高层见证签署仪式。 黄永德教授说:「希玛眼科拥有庞大的专业眼科医生和眼科视光师团队,於粤港澳大湾区丶北京丶上海等地已设立多所眼科医疗机构,规模完善。理大很高兴能够与希玛於提升科研及人才培训上推进策略性的合作,共同建设大湾区眼科视光的发展。」 林顺潮医生说:「很高兴可以透过希玛眼科在大湾区的医院和诊所网络,除了提供培训给予理大的眼科视光学学生,还让他们了解大湾区的情况,为未来有兴趣来大湾区发展的同学建立基础和人际网络。」 理大眼科视光学院一直积极与本地眼科医生以及世界各地的眼科视光学院联系,帮助学生获取临床经验,为日後投身业界做好预备。 杜嗣河教授说:「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得到希玛眼科支持教学,有助本港眼科视光专业达致国际级水平。」他提到早前双方已在希玛眼科位於香港的诊所展开临床培训合作,自八月开始至今已有 38 位眼科视光学院五年级学生,接受由希玛眼科医生主导的临床培训。 至於新的临床培训合作,将由希玛位於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诊所和医院提供,学生将有机会观察眼科医生在眼病的诊断和处理,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让受训学员获得更大裨益。 今次合作亦结合理大和希玛眼科的互补优势。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具备世界领先的科研能力,其影响力获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tometry 期刊评为亚洲第一;而希玛眼科作为唯一在内地拥有具规模的实体医院网络的港资医疗机构,目前就拥有共二十馀所眼科诊所和医院,其庞大网络遍布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京沪。 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简介 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是全港唯一提供眼科视光学教育的大学。作为眼睛护理的把关人,眼科视光师一直透过诊断眼疾及提供合适治疗,积极提倡眼睛护理的重要性。发展至今,学院的眼科视光学课程被誉为世界最佳的眼科视光学课程之一。学院具顶尖及卓越科研成就,致力开展最高水准之科研为本教学,为促进本港以至全球人口的视力和眼睛健康作出贡献。 希玛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简介 希玛眼科是中国最大的港资眼科医疗集团,同时也是香港其中一个最大的眼科医疗集团和唯一在中国内地拥有实体医院网络的港资医疗集团。除眼科外,希玛正进入其他的专科领域,包括口腔科和其他专科,目标推动香港专科医疗服务的整合,及利用希玛现有和不断扩大的中国医院网络,爲大湾区以至全国居民提供优质丶便利和价格合理的港式医疗服务,成爲一个优质港式医疗服务平台。

2021年12月13日

深圳研究院

1

国家队奥运健儿到访理大与师生交流 理大致力以运动科研和运动员学业支援推动体育发展

六位访港的东京2020奥运会内地奥运健儿,包括乒乓球奥运五金得主马龙丶划艇冠军崔晓桐丶举重金牌得主吕小军丶国家游泳队教练王爱民丶重剑冠军孙一文,以及首位晋身男子一百米短跑奥运决赛中国选手兼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今日莅临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出席与香港市民和学生的交流会。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代表大学热烈欢迎代表团到访,并以国家队和香港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的奋斗和成就自豪,指健儿为香港年轻人树立榜样并提升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林主席亦邀请国家队健儿到理大升学。他说:「我邀请国家队精英运动员和金牌得主在退役後,考虑到香港理工大学读书。我们会全力支持大家所有的费用。」 林主席续称:「2025年粤港澳三地将共同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这是香港的光荣。理大会进一步发挥在运动科学和运动治疗科学方面的优势,加强教学和科研,并且培训更多杰出运动员,为体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理大的「杰出运动员推荐计划」,自1998年推出至今,已有超过一千名运动员入读理大各项全日制课程。而自2017年起,理大亦与香港体育学院合作,共同为香港精英运动员提供更具弹性的学习安排。 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致辞时说:「理大一直十分支持运动员追寻梦想,令精英运动员可以投入全职运动训练同时,修读大专课程,对运动员全面发展和多元出路非常重要。」 会上六位东京奥运健儿分别作主题报告,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丶如何克服逆境,以及爱国情操;并与现场约八百名理大师生校友和公众交流。其中苏炳添表示自己仰慕退役香港残奥会径赛金牌得主苏桦伟,为梦想奋斗向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并邀请理大学生到他的母校广州暨南大学参观和学习。 交流会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丶国家体育总局,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办。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宁丶中联办青年工作部部长张志华丶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以及理大大学顾问委员会主席颜吴馀英博士亦有出席。

2021年12月5日

其他

1-2

理大与策略伙伴签署合作备忘录 推动「大湾区理大科创 2025」计划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与三家策略夥伴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理大科创 2025」计划(GBA PolyVentures 2025),透过理大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培育深科技初创企业,并提供所需支援,加速及强化他们的成长,将科研成果应用於社会,从而为大湾区科创发展作出贡献。是次与理大签署合作备忘录的策略夥伴分别为光大控股丶香港再出发创科基金及海柔创新。 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致辞时表示:「理大今次与策略夥伴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好配合国家所需,发挥理大所长,结合各方优势,共同为大湾区的科创发展作出贡献。今天参与签署仪式的海柔创新,就是在理大创业培育下跻身独角兽行列的企业。」 海柔创新是一家提供箱式仓储机械人系统的初创企业,於2016年由理大电子及资讯学系2012年毕业生陈宇奇先生及2014年毕业生房冰先生创立,该公司利用大湾区的制造优势及内地市场的机遇快速成长,并於上周公布完成两轮合计达2亿美元的融资计划,其企业估值已逾10亿美元。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先生表示很高兴见证「大湾区理大科创 2025」计划。他指出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深化与内地合作,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香港未来创科发展非常重要。特区政府一向重视和支持产学研合作,期望通过产学研的协同效应,发挥香港的创新能力,推动大湾区的创科发展,为国家自主创新事业丶实现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称:「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科研创业发展及培育未来科研人才,应对市场需求,理大透过『大湾区理大科创2025』计划,为初创企业提供全面支援,包括创业教育到孵化,以加速和强化其发展。我们希望每年孕育300多个创新种子,从中培育出20间深科技初创企业,透过各种支援及与业界夥伴紧密合作,期望在未来数年於大湾区培育出25间初具规模的科创企业。」 根据所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理大与海柔创新将合作开设联合创新中心,以共同推动理大创新创业教育丶开展围绕机械人领域的应用科研丶培养「新工科」人才;理大与光大控股将推出实习计划,以培育创新人才,并透过技术与产业对接,投放资源支持具潜力的科研项目,加速初创企业的发展;理大与香港再出发创科基金将共同投资理大的初创企业丶协助初创企业开拓大湾区市场,并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 理大一直致力提供与时并进的优质教育,以回应社会需要,将於2022/23学年起推行「学系为本」组合课程,加入「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及「创新及创业」两大全新元素。此外,理大更设立了全新「本科生科创学院」及「科创书院」宿舍,鼓励本科生在教授带领下针对现实问题展开科研,这对培育他们的探索精神丶提升创新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科创培育亦是理大十分重视的范畴,理大最近与香港科技园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将透过理大微型基金2.0计划,率先在大学校园展开预孵化,通过6个月的创业培训,希望帮助创业项目可以直接进驻科技园的初创孵化计划。 此外,理大亦推出了两项重点计划,以助其学生把握大湾区科创生态的独特优势。第一项是大湾区创业博士後计划。有志创业的博士毕业生,在学术和业界导师的双重指导下,可以延续其课题科研的同时创办企业,将科研成果商品化。该计划推行一年多以来,已有6位博士後获得9个奖项,并成立6家初创企业,获得後续孵化支援,部分更已获得天使投资。理大将扩大此计划的规模,覆盖深圳和香港,以吸引更多科创人才落地大湾区。 第二项是大湾区硬件创业孵化计划。理大发挥自身在工程制造领域的独有优势及设施,如理大的工业中心,将香港卓越的科创能力与大湾区顶尖的制造能力结合,培育优秀的硬件科创企业。 透过「大湾区理大科创2025」计划,理大期望在教育及孵化层面,继续深化与不同的策略夥伴紧密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丶经验及网络,并通过新成立的理大创业投资基金,有系统地加速培育科技初创企业的成长,为大湾区的科创发展作出贡献。

2021年9月30日

深圳研究院

1

科技园公司与理大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引领大湾区商机 培育新一代创科人才

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园公司)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建设聚焦大湾区的联合创业计划,以培育年轻科研人才,为香港输送新一代的科技创业家及创新者。 在该协议下,理大和科技园公司将紧密合作推动创业教育,并为学生及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加速他们在初创验证崭新想法(Ideation)及培育(Incubation)阶段的成长。 该共同前期培育(pre-incubation)计划将科技园公司的验证崭新想法(Ideation)及前期培育框架与理大在创业教育和知识转移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以融合,并采用科技园公司独特的特许模式将其前期培育理论加以应用,以支持众多旨在培育成功创业家的合作计划。科技园公司和理大的合作将是历来首个同类计划,透过共同培育创新意念,以及提供培训、指导及导师计划等支持,致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成功的商业机会。 理大同时推出大湾区创客特快(GBA Maker Express)计划-结合理大的创客基金计划及科技园公司的IDM-SQUARE 硬件开发加速计划,协助香港的硬件开发者将他们的创新意念转化成准备推出市场的成品。此计划将推动香港实现再工业化的愿景,同时利用深圳及其他大湾区城市的生产能力加速本地硬件初创从意念到生产的产品开发过程。 此外,科技园公司将和理大紧密合作,为理大创新应用博士后计划的博士毕业生提供更深入和广泛的支持,协助他们在继续转化研究的同时踏上创业之路,同时透过企业及初创提供的资助推动科研商业化的进程。 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表示︰「科技园公司与理大的合作体现了我们致力将香港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打造成未来的企业家和创新者,以引领新时代经济增长的愿景。透过我们为初创而设的Ideation框架,我们将与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为年轻人才提供宝贵的指导,以释放他们的潜能,并加速实现将研究打造成商业化产品的进程。」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在创业和知识转移方面提供支持,以充分发挥我们的科研成果对香港、国家以至全球的影响力。在未来数年内,我们会将『创新创业』的元素融入所有学士学位课程。此外,我们亦设立了不同计划,包括提供资金,以支持由学者或学生成立的初创企业,旨在将理大技术商品化,以造福社会。透过结合理大的创业计划与科技园公司蓬勃的创科生态圈,双方的合作将为香港及大湾区的年轻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以将他们的科研理念转化成具社会效益的创新方案。」 在全方位的共同培育(Co-incubation)策略下,科技园公司将致力与不同的行业领袖建立合作,并结合与产业及学术界合作伙伴组成的强大网络,为处于起步阶段的初创创造机遇。 理大一直透过不同计划为大湾区的创科人才提供支持,包括2011年推出的理大微型基金计划,以及2021年推出的理大创客基金计划-该计划为年轻的创客及硬件开发商度身订造,旨在透过青年发展基金的资助,实现他们的创新意念。此外,理大亦推出了其他不同的计划,包括精益启动创业计划、创新科技企业家(ELITE)计划,以及实验室到市场(lab-to-market)验证计划,以培育未来的创科人才。

2021年8月26日

深圳研究院

1

「北斗」、「嫦娥」航天专家再临理大报告会讲解国家航天发展

访港的内地杰出航天专家,今日上午假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继续举行两场「航天科学家团队进校园」系列讲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兼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以及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分别为理大师生和广大香港年青人,介绍国家在卫星导航和月球探测的最新发展,并勉励香港的青年学子装备自己,投身科学探索。 在「筑梦月球舒广袖」为题的讲座中,张熇总监讲解了理大有份参与的嫦娥四号,对揭开月球背面神秘面纱起着重要作用,为下一步探索极具科研价值的月球南极奠定基础。「在我们着陆月球背面前,网上有传有什么外星人基地等等。但降落至今,确实除了月壤、石块、撞击坑外也没什么,还是比较荒凉的世界,肯定没有外星人基地。」 张熇续称,去年嫦娥五号以理大研制的采样器收集所得的月壤样品,已经开放予全球科研人员申请借用,为推进国际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她鼓励青年人无论甚么专业出身,都可以投身国家航天事业,在不同岗位上发挥所长。「虽然是学文科的,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到我们航天行政管理各方面工作,也是为航天事业做贡献。」 谢军总设计师亦以「仰望星空 北斗璀璨」为主题,介绍了中国如何经过二十多年努力,自主发展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完整的星间链路,并且应用到交通、运输和农林等多方面。 谢军鼓励香港学生,指不论学习哪方面的优秀人才,国家的航天工程都有需要。「北斗来说,我们特别需要化学和物理的人才,能够投入到航天工程的建设中,解决原子钟和国产化部件等问题。」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教授、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副系主任吴波教授、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符啸文教授等师生,下午亦同谢军、张熇、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菁英代表交流,并且探讨未来航天科研合作的机遇。

2021年6月24日

其他

1

「航天科学家团队进校园」首场报告会于理大举行 理大热烈欢迎内地航天科学家莅临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热烈欢迎国家杰出航天科学家访问团今天到访校园。而「航天科学家团队进校园暨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活动的首场报告亦于理大赛马会综艺馆举行。首场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主讲,题目为《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 访问团成员包括戚发轫总设计师和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兼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及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和校长滕锦光教授,以及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科部部长蒋建湘,出席早上的会见活动并与访问团交流。多次参与月球和火星探测任务的理大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讲座教授,以及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副系主任吴波教授亦一同出席。 林主席致欢迎辞时,向各位航天科学家远道而来表达理大仝人的谢意。他说:「感谢访问的航天专家,让理大的老师、同学以及广大的香港青少年,得以近距离了解我国的航天事业,学习航天精神,增强他们对参与国家科研的热诚和兴趣,推动国家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理大将继续贯彻我们的办学理念,透过培育人才和投入高端科研,贡献国家和香港。」 蒋部长说,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将藉今次访问活动,领略航天科学家「科技报国、兴国、强国」的博大襟怀。「这必将大力弘扬我们国家航天精神,激励香江学子树立星辰大海的科学梦想和自立自强的科技自信,提升香港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薛局长感谢国家对香港的重视及关怀,访问团带来国家去年成功登月取得的部分月球土壤,在香港首度作公开展览,让香港市民一同分享国家航天事业的骄人成就,提升对国家的归属感。他又说:「香港理工大学多年来获邀参与国家的航天任务,足以印证香港是国家科技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并且可以承担更多国家重要的创科任务,作出更大的贡献。」 率团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小津说,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包含了香港同胞的支持和贡献,亦离不开以理大为代表的香港科学家大力攻关和积极合作。「实践证明,香港地区科学家参与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在教育、基础研究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与香港开展航天合作,能够产生显著成效。」 滕校长表示:「我国航天事业的骄人成就不仅彰显了国家的实力、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也大大促进了人类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参与国家的航天工程,不仅为理大的科研团队缔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提升了香港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理大将加大对我们科研团队的支持,相信他们会继续努力,积极参与国家航天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进一步的贡献。」 访问团在港期间,将会到多家院校和中学,向香港青年学子介绍国家蓬勃的航天发展,启发和鼓励他们追求对科学和航天的梦想,投身国家科技创新的事业。 在首场报告会中,戚发轫院士为现场和收看网上直播的青年人,介绍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如何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起步,凭借几代科学家秉承「航天精神」和不懈努力,发展至今日具备进入、利用和捍卫太空能力的航天大国,并向成为航天强国的目标奋斗。 戚院士说:「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唯一一所参与中国航天活动的院校,而且有很广泛的、深入的合作,为我们的探月工程、探火工程作出重要的贡献。欢迎理大的老师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成为航天强国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戚院士欢迎在香港的年青学子到内地航天机构工作,亦鼓励同学可以像理大容启亮教授和吴波教授团队的年青科研人员,在香港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航天事业所需要的项目。他表示,随着中国太空站即将建成,届时将会对香港和外国科研人员的项目开放。 戚院士还与观众分享如何践行热爱祖国的情操。「现在和平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爱国,没有甚么高不可攀的。我们每个人把岗位的工作做好了,就是爱国。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做到,那国家就变强了。我想,像容教授、吴教授的团队爱自己的事业、爱航天、爱国家,他们也做了奉献,爱国也就做到了。」 访问团的谢军总设计师和张熇总监,明日将继续在理大举行两场讲座,与青年人分享他们如何实践建造世界级的卫星导航系统和探索月球的梦想。 理大亦很荣幸参与本周末起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时代精神耀香江」主题展览,介绍理大在国家探测月球和火星任务的角色,以及在其他科技创新上的贡献。

2021年6月23日

其他

2

理大、西交大、国网及港灯继往开来 延续「一带一路电力能源高管人才培养项目」培育能源高端人才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西安交通大学(西交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国网技术学院)及香港电灯有限公司(港灯)签署备忘录,再度合办为期三年的「一带一路电力能源高管人才培养项目」(项目)。 项目针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才需求,期望透过多元化、跨地域、有系统及创新的培训项目,以培育电力能源相关的高级管理人才,并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促进相关国家及地区在基建和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同类跨地域、跨文化的校企合作项目在内地和香港均属首创。 理大及西交大早于2017年共同筹建「丝绸之路国际工程学院」(丝路工学院),及后伙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港灯,举办首个校企合作项目,为电力能源业界培育高端人才,三年间为超过200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源业界人士,缔造逾5,300小时的交流,包括培训及实地考察。项目在促进各地业界交流及学习方面,取得骄人成果。 理大、西交大、国网技术学院及港灯本年度继往开来,再度合作,冀贡献各自在能源方面的知识、研究及实战经验,促进「一带一路」电力能源领域技术合作交流。是次合作将为期三年,以短期培训交流项目为主;培训项目将由丝路工学院开办,围绕「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国际城市的电力供应」两大主题,包括专题讲座、实地视察内地及香港的能源设施、分享研讨等活动,让参与培训的高管人才学习最新的能源知识,了解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交流各地电力机构的实际运作经验。 项目的备忘录签署仪式分别在香港及国内同步联机进行。理大校长滕锦光出席并见证仪式。滕校长表示︰「理大的校训是『开物成务,励学利民』,通过教学和科研工作,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因此,理大将一如既往地在教育、科研和知识转移方面,与各方携手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管晓宏院士指出︰「过去三年在我们四方的通力合作下,成功举办了三期『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电力能源高级管理及专业人才培养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既增进了彼此理解和技术交流,又深化了产学研用合作,还锻炼了一支培训队伍。希望通过这次续签协议,继续深入合作,共同把这个培训品牌办好。」 国网技术学院院长刘云厚先生亦表示︰「经过三年发展,在四方的精诚合作下,『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电力能源高级管理及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已成为校企联合、内地香港协作服务一带一路的典范。衷心希望四方围绕『双碳』目标,紧跟能源电力最新发展趋势,共同推出更多更好的品牌化、系列化交流项目,四方合作平台定会枝繁叶茂,迸发出更大活力。」 港灯董事总经理尹志田先生欢迎四方再度合作,他表示:「去年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港灯供电可靠度仍打破历年纪录,达到99.9999% 的极高水平,客户平均电力中断时间全年少于半分钟。为应对气候变化,三台新燃气发电机组预计于2023年全面投产,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亦可于2022年投入服务。2023年港灯利用天然气发电比例将提升至占总发电量约70%,碳排放量与2005年水平相比,可望大幅减少40%。我们乐意与来自『 一带一路』 地区的同业,分享和交流在这方面的策略及减碳经验。」 本年度的首个培训项目计划于本年第四季以网上形式进行,日后亦将举办其他能源电力高管人才研讨会、科研人员交流及相关教学交流等不同活动。

2021年6月3日

西安基地

1-1

香港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院士到访理大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院士、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徐凯博士一行到访理大。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的陪同下了解理大「深空探测研究中心」的发展计划,并参观「深空探测研究中心」辖下的「精密机器人实验室」,又跟理大科研人员交流前沿科研成果。 谭院士高度肯定理大在航天科研方面的努力,认为理大的科研团队以科研实力和尖端科技,助力国家航天工程,是香港能以自身优势贡献国家科技发展的典范。他表示:「香港理工大学很早已与内地相关单位展开合作,有着很好的合作基础,这是理大的优势。香港在发展创新科技方面大有可为;而做好创科,就是促进香港的整体发展,也等于协助推动国家的发展。香港各界可充分利用位于落马洲河套区的『深港创新及科技园』,加强香港与深圳乃至内地其他城市的科技合作,进一步发挥大湾区的巨大潜力。」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感谢国家与特区政府一直以来对理大发展的支持。滕校长表示:「理大致力从事世界一流的科研,也非常重视将科技成果转化,以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除了和香港本地的产业在创科领域开展合作,我们也期望将大学科研力量与大湾区的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为把香港及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科技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 谭院士又指出,国家非常重视科技发展,相关的资源投入前所未有。他引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重要指示,鼓励理大善用自身科研经验、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之东风、用好国家丰富的科技资源,以创新科研成果回馈国家。 交流中,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钟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启亮教授、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副系主任吴波教授向谭院士一行介绍了理大参与国家探月工程与火星探测任务的情况。在「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中,容启亮教授团队研发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助「嫦娥五号」成功完成月表采样返回任务,团队最近再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研制「落火状态监视相机」,为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提供支持;而吴波教授团队则通过创新的地形测量及地貌分析方法,协助「天问一号」选取火星着陆点。 作为香港唯一拥有航天任务实战经验的高等院校,理大跨学科研究团队自2010年起便积极投入国家航天项目,先后研发了「相机指向机构系统」、「表取采样执行装置」、「落火状态监视相机」等一系列精密太空仪器。在探月工程和火星探索任务中,团队利用「三维测量技术」分析地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为进一步推动航天科技的多领域研究,理大近期成立「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延揽地质学、遥感、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物理学等多个领域专家,希望继续以科研力量为国家深空探索任务作出贡献。

2021年5月26日

其他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