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241

順德區代表團到訪理大

順德區委組織部代表團於2月24日蒞臨理大,進行產學研交流及分享,藉此探索合作機遇,共同探討科研專案、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人才聯合培養等合作。 理大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細胞工程及免疫醫學講座教授董澄教授歡迎代表團,並介紹理大在學術研究、科技創新及產學研融合的卓越成就。理大致力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助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理大多位教授也分別介紹了各學院的最新科研進展及其產業應用。設計學院副院長(環球與企業事務)、文化與藝術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杜本麟教授簡述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文化創意產業,推動跨領域的創新發展;電子計算學系副教授劉焱教授特別介紹了新成立的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並分享人工智能及人機交互技術如何分析及改善個人心理抗壓能力,提升表現效能;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黃海龍教授分享了感知模組和尖端感應器技術如何促進低空技術的發展及經濟應用潛力。雙方圍繞機器人技術及產業人才培養等議題作深入交流討論,並表達合作意願。 同時,代表團亦參觀理大的超精密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更深入瞭解理大的卓越科學研究和實驗室設施。 理大將繼續發揮學術和科技創新優勢,攜手順德區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及人才培養,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

2025年2月24日

Research

201

理大與北京大學醫學部簽署合作備忘錄 促進醫學技術領域的科研發展及交叉學科建設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北醫)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雙方在醫學技術領域的合作,包括聯合研究及師生交流等。是次合作將結合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和北醫醫學技術研究院的科研實力及教學資源,攜手促進醫學交叉學科的建設,推動醫學技術的發展。 合作備忘錄由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王嘉東教授代表雙方簽署,理大協理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劉文彪先生、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蔡璟教授、診斷科學及分子遺傳學講座教授葉社平教授,以及北醫教育處處長劉虹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王青教授、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李曉佳女士及醫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韓鴻賓教授等均參與見證。 黃永德教授表示,理大大力發展醫工交叉學科,校際合作對於雙方的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都大有裨益,尤其是教學、科研等方面,希望兩校在未來能夠有更多合作項目,互相學習、共同發展。他又期望此次簽署合作備忘錄能夠拓寬雙方的合作空間,設立科研種子基金,共同為醫學技術的發展貢獻力量。 王嘉東教授致辭時歡迎理大代表來訪,並對此前雙方在醫學技術學科建設、師生交流等領域的前期合作表示肯定和鼓勵。他強調了北醫和香港地區的高校交流合作的重要意義,建議雙方借此機會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強學科建設、拓寬科研合作。 簽署儀式後,理大代表團與北醫學者就雙方在醫學教育、科研合作及學生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潛力進行了深度討論,並介紹各自院系的教研發展及學科建設情況。代表團亦參觀了北醫醫學技術研究院教學實驗室、北京大學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及北醫三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等,深入了解北醫在醫學技術及臨床教育方面的設施和經驗。 理大在醫療教育方面擁有逾45年的豐富辦學經驗,為各醫療專業培養逾52,000名畢業生,具堅實基礎支撐及支持香港醫療體系的發展。大學設有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放射治療、眼科視光學、醫療化驗、言語治療、護理學等課程,擁有逾1,300名醫療相關教研人員,以及超過90個相關實驗室及教研設施,透過發揮醫工結合的優勢,推動醫療科技發展。除了北醫,理大亦與多間內地大學和醫院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正就籌辦第三所醫學院積極展開籌備工作,應對香港及大灣區的醫療需要。

2025年2月20日

Research

02191

理大與中國移動(香港)創新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 攜手推動人工智能、6G及Web3.0創新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中國移動(香港)創新研究院達成合作協議,並簽署合作備忘錄及合作項目協議,共同推動人工智能、6G及Web3.0等前沿科技領域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憑藉理大的跨學科研究實力和學術專長,以及中國移動(香港)創新研究院提供的重點研發資源和實驗環境,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推動基礎研究及技術創新。此外,雙方將建立長期人才交流與培訓機制,包括高等人才聯合培育計劃及博士研究生實習機會,培養高科技精英以滿足未來科技發展的需求。 簽約儀式於2月19日在理大舉行,合作備忘錄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凌浩先生、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以及中國移動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林二維博士見證下,由理大電子計算學系系主任李青教授與中國移動(香港)創新研究院院長沈衛中先生簽署。 隨後,理大研究生院院長、分布式及移動計算講座教授曹建農教授與中國移動(香港)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孫琳先生簽署合作項目協議。 張曼莉女士對雙方的合作表示高度認可,並指出是次合作不僅推動香港在人工智能、6G和Web3.0等領域的科研和產業發展,透過產學研結合為香港的科技創新注入新的活力,還將強化香港高校和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協同方面的聯動。 滕錦光教授表示,理大致力推動科技創新與人才培育以應對世界變局,此次和中國移動(香港)創新研究院的合作充分發揮了學術界與業界的協同優勢。雙方將聚焦戰略性的科技領域,包括人工智能、6G及Web3.0等範疇的技術革新和應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 沈衛中先生強調,中國移動(香港)創新研究院致力於推動前沿科技的發展,並期待通過此次合作,充分發揮中國移動在技術應用、產業影響及市場規模等方面的優勢,助力理大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同時推動雙方在前沿技術研究、高端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創新與突破。 理大和中國移動(香港)創新研究院將就人工智能和Web3.0兩大領域展開緊密合作。在人工智能方面,雙方將提升大模型的生成能力,增強其任務規劃和問題解決能力,促進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應用,為香港在全球人工智能競爭中創造獨特優勢。在Web3.0方面,雙方將配合香港特區政府政策,利用區塊鏈技術建設分散式算力基礎設施,滿足香港大模型研發需求,推動香港金融業的創新和改革,提升國際競爭力,以助香港在Web3.0技術上保持競爭優勢。 此外,雙方將聯同中國移動香港公司,進一步開拓衛星融合精確定位和低空經濟研究,利用5G網絡資源,提升高精度定位能力,促進香港智慧城市建設及相關行業的創新應用和發展。 此次合作意義重大,不僅為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也推動香港與內地科技融合,更為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科技產業鏈開啟新的發展篇章。

2025年2月19日

Research

02071

理大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培育醫學專業人才 推動放射腫瘤學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一大)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雙方在教育及醫療創新方面的合作,包括攜手培育醫學專業人才及促進聯合醫學研究等。是次合作將結合理大於醫療化驗科學和放射學領域的教學及研究實力,以及山一大在腫瘤放射治療的臨床工作及前沿科技應用經驗,推動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及研究發展。 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上月於山東濟南舉行,在山東省副省長陳平先生、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蔡璟教授、理大診斷科學及分子遺傳學講座教授葉社平教授、山一大黨委書記劉思金教授及山一大附屬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院士的共同見證下,由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和山一大黨委副書記王宇軒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 岑浩强教授表示:「這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是理大與山一大攜手邁向醫學教育與研究新高峰的重要一步。我們將結合理大在醫療科技領域的科研實力,以及山一大在腫瘤治療的豐富臨床經驗,共同開拓放射腫瘤學的未來發展。」 王宇軒教授表示:「山一大與理大的合作,是基於雙方在醫學領域的共同願景。我們期待通過此次合作,進一步加強兩校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及臨床實踐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國家醫療事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理大與山一大將積極開拓各種學術及專業交流,探索共同培育醫學專業人才、共建聯合實驗室等合作潛力,期望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培育未來的醫學人才,提升放射腫瘤學研究的成果,為提高國家及香港醫療水平作出貢獻。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團隊亦出席同場由山一大附屬腫瘤醫院和山東省抗癌協會主辦的「第二屆腫瘤粒子治療大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逾2,000名專家一同探討國內外腫瘤粒子治療的新理念、技術和成果。會上,蔡璟教授更獲邀以人工智能在放射治療中的應用前景為主題發表演說。

2025年2月7日

Research

理大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成立醫工合作創新研究實驗室 推動醫學教育及科研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醫三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推動醫學教育、科研和醫療服務的發展。雙方亦達成協議,正式成立「醫工合作創新研究實驗室」,聚焦科創研發、人才培養及成果轉化。是次合作將充分發揮雙方優勢,支持醫學和工科科技創新,為培育未來的醫學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共同為全球醫學發展作出貢獻。 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北醫三院院長付衛教授及普通外科主任原春輝教授的見證下,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北醫三院副院長唐熠達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而在林大輝博士、滕錦光教授、黃永德教授、付衛教授及唐熠達教授的見證下,理大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及原春輝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共建「醫工合作創新研究實驗室」協議。林大輝博士及付衛教授隨即為「醫工合作創新研究實驗室」進行揭牌儀式,標誌著實驗室正式成立。 滕錦光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理大擁有87年歷史,一直致力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北醫三院是國家綜合實力最強的綜合性三甲醫院之一,為全國14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之一。我們感謝北醫三院對理大的信任和支持,相信結合雙方在醫療科學和工程技術上的優勢、加強醫工協同融合發展,定能在培育人才、教育和科研方面發揮更大潛力。」 付衛教授表示:「北醫三院一直致力於推動醫學與工程學科的交叉融合,此次與理大的合作將在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希望通過雙方強強聯手、優勢合作,共同推動醫學科技的進步與發展。」 理大與北醫三院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跨學科研究和學術交流,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共同開發先進的診斷工具和治療方法,希望更準確預測疾病,優化病人的治療體驗,並實現更完善的健康管理。雙方亦將積極推動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互訪,聯合培育博士後,培育未來的醫學人才,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貢獻國家。 理大在醫療科技教研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和扎實基礎,過去40年為各醫療專業培養超過五萬名畢業生,涵蓋醫療化驗、醫療影像、放射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護理、眼科視光、義肢矯形、言語治療等範疇,支撐及支持香港醫療體系發展。除北醫三院,理大亦一直與多間內地大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正就籌辦第三所醫學院積極展開籌備工作,滿足香港及大灣區對高水平醫療健康服務的殷切需求。 理大及北醫三院雙方代表出席簽署及揭牌儀式。

2025年1月27日

Research

1

理大與南方醫科大學及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共建國際運動醫學康復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南方醫科大學及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深圳醫院)達成合作協議,成立「國際運動醫學康復中心」。此項合作將整合三方獨特優勢資源,包括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的專業學術和科研知識、南方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的學術優勢,以及深圳醫院的豐富臨床經驗和資源,共同提升運動醫學和康復服務水平,為促進醫療產業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率領理大學者代表團最近到訪南方醫科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並參觀考察,深入探討先進的運動醫學與康復技術的應用。此外,趙汝恒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副校長劉叔文教授及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院長周宏偉教授代表三方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建立「國際運動醫學康復中心」。 趙汝恒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致力於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培養優秀人才。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擁有頂尖學者及經驗豐富的臨床導師,是亞洲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學術機構。是次合作將有效推動國內外先進運動醫學與康復技術的應用,加速粵港澳大灣區醫療產業的發展,有助提升業界競爭力及運動醫學康復治療水平。 「國際運動醫學康復中心」集醫療、教育與科研為一體,為患者提供專業和高效的運動醫學康復及臨床服務,涵蓋運動損傷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訓練等全方位服務。中心將積極探索兩校開辦聯合課程、國際學術交流和臨床實習等合作機會,培養更多具國際視野和專業技能的康復治療人才,並打造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台。多年來,理大致力為香港培育運動醫學和康復科學的學者和相關專業人員,將為中心提供技術支援、研究指導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並積極開展運動損傷的預防、治療及康復訓練等服務。 此外,中心將充分利用南方醫科大學和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的科研優勢,在運動科學、智能康復設備和運動監測系統等領域開展深入科研合作,積極推動研究成果的產業化應用,造福社會。 理大期待與南方醫科大學及深圳醫院三方攜手合作,將中心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醫、產、學、研」一體化平台,並與國際夥伴建立更緊密合作關係,共同培養專業人才,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2025年1月27日

Research

「香港地區空間科學與應用交流會」開啟港澳創科界與中國空間站新篇章

為促進港澳創科界及教育界進一步瞭解中國空間站和空間科學應用任務,並鼓勵更多專家積極參與,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空間應用中心)主辦,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協辦的「香港地區空間科學與應用交流會」於1月14日在理大蔣震劇院成功舉行。 此次會議重點介紹了中國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展望和規劃、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進展和成果、空間站應用資源和機會條件、實驗支援能力等。交流會吸引了逾140位理大師生與校外人士參與,並特邀了多位嘉賓,包括:香港特區政府創科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及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吳豔女士。 理大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王鑽開教授致辭中以「5P」為重點,介紹了理大對航太研究發展的支持方向,包括:培養熱愛航太的創新人才(People);以卓越的航太科技平臺專案(Platform)支持科研團隊參與國家重大航太項目;與不同單位機構建立合作(Partnership),促進航太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等。 講座環節中,空間應用中心的專家介紹了空間站科學和應用的最新進展及其支援能力。報告主題豐富,涵蓋天宮空間站中各個專案,從生物技術系統、材料研發、空間探索、多學科實驗等科學支援。在互動交流環節中,參與者踴躍地提問,渴望瞭解更多參與空間站科研任務的細節,並希望透過科普教育培養香港新一代航天人才。 此外,空間應用中心代表團在香港地區相關單位召開了雙邊工作會,並參觀了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和航空服務研究中心。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教授及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成員趙奇博士分別介紹了研究中心的發展及研究專案。雙方就前瞻性的航天研發和技術應用等議題深入討論,達成了推動未來合作的共識。 空間應用中心將以科研能力建設為基礎,發揮港澳地區的先導作用,結合2024對外合作要點,積極回應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目標。展望未來,理大將繼續發揮其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國家航天任務,為全球科技進步作出新的貢獻。

2025年1月15日

Research

12121

理大與南方醫科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推動醫學發展培育科研人才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南方醫科大學上周(12月10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以創新科研推動醫學發展、培養醫學人才,共同為全球醫學和人類健康福祉作出貢獻。 在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及南方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張玉潤先生的見證下,合作備忘錄由理大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及南方醫科大學副校長劉叔文教授代表簽署。 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致力探索醫學前沿技術的創新研究、提升醫學教育質素,全面提升兩地醫療健康服務水平,進一步推動醫學科研和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南方醫科大學代表團此行到訪理大,亦就聯合醫學研究、教育及人才培養等領域進行深入交流,開拓深度合作機遇。董澄教授介紹理大在創新科研與跨學科教育各方面的最新進展與未來規劃。劉叔文教授亦全面講解南方醫科大學的發展歷程、卓越成就及未來藍圖。 理大在醫療科技教研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和扎實基礎,並與包括南方醫科大學在內的多間大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代表團參觀大學的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及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深入了解理大在科研設施與實驗技術的領先優勢。這些尖端技術與創新成果充分展示理大在醫學研究的雄厚實力,並為雙方未來的合作提供豐富的科研基礎。

2024年12月12日

Research

12051

理大「國家航天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題講座」分享航天任務

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研究與創新事務處及深空探測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國家航天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題講座」於12月2日理大蔣震劇院隆重舉行,吸引了眾多師生參與,反響熱烈。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了兩位參與多個國家重點航天項目的重量級講者: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天問三號任務總設計師劉繼忠總師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澤洲總師。他們親臨現場,與理大師生分享航天任務的研發歷程和核心技術。 講座重點聚焦於天問系列任務,特別是天問一號成功實現火星的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開創中國行星探測。兩位講者分別回顧天問一號的研製歷程、任務執行過程及其關鍵技術,並從東方紅衛星發射,到探月工程「六戰六捷」,再到天問一號成功實現火星「繞、落、巡」,展示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非凡成就與特色發展之路。 在問答環節中,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教授與兩位講者及在場青年學者探討航天事業的挑戰與機遇。他們分享投身航天事業的感想,並鼓勵年輕一代勇於探索宇宙的未知。 展望未來,理大將鞏固技術優勢,繼續參與國家航天任務構建新貢獻。

2024年12月5日

Research

11221

理大與合肥市政府共建技術創新研究院 推動兩地科研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政府共同成立「香港理工大學合肥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院),透過專業學術研究和高端技術,推動各科研項目成功轉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合肥市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城市之一 ,新成立的研究院將積極開展技術研發、創業孵化、人才培育等多樣化項目。 研究院聚焦深空探索、低空經濟和傳感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致力培養和促進各項科研發展。一直以來,理大參與了多個國家太空項目,亦是香港唯一實際參與太空任務的高等院校,為國家的太空任務研發和製造了各類太空儀器,並得到實際應用。    理大與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政府於11月 21 日舉行簽約儀式,正式成立「香港理工大學合肥技術創新研究院」,標誌著香港與合肥在科技創新與卓越追求上的重要里程碑。這次合作彰顯了雙方對創新與卓越的共同承諾,研究院將成為連接學術界、產業界與社會各界的高能級平台。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率領理大代表前往合肥參加簽署儀式。由理大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和合肥市廬陽區委副書記、區長楊丙紅先生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啟動建立「香港理工大學合肥技術創新研究院」。 憑藉理大和合肥的傑出學術和科研人才及技術,研究院將致力推動創新研究、培養科學技術專長,並與全球伙伴建立緊密合作,共同為國家、香港乃至全球的繁榮進步貢獻力量。  研究院將融會合肥市豐富的資源與優勢,專注提升理大的創新研究,推動科研轉化,並實現科研項目的實際應用。研究院成功設立,彰顯雙方的戰略遠見,開創美好的發展前景。

2024年11月22日

Research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